20090609/自费项目多 安省公校沦为两级制(数则)

明报/一份关于本省公校教育的最新报告发现,目前不少本省的公校都要学生额外付钱来买美术用品、体育器材,甚至是科学、法语等基本课程的学习材料。有华裔教委和家长都认为,该做法并不公平,因为经济环境较差的学生,往往会因担负不起这些费用而失去应有的学习机会,这无形中造成了不平等的“两级”教育制度。

教育倡权团体“人人支持教育”(People for Education)前日正式发表本年度的公校教育报告。报告中提到,63%的中学都有收取实验室和课程材料费。其中,分别有54%和23%的中学,都会收取美术课及音乐课的费用,36%的中学都有收取体育课费用,当中最多达到500元。

多伦多公校教育局华裔教委陈圣源昨日向本报称,现时公校正有依靠外来资助的趋势,目前虽是一个公立教育制度,但实际上却是一个“两级”的制度,未能确保学童有公平、平等的学习机会。

陈圣源不讳言,现时是很视乎学校的筹款能力,筹款对较富裕社区的学校不是问题,但对于较穷困社区的学校来说,则比较困难,故往往未能获得跟较富裕校区同等的教育水平。

在今次的报告中显示,在2007至08的学年期间,学校和家长通过筹款、公司捐款、慈善捐款,共筹集高达5.95亿元。

统筹运用捐款?教育厅不考虑

世界日报/一项新公布报告指出,安省有很多学生必须不甘愿的为美术材料、运动器具,有些甚至得为科学、法语等主要科目教材自己付钱添购,以符合学校教学需要。

这项由“受教育者”(People for Education)公益团体提出的报告,要求省府对公共教育体系提出革新办法,同时列出十多个需要马上采取改进措施的学区,“受教育者”执行长安妮.基德表示,现行制度似乎要把艺术及文化课程从教学项目中排除。

基德说,现在很多中学生为完成必修的艺术及体育学分,因为无法挤进学生已超额的校内课程,必须自费参加校外举办的类似课程。

而在小学方面,富裕社区因募款方便,校方除可提供更多教材,家长也有余力供子女参加校外辅导课程,但在贫穷社区情形正好相反,令子女面对了双重不利,凸显出整个公共教育体系的不公平。

根据该报告提出数据,安省中学有63%对图书及上课教材收费,超过50%对艺术课程收费,而在2007至08学年度,安省学校和家长从私人及企业募得的教育捐款高达5亿8500万元,由于分配不均,基德建议由省府订定教育捐款政策统筹运用,不过教育厅长维恩明确表示她不会考虑拟订相关政策,但她表示对学生必须为图书及教材付费的现象感到很关切。

上述报告亦针对特殊教育经费、班级人数,及某些社区注册学生日减等问题,要求省府提出解决方针。

近九成家长会成筹款工具 安省中小学每年募得5.95亿元

星岛日报/安省有近九成中小学的家长会的主要工作是筹款添置教具、器材以至图书;但缺乏英语为第二语言(ESL)课程教师的学校,却增加了超过五成。民众教育协会(People for Education)的年度报告认为,安省需要建立一套面对21世纪的公立教育制度。

协会发言人洁德(Annie Kidder)表示,安省教育制度在过去几年改善了学生核心科目的成绩;但要真正满足21世纪的需要,必须将眼界放在阅读、写作和数学之外。加拿大多个省份在推动社区学校(Community School)上取得很好的成果,安省在这方面就相当落后。社区学校是指包括成人教育、托儿所以及社区中心功能的综合学校。

今年是学生首次参与民众教育协会的年度报告。多伦多天主教教育局学生教委邓斯(James Dempsey)说,学生非常关注各种名目的收费愈来愈多,并且愈来愈高的情况;无形中窒碍学生的发展。学生或家长不应支付额外费用购买实验器材或教具。

入不敷支要办Bingo筹款

安省的中小学每年筹款额达5.95亿元之多。调查显示,每间学校的筹款能力差异很大,最高的金额达124,000元,甚至超过一间小规模学校除教职员薪酬之外的全年营运开支。全省有87%的学校家长会有筹款活动。这些款项主要用在体育活动(57%),添置图书、电脑,以至维修校舍(8%)。自2000年以来,每年筹款额超过20,000元的学校增加了一倍。

有中学生家长说,这个学年筹得24,000元,但仍然入不敷支,要再办Bingo“宾果”活动以补不足;而且每一名学生尚要再额外缴纳50元活动费。洁德说,由于问卷调查采不记名方式统计,因此她亦不知道那些学校筹最多钱。

她说,筹款额的差距令各间学校的学生在艺术、科技和体育等科目的学习资源上有天渊之别,富裕社区与贫穷社区的学生所得到的全方位教育是截然不同。而这个问题的症结是省政府究竟对教育的定位和理念是甚么,以及大众对教育的期望。这也牵涉到省府拨款公式不足,所谓“课室内”和“课室外”的定义以及资源分配的问题多年来一直未获解决。

民众教协报告重点

民众教育协会(People for Education)安省公校年度报告内容部分重点:

入学人数减少

●省内72个教育局中,有34个教育局的学生人数少于1.2万人
●146间学校将关闭或建议关闭

班级规模

●98%幼稚园至第三班学生人数为25人或少于25人,情况较2005年有89%好转。

学校管理层

●51%小学校长具有5年或少于5年经验
●38%小学有副校长,1998年则有54%小学设有副校长

筹款、费用及义工

●每年需筹款逾2万元的小学较2001年增加超过一倍
●63%中学收取实验室及课程材料费
●有10万名义工在安省学校工作
●学校及家长在2007/08年度透过筹款、收费、售物机、企业及慈善捐款慕集得5.95亿元

图书馆、阅读及读写能力

●49%第六班学生表示“喜欢阅读”
●只有55%小学设有图书馆-老师,大部分为兼职,低于1998年的80%

英语为第二语言(ESL)

●部分城市及郊区的学校表示超过90%学生需要ESL支援
●有逾10名或以上ESL学生的小学中,有22%无ESL老师,2000年只有14%

筹款能力影响公平教育

星岛日报/多伦多教育委员陈圣源认为学生需要付费上课、家长要为学校筹款、企业捐款学校有附带条件等,都是不公平以及有违“有教无类”这个崇高的教育理念。

根据People for Education昨日发表的报告指出,63%安省中学会对学生征收实验室使用费及课堂物料费,分别有54%及23%中学征收美术课及音乐课费用,36%中学有体育课征费。此外,家长为学校筹款的金额,平均每间小学学校比8年前增加了一倍。学生能否参加美术课程,或学校是否拥有一个完善的图书馆,都取决于家长的筹款能力。

陈圣源表示,不论种族、性别及家庭经济环境,每一个儿童都应获得平等的教育,以及接触不同课外活动的机会。可是,在比较富有的地区,因为家长的筹款能力较高,他们的子女可更快更容易获得这些教育机会。但在比较贫穷的地区,学生们往往因为家长未能筹得足够款项,被迫面对一些校内活动不能开办,或教学设施不足的现实。

他举出一例,数月前某大型连锁电器商向教育局表示可捐出电脑,但条件是该受助学校必需距离该电器商数公里内,而且学生上课用的电脑室,必需髹上该电器商的招牌颜色。为此,多名教育委员在教育局会议上展开激烈争辩。事情最后仍未有定案,但陈圣源认为此等争论非常无聊,更斥责企业捐助不应设置可能对学生做成不公平的限制。

安省学校每年筹款逾2万元比率

数据

87%安省学校家长会参与筹款

小学筹款每年逾2万元的数字较2000/2001年度增加逾倍

57%学校筹款作体育用途

8%学校筹款用作装修或学校加建

建议

全国学校筹款是实际存在,筹款活动确是加强家长及学校社区联系的最佳方法,但却会造成学校之间的不公平。民众教育协会建议教育厅建立公平原则的筹款政策,包括涉及企业捐款的指引;明确规定学校在私人捐助基本项目及命名权。

省府ESL拨款 未配合学生需要

星岛日报/民众教育协会(People for Education)在年度报告指出,安省有30%的新移民是学龄儿童,大城市和周边地区的一些学校,全校有90%以上的学生需要英语为第二语言(ESL)课程。在有10名或以上ESL学生的小学之中,有22%缺乏ESL教师,较2000年的14%增加。而且大部分的教师都未有接受过ESL训练,与教育厅的相关政策背道而驰。

协会发言人洁德说,ESL并不只是英语课程,学生和家长需要全方位的协助。省府在2007年修订新的政策,明确指出学生应该可以继续获ESL辅导,直至他们的英语能力达到学业水平。不过,政策未有界定相关的标准。省政府的拨款仍然按学生移民的时间,而不是学生的实际需要。她说,教育厅也未有规定ESL的经费必须专款专用,各教育局和学校都或多或少将这笔拨款挪作其他用途。

安省规定中学生必须通过第10班的语文测验才能够毕业。报告发现,2008年有59%的ESL学生通过这项测验,比2007年的52%合格率有所改善;但有大约三分之一的ESL学生要求延后接受测验。关注ESL学生的团体就指出,语文测验之中有不少本地口语及知识,令新移民学生难以理解;而且又不准许他们使用字典。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