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18/伊戈:出走古巴


**盼望

古巴,全称“古巴共和国”(Republic of Cuba)。一个遥远而又陌生的国度。如果不是要去旅行了,还真不知道她究竟在地球的哪一个角落。说她似曾相识,是因为脑海里不停切换着的几个不太完整的影像。

首当其冲的当数哈瓦那雪茄。民间笑谈说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是听说那里的雪茄是在女人大腿上搓出来的,才对哈瓦那雪茄钟爱一生。现在古巴有“丘吉尔牌”雪茄。很有趣的故事,对吧?

其次,就是大胡子的,一身戎装的菲德尔·卡斯特罗 (Fidel Castro)了。认识他,还是因为马拉多纳是他的座上客。他领导1100万人口的小小的古巴,与拥有2.5亿人的“超级邻居”美国长期抗衡,如此豪情胆略令世人側目。古巴应该是和美国对抗最顽强的“共产主义”国家之一,遭到美国40多年的禁运(Embargo)至今,就连很多美国人自己都不理解为什么要全面封锁这个现在对美国毫无威胁的国家。

再其次,古巴曾是中国的第三世界盟友,有着“同志加兄弟”般的友谊。六、七十年代以“支持拉丁美洲第三世界人民的独立运动”为主题发行的多套邮票让我对古巴略知一二。好像古巴的少年儿童也戴红领巾。

古巴女排,这个应该不用我介绍了吧,中国人民太熟悉了,正所谓“不打不相识”。

最新的影像来自于最新的007系列《DIE ANOTHER DAY》,有相当多的镜头在古巴拍摄。HALLY BARRY 的表演使古巴变得如此性感而神秘。

对古巴的神往随着多伦多冬色的渐浓而增长。炽热的阳光,蓝宝石般的海水,白细的沙滩,比基尼的女郎,构成一幅加勒比海的热带风情。在等待假期的两个月里,窗外是零下二十几度的冰天雪地,心情却已经急不可耐,开始飞翔了。

**投奔

为赶早班飞机,我们决定自己开车去皮尔森国际机场,把车停在机场附近的PARK AND FLY。非常方便快捷。一周后再回来取车。

AIR TRANSAT航班的登机口人头攒动,看来大批的度假者做出了同一个选择。飞机上可以看到有很多的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和退休的老年人。后来听我们旅行社的导游说,光是他们公司的飞古巴包机每周就有十七趟之多。人说古巴是加拿大人冬季假期的首选地,经济实惠,此话不假。

飞机终于按时起飞,目的地,维拉德罗(VARADERO),古巴。

接近三个小时的飞行,机舱里照例供应午餐,放了一部年轻人的片子,是讲一个酷爱冲浪运动的女孩子的故事,名字记不得了。电影倒是很应景,全是海岸景色,看得人浮想联翩。当机长报告维拉德罗地面温度30度的时候,机舱里传来欢呼,年轻人们已经有点按耐不住了,开始宽衣解带,露出健美的身材。没几分钟的功夫,已经是一身短打扮,俨然夏天的感觉。浓冬的加拿大早被抛在了身后。

**进入古巴

飞机安全到达。盼望已久的假期也从这一时刻正式开始了。

下了飞机,已经有点发热。机场的古巴海关人员四处可见,男男女女穿着草绿色的制服,游客排成几个纵队,一个一个地过关,很慢。递上PASSPORT,验明正身,轻松过得关来,随后,所有人又排队接受携带物品检查。我开始借机打量这些人,他们看上去很简朴,有说有笑,也很有礼貌。我的背包里有两个相机,加一个长镜头,不出之前所料,我被请到一边。

“OPEN, PLEASE” … “CLOSE”… “ENTER”… ,漂亮的“女同志”嘴里说出几个英语单词,言简意赅,效率很高。

顺便说明一下,古巴和很多加勒比海国家一样,第一语言是西班牙语。后来从和当地人攀谈中才知道,英语是第一外语,从十二岁开始,学校就开始教授。

我们一行人在机场外的空地上重新集结,很容易就找到了“组织”,旅行社WORLD OF VACATION。接机的小伙子大热天穿得一丝不苟,衬衣领带,西裤皮鞋,全副武装,看上去很专业,让人先放了宽心。

他递过来一个大信封,信封上写着大巴的车号,指着停车的方向告诉我们过去空调车上等一会儿,态度很和蔼亲切。这时候有人插进来问要不要帮忙拿行李,我们婉言谢绝了。这是在来之前所作的“功课”之一:我们查了很多有关古巴旅行的网上资料,知道机场如果有人帮你拿行李,5米开外可能就要砍你10美刀。“挑夫”的眼神一下由“急切”变成“失望”,无奈地走开了,很自觉,没有再纠缠。我心里却掠过一丝歉意。

信封里装着一些古巴的旅游宣传品,其中有一张纸是介绍一些简单的西班牙语,对照着英语,法语。我们开始饶有兴趣地学习起来。不过没有注音,难度很大。

有着世界著名海滩之一的维拉德罗(VARADERO)属MATANZAS省,(古巴一共有十七个省),地理上看实际上是一个半岛,从根部朝东北45度方向延伸出去27公里到达顶部。半岛上密密地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四星级和五星级休闲度假酒店。属于旅游业高度发达的地区。去酒店的高速公路,单方向也就两个车道,路况顶多也就相当于多伦多的HIGHWAY7。

从车窗望出去,远处是碧蓝的大海,近处是红土地小山丘,起伏不大,并没有见到什么农作物。除了酒店,见到的就是几处比较集中的民居,可以说很旧,但是还算整齐。(后来几天里见到的才能说又旧又破。)有点象中国改革开放之初,80年代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的屋舍,一楼一底居多。

二十分钟左右,巴士停在了我们的酒店前面。

SOL ELITE PALMARES,一家西班牙人开的四星级酒店,位于半岛的腰部。

下车的时候瞥了一眼驾驶室,巴士是VOLVO,车型是MARCOPOLO,产自巴西。后来发现这个牌子的车在这里很流行,是旅游公司的主力车型。

HOLA! CUBA, 我们来了。

**酒店时间

在维拉德罗的日子里,还是呆在酒店的时间最多。充分享受假日的悠闲,忘却都市的工作烦恼,抛开各种压力。既来之则安之,这就叫做积极休息。

SOL PALMARAS酒店就坐落在海边,这家酒店规模相当巨大,形同马掌,马掌开口朝北面向大海,酒店内外处处是茂盛的植物。古巴是属于热带气候地区,湿度较大。全年分为雨季和干季,常年阳光普照,绝对的度假胜地。二月的古巴,气温多在25到32度之间,只要在树荫底下,就凉风习习,不温不火,非常惬意。而对于来自“冰窟”的加拿大人来说,冬季“雁南飞”的目的无非就是享受这里天然的阳光和海水。

走出房间,穿过椰林树影,两三百米远就是海滩。海滩并不人满为患,耶树叶搭起来的蘑菇状遮阳蓬,一字排开,踩在白细的沙子上,暖暖的,到处是横七竖八躺着的“人体”,在阳光下尽情地“熏烤着”,防晒油倒更象是从体内渗出来的。当然也有少数“坦陈相见”的,算是比较彻底,真的是“好身材,SHOW出来!”西方人崇尚自然,以加勒比海棕色肤色为美,所以拼了命地GET A TAN。在海天合一的环境里,感到身心格外放松和自由。

我们选择的是ALL INCLUSIVE旅游套餐,所以在酒店的所有管辖范围内可以免费享受到几乎所有服务,真的是PEACE OF MIND。在沙滩渴了,可以在附近要饮料,要多少有多少,管饱。大堂的BAR也是24小时供应饮料点心,另外游泳池旁边还有两个SNACK BAR,正式的就餐场所在底层的大厅。供应自助的早中晚三餐,可以供上千人同时享用。服务生非常殷勤主动,菜式品种比较丰富,看得出酒店是费了心机,尽量做到“众口可调”。

值得一提的是酒店每天打扫房间的女佣,非常勤恳,把我们的房间整理得干干净净,还很有心情地把我们的浴巾折叠成各种花样,每天一种,令我们很高兴和感激。每天出门前留下一块钱作小费,他们很高兴,见了面还连声说“THANK YOU”,大家的关系非常和谐。

酒店里还有专门的一群人,叫做“ANIMATION STAFF”。他们是专门为客人提供酒店范围内的休闲娱乐。有教游泳的,有教跳拉丁舞的,有在沙滩教健身的,有组织水球,排球的,都是年轻人,精力充沛,带着朝气。大堂一侧还有一个专门的舞厅,每晚有乐队演奏演唱,为来这里翩翩起舞的人们助兴。酒店还不定期地请来外面的专业舞蹈团体(CABARET),作一场地地道道的古巴歌舞SHOW,常常座无虚席,赢来满堂喝彩。

酒店就是一部运作精密的机器。

**哈瓦那,我的爱与哀愁

要真正领略到古巴风情,当然要走出酒店。

到达维拉得罗的第三天,我们决定去古巴的首都,哈瓦那 (LA HABANA)。

从驻地出发,往西北方向约两个小时的车程, 144公里,我们便来到了我向往了很久的城市。巴士没有直接进城,而是停在了与她隔河相对的东哈瓦那的古城堡脚下。城堡(MORRO CASTLE)的地势较高,视野非常开阔。据说是远眺哈瓦那的最好地方。

这不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天空有些乌云,暗暗的,低低的。我想这提供了一个好的自然环境,把哈瓦那的历史沧桑感衬托得非常完美和准确。

登上古堡,远望哈瓦那,象一幅长长的画卷,满眼斑驳。密集的建筑里,零零落落地耸立着几个高大的楼宇,鹤立鸡群,你可以轻易断定是酒店无疑。而大多地房子都是旧旧的,甚至残破不全。河岸边是一条长长的堤,缠绕着哈瓦那。河水掀起阵阵风浪,拍打着河堤,然后散开成醒目的白色浪花,有的甚至漫过堤坝,溢到路面上。树木不太多,你知道这里应该是居住密度最集中的地方了。最抢眼的还是古巴议会大厦,因为她从外形上看,简直就是美国国会大厦的翻版。

下了城堡,巴士继续接近哈瓦那。令我吃惊的是,居然河底下有一条隧道,穿过隧道,我们便入得古城来。哈瓦那忽然离我是这样的近,我甚至听到了她的心跳和呼吸。

老城哈瓦那(OLD HAVANA), 198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并且开始了二十多年的修复和整理。许多好的建筑都被保存下来作为博物馆。城里有大量的教堂,城堡,革命纪念碑。近半数的房屋都属于“危房”,每年大约有300幢房屋倒塌,上千的人被迫迁出。

导游领着我们步行穿过这座城市,我想这是再好不过的方式了。我们穿街过巷,搜索着历史留下的痕迹。那些破旧不堪的楼房,如果不是看到晾晒在外面的衣服,我们很难想象可以住人。斑驳的墙面,颜色虽然已经褪却,但是从那些繁复的装饰图案,映射出过去这个西班牙殖民地的文明和辉煌,一直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一切都好象是战后的百废待兴,基础设施极其简陋。这是一个充满浓郁异国情调的城市,走在狭窄的石砖铺成的街道,两边的楼房逼迫着你,你甚至可以嗅到海水混合着烟草味。大街上的路标,是我唯一感觉到的一点点现代化气息,与周围的环境形成强烈的反差,却很有情趣,就象成群的游客与衣着朴素的哈瓦那人的对比一样,并不冲突。满街的人们,友好地看着你,脸上是平静,安详,些许有些对现实的无奈,对贫穷的无奈。太多的观光客对他们来说,已经习以为常,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大街小巷里跑着的轿车,谋杀了我不少的胶卷。我脑海中始终有一个关于美国电影描写五六十年代黑帮火拼的蒙太奇画面:有边的礼帽,帽沿压得很低,古板的西装,嘴里的雪茄冒着烟,盘子冲锋枪吐出火舌,街道上横冲直撞的“古巴车”(其实全是真正的美国车)。因为美国对古巴的禁运制裁,美国60年代以后的汽车就几乎在古巴绝迹。而六十年代前的随处可见,令游人啧啧称奇,象发现了一个宝藏。这应该算作世界又一大人文景观吧。整个古巴,尤其是哈瓦那,是一个大古董收藏家,专收美国60年代以前的轿车,福特,克莱斯勒等等。这些车还在大街小巷缺胳膊少腿儿地跑着。不了解背景的人,还以为古巴太多富人,能玩儿这么多的“老爷车”。全古巴大约有50,000 – 100,000辆,你说赞不赞?看到的八九十年代的车,多是法国的雪铁龙,韩国的现代,日本的丰田,还看到一辆很古老的奔驰车,可惜没有拍下来。在酒店前面看到过一辆宝马出租车。

(未完待续)

当我站在城里面最美的DE LA CATEDRAL 广场的时候,我感到了扑面而来的加勒比海风情。四周环绕着热情洋溢的乐手,演奏着节奏鲜明的古巴乐曲,身体优美地扭动着。还有穿着古巴传统民族盛装的少女,手拿鲜花,主动邀约游客合影留念。如果是男士,她们还会慷慨地亲吻客人的面颊,一块钱一张相。结果皆大欢喜,不一会儿,随队的很多男士都被盖上了“哈瓦那通行证”,有的脸上还一边一个。经过的人流也被这里的气氛深深感动。广场不大,次序井然。广场边上是哈瓦那的标志性建筑之一,1777年建成的CATEDRAL 大教堂。这是一个相当典型的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外形宏大挺拔,装饰华丽,全部为石料,由于年代久远,表面有些墨绿色的青苔,似乎泛着青铜的光泽,他屹立在那里,象个巨人,抵挡着风风雨雨。

我在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到过的小酒馆驻足,希望能够得到文学大师的灵感,也就是在古巴生活的相当长的日子里,他写出了动人心魄的世界名著《老人与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而老人的原型,就是一个常常给他开船的古巴人,GREGORIO FUENTES,他去年1月才去世,享年104岁。街边门道边蹲着一个大约60多岁的古巴老太太,脖子上挂着花环,用夸张的动作吸着一只大号的雪茄,旁边的中年妇女冲着端着相机路过地游客吆喝着“ONE DOLLAR, ONE DOLLAR”;两个古巴男子,穿着五六十年代的西服,带着礼帽,其中一位杵着拐杖,不时和游人钩肩搭背地合影;旅游团里混进一个哈瓦那的画家,拿着速写本,跟着旅行团,每到一处,几秒钟时间,就快速地勾勒出一位游客的头像;我被眼前的一切所吸引,眼睛都不眨地细心体会着每一个细节,我陶醉在这种怡人的氛围里。

来到市中心(CENTRAL HAVANA),最伟大的主宰性建筑就是CAPITOLIO,在1959年以前一直是古巴的议会,现在是国家科学院和国家科技图书馆。你一看到她,绝对会想起美国华盛顿的国会大厦,因为两座建筑的外形如出一则。只是哈瓦那的更小巧,更精细。沿着上百级的石阶拾级而上,在正门口的地面有一个“零里”点 (MILE ZERO),古巴所有地理位置都可以以这里为坐标原点定量标出,喻示着至高无上的集权象征。

CAPITOLIO前面是一条宽阔的大马路,车水马龙,一片繁忙。44年前,当古巴共和国成立的时候,卡斯特罗就在此检阅他的部队。如今,无数的“老爷车”象参见AUTOSHOW一样,争先恐后地穿梭而过,争奇斗艳,绚丽夺目,好不热闹。这才让我稍稍感觉到一分有别于维拉得罗的哈瓦那都市生活。自行车,机动小型三轮车,轿车,马车,巨型的客车(CAMEL BUS)交织在一起,感觉好像现在和过去交织在一起,非常奇妙有趣。CAMEL BUS由一个重型卡车的车头和一节两头高,中间低的车厢组成,据当地导游介绍,可以挤进240人之多,门外还吊挂着一些,司机照样开车,谓为“壮观”。

来到古巴,还有一个愿望,就是想亲眼看一看这个曾经和中国称兄道弟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革命遗风”。果然,在哈瓦那的另一半城市VEDADO我找到一些踪迹,那就是“革命广场”(REVOLUTION SQUARE)。这也算是国家广场了,但是年久失修,坑坑洼洼的,还不如我的大学的操场,更没法跟天安门广场相提并论。广场上希希拉拉的游人显得空旷寂寥。可就在去年的12月7日,古巴主席卡斯特罗与11000名古巴人一起在此参加了世界上最大型的象棋比赛。76岁的卡斯特罗忙里偷闲,赶到会场过一把棋瘾,他和其他11个人共同挑战古巴象棋大师席尔维诺·加西亚,足足下了一个多小时的象棋。卡斯特罗本人就是一部传奇,一部跨越世纪的传奇。

广场边是一座气势还算雄伟的纪念碑,可能意义上可以相当于中国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一旁的古巴国旗迎风飘扬。和纪念碑正对着的在广场另一侧的是一个公寓似的建筑,建筑的墙面被一个巨幅的镂空头像所覆盖,他不是古巴的现任领袖卡斯特罗,而是和他以前一起打游击,为古巴独立做出巨大贡献的亲密战友,切·格瓦拉(CHE GUEVARA)。可别小看他,在古巴,到处都是他的头像,看板,明信片,T恤衫,他戴贝蕾帽的头像无所不在,地位不亚于中国的毛泽东,更受到西方青年人的狂热崇拜。这样说吧,如果你看过美国拳手迈克·泰森的比赛,你可能留意到他右手臂上有毛泽东的头像纹身,而在他的下腹部,还有一个头像纹身,那就是格瓦拉。卡斯特罗的肖像倒是罕有看到。格瓦拉早年受到毛泽东战略思想的重要启发,同样采取游击战术取得最后的胜利。并且发表过《论游击战》。如果说毛泽东是一个神话,那么格瓦拉是另一个。这位阿根廷人被古巴人民视为民族英雄,几乎就是基督耶稣,是南美人反压迫的精神支柱,也是对于西方霸权主义不屈不挠的象征。1965年,他访问了中国。1967年在玻利维亚被捕,慷慨就义,时年39岁。

我仔细观察切的面容,如果我要拍一部关于他生平的电影,外形上,好莱坞的大牌GEORGE CLOONEY应该是个好人选。但切看上去更有野性,更有气质和人格魅力。

古巴,这个历尽战乱沧桑的国家,从哥伦布第一次登上这块加勒比海最大的岛屿以来,一直处于动荡之中,人民饱受困苦。这里,离美国的佛罗里达最近的距离也就90公里,却被美国实施了长达40多年的禁运,连现在很多的美国人都不明白,为什么要对这个毫无威胁的近邻实施封锁。我对他们充满了同情,又真心希望国际社会更加关注她,希望美国取消制裁,化干戈为玉帛,发展经济,政府开明,推行改革,走一条“具有古巴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踏上回程,天空更加低暗,心里却多了几分惆怅。巴士渐行渐远,我不停回首。

再见了,哈瓦那。

**TROPICANA SHOW

古巴,除了出产雪茄,罗姆酒(RUM)以外,还出产音乐。古巴是伦巴,喳喳舞的原产地。据说一个受过音乐良好教育的人,可以轻而易举地分辨出古巴音乐和拉丁美洲音乐的不同。我是俗人,不太懂这些门道,看看热闹而已。我喜欢的一个歌星GLORIA EASTFAN最初就来自古巴。

**TROPICANA SHOW

古巴,除了出产雪茄,罗姆酒(RUM)以外,还出产音乐。古巴是伦巴,喳喳舞的原产地。据说一个受过音乐良好教育的人,可以轻而易举地分辨出古巴音乐和拉丁美洲音乐的不同。我是俗人,不太懂这些门道,看看热闹而已。我喜欢的一个歌星GLORIA EASTFAN最初就来自古巴。

我一直是个不太热衷于看舞台表演的人,这次来到古巴,才发现我原来这么热爱音乐,连呼过瘾。哈哈。真的是不虚此行。

TROPICANA 是这个SHOW的名字,属于“国宝级”的艺术。在古巴一共只有三个地方上演,HANVANA,SANTIAGO和 MATANZAS。我们选择了离酒店最近的MATANZAS。 SHOW要晚上十点开始,在酒店吃完晚饭,大巴依次到各酒店接看SHOW的游客。大约9点半,我们到了剧院。从其外表的非同寻常,以及庄重程度,我猜想应该是类似于“国家歌剧院”的级别。古巴大众可能很难进来,票价对我们来说都不低,59美刀,对普通百姓来讲,应该是“天价”。带相机的游客要再缴5美刀才可以任拍,不允许带VIDEO CAMERA进去,这个可以理解。

入座,发现剧场并不大,开放式,无顶。这时天色已晚,无数的星星装点着夜空苍穹,真是符合这个SHOW的座右铭:“A PARADISE UNDER THE STARS”。据说在哈瓦那的TROPICANA演出如果下雨的话,观众可以要求退钱,算白看。夜空把剧场装点得如此美妙,好一个看SHOW的所在。场内我估计最多可以容纳五六百人,客人分席而坐,服务生送来罗姆酒,可乐和香槟,另外还有一份小食。我说笑要是再有洗脸擦手的热毛巾就好了,同伴白我一眼,说:你以为是你家的茶馆呀。

十点,演出开始了。激烈的鼓点,烘托出原始粗旷。男女演员从观众席的后面,在聚光灯的照耀下出场,服装鲜艳,色彩斑斓,一下抓住了我的视线。

舞台可以上下升降,两侧也有延伸出来的高台,整个是一个立体的构架。灯光效果变幻无穷,一切显得美伦美奂。男女演员除了唱歌的以外,看上去都非常年轻,朝气勃勃的,动作干净利落,姿态优美,很专业,也很敬业。虽然有的服饰过于暴露,但是观众却不会觉得猥亵,淫荡甚至半点讨厌。这样的SHOW在古巴70年代掀起的“净化精神文明建设”中得以保留下来,并且发扬光大,实属不易。每个舞者都面带微笑。舞蹈道具绚烂多彩,我简直看呆了。

一个小时的演出很快就结束了,有点意尤未尽,却又恰到好处,使观众如痴如醉。

真是一个音乐和颜色混合得天衣无缝的夜晚,绝对值回票价。

**出海

很喜欢听张雨生独特魅力的高音唱出的《大海》,却从来没有拥抱过大海。这次旅行便成了难得的机会。大海是古巴的一大自然资源。我这个中国内陆城市长大的人,生平第一次看海,听海,居然是在古巴。

JOLLY ROGER,是这次出海的船名。这是一艘雪白的单桅双体机动帆船,以前在电视上看美洲杯帆船比赛见过。第一次上这种船,觉得好酷。一行20多人,一大早驶出内河港湾,乘风破浪而去。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有一个词闯进脑海,“投奔怒海”。自己觉得好笑,却找不到出处。船体是裸露的,在阳光下,映衬着古兰的海水,分外耀眼,船尾拖出洁白的浪花。

看着越退越远的岛岸,想起准备假期的时候,在网上读到的一首小诗,叫作《维拉德罗的朝霞》(Morning Clouds Over Varadero)

Over there
The waves are a little pompous;
Above the opposite shore
The clouds, a little arrogant.

Under the tall waves
The waters do not run very deep.
Many a cloud
Has a golden lining.

天气不错,气温大约28度左右,船上的人已经开始脱去T恤,享受阳光了。海面还算平静,音乐放到最大声,人人手里握着一瓶古巴本地啤酒,CRISTAL。顿时感叹“此景只应天上有”,神仙也出海。哈哈哈。船上一共有3个古巴船员,包括一个开船的,另外跟随着一个本地的摄像师,全程纪录出航经过,然后把磁带翻录成出海游客需要的制式,又是一个双赢的赚钱之道。感觉这个国家,好像一切都是以旅游为轴心在运作,相当成熟规范。每每你想要什么,她好像马上就有提供,市场决定一切,这方面很资本主义。最大的好处:省心。

一船人,有说有笑,好不开心。JERRY骑在船头,带着印有古巴国旗的帽子,神气十足,俨然海上的COWBOY;一对LESBIAN也在船头任海风吹起秀发,动情地相依相偎; 来自北爱尔兰的一群老头儿更是容光焕发,高声唱着“VADALA MARA….”。最活跃的还是一个叫PEDRO的古巴船员,不停地和大伙儿逗乐,提供饮料服务,不时玩出调酒师般的杂耍花样,我也很有兴致地跟他学了一招。PEDRO身材不算很好,有点赘肉,但是不算难看。只穿着紧身游泳裤。脸部线条也比较柔和,最令我觉得很MAN的是他的古铜色的油亮肌肤和那一头金色的长发。长发束成马尾在脑后,前面的迎风飘舞着,乱乱的,配上那幅流行的OKLAY太阳镜,简直就是酷毙了。

中午时分,船停泊在一片浅海。从船上看下去,海底隐约可见。PEDRO从舱底拿出潜水用具分发给大家。这下可是又掀起了一个高潮。戴上潜水镜,穿上鸭蹼,插上出气管,先照张纪念相。又是一个“我的第一次”。顺着扶梯慢慢下到水里,水有点凉,也有点起浪了。我哪里在乎这些,冲呀。

“投奔怒海”,心里又开始嘀咕,刚才太兴奋,忘了一件大事,没有问清楚出气管和鸭蹼怎么用。闹笑话了,于是临阵磨枪,自己摸索了半天也没有搞清楚。泡在海里,体温开始下降,力气也消耗不少。电影TITANIC里那些人泡在冰海里的滋味可想而知。最后横下一条心,既然今天上了“贼船”,又被引诱“下水”,不看看海底世界,亏呀,干脆,也别用出气管了,带上潜水镜,深吸一口气,就往水里扎下去。哈哈哈,看到了一个新世界……

挣扎搏斗以后,肚子咕咕叫了。JOLLY ROGER 又停靠在一个避风的港湾。在船上享用龙虾,鸡扒,面包。豪爽呀。

当夕阳西下的时候,一船人心满意足,扬帆归航。

**我所认识的一个古巴人

在古巴逗留时间越长,我越来越对她充满感情,愈发想更多地了解她。我试图跟不同职业的古巴人接触谈话。和酒店服务生,园丁,马车夫,古巴导游,移居古巴的意大利人聊天。就在酒店大堂的外面,有一个租车铺,空地上有十几辆八九成新的单车,是供客人免费取用的,而旁边的几辆电动摩托,就用来出租,牌子上写的租金很便宜:1小时10美刀,两小时13美刀,六小时20美刀。看铺子的是一个古巴青年,名叫BENIGNO DEL RIO。由于靠近驻地,我和他谈得最多。

BENI性格比较内向,浅黄色的卷发,嘴唇上面留着胡子,皮肤白白的,(古巴人肤色多位棕色,也有很多白肤色的古巴人,跟加拿大的白人没有任何区别),说起话来很腼腆,甚至有几分羞涩。但是他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我发现古巴人很喜欢给人看自己家人的合影,五天里在不同场合,我就遇到了三次。BENI也不例外,从钱夹里掏出两个孩子的合影给我看,一男一女,儿子英俊,女儿漂亮,令人羡慕。BENI在一家旅游出租公司做事,每天朝九晚五地看着摊子。车都是公司的,他只看管和作一些简单的维护。公司给他工资,月薪大约250古巴比索,和10到20美刀。我初听他讲,唏嘘不已。不过由于工作关系,他可以从客人那里赚到小费,我相信绝对多过他的工资。我问他250比索在古巴是什么水平?他皱皱眉,仔细想想说,中等偏上一点。我不禁又是一阵感叹。古巴的贫困让我目瞪口呆。

古巴,90年代以前,靠着和前苏联的铁哥们关系,以糖和一些自然资源交换来其他生活生产用品。90年苏共瓦解以后,经济的后备支援完全失去了。古巴陷入非常尴尬的境地。也就是在这期间,旅游业才真正开始成为主要产业,各式各样的酒店雨后春笋般的在全国兴建起来。但凡占着旅游业的古巴人,算是富有阶层。不过古巴贫富悬殊不大,人民处于几乎相同的经济地位。

据BENI介绍,最令人自豪的是古巴的全民教育和医疗保健制度。费用全免。“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也就体现出来了。但是由于长期遭到美国的禁运,物质生活资料相当贫乏。比如说,水泥,砖瓦等建筑材料奇缺。人民生活还得靠政府配给制,这些都跟中国改革开放前一模一样。

全古巴只有三个电视频道,有电视的普通人家是少数。只有酒店里才可以看到外国的频道,比如SOL PALMARES就可以收看到CNN,ESPN等。更不要说INTERNET。BENI 自己有一台电脑,上不了网,但已经是极其奢侈的东东了。 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一是硬件设备无法跟上,然而更关键的是政府的限制。又问,古巴人民是不是很拥护现任的卡斯特罗,他说以前是绝大多数,这也是美国千方百计,甚至搞暗杀,想把卡斯特罗赶下台而终不成功的原因,现在是“HALF AND HALF”。我想这也是人心思变吧。

记得那位马车夫赶马的时候问我“你说美国取消禁运对我们真的有好处吗?”“当然!”我斩钉截铁。虽然我也认为美国太霸道,但是她毕竟国力强大,但从发展经济来看,地理位置如此靠近的古巴,经济状况应该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

临别前的一天,我专门出酒店去和BENI话别。我们握手,我要了他的通信地址,希望能和他日后保持联系。互道珍重后,我送了一些小礼物给他的孩子们,他回赠我一张光碟,是他自己烧录的由他自己拍,并且扫描的有关古巴各地风土人情的照片。这对我来说,真的是最最珍贵的礼物了。

忘不了我走的那天,大巴开过他的车铺,他神奇般地发现我在车窗里面向他挥手,他也兴奋得象个孩子,从座位上跳起来,双手舞者,跳跃着,飞吻着……

**怀念

就在我回到加拿大的第四天,我在网上看到了一条这样的消息:

新华网北京2月26日电,应国家主席江泽民的邀请,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兼部长会议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26日下午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4天的国事访问。

我脸上泛起笑容。心里开始觉得释然和轻松。上帝保佑古巴!

(全文完)

撰文/摄影:伊戈
(原载2003年03月,《星星生活》第76、77、78期)

5 Comments

  1. jackjia (Post author)

    英雄 来自圣地亚哥

    http://travel.tom.com   2003年12月02日
    来源:精品购物指南  Tango

    圣地亚哥位于古巴岛东部,曾经是古巴的旧都,这里的人们粗犷、勇敢、尚武不屈,这一传统从原住民时就已经养成,而在19世纪的3次独立战争都是从这里开始,圣地亚哥因此被称为“不驯服的东方省”,古巴的“英雄城”。

    沿着圣地亚哥的街道行走,可以看到古巴的历史。在殖民时代留下的窄街,不少街道中间还有已经弃置不用的有轨电车轨道,街道两边是斑驳的殖民时期建筑,依稀可辨昔日的辉煌。在那些古老的石墙上经常可以看到红旗飘飘的宣传画、大幅的标语,还有卡斯特罗、切·格瓦拉等革命领袖的画像,加勒比金色的夕阳洒在残破的街道上,一个城市几百年的厚重历史在无言中静静流淌。

    古巴革命纪念馆是来圣地亚哥的人必去的地方,那是一幢看上去很平常的黄色小楼,不平常的是墙壁上清晰可辨的弹孔。它曾经是古巴的第二大兵营——蒙卡达兵营,1953年,卡斯特罗曾带领古巴独立战士进攻这座兵营,但是失败了,卡斯特罗也因此被判处15年徒刑,但是他就是在秘密法庭上发表了那篇著名的《历史将宣判我无罪》的自我辩护。

    岁月的沧桑写在英雄城的每一个角落,物质上的匮乏仍然随处可见,圣地亚哥街头的公共汽车有些仍是带棚的卡车和马车,小学校里孩子们用的是旧课本,而外国人开的星级酒店里一个小时的上网费却相当于古巴人半个月的工资。这里出产世界上最好的雪茄,普通人却抽不起,尽管他们每个月有着国家配给的几支雪茄,但是他们一般只抽品质差的或者烟草……圣地亚哥人的生活依然平淡,但他们却在以自己的方式追求着

    未来,他们那豁达勇毅的眼神里闪动着坦荡执著的热忱。

  2. jackjia (Post author)

    [古巴]记录哈瓦那文化印象

    http://www.XINHUANET.com  2004年11月19日 14:29:31  来源:东方网

    不久前的哈瓦那之行虽然时间短暂,但却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在我眼中,哈瓦那就像一位衣着朴素的美丽少女,虽不刻意修饰打扮,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她动人的风采。

    哈瓦那的景色很美。蓝天白云下加勒比海一望无际的碧波,加上满城身躯高大的榕树、开着火红色花朵的木棉树,特别是昂然挺立的“国树”王棕榈,还有芳草如茵的绿地,绿荫掩映下古色古香的建筑,这一切构成的如诗如画的意境,令人遐思邈想,流连忘返。

    哈瓦那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老城于198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文化遗产,是古巴人民的骄傲。始建于1519年的哈瓦那老城,至今还比较完整地保存着殖民时代遗留下来的一大批古建筑。这里有拉美最古老的城堡“武装城堡”和1638年重建的“基督教堂”,还有堪称巴洛克式建筑典范的哈瓦那大教堂。著名的武器广场坐落在当年老城初建时奠基的地方,旁边有殖民时代的总督府大厦。当年驻守城堡的士兵常在广场上进行操练,广场因而得名“武器广场”。哈瓦那老城保存的古迹之多,在整个拉美也很突出。古巴政府在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仍作出很大努力来保护哈瓦那老城的古建筑。可以看到,许多古迹已经或正在进行整修。

    在老城的一个广场上,一个演出团体正在演出街头剧《流浪巨人》,原来他们是在为修复老城的古建筑而募捐。市民们为了保护好自己城市的瑰宝,纷纷自觉地作出奉献。

    广场的另一侧,则是一个庞大的书市。众多热爱书籍、酷爱读书的人徜徉其间。看来哈瓦那爱书的人很多,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和教育水准。

    古巴教育事业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革命胜利以来,古巴政府一直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政策。从小学到大学全部免费。即使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条件下也一直坚持这样做。古巴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达到95%,高中达到98%,近85%的高中毕业生可以上大学或到专科学校深造。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研究报告,古巴的教育质量在整个拉美地区居于前列。陪同我们的《格拉玛报》的乌拉同志一路上不断指点介绍:这里是著名的哈瓦那大学,那里是一所中学……

    几天下来,我有了这样一种印象,在哈瓦那最多的建筑,除了学校之外就是医院。古巴几十年来一直实行全民免费医疗。现在仍然坚持实行这一制度。古巴的医疗网遍及全国城乡。就连我们访问的一个甘蔗生产合作社,也有自己的医务室。社员们都可免费接受治疗。古巴的医疗水平也相当高。矗立在哈瓦那海滨大道旁的阿尔梅赫伊拉斯医院,拥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医疗设备和医疗水平,可实施心脏、肾脏、脑细胞移植等多种高难度手术。

    古巴政府对科学研究事业也非常重视。哈瓦那的生物制品研究中心,是于1986年在卡斯特罗主席亲自关心下成立的,如今已取得了不少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的科研成果,成为世界著名的科研机构。

    古巴在体育和文艺方面同样具有相当高的水平。我们在哈瓦那逗留的短短几天中,竟同时有击剑、棒球等两大国际赛事在这里举行。而古巴在这些项目上都有不俗的表现。哈瓦那的热带歌舞表演也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具有民族特色的拉丁舞和音乐,给宾客们带来满意的享受。

    哈瓦那拥有的众多博物馆,也是形成这座城市文化氛围的一大要素。在老城一条小街上的亚洲博物馆里,陈列着不少来自中国、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艺术珍品。哈瓦那最著名的博物馆,大概要数海明威博物馆了。博物馆设在美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明威生前购置并居住过的维西亚庄园。博物馆保持了故居原貌,看上去就像作家仍在此居住、只是暂时外出的样子。

    古巴国土面积不大,离美国最近处只有200多公里。40年来,古巴在美国的封锁下不屈不挠,克服困难,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这种精神确实难能可贵。由于美国的封锁,古巴至今在经济上仍面临困难。古巴人民在物质上确实还不富裕,但是我感到,古巴人民在精神上是富有的。

  3. jackjia (Post author)

    加勒比海的明珠——古巴

    在碧波万顷的加勒比海西北部、墨西哥湾入口处,有一个美丽的海岛国家——古巴。它由数以千计的岛屿组成,其中面积最大的古巴岛,长1250公里,最宽处145公里,最窄处仅32公里,因地形狭长,形如鳄鱼,且植被茂盛,植物种类多达8000多种,故有“加勒比海的绿色鳄鱼”之称。

    古巴首都哈瓦那,位于古巴岛西北部,扼守着墨西哥湾通往大西洋的门户,是一座拥有众多历史文化遗存的滨海名城。这里的住宅、教堂、狭窄的街道、小广场、咖啡屋、剧院、喷泉池、城堡和要塞,无一不是石砌而成。市区西部的老城区,保留了许多殖民时期的城堡和遗迹。比较著名的有哈瓦那最古老的要塞皇家军队城堡,位于海湾运河口的莫罗三王城堡和拉蓬塔城堡,建于高地之上控制全城的卡瓦尼亚圣卡洛斯要塞等。1982年,哈瓦那历史中心和整个军事防御体系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新城区以广场为中心,四周分布着国家图书馆、国家大剧院等建筑,以及宾馆、饭店、商厦、银行等设施。新城区北海岸,还绵延着一条长达8公里的海滨大道,两旁排列着高大挺拔的棕榈树,景色十分宜人。

    在哈瓦那游览,游客既可以领略不同时期的建筑,也可以去宁静的巴洛克式的教堂摄影留念,或者在阳光和海风中漫步海滨大道,感受古巴人的闲情逸致,还可以去著名的五分钱小酒馆品味莫希托鸡尾酒,去小弗罗里达餐馆品尝克列奥尔人最爽口的菜肴。此外,哈瓦那东部的圣玛丽亚海滩,沙滩洁白,海水清澈,每年3月至11月都可游泳。哈瓦那还是海明威选择的命运归宿地,他在这里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22年。

    哈瓦那也是古巴的旅游中心。从这里出发往西南,可以去以种植烟草而出名的比那尔德里奥城。往南乘船穿过巴塔巴诺湾,可以到达满目葱茏的青年岛。沿公路往东,可以欣赏美丽的海滩和海天一色的加勒比海。其中,距哈瓦那以东140公里处的巴拉德罗海滩,是世界著名的海滩度假区之一。这里全年适宜游泳,不会游泳的人也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坡度平缓的沙滩,走出很远的距离,海水也只漫到腰部。沿公路继续往东,就可以到达古巴第二大城市圣地亚哥。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圣地亚哥,始建于1514年,拥有“加勒比之都”的美誉。这里不仅有十七世纪建造的圣地亚

    哥莫洛城堡等殖民时代的遗迹,也有蒙卡达兵营博物馆、何塞·马蒂墓和西波内小庄园等现代历史纪念地。

    古巴值得一游的地方还有很多。温泉浴、泥潭浴堪称一流的圣克拉拉,被誉为“博物馆城市”的特里尼达,保存着原始自然生态环境的椰子礁,以深度和防御而闻名遐迩的哈瓜海湾等,都是引人入胜的旅游胜地。

  4. jackjia (Post author)

    古巴:哈瓦那

    2006-9-28 环球游报

    古巴 The Republic of Cuba

    候选景点1:哈瓦那 la Habana

    推荐理由:

    古巴首都哈瓦那(la Habana)是西印度群岛中最大的城市. 哈瓦那是由西班牙人在1514年建立的,至今仍然是加勒比地区、西班牙和非洲等多元文化的混合。在加勒比地区,哈瓦那市有着丰富的建筑遗产。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曾经在哈瓦那生活了22年,他称赞哈瓦那的美丽仅次于威尼斯和巴黎,是世界上最美的城市之一,有“加勒比海的明珠”之称.

    文字介绍:

    从20世纪起,哈瓦那发展迅速,现代建筑拔地而起。在这里有华盛顿美国国会大厦的复制品,有使人想起曼哈顿的建筑,也有直接从芝加哥照搬的电影院,巴卡迪大厦是装饰派艺术的典型例子。

    哈瓦那也是保存其历史遗产最好的美洲城市之一。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哈瓦那的历史中心和整个军事防御体系为“人类遗产”,其中就包括了表现过去400年从新古典主义到巴洛克建筑艺术风格的1780种风格各异的和谐建筑。

    哈瓦那因为其海港城市的特色和坐落在墨西哥湾入口处的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成为欧洲和南美洲之间的中转站和必经之地。蓝天碧水和阵阵迎面拂来的加勒比海凉爽的轻风,无论是历史文化抑或是风俗民情都吸引着游客来到这里,感受它的多元、神秘和奇异。

    在二十世纪初,为了接待世界知名人士和富豪,哈瓦那盖起了气派的大旅馆和饭店。宫殿般的国家饭店就是当时社会名流趋之若鹜的地方之一。国家饭店建在突出到海里的一块陆地上,今天它已经被正式列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这座辉煌的饭店面向世界上富有的旅游者,于1930年12月30日在盛大的庆祝仪式中开业。当时美国的百万富翁们与古巴的内阁部长以及当地的土地所有者经常光顾这里,社会名流也都住在这个饭店里,因为在当时它是加勒比地区最豪华的饭店。今天当人们走进国家饭店的花园,仍然能够感受到当哈瓦那作为一个国际娱乐中心时该饭店当时的情景。

    市内的其他著名饭店也经常有名人光顾,女歌唱家约瑟芬?贝克是塞维利亚饭店的常客。塞维利亚饭店于1908年3月22日开始营业,是按照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的西班牙-摩尔风格建造的,该饭店以能够浏览海湾最佳胜景而著称。

  5. jackjia (Post author)

    古巴:加勒比海燃情岁月

    yiyiqd

    哈瓦那老城:活的博物馆

    漂流在加勒比海碧蓝色的柔波里,天空永远有炽热的阳光,街头也永远有人在跳着激情的“桑巴”。  

    现代的哈瓦那,是将历史遗产保存得最好的美洲城市之一。1982年12月1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传哈瓦那老城和整个防御体系为“人类文化遗产”。当时古巴的殖民宗主国西班牙政府决定在哈瓦那构筑美洲最强大的军事防御体系,并围绕城区筑起一道城墙。市中心的革命广场耸立着古巴民族英雄,独立先驱何塞·马蒂的雕像和纪念碑。  

    著名的“第23街”的每一块花岗岩地砖上都有古巴著名画家的代表作。老城的住宅、教堂、街道、广场、咖啡屋、剧场、喷泉、要塞,甚至是上世纪50年代的凯迪拉克豪华老爷车都一如往昔,使得整个城市变成了一个活的博物馆。游客可以到著名老字号“五分钱小酒馆”品味“莫希托”鸡尾酒,品尝克里奥尔人的爽口菜肴,就像当年海明威看到的一样。  

    位于武器广场和港口大街的皇家军队城堡建于18世纪,是古巴最古老的城堡,它曾经是西班牙总督府,现在是国家博物馆。  

    在通往小海湾入口处的莫罗三王城堡建于1589~1610年间。城堡后的卡瓦尼亚圣卡罗斯要塞建于1763~1774年间,从城堡可以俯瞰全城。  

    当轻柔的海风吹起,当迷人的“古巴松调”响起,人们会情不自禁地随风起舞,会感到碧蓝色的加勒比海燃烧着的激情。  

    圣地亚哥:今夜无人入睡  

    当地人相信圣地亚哥的风会让人们坠入爱河,而当恋爱的人离开圣地亚哥,那里悠扬的波莱罗舞曲会终生回响在他们耳边。  

    圣地亚哥是西班牙殖民者在古巴最先建立的7座城市之一,曾经一度是古巴的首都,现在它是圣地亚哥省的首府。原汁原味的文化、音乐和舞蹈是人们为之向往的真正原因。7月24日~26日的狂欢节是这座躺在山与海之间的城市最具魅力的时期。连很生性羞涩的人也会在圣地亚哥的夜晚随着乐曲跳舞,直到天明。  

    圣地亚哥老城只有2.5平方公里大小,但它的历史建筑却使它享有“建筑博物馆”的美称。1515年西班牙殖民者定居在海滩东部,那里的地势比海平面高出约20~40米,是适于修建防御城堡的天然场所。当时雄心勃勃的殖民者迭哥·维拉斯凯兹曾经计划以此地的天然良港和要塞为基地征服整个中南美洲。他修建了很多精巧的木质建筑,但是从16世纪中叶到整个17世纪,这座城市不断经历战火、台风、地震的袭击,老式木质建筑几乎片瓦无存。18世纪以后,人们吸取了以往的教训,开始在圣地亚哥修建既能抵御风雨和时间考验,又拥有精美花窗和美丽柱廊和阳台的石头建筑,这些杰作成为圣地亚哥的标志。  

    法国殖民者把他们的建筑风格带到了古巴,埃尔第沃里( El Tivoli)和加罗街(Gallo Street)是商业中心,是古老的法式建筑聚集的地区,也是游客们争相在地中海样式的可爱楼宇前拍照的地方。古老的楼梯间和光线充足的小街是人们小憩闲坐的好地方,修饰精美的露台也是城市独一无二的标志。
      
    500年来,塞斯佩德斯公园(Ces-pedes Park)为圣城的人们提供了一个舒适、阴凉而且可以尽情舞蹈、狂欢的场所。公园的树阴下、长椅上,情人们在谈情说爱,眼里闪过激情的火焰;老人们在谈论他们最热衷的话题:棒球、音乐和菲德尔·卡斯特罗。傍晚,当街灯点亮以后,用罢晚餐的人们走出家门,来公园分享欢笑、音乐和随心所欲的轻快舞蹈,跳舞、微笑,除此之外一切都是多余。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