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25/北京奥运为中国国际形象带来突破

(星星生活记者连鹏报道)2008年8月24日之夜,最绚烂的烟花,在古老的北京上空怒放。全球的目光再度聚焦“鸟巢”,为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喝彩。

此刻的北京,妩媚而瑰丽。从巍峨的天安门、神秘的紫禁城,到熙来攘往的长安街,从“水立方”到“鸟巢”,北京的南北中轴线灯火通明。在蓝天和“祥云”的背景映衬下,上万名来自五洲四海的运动员从四面八方涌入“鸟巢”,随着欢快的中国民乐,扭动身姿,狂欢热舞。

加拿大各大报章媒体纷纷以头版或头条进行报道,并发表社评,盛赞北京奥运会无与伦比。

北京奥运闭幕式–全世界最大的欢乐PARTY

加拿大电视台(CTV)报道说,北京奥运会以一个欢快的聚会方式,在灿烂的烟火下,几万名观众以及上万名来自五洲四海的运动员从四面八方涌入“鸟巢”体育馆,他们快乐的扭动身姿,狂欢热舞。一起欢庆体育盛会的精彩,然后依依不舍的向北京告别。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说:“今晚,我们结束了为期16天的精彩的奥运会。感谢中国人民……通过本届奥运会,世界更多地了解了中国,中国也更多地了解了世界。”

罗格特别强调了这些天来洋溢在中国首都的奥林匹克精神。他说:“来自冲突国家竞技对手的热情拥抱体现了奥林匹克的精神。”他呼吁运动员让这种精神永远传承。“这是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

英国足球明星贝克汉姆,英国著名重金属乐队齐柏林飞艇吉他手佩奇与英国时下最受欢迎的女歌手刘易斯到场,为伦敦2012年奥运进行宣传造势。

还有记忆之塔上生出的祥云之树,以及充满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二胡、民族唱法、各地民歌的选用,让全世界的观众领略了不同于开幕式那种古典厚重的却同样魅力十足的中国传统民族文化。

CTV报道说,对于外界一些组织对中国的人权记录提出质疑,罗格坚持称国际奥委会的选择是正确的,并强调国际奥委会不是政治组织。罗格称,国际奥委会无法解决世界所有弊病。奥运会留给中国最重要的一笔无形遗产就是中国已经接受了世界的“仔细观察”,并成功向世界敞开了大门。

“世界更多地了解了中国,中国也更多地了解了世界,我们一起共同分享了奥运会的激动与精彩,”罗格说。“奥运会留给中国的其他无形遗产包括中国对环境的保护意识提高,以及政府有意投入巨资准备发展群众体育等。”

《多伦多星报》则盛赞北京奥运用“五彩缤纷的、嘉年华式的,融合中国千百年浓郁文化和高科技的令人眼花缭乱的闭幕式,向全世界激情告别。”

与8月8日奥运开幕式充满戏剧张力有所不同,周日的闭幕式充满着喜庆和欢乐。在本届奥运会中,共有43项世界纪录和132项奥运纪录被刷写,是竞技层面上的一次上升蜕变。当这些运动员涌入“鸟巢”体育场时,他们脸上所散发出的光芒比任何彩灯都璀璨。

上百名歌手还先后唱了很多中国歌曲,这些充满中国元素的歌曲里流露着中国举办奥运会的目的–让世界最终认识北京,热爱北京。

京奥为中国形象带来突破 百姓更加自信

北京奥运会的璀灿落幕,无论是北京筹办奥运周密的规划,或是处理问题时严谨的态度,都在加国记者心底留下深刻而正面的印象,他们都认为有助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不过,很多媒体也表示,奥运之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可望趁势崛起,但是否能以更开放的态度肩负起大国应有的责任,则有待观察。

加西新闻社驻北京记者除了夸奖北京奥运会闭幕式充满欢快的喜悦—“人们翩翩起舞,欢呼雀跃,同声高歌。运动员们更是在向全球直播的电视镜头前献飞吻、秀奖牌、扮鬼脸,甚至把同伴高高抛起”之外,还采访了几个北京年轻人,想听听生活在北京的平常百姓是如何看待奥运盛会的。

19岁的江(音译)向记者毫不迟疑的表示,“北京奥运会是一个巨大的成功。”他认为“北京的形象–一个微笑的北京,一个文明的北京,一个热心服务奥运会的北京,将会被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所铭记。”

这名北京大学传统医学系的新生表示,“这些印象将会停留在人们心中,并将延续下去。”

如小江一般,来自香格里拉酒店集团的一名员工小罗(音译)虽然并不愿意透露全名,但是毫不隐讳地表达自己的声音。他认为,“北京奥运将会改善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北京奥运展示了一个开放的中国,一个崛起的中国和一个爱好和平的中国。” 像绝大多数中国人一样,小罗认为,西藏暴动事件使得中国被外国媒体报道中刻画出不好的形象,但是他认为奥运会将纠正国际上这种“错误”的印象。

他说,“我觉得,我们的生活很不错。在北京采访奥运的20000多名媒体记者也应该看到这些。”“我认为奥运之后,外国媒体在报道中国时会减少偏见,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现在已经亲眼看到了中国的真实情况。”

加西新闻社记者报道称,中国老百姓的看法似乎跟奥委会主席罗格分析的一样,那就是“中国更多地了解了世界,世界也更多地了解了中国。”

骄傲的中国人勇于面对未来的挑战

《环球邮报》则报道说,北京奥运期间,前来参访的各国领袖络绎于途,加上中国在本届奥运奖牌上的杰出表现,北京奥运预期将为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带来突破。北京奥运透过全球媒体,把北京中国的和平讯息传播到全球各地。在长达两周的转播中,各地观众接触到的多是光辉耀眼的正面讯息。

虽然京奥的成功举办,破纪录的金牌表现会激起的爱国主义,只怕更会把各类的异议淹没,但是似乎中国人并没有过分沉浸在其中。

该报驻北京记者约克(Geoffrey York)在闭幕式时采访普通中国百姓时得到的讯息是:骄傲的中国人将勇于面对环境污染、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的挑战。

51枚金牌,以及在全球媒体聚光灯下16天的完美表现,让中国13亿人激动万分。但是在奥运闭幕式的夜晚兴奋庆祝的同时,很多中国人也冷静的承认,未来对于消除贫穷、解决污染以及通货膨胀等问题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很多人表示,为了环保,他们愿意在未来接受进一步的牺牲–包括工厂停产以及限制汽车出行等,就像奥运会期间为保持北京拥有一片蓝天一样。

24日夜,横跨北京的几十个公园及户外广场,数千人聚集观看巨型电视屏幕上的奥运闭幕式。在地坛公园大约500人挥舞着中国国旗,唱着中国国歌,随着银幕传出的中国传统歌谣而摆动,为姚明和其他中国运动员的出场而欢呼雀跃。

从偏远的青海省前来北京感受奥运气氛的大学生李长存(音译)表示,“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这些奥运比赛真是令人兴奋和非常令人感动,”她说,“即使是在中国偏远的地区,人们每天都看奥运比赛直播。这些比赛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奥运使中国人民在世界上更有信心,以及更有影响力。”

跟在地坛观看比赛的很多其他中国人一样,李也认为中国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她不希望全世界都认为中国是一个非常富裕的发达国家,因为在许多大城市之外中国仍有许多贫困地区,中国的下一个目标应是改善农村和偏远地区贫穷百姓的生活。

此外,目前北京人非常享受奥运期间的蓝天,不喜欢此前充满烟雾和粉尘的环境。北京政府24日也表示,可能会延长此前规定的截至到9月20日的临时交通管理措施。

北京市交通管理局副局长王立在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表示,“我们希望可以听到市民更多的意见,是否以及如何把限行措施长期坚持下去。”

很多北京市民支持这一想法,尽管他们需要继续做出牺牲,每两天就有一天必须把自己的车放在家里然后去挤公交车。目前已经有很多市民通过邮件和其他方式向交管部门反映,认为“单双号”限行措施很好,并建议把“单双号”限行措施长期坚持下去。

38岁的公务员王迪生(音译)则认为,北京奥运后之后中国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应该解决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特别是通货膨胀、疲软的股票市场和以及环境问题。

1 Comment

  1. jackjia (Post author)

    京奥落幕 加媒质疑中国能肩负更大国际责任

    中央社记者禾枫云温哥华二十四日专电/北京奥运璀灿落幕,采访的加拿大记者对北京筹办这次盛会的周密规划和严谨态度,普遍留下深刻正面的印象,都认为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但他们也多批评,北京未信守承诺,继续压制新闻采访自由和人民的言论自由,平白丧失向世人展示中国愿真诚接纳变革的绝佳机会。

    另一方面,他们指出,京奥之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可望趁势而起,但能否以更开放的态度肩负起强权应有的责任?则仍有待观察。

    「环球邮报」驻北京记者约克指出,北京奥运筹划之初就是为电视转播而设计,透过这个无远弗届的媒体,把北京当局精心规划的和平讯息和强权形象同时传播到全球各地。在长达两周的转播中,各地观众接触到的多是光辉耀眼的正面讯息,破纪录的高收视率更同时满足赞助商的需求。

    约克也指出,京奥的成功举办,有助于巩固中共政权,在可预见的将来,北京当局更不会轻易释出政治权力;破纪录的金牌表现和盛会激起的爱国主义,只怕更会把各类的异议和执政障碍压碾而过。

    约克指出,事实上,透过北京当局事前的详尽规划,世人只能看到无数观众欢呼的画面,众多热心尽责的义工也让选手和媒体宾至如归,但中国的社会和政治问题全都被隐藏在萤幕之后。

    约克表示,整体看来,中国政府的算计相当精准,京奥期间一些以外国人为主的短暂抗议活动,在国外和中国媒体上并未获得太多的注意,本国人民未获允许从事合法的抗议,在国外报导中也多只是附带一提。

    他说,反倒是,前来参访的各国领袖络绎于途,加上中国在本届奥运奖牌上的杰出表现,京奥预期将为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带来突破。

    加国西部最大的英文报纸「温哥华太阳报」专栏记者索纳堤也在一篇专文中指出,北京当局筹办本届奥运时的两大诉求目标:一是,透过这场灿烂耀目的盛会,让本国人民体认中共正带引它的十三亿人民一路向前、迈向富强;二是,让国际接受中国已是一个强大、统一的现代国家,在二十一世纪的全球舞台上更是不可或缺的要角。

    索纳堤指出,中国争取主办奥运已有百年历史,但过去的种种国际形势和国内政治变化,却让它一再被拒于门外,这种「百年孤寂」直到北京奥运终于打破;但京奥也可能因而被中国领导阶层当成另一种政治工具和宣传利器。

    他表示,中共掌政的三大要素包括:铁腕统治、稳定的高经济成长率、以及上个世纪持续外侮下积累的民族主义。在这次筹办北京奥运前后,北京充分灵活运用这三要素,而且成果丰硕,中国民间似乎也相当满意。

    曾有多年中国事务采访经验的索纳堤指出,可想而知,中国领导阶层必会运用京奥激发的民气,进一步掌控国内的政经发展。倒是京奥之后,预期各国也都会摆开天安门阴影,以全新的角度来检视中国,北京当局今后又要如何顺势重新界定本身的国际地位?值得观察。

    京奥期间,有八十个国家的领导人亲往出席,其中不乏许多过去对中国民主和西藏议题诸多批评的领袖,但他们在北京期间反多保持缄默。索纳堤指出,这种「叩头」现象的主因,除了看好中国庞大市场的「商业利益」外,也有鼓励北京积极走向世界、不再倒退自封的政治审慎考量。

    索纳堤引用一位汉学家的论点指出,中国虽已渐渐摆脱前两个世纪的历史羞辱,但它的领导阶层和人民对于外来刺激的反应,依旧相当传统。因此,国际间对中国的坦率言谏不应停止,但京奥期间或非最佳时机,至少没有必要在此刻阻挡中国去追求一种更有自信的国家认同。

    索纳堤指出,过去三周来,国际奥委会和各国领袖透过北京奥运会,已大致迎合中国这些政治和心理上的需求,也提供北京当局必要的助力。接下来,就得看中国能否更积极负责地担起它在世界舞台上应有的角色。

jackjia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