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12/温哥华楼价已失控 前市议员倡研限外国人温市买楼

-温哥华楼价已失控 前市议员倡研限外国人温市买楼
-吁当局考虑限制外国人买本地住宅 前温市议员泼楼市冷水
-学者:限制外国人购本地住宅 80年代香港移民潮时有讨论


温哥华楼价已失控 前市议员倡研限外国人温市买楼

明报/温哥华前市议员、也曾参选市长的利德(Peter Ladner)接受《CBC》电视台访问时作出建议,认为是时候研究是否限制外国人投资住宅物业,冷却大量中国买家前来投资而过热的楼市。利德认为“温哥华楼价已经失控”,且中国及澳洲均有限制外国人购买住宅物业的规定,温哥华也应研究相关做法。

利德以商人身分,提出“限制外国人投资温哥华物业”的建议,被认为至少反映主流社会一些不满“中国人来买走温哥华”的心态。不过,卑诗大学商学院教授萨默维尔(Tsur Somerville)并不认为有关建议“有何新意”,他还说,早在1980年代,那时香港移民大举移民到来,那时即已有人担心温哥华被香港人买走,使Vancouver变成了Hongcouver,但时间证明温哥华比从前发展得更好。

80年代早有忧心港移民买楼热

利德最近在Business in Vancouver撰文谈到中国买家推动温哥华楼价上涨的情况,他说:“很讽刺的是,温哥华楼价最近因为大量中国买家前来置产而不断上涨,而中国政府为了抑制飞涨楼价而推出措施,限制外国人在中国购买住宅或商业楼宇。”

利德在文章中说,他对“限制外国人投资”并无预设立场,但他认为应该尽快对此展开讨论。他也注意到,目前并无任何政府研究,探讨一旦大温地区限制外国人投资地产,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其可行性。

他接受《CBC》访问时说:“如温哥华的楼价让那些纯粹只想投资,不想居住的外国人士炒得太高,那么有可能产生很多其他问题。”

他表示,全加各地如爱德华王子岛、缅省、沙省及阿省,均已有一些限制非居民购买土地的措施,而目前楼价已经“失去控制”,再加上中国及澳洲均已开始限制外国人投资楼市,温哥华也应该跟进研究有无防止楼市过热的做法。

不过,观察温哥华楼市多年的卑诗大学教授萨默维尔即浇利德“冷水”,说利德建议的“讨论”题目其实一点都不新。

他说:“如果回过头去看1980年代后期,很多温哥华人担心香港人买走房产,很多人也有不同的建议。”

但萨默维尔表示,“温哥华不是一直走过,我认为,多数住在温哥华的同意,现在的情况比从前更好。”

温哥华地区目前是全加楼价最贵的地区,楼价涨幅最高,也是全球楼价数一数二难以负担的城市。大温地区最近楼价上涨最多的是列治文市,在过去一年独立屋价上升20%,差不多涨了21.5万元,使楼价超过100万元。

有地产经纪说,大温楼价上涨,中国买家投入市场有直接相关,温哥华西区及北温等,都是中国买家活跃的地区。

限买楼无助冷却楼市 经纪忧“肥水流别人田”

有温哥华地产经纪认为利德有关温市应该“限制外国人投资住宅物业”的建议,除了可以达到讨好对“中国人来买楼”反感的一些主流人士意见,达到“哗众取宠”的效果外,可能对冷却楼价发挥不了效果。而且温市若限制外国人投资,只是“肥水流入别人田”,使到投资拱手送给其他如列治文或本那比等城市。不过,亦有华裔市民认为探讨楼价飞涨对市民的影响,也不是坏事。

地产经纪李昌豪说,他最近确曾听到不少这类对“有钱中国买家”不以为然的声音,但他也观察到,主流人士中的声音分成两派,有人存“酸葡萄”心态,不敢相信“中国买家”现在所展现的购买力,与他们所认识的“中国人”不相同;但另一派则因为卖出高楼价,荷包赚得满满,认为并没有什么该批评。

李昌豪并不排除利德的想法,最后有可能引起讨论,温市政府也有可能修法开始“限制外国人投资”,只让有移民身分的人士可以购买住宅物业,但他认为如此也不影响中国买家的投资,他们可以取得身分再来投资,有可能只差前后半年或一年时间。

地产经纪邓跃则认为,中国买家选择到温哥华置产,所带进的资金,带动就业,所缴的物业税转移税、每年地税,均是温市政府重要财政来源,他几乎想不到,中国买家在温哥华置产所带来的坏处。

邓跃表示,温哥华楼价一向取决于供需,由市场自行调节,假如楼价下跌,买家也可能蒙受损失。

不少白人屋主喜有中国买家高价接手

邓跃说,他知道很多西区的白人屋主,很高兴中国买家愿意出高价接手,如此他们可以有新的人生规划,例如卖掉房屋,去住打理更方便的柏文,自己不必再担心退休后经济问题。

不过,亦有一些华裔市民表示,若楼价升得太高,民众也有一些影响,例如年轻人难以置业,而且对只作为自住,不会在短期内将房屋买卖的业主,亦要承受楼价升带动多缴地税的问题,故讨论一下有问题也非坏事,但不应只针对中国买家。

京沪深圳亦限外地人购房

按资料显示,中国楼市持续高企,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从去年开始先后推出较为严厉的行政规定限制“两外人士”(外国人、外地人)在当地购房。

北京市在2010年2月宣布多项措施限制楼市,其中包括严格执行《关于规范境外机构和境外个人购买商品房的通知》,即在境内工作、学习时间一年以下的境外个人,不得购买商品房;境外个人在本市购买自住商品房的,一人只能购买一套住房,今年又新规定外地人在京置业必须连续五年在当地纳税。

上海市去年亦提出,对不能提供1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住房贷款。

深圳市府则在去年国庆前夕出招,令有深圳户籍者只限购买两套房,没有1年纳税或社保证明的非深圳户籍人士,更暂时被禁止在当地购房,而对于港澳台地区居民和华侨,因生活需要,则“可在境内限购一定面积的自住商品房。”

吁当局考虑限制外国人买本地住宅 前温市议员泼楼市冷水

星岛日报温哥华记者报道/前温哥华市议员及市长候选人利德(Peter Ladner)表示,鉴于温市房地产价格持续飙升,当局应研究引进限制外国人购买本地住宅物业的规例。

他还指出,大量来自中国的投资者,是导致温市楼价高升的主要因素。

中国投资者推高楼价

据加拿大广播公司(CBC)报道,利德认为温市楼价目前已“失控”,当局不能坐视不理,而是应该讨论是否须要限制非居民购买温市住宅物业。他又表示,本地楼价暴涨“迫使”许多温市原居民迁出,而其他盼望移居大温的本省居民,则因负担不起温市的居住成本而却步。

他说:“最后你得到的,只是一个不适合安居乐业的度假社区,而不是我们为之自豪的全球最宜居住城市。”

利德还指出,中国和澳洲等国家,已经实施限制外籍人士在当地购买住所的规定。

据了解,中国限定外国人必须住满一年才能买一套自住楼房,澳洲则成立了外来投资管理局(Foreign Investment Review Board),专责审核非居民在当地购买住宅物业的申请。

利德在最近一期《温哥华商业杂志 》(Business in Vancouver)撰文指出:“有趣的是,造成温市楼价节节高升的许多投资,就是来自本身因地产市场过热,而令政府推出新措施限制外国人买楼的中国大陆。”利德又表示,爱德华王子岛、缅省、沙省及亚省,均有限制外资拥有规定数量以上农业和休闲土地的政策。不过,利德也表明,他个人并无预定立场,只希望如何应对本地楼价过高的问题,有机会公开讨论。他说,至今缺乏对外资涌入大温楼市的效应研究。

学者:限制外国人购本地住宅 80年代香港移民潮时有讨论

星岛日报温哥华记者张文慈/有学者指出,限制外国人购买本地住宅物业的提议,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上世纪80年代香港移民潮时,也曾经引起讨论。

卑诗大学(UBC)尚德商学院(Sauder School of Business)副教授萨默维尔(Tsur Somerville)表示:“如果你回到20世纪80年代,许多人担心温哥华变成香哥华(Hongcouver),所有这些故事,温哥华都已经上演过,我想大多数人都会认为,现在这个城市比1987年的情况好得多。”

他指出,当时许多香港人涌入温哥华买屋,就像现在许多中国移民来温哥华买楼,安顿家人后,再回到中国赚钱。他说:“两者相比,非常类似。”

萨默维尔认为,限制外国资金购买本地住宅物业,目前不是首要任务,就像美国许多州份没限制外国人拥有资产。

他指出,大温地产市道继续畅旺,除中国大陆买家之外,还吸引欧美其他地方的投资者。不过,萨默维尔认为,包括温哥华西区、烈治文的屋价上涨,确实与不少中国买家入市有关。

不过萨默维尔认为,大温各城市不是都像温哥华西区、烈治文一样大幅上涨,有的地区涨幅有限,目前没有考虑限制外资购屋的需要。他个人不愿评论目前屋价是否合理,仅说价格是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