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将军 许世友-7
【解说】
1941年,是国际形势发生急剧动荡的一年。苏德战场形势严峻,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同一年,中国内地的战局也动荡不定,国民党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变”震惊中外;与此同时,日军对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扫荡更是步步进逼。在多方夹攻和封锁之下,解放区陷入了空前困难的时期。
陷于危急的中共,把眼光投向了山东。在毛泽东看来,只要打下山东,向北可进军东北,向西可支持华北,向南可威逼南京,山东在整个战局中的地位可谓生死攸关。
对于山东的重要,蒋介石同样心知肚明,他的“曲线救国”的附日反共政策一度让中共在山东的根据地陷入被严重摧残、分割甚至封锁的最困难时期。
国共之间这一场关于山东的争夺战,持续了整整16年。而这16年,也成为了许世友从人生低谷中重新崛起的16年。
【主持人】
在1941年的春天,为了在山东发展抗日根据地,毛泽东先后派去了罗荣桓和徐向前。但光有帅还不行,在选择横刀立马的将领时,毛泽东决定起用刚刚经历了抗大风波的许世友,并委以山东纵队三旅旅长的职务。比起五年前的红四方面军第九军军长,重新出山的许世友级别下降了好几级。即便这样,毛泽东对许世友的这一钦任,在当时的军委高层内部还是引发了不同的声音,主要意见是认为‘许世友的政治立场不够鲜明,带领千军万马打仗会出问题的’。对此,毛泽东用一句话四两拨千斤,力排众议,他说,“要在斗争中考验许世友嘛”。
16年后,许世友用自己的赫赫战功向人们证实了毛泽东用人的胆识和谋略。而对于许世友来说,在胶东的16年,则是他走出抗大风波阴影,重新证明自己的16年。这16年里,身份、地位和角色的转变,丝毫没有影响许世友军事才能的充分施展。
【解说】
对于许世友来说,胶东是一块陌生的土地,更是一副重任在肩的担子。
此时的蒋介石,即将上任同盟国中国战区的统帅,借着美国在中国开辟第二战场的提议,蒋介石继续向史迪威参谋长要求武器援助,而实际上,用罗斯福的话说,蒋介石此时“根本无心和日军作战,他一心只放在监视共产军上。”
在国民军和日军的双重围困打击下,毛泽东做出的战略部署是,全力收复以牙山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尽快将胶东的东西两个根据地连成一片。而在当时,要收复牙山谈何容易。除了正在扫荡牙山西翼的日军,还有将近五万人的反共势力,正盘踞在胶东的心腹地带,重兵压向牙山东侧的昆仑山区。而率领着清河独立团进驻胶东的许世友,麾下清河独立团兵力还不足一万。
面对严峻形势,山东纵队成立了胶东反击投降派指挥部,许世友担任总指挥,他再次举起了“敢死”的大旗,用以振奋队伍的斗志。
【同期声】陈廷一
许世友在战前动员会上说,过去打游击战,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这次不行,只许进,不许退,动摇军心杀头;消极避敌,杀头,见死不救,杀头,临阵脱逃,杀头,一共享了四个杀头,许将军的军纪严明。
【主持人】
在胶东的这一次动员大会上,许世友说,“我来胶东是要打仗的,太平我不来,我来不太平”。短短的一席话,宣告那个快意恩仇的许和尚又回来了。刚刚过去的抗大风波,似乎没有改变许世友的本色,依然是开口枪毙,依然是闭口杀头,但这也丝毫没有影响他在士兵们心目中骁勇善战的形象。与其说大家怕他,不如说大家敬他。听过这场战前动员的人都说,他是一位“战将”,更是一位“战神”,他浑身上下洋溢的激情足以感染每一个士兵,令他们听后群情振奋、斗志昂扬。
夺取牙山的战鼓擂响了。
【解说】
牙山是胶东名山之一,险峻陡峭,是联系胶东东、西两大山系—-昆仑山和大泽山的纽带。在兵家看来,这里是控制胶东的心脏,谁占领牙山,谁就能居高临下,四面出击。
【同期声】陈廷一
这里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清顺治五年,于七起义抗清,就曾以牙山作为重要根据地,清将济什哈带兵包围牙山,结果清军抄了牙山的后路,于七才被迫突围。
【解说】
牙山曾是中共的抗日根据地,后来被胶东投降派二号人物蔡晋康抢走。而隶属国民军的赵保原对牙山也是虎视眈眈,一直在想方设法要进占牙山。赵保原系军阀张宗昌部下,后来投靠了国民党,被收编为十二师任师长兼鲁东军区司令官,曾配合日军向胶东根据地多次进行大规模进攻,1941年,胶东八路军取得了5个月的反投降胜利,迫使赵保原退居到牙山东侧的莱阳万第一带,成为胶东地区一号反共势力。
就在许世友的山东纵队进驻胶东的时候,赵保原与蔡晋康正为争夺牙山明争暗斗得不可开交。而天助许世友的是,此时,日伪军又向胶东的西边一路扫荡而来,蔡晋康的兵力被迫只能集结于胶东。
许世友认为,攻打牙山的时机已经成熟。
1941年3月15日深夜,一场出其不意的枪炮声在牙山骤然打响。
【战斗影像】给枪炮声效
【解说】
许世友率部兵分三路,由西、西南、西北三个方向袭击牙山。
从天而降的突袭,蔡晋康的部队在重炮火力的打击下,摧枯拉朽。
三昼夜的激战后,牙山宣告解放。
【主持人】
牙山之战,无疑为许世友不久后征讨赵保原的主力提供了有利的战机。
毛泽东在获悉牙山之战的胜利后,曾动情地说:“了不起,了不起!许世友打红了胶东半边天。”
事实上,对于许世友来说,成功打下牙山的意义,绝不仅仅是胜利本身,这是抗大风波之后,许世友亲自指挥的第一场大仗,在这背后,还有一些延安高层对他握兵权据一方的疑虑,以及毛泽东力排众议的深厚信任。
几个月之后也就是1942年2月,许世友从山东纵队第三旅旅长升任为山东纵队参谋长。当然,相对于抗大风波的巨大阴影,许世友对自己的证明,这才刚刚迈出第一步。
除此之外,牙山之战在许世友生命中之所以重要,还因为一个温情而美丽的故事。未来相伴到老的第三任妻子田普,就是在牙山之战胜利后不久结识的。
【解说】
田普,原名田明兰,是山东军区后勤部被服厂的一名工人。当许世友整天忙于带兵打仗时,军区后勤部的一位同志为了让许世友的生活有人照料,就热心地四处为他物色对象。聪明勤劳的田普很快就进入了许世友的视线。
【同期声】高锐的妻子
那时候田普在后勤,底下有兵工厂,有被服厂,她可能在被服厂工作,开始我都不问她这些事。他去看电影的时候看了这个姑娘漂亮,他就找着她了。
【同期声】胡光明
他进去到工厂视察的时候,其它的人都慌的,有的躲的躲,田明南还在那里认真地做军鞋,许世友一看,这个姑娘长得也不错,而且这样认真的工作,不惊不撤的,不是来个领导就很慌张,他说就是她了。
【解说】
缘分来得就是这么简单,如同许世友的个性一样干脆利落。田普做了一双鞋送给许世友,而许世友则将一颗从身上抠出来的子弹送给了田普。
1943年的春天,许世友和田普举行了婚礼。婚礼还是很简单,到场的首长和战友每人只有清茶一杯。
这对新人此后携手相伴40余载,一共生育了2个儿子和四个女儿。从解放战争到红色年代,田普陪着许世友走过了人生几多风雨,直到将军去世。
【主持人】
曾经在许世友身边工作的同志告诉我们,在胶东期间,许世友是转战各地,住无定所,与田普聚少离多。就在新婚后的第二天,许世友就率队南下,这一次,他的目标是盘踞在山东莱阳的赵保原。在他看来,打蔡晋康只是“序幕”,打赵保原才是“真戏”,他要乘胜追击,即使抛下新婚妻子,即使他赵保原兵多、枪多、装备好、战斗力强,再不好打,这一仗,许世友无论如何,都不能再等了。
和尚将军 许世友-8
【解说】
1941年9月6日,日本《帝国国策遂行要领》获得御前会议通过,太平洋战争进入倒计时;第二天,日军进犯大云山,第二次长沙会战的序幕拉开;进入10月,在晋冀鲁豫边区,3万日军开始了“铁壁合围”大“扫荡”。
在胶东,许世友担任了胶东反投降指挥部总指挥,吹响了攻打赵保原的号角。在他的胶东抗日大战局当中,这将是打开局面的关键一役。
1942年的4月,齐鲁大地还没有从寒冷的冬天中解脱出来。许世友背靠牙山,从东南西三面向赵保原发起了猛烈的出击,一举解放了胶东重镇郭城。
措不及防的赵保原在仓促应战均被击退后,被迫将兵力收缩至海阳发城和莱阳万第一带。
而许世友此时控制的林寺山一带,离赵保原的驻地已经是近在咫尺。他命令五旅和清河独立团包围了赵保原固守的发城。
然而,占据了主动的许世友,此时的局势其实并不容乐观。
【同期声】陈廷一
许世友观察地形发现,虽然自己部队处于主动位置,但发城是赵保原兵部多年经营的,工事强大,碉堡众多,强攻不易奏效。最好的办法是调动对方,歼灭于运动之中。
【解说】
许世友的眼光落在了榆山。
榆山,位于海阳、莱阳两县边界,海拔345米,是赵保原的老巢万第一带的天然屏障。一旦占领榆山就等于砸开了赵保原的大门,还将使得吉格庄和发城完全受控于许世友的掌握之下。
争夺榆山,势在必然。
【同期声】陈廷一
许世友经过研究后决定,以部分兵力围困在发城的敌军,将主力放在榆山一带,假装围攻吉格庄的势头,诱敌来援,采取“围城打援的”战法,在野战中歼灭赵保原的有生力量。
【解说】
榆山会战拉开帷幕。
4月4日,许世友命令第五支队迅速进占榆山及其以南阵地,切断了赵保原南逃的退路;在榆山以东的马儿山,清河独立团早已进抵设防;而五旅十四团则迅速占领仓山,由东向吉格庄逼进。同时,十三团又占领了卧龙,截断了发城与吉格庄的联系。
一再受挫的赵保原,紧急增派刘景川支队2000多人,由发城向受困的吉各庄突进,为攻打榆山的部队强行给养。
在槐树底村,刘景川与许世友的五旅十三团正面遭遇,加上五支队二团从左翼迂回侧击的配合,被赵保原寄予重望的刘景川支队全军覆没。
【同期声】陈廷一
在万第的赵保原眼看榆山久攻不下,吉格庄、发城之围难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万般无赖之下,只得向国民党于学忠的五十一军和伪军求援。
【解说】
于学忠,当时的国民党“苏鲁战区”总司令。在接到赵保原的求援后,于学忠调派一个营为赵保原助战。
获得增援的赵保原,很快组织全部兵力四千多人,分成三路,由南向北朝榆山大举反攻。而许世友则集中主力全线还击。
对于双方,争夺榆山的这一场冲锋战,都是激烈而艰难的。那一天是4月27日,火光映红了天空,枪炮声、喊杀声撼动了整个榆山地区。
最终,许世友部的五旅十三团趁赵保原部队不备,直插其部队后侧,猛烈打击,最终赵保原部队全线崩溃,兵败榆山。
驻守在发城的赵保原本部陷入了毫无外援的孤立状态。
而许世友的兵力还在继续缩小着包围圈。
只剩招架之功的赵保原,一面组织士兵修筑工事,一面调派一个团的兵力进驻离万第不远的赤山,以便沟通发城到万第的联系。
【同期声】陈廷一
从发城经赤山到万第,这是赵保原摆的五十华里长的一字“长蛇阵”,许世友决定先斩断这个长蛇阵,阻断发城与万第的联系。那么许世友就采取攻心战,迫使团长王二虎不战而逃,赵保原精心设计的长蛇阵不攻自破了。
【解说】
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里,面对赵保原煞费苦心修筑起来的坚固雕堡,一向性急的许世友一改以往强打硬攻的“敢死”作风,转而采取围困、分割和瓦解的办法,向赵保原部下的士兵发起持续不断的攻心战,直至对方阵营的厌战情绪蔓延开来。
7月22日深夜,许世友突然对赵保原发起了致命一击,集中火力炮轰发城,已经是强驽之末的赵保原部队被迫弃城而逃,胶东抗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然而,许世友与赵保原的战斗还远未结束。
【主持人】
榆山会战之后,许世友被任命为胶东军区司令员,此时,距离他被毛泽东委以重任出征胶东,刚刚过去一年半的时间,凭着枪林弹雨中的出生入死和不平凡的战绩,许世友在被罢免军长职务整整五年后,重新坐上了军级干部的位置。军中开始传言,毛泽东“看人看得准,点将点得对”。
四个月之后,也就是1942年11月,日军加紧对根据地的扫荡,被驱逐出胶东的腹部地带的赵保原,亲自带领一千多人的队伍,配合日军夹击胶东根据地。
许世友决意彻底斩除赵保原的兵部,为全面抗日扫清障碍。但实际上,他与赵保原的再次正面决战,还要再过整整两年的时间。
【解说】
1943年,整个国际反法斯战争的形势开始好转。而蒋介石在这样的时候没有借机对日反攻作战,而是发起了第三次反共高潮,使自己陷入了丧失山东的更大危局。而对于中共,1943年成为扭转局势的关键。一年里,许世友的部队为反日军的扫荡封锁,一共作战915起,将这个数字平均下来,相当于每一天至少作战两起。
进入1944年,许世友带领部队和地方民兵与日军交火,凭借大泽山天险,大打石雷战,解放大泽山,“石雷之乡”的美誉自此流传至今。
直到1945年,许世友发起了对老对手赵保原的正式讨伐。
而此时的赵保原已经在万第修筑了13个排碉式连堡,并设立了兵工厂制造机枪,将万第城筑成了他赵保原的坚固“王国”。加上万第地势极其险要,地势极其险要,自古就是易守难攻的军事要塞,如何打下万第,成为又一场攻坚仗。
【同期声】贾若瑜
那么还有三万多人,这些人如果不解决,那么将来日本人投降以后,不仅仅是影响到胶东,甚至影响到全山东,因此罗玉环同志建议在日本投降以前,胶东解决最大的一个叛军,就是日本人的第七陆军,国民党的鲁东军区这个赵保原。
【解说】
在军事地形图上,许世友瞄准了河源西沟。这里是万第西北方向上的重要屏障,长期以来一直阻隔着胶东中心根据地与南海分区根据地的联系。换句话说,河源西沟是胶东根据地的一大障碍,也是赵保原的“软肋”。河源西沟一旦突破,胶东的抗日可能就此一马平川。
行动定在一个夜半时分。许世友把主攻任务交给了爱将聂凤智。
【主持人】
关于聂凤智和许世友的个人关系,到今天依然有很多的传言,有人说,许世友手下大将大如云,但他最为偏爱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聂凤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许世友为了聂凤智,公然“欺骗”中央军委。那是发生在1945年的秋天的事,中央军委命令聂凤智离开胶东,随部队北上。于是,许世友以胶东军区的名义给中央军委发了一个电报,说聂凤智得了急性肺结核,正处于‘开放期’,需要好好休息,建议另换一位领导干部去。而事实上,那个时候聂凤智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这是几十年后聂凤智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披露的事实。而在当时,许世友与这位老部下的确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许世友是火药筒性格,一点就炸,这是全军上下众所周知的,可是就有一个人敢当面顶撞他,那就是聂凤智。对此聂凤智的夫人何鸣回忆说,“许司令虽然犟,但只要你说得对,说得在理,哪怕吵得再凶,许司令最后还是会听的。你要不说,不坚持该坚持的,反倒证明你对人不真心。”事实上,敢于说真话,就是聂凤智深得许世友宠爱的最深刻原因。从红军时代就开始并肩战斗的两个人,既是战友又是诤友,这种生死与共的情感一直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包括在胶东的那些年里,每每遇到最难打的攻坚仗,许世友头一个想到的一定是聂凤智。
【解说】
在许世友部署攻打河源西沟的那一晚,赵保原派剧团来河源西沟唱京戏,据点内守敌看完戏后,连城门上的吊桥都忘了吊起,就一个个安然进入了梦乡。
浓重的夜幕下,聂凤智奉许世友命令,率领第十三团从直刺河源西沟。
这一场突袭仗打得干脆利落。至黎明时分,河源西沟据点就被彻底摧毁,连同赵保原连夜派来增援的五个连,全部溃败在许世友的兵部下。失去了保障的万第固城已成危城。
许世友加急调兵遣将,从城北、城西、城东三面包抄万第。在混战中,为恶一方的赵保原慌乱而逃,结果还是被击毙了。
【同期声】陈廷一
周文礼举枪还击,赵保原的手枪被击落,仍催马向前。 两匹大马,一前一后,撤开四蹄,奔腾起来。眼看距松林不远,周文礼紧抖缰连喊“驾驾驾”三声,他的火焰驹片刻跃过了枣红马,拦住了赵保原的去路。“叭!叭!”两枪,赵保原从马背上跌倒在地。
【解说】
赵保原被击毙,万第解放。胶东抗日根据地完全连成一片,与鲁中抗日根据地的联系从此打通,抗日局面焕然一新。
这一年是1945年,苏军攻克柏林,德军战败,日本也在8月宣布无条件投降。而中共则在山东解放了几个大城市之外的全部领土,并建立山东省人民民主政权,为光复东北创造了条件,也为日后的全国解放打下了基础。
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面对山东在全国局势的至关重要,他派出亲信王耀武入主山东,一股重整山东河山的气势直逼齐鲁大地。
但,王耀武未来的死对头许世友,给了他当头一棒。
6月22日至10月10日的3个月内,许世友在即墨、城阳公路一线展开了对强有力的阻击战,王耀武“半个月打通胶济路”的计划因此破灭。而许世友则在几个月后升任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
进入1947年,国民军的形势更加不妙。而中共在胶东的形势却是一路凯歌。2月到8月,从莱芜战役到白马关阻击战,再到孟良崮战役和胶东保卫战,许世友马不停蹄,一次又一次粉碎国民党对山东的重点进攻,也为他自己打下一个又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1948年3月,许世友被任命为华野山东兵团司令员,这一年,他42岁。在胶东,许世友已经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在中共军委高层,许世友更是稳稳地站住了脚,比起十年前的军长职务,此时的他,无疑更具有不容置疑的份量了。
和尚将军 许世友-9
【解说】
1948年,42岁的许世友已经是山东兵团司令员。这一年,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
在西柏坡,毛泽东的红蓝铅笔多次圈住济南;在南京,蒋介石也把忧虑的眼睛盯住了济南。
一场生死大较量在平静中酝酿。
而此时的许世友因为战事中的腿伤复发正在山东蓬莱艾山汤接受治疗。
【主持人】
后来作为济南战役攻城部队总指挥的许世友,在济南战役的谋划阶段,实际上是不在“现场”的。整个战役的部署是在中央军委的直接指挥下,经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粟裕和华东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兼山东兵团政治委员谭震林等人反复研究确定的。直至8月31日,中共中央军委在批复华东野战军“攻济打援”的作战计划时,中央军委在复电中特意查问,“许世友在哪里”。后来毛泽东干脆明确指出,必须由许世友担任攻城总指挥。
这是毛泽东第二次“点将”许世友。
与此同时,蒋介石把爱将王耀武叫到了南京城。
国共历史上的生死大决战,在济南,激情燃烧地上演了。
【解说】
1948年9月初的胶东大地秋高气爽。几天后,这里就将硝烟弥漫战火遍燃。
当许世友带着还未复原的腿伤一瘸一拐地到达山东兵团驻地泰安时,是9月9日,济南战役已经箭在弦上。
处在津浦、胶济铁路连接点上的济南城,是国民党“固守中原”体系的重要支柱,也是卫护国民政府首都南京的主要堡垒。蒋介石两次当面交待爱将王耀武:“济南是战略要地,必须固守!”“无论华东战况如何变化,济南决不可放弃!”
而在西柏坡解放全国的战略计划中,攻克济南是配合辽沈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放山东全省,将使华东、华北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解除华东野战军后顾之忧,使其集中力量会同中原野战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新的战略决战。
国共两党的这场对弈,一定程度上是在王耀武与许世友之间展开。
王耀武,黄埔军校的高才生,曾获国民党军中个人最高勋章――“青天白日勋章”,是国民党军队高级将领中的佼佼者。他把济南的防御体系在原有的基础上又精心改建并加固,誓言死守济南至少一个月。
而今的许世友,也已不是当年草莽率性的“许和尚”了,身经百战的他,作为攻城总指挥,到达司令部的头两天里,对着贴满山墙的济南城防图,他没有离开过办公室,甚至几乎没有说过一句话。两天后也就是9月11日,他交给值班参谋一份电报,让立即发出去。
【采访】
这份电报,是许世友亲自拟稿,直接发给毛泽东的。电报首先报告他到达济南前线,接着谈了对攻击济南部署上的一些个人看法。主要意思就是要集中兵力,挡住援敌,争取时间解放济南。那么毛泽东收到许世友的电报后,非常高兴,立刻送给朱德看,兴奋地说: “许大将军终于出山了!”
【解说】
当天,毛泽东亲笔写了一份长达700字的电报给许世友,对整个攻城部署做了极其详尽的交代:“悉你已到前方,甚慰。你所说的有重点地使用兵力,是正确的……整个攻城指挥,由你们担负。全军指挥,由粟裕担负。整个战役应争取1 个月左右打完,但是必须准备打两个月至3 个月,准备对付最困难的情况。”
连毛泽东都没有想到,济南战役,最后仅仅用了八天就决出了雌雄。在这八天前,许世友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济南城防图前度过。
【主持人】
在泰安司令部许世友的办公室里,和所有首长一样,最重要的东西是三大件:一张桌子、一盏马灯和一些军用地图。由于文化程度不高,许世友看图要比别人多费几倍的脑子。他常常是一个人呆在房间里,有时坐着看,有时站着看,有时还会跳到桌子上看,一看就是半天。不过,凡是在许世友身边工作过的人都知道,许世友是出了名的“活地图”。打起仗来,上上下下的电话一个接一个。别人接电话,要一边看地图,一边做记录;他却不要,似乎作战地图全装在他的脑子里,什么地方,什么方位,都记得清清楚楚。有一次,作战参谋和一个向导在前面给部队带路,走了一段,许世友说:“路走错了。”作战参谋有点疑惑,赶快催马到队列前面去问,果然走错了,提前转弯了。许世友批评说:“地图不能光挂在墙上,还要装进脑子里。”
【解说】
攻济前夕,第9 纵队召开攻克济南誓师大会。许世友在大会上提出了有名的“牛刀子战术”。
【采访】
“为什么要叫‘牛刀子战术’呢?牛很庞大,又有蛮劲,要放倒它,必须一下子击中它的要害。济南城防工事强固,纵深又长,明碉暗堡成千上万,像一团不好哨的刺猬。我们要拿下它,必须准确地抓住敌人的要害部位,集中兵力、火力,钻进去打。” 许世友说,“我是‘宰牛师傅’,你们就是我手里的‘宰牛尖刀’!
【解说】
被许世友称为“宰牛尖刀”的第9纵队,是聂凤智领导下的杰出兵团。在那些烽火连天的岁月里,许世友对聂凤智的倚重,就像毛泽东对他的倚重一样。
攻打济南,是中共方面第一次攻打坚固设防的大城市,许世友再一次选择了聂凤智。
1948年9 月16 日24 时,30 分钟的急袭拉开了济南战役的序幕。
正像聂凤智和许世友所希望的那样,“宰牛尖刀”第9 纵队按预期攻下了济南的东大门茂岭山和砚池山。
17 日凌晨,第8 连速克砚池山。
这一天黎明,王耀武还没弄明白手中的两个阵地一夜之间怎么就换帜易主?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许世友的大军已经兵临城下了。
19号上午,许世友“釜底抽薪”的计策奏效,国民党军第96军军长吴化文接受许世友的起义条件,让开了一条进攻通道,并掩护许世友部队继续向纵深挺进。
吴化文的这一起义,无论军事力量还是官兵士气,无疑都使蒋介石遭遇沉重打击。王耀武为此急电蒋介石,请求准其放弃济南,率部突围。但他得到的回复是“将阵地缩短,坚守待援”。
时间推进到第六天,共军势如破竹,接连突破并占领了济南城外围防御和商端口等3 道防线阵地。
9 月22 日,许世友进攻锋芒直指济南外城。
【采访】
面对共军的凌厉攻势,王耀武已预感到济南城会丢在他的手里。但他估计,对方已经连续激战6 昼夜,伤亡消耗肯定不小,许世友动作再快,也需要三五天才能完成攻城准备。而且在许世友背后,蒋介石援军很快就到,王耀武认定许世友不会置敌于背后而不顾,冒险攻外城。所以他认为有坚守的时间。于是,他接连下命令调整部署,缩短阵地,将城外一些据点的部队调入外城市区,将城墙附近的建筑物全部拆掉或烧毁,以扫清射界,阻止共军接近城垣。
【解说】
这一次,曾经战功赫赫的王耀武失算了。许世友没有按照常规出牌,既不休整,也不顾虑背后的援敌,他调动东西了东西两线主力,持续不断地对王耀武猛攻,根本不给对方一丝调整部署的时间。
9 月22 日下午,许世友发出了当晚会攻济南外城的号令:“对敌要害要狠打!”
当晚18 时30 分,各攻城部队都选择要害部位,集中力量突击强攻。
当晚10 时,连续6次的爆破,3 丈多高的永镇门城楼轰然倒下。
与此同时,第3 纵队轻松攻破普利门。
济南的第四道防线瞬间瓦解。“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口号震荡在济南夜空。
济南内城,是王耀武仅存的最后防线。
9月23 日18 时,许世友对济南内城发起了全线总攻击。在经历了几次的进攻受阻和全线挫败后,许世友断然发出与对方拼比毅力的号令;于是,连续几十次激烈的拉锯式冲杀,持续了整整一个夜晚。
1948年9月24日,当太阳跃出山岭的时候,济南城已经易帜换主了。
【主持人】
8 天8 夜结束济南战役,无论攻守双方,都是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本以为可以固守半年或3个月的蒋介石,在接到急报后还难以相信,特地派飞机在济南上空绕飞一圈之后,才不得不相信,济南已经是“共产党的天下”了;而西柏坡则是在看到国民党报纸时,才确信大功已经告成。毛泽东亲笔改定新华社社论说:“这个伟大的胜利”来得“意外的迅速”,“甚至全国的人民也因为它的意外的迅速而惊异”。
这个战争史上的奇迹,直接为淮海大战揭开了胜利的序幕。
而作为这个奇迹的主要缔造者之一,许世友在庆功大会上宣读完中央军委的嘉奖令之后,就因为腿伤的剧痛,不得不再次请假,重回胶东艾山汤继续接受治疗。
从济南战役到万第之战,从榆山会战到牙山首战,许世友在胶东16年,打了上千场的战役,有时一天就打好几场。在那里,许世友无数次抛洒热血;在那里,许世友娶了白头到老的妻子;在那里,一度被解职甚至开除党籍的许世友东山再起。以至于后来他离开山东,选择秘书的时候,还要附加一个条件,胶东人。
在胶东的这16年,许世友不仅仅重新证明了自己,他的人生已然站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明天的凤凰大视野继续为您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