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20/在推土机后面抢救老北京的残片

多维社记者纪群编译报导/在古都北京,拆毁这座拥有800年历史的城市的程序通常是这样的:“拆”字会神秘地出现在一栋旧大楼的前门,接着大楼的住户们会展开一场挽救他们房屋,然而却徒劳的战争,然后,在“庆祝新北京”这句话还没说完,拆迁队就会到达,同行的,往往还有警察,他们一块儿把这栋砖木建筑变成了碎石堆。

但是,在又一批北京旧建筑完全消失前,可以发现一名叫李松堂(Li Songtang,音译)的北京人经常会在拆迁房的废墟中东寻寻、西找找,试图收集这座古都的遗物。北京,直到无情的重建风潮占上风之前,都还是全世界保存最完整的古都。

bj1.jpg
北京东四八条胡同,工人在对9号院进行拆迁,该院是第一个拆迁的住户。(资料图片)

纽约时报Andrew Jacobs题为“在北京消失的过去中寻找宝藏”(Finding Treasures in a City’s Disappearing Past)的报导,报导说,从上世纪70年代起,当毛泽东鼓动红卫兵们摧毁所有“反动”的孔家店和封建雕像以来,这位李先生就一直在收藏建筑遗留物,有时候甚至要冒着相当大的风险。

李先生的仓库和他在北京城东郊外经营的博物馆的地板上,摆满了数千件物品,它们当中有满清的马桩、装饰华丽的木门槛、皇宫里的巨大的花岗岩马,等等。

每一样东西都有它自己的一个故事。那个雕刻着民间故事场景的宋朝窗楣,是从一个猪栏里拉出来的。这个记录了一个学派历史的瓷漆屏风,是在一堆火烧后的废墟中找到的。

最具历史意义的物品都存放在他的私人博物馆内,每周日,他都会领着游客参观,并热心的劝说大家,要时常珍爱旧物品,不要等到太晚了才后悔。“50年来,我就一直眼睁睁地看着这座美丽的城市被拆毁,”他会警告说,“我们一直把历史古物当成了垃圾。”

bj2.jpg
北京胡同里的拆迁标语(资料图片)

中国的这座老皇城近年来究竟消失了多少古物,是很难统计的。当共产党在1949年夺取统治权时,所接下来的,是一座布满7,000多条胡同的城市。在老北京,这胡同就好比将老百姓居住的四合院相连起来的毛细管一般。

后来,即便政府开始将贵族家庭院落分给工人阶层一起享用,但是,老建筑并没有消失,这些建筑的结构,和它们的精湛的建筑艺术,大部分都保留下来了。50、60年代,为了建筑纪念碑和扩宽马路,老城的一部分被占用了,文革更是给老北京带来了更严重的损害。接着,自90年代起,当中国转向市场经济,开始大肆拆迁和新建城市时,毁坏古物的步伐加快了。

在北京奥运会于去年8月开幕前的几年内,北京市内的拆迁程度可谓疯狂。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在那个期间,城市里88%的老的居民建筑都消失了,包括许多政府曾定为历史遗产的受保护区域。如今,北京只剩下1,300多条胡同了,许多老街区,像天安门广场南面的前门一带都预定要翻修。

曾写过《老北京最后的日子》,记录前门区胡同里的生活的麦克·梅耶(Mchael Meyer)说,大多数的北京居民都十分怀念老北京城。对他们来说,一幅刚画好的500年旧寺庙的素描都会令他们无比喜爱。

“想想看,就好像在纽约,如果有一天早晨醒来后,发现切尔喜(Chelsea),然后格林威治村,被购物中心所取代了,”他说,“那些试图保留一点点北京历史遗产的人在变得越来越孤立和无奈。”

bj3.jpg
卢沟桥永远都是那么悠远和深沉。(资料图片)

李先生童年最早的记忆之一,就是他们家的四合院被拆毁。后来,在文革期间,他看着邻居烧毁书籍和家传的宝物。“人们都害怕红卫兵到自己家中翻到古董,人们会在晚上偷偷把它们都扔到河里,这样谁也都不知道了,”生长在一个医生和教师世家的李先生回忆说。

就像许多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一样,李先生曾经被一些同学嘲笑、殴打,然后下乡,干了9年农活。在回到城市后,他就开始全身心投入到挽救所有他可以找到的历史碎片中。他的努力,有时候也吸引了政府的注意,因此曾被控偷窃和攻击政府政策。

他承认,尽管可能曾出钱给拆迁工人帮忙抬重物,但是,他从未为收藏的东西付过钱。“我后来意识到,正是因为没有人愿意付加班费给这些人,来把古物运走,结果北京有多少东西就这样被摧毁了,”他半开玩笑地说。

李先生花了5年功夫,上上下下低头哈腰,给文化部“送礼”,才艰难地开办了他的“松堂斋”博物馆。博物馆设置在一个18世纪的旧房子里,入场费相当4.50美元,一直亏损,所以,李先生只好自掏腰包补贴。他说,但是他从未卖过任何一件物品。

“我有1,000多个我不能讲出来的故事,”他暗有所指地说,然后说了几个词来描述那些妨碍他的人,和那些促使老北京消亡的人。不过,他自己后来又改口说:“共产党为北京做出贡献是无法衡量的,”他带着一副勉强的笑容说。“他们做得非常好。”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