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13/学术:加拿大政党制度成因初探

作者:张蓉,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出版日期:2001年3月25日

在历史上,加拿大曾长期是法国和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英法两国的政治制度对加拿大产生了深远影响。从16世纪起,法英殖民者先后侵人加拿大。1608-1763年间是加拿大历史上的新法兰西时期。当时,法国人在加拿大建立了类似法国的行省制度和政治制度。殖民地的官员由国王任命和掌握。总督是殖民地政府的首脑,主要负责军事和殖民地的对外关系。省长是中央政府在地方的代理人,负责殖民、财政、司法和日常行政工作等。18世纪中期,法国在英法七年战争中战败,英国开始了对加拿大的统治。此后,加拿大各省先后建立了民选议会,实行代议制。

到19世纪初,出现了由大商人、农场主和新兴工商业主组成的改革派,并在上、下加拿大的议会选举中取得了胜利。但改革派本身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政党,而只能被看作是政党政治的发端。1840年之后,随着上、下加拿大省合并为联合加拿大省及英国在殖民地实行责任内阁制,党派政治的发展有了良好的土壤。特别是由于责任内阁制规定,政府由议会中多数组成且对议会负责,使议会成为政党政治的中心。到19世纪末,随着加拿大保守党和自由党成长为两大全国性的政党,加拿大的两党制才最终确立。此后,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加拿大政党制度不时受到加拿大社会中的各种冲突的影响,甚至挑战。本文拟从语言冲突、地域冲突、阶级冲突和加美关系间的冲突等四个方面对加拿大政党制度的影响进行梳理,以深人加拿大历史的研究。

一、语言冲突

1763年,英国取代法国成为加拿大的统治者,开始推行英国的政治制度,并建立起英国式的殖民统治。根据1763年10月英国政府颁布的《王室公告》,英帝国要求各省实行议会制度,以期在加拿大消除法国的影响,使加拿大“英国化”。但由于遭到法裔加拿大人的坚决抵制,英国议会的如意算盘落空。虽在此之后,英国议会也对法裔加拿大的作出了一些让步,但英法裔加拿大人之间的嫌隙并末得到愈合。1867年加拿大自治领成立,但统一后的加拿大并没有统一的语言。英裔、法裔因语言问题引起的冲突反而愈演愈烈。由此引发的一系统问题对两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两党的执政,从一开始就与它们在法裔聚居地魁北克的命运联系。自由党起初与该省反教权主义者结合,使得天主教派对他们产生了极大的不满,在1884年的大选中,自由党在魁北克只获得了16席位。1887年保守党政府绞死梅蒂人(法国商人与印第安人妇女的后代)领袖路易斯·里埃尔,激起法裔人的强烈反对,保守党在魁北克的席位由1884年的49席降至33席,自由党上升到32席。在1891年大选中,自由党在该省第一次赢得多数席位并持续到1958年。1896年,自由党在法裔人威尔弗雷德·洛里埃的领导下,在全国选举中取得胜利,击败执政近20年的保守党,标志着加拿大政党制度的核心——两党制的最终确立。

1904年,加拿大历史学家亨利·鲍罗萨这样描述了加拿大人在保守党和洛里埃自由党成功治理下的景象:“我们为发展加拿大爱国主义工作着,这能够最好地保证两个民族的存在和相互尊重,……我们希望看到的国家的发展是全体加拿大民族的发展,包括英裔和法裔。虽然他们在语言和宗教方面是相离的,但他们是以一种兄弟般的情意和对同一家园的依恋团结在一起的。

然而,鲍罗萨所说的“相互尊重”和“兄弟般的情意”在1917年选举中却末能经受住考验,1917年选举的中心问题是征兵制。魁北克省和自由党人强烈反对征兵制,他们认为保护英帝国利益不是法裔加拿大人的义务。但保守党和加拿大其他各省却拥护征兵制。这次选举产生了三个后果:其一,自由党几乎失去了在西部加拿大议会中的全部席位(只剩下2席);其二,保守党在魁北克的议会选举中只获得了3个席位(自由党62席),失去了在该省的影响,同时,魁北克和西部加拿大的选举结果也意味这两大政党不再具有全国性的影响;其三,选举使保守党和一些拥护征兵制的自由党人之间的界限模糊,他们都打着统一政府的旗号,结果产生了加拿大历史上第一届联合政府。新内阁包括13个保守党部长和10个支持征兵制的自由党部长。联合政府毫无疑问地孤立了魁北克,也使自由党加强了在魁北克的选举基础。

征兵冲突在二战中重演。二战刚爆发,总理麦肯齐·金在众议院演讲中就许诺加拿大为战争所作的努力不包括实行征兵制。但随着战争的推进,金的诺言越来越难信守,自由党政府开始了一系列迈向征兵制的步代,而公民投票又一次证实了集中在征兵制这一事件上的尖锐的语言分歧,72%的魁北克人不能容忍金政府不履行诺言的行为,80%的魁北克以外的人则同意金政府违背诺言。二战后,保守党发现他们陷人了恶性循环,很少有保守党候选人从魁北克选出。保守党的议会缺乏对该省的关注,不仅加剧了语言冲突,同时也进一步破坏了他们在魁北克的选举前景。而自由党则在其连续几任领袖的经营下,在魁北克形成了一个坚固的阵地。在特鲁多执政时期,47%的自由党席位来自魁北克。在1972年大选中,保守党在八个省选出了比自由党更多的议员,然而这不足以超过自由党在魁北克的势力,保守党得不到魁北克的支持,它所期望的最好也只是一个少数政府。

马丁·布赖恩·马尔罗尼是第一位来自魁北克的保守党领袖,在1984年大选中,他领导的保守党在魁北克共得58席,终于登上了久违的执政舞台。1988年,马尔罗尼巩固了保守党在魁北克的成绩,取得63席,在魁北克的投票率从1984年的27.5%平稳上升到32.5%。但在1993年大选中,马尔罗尼放弃竟选,保守党在魁北克的投票率迅速下降。

总之,一个政党如果能有效回应魁北克的要求,在追求全国性权力方面就会做得很好;一个政党若在魁北克不稳定,也会带来它的地位在全国范围内的不稳定。从一定意义上说,魁北克已经成为政党取得全国胜利的关键。自由党能在全国政治生活中占据优势达85年之久,得益于它在一战中对征兵制的反对和它的三位来自魁北克的领导人(劳里埃、劳沦特、特鲁多)以及与特鲁多相联的双语政策,即将法语正式定为官方语言。1993年,魁北克议席的大多数既不被自由党、也不被保守党议员把持,而更多的是控制在魁北克人党手中,使得魁北克对加拿大两党制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二、地域冲突

在许多西方国家,全国性政党的出现与地域冲突的减弱相联系。然而在加拿大,这种联系并不明显。西部加拿大政党发展的历史和1968-1993年自由党在这一地区的失败表明,政党制度不是使全国联合统一的有力工具,甚至可以说,加拿大政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反倒加剧了地域冲突,而地域冲突也影响了加拿大的政党制度。

魁北克的选票分配情况以上已有讨论,这里不再赘述。大西洋各省的投票情况表明,他们对自由党和保守党的支持率在不断地下降。这说明大西洋加拿大人看到,两党保护地方利益的努力在不断减弱,但在两党之外,又没有哪一个政党能够保护他们的地方利益。在安大略,保守党、自由党和新民主党在联邦选举中是重要的竞争者。在省一级,这三党也各有优势。保守党从1941-1985年控制着省政府,而自由党则控制联邦政府。在1962-1993年选举中,自由党在安大略共赢得541席,保守党共获得376席。1993年,保守党和新民主党在联邦一级的选举中受挫,但新民主党却仍控制着省政府。

自1921年进步党的出现,到30年代以后相继出现的平民合作联盟、社会信用党(后来的新民主党)和西部改革党都是代表西部地区特殊利益而兴起的反抗运动,都程度不同地与西部地区联系在一起。因为他们看到,在加拿大联邦议会中,没有一个议会大党能够充分代表西部的利益。加拿大学者阿兰·柯尼斯曾指出:“(加拿大)政党制度加剧了地方分裂,使得国家更加不统一。”

在特鲁多执政期间,自由党在西部加拿大的地方选举中共获得了30.7%的选民票,却只有14.5%的席位。公民与政府间的双向交流被严重破坏。来自西部的自由党议员不足以在联邦政府中有效地代表地方利益,使西部加拿大更感孤立,这是促使加拿大第三党在西部兴起的根本原因”。同时必须看到,加拿大的第三党虽然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而且集中代表某一地区的利益,却很少一开始就能在全国范围内赢得普遍的支持和影响,但他们的历次参选都对加拿大传统的两党制产生了巨大的震动。

三、阶级冲突

加拿大政党制度在大党中间并没有明显的阶级分界,虽有政治意义上的左派党,但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人阶级”政党。加拿大共产党诞生于20年代初期,但在选举中他们从来没有过重要的表现。平民合作联盟有明确的、有力的社会民主讲台,但该党的选举主要在西部加拿大农业团体之间,而不是在城市或工厂工人之间。新民主党从工会运动中获得了相当重要的选票和财政支持,但它的选举并不依据阶级划分。保守党和自由党在语言、地域和宗教方面往往有很大分歧,但在阶级结构方面却相同。

加拿大的学者们对此也有自己的解释。他们认为,在加拿大:1.阶级分化不明显,阶级意识淡泊,选民并不从阶级的角度来划分自己,因而也不以阶级划分来投票;2.阶级可能对许多加拿大人有一定的影响,但往往被其他事件如地域、语言冲突所掩盖,使阶级冲突在政治生活中减弱乃至消失。换句话说,人们可能有阶级认同,但是更有置于其上的其他认同,如地域、语言、种族、性别等。在投票时,其他认同占了主要地位,阶级认同就被削弱了;3.加拿大对美国政治缺乏深人、详细的阶级分析。他们的政治观点深受美国大众传媒所展示的美国经历的影响。他们所了解的美国人在思想和行为上是不以阶级划分为标准的,他们也看不到自己以阶级立场参政的意义;4.加拿大的工会组织普遍追随了美国的“商业工联主义”,他们并不指导工人从阶级角度来进行活动,从而淡化了工人头脑中的阶级意识;5.加拿大人不能把阶级与其他在竞选活动中占支配地位的因素联系在一起。正如加拿大学者乔·帕曼特指出的,“选举使得个人的财政状况或在经济结构中的运作关系与大的全国性问

(转载自网络,未完,余文待补)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