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20/惊世奇观:兵马俑地下军团的发现之旅

中国文化报/袁仲一,著名考古学家、秦兵马俑博物馆原馆长。自1974年3月村民打井发现陶俑碎片,陕西省政府受命组建考古队勘探挖掘兵马俑开始,袁仲一就是当年的四个考古队员之一,由此开始了他长达30年的秦俑考古生涯。在袁仲一主持下,许多兵马俑的重大发现一件一件重见天日。在2003年退休以后,老人仍然时刻关注着秦俑考古工作的每一步进展。

作为兵马俑系列重大考古发掘的亲历者,在袁老的家里,他向记者讲述了兵马俑艰辛曲折又不乏新奇有趣的过程。

怪物原是撼世文物

在秦始皇陵东侧的骊山脚下,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贫困小山庄,名叫西杨村。1974年3月,在那个抓农业、促生产的时代,村民为了抗旱开挖水利设施,西杨村的农民在村南的沙石摊上挖井,偶然发现了陶俑的残片。当时不知是何物,有人认为是砖瓦窑出的残片,有人认为是神庙里的瓦神爷,于是很多老太太前来焚香叩拜求福。有人则认为是瘟神,甚至说西杨村的贫困就是这些不祥之物兴妖作怪造成的,很多人用铁钎把陶俑砸得粉碎。一时之间小村庄被搅得沸沸扬扬。

bmy10.jpg
袁仲一

bmy11.jpg
秦始皇兵马俑。 中新社发 梁萌 摄

当时临潼县晏寨公社(今临潼区骊山镇)有位抓农田水利的干部名叫房树民,恰巧经过此地,他仔细观察后说:“我看不像瓦神爷,可能是文物。”于是他立刻向县文化馆汇报。县文化馆主管文物的赵康民火速赶到现场,把散失的陶俑残片集中起来运回文化馆内进行拼对修复,并对现场进行了局部的清理发掘。

正当赵康民钻在闷热的库房内修复陶俑时,新华社记者蔺安稳从在文化馆工作的妻子处闻讯后赶来了解情况。蔺安稳曾多次到发现处观察,认为距秦始皇陵不远,必然是陪葬之物,并写了《秦始皇陵出土一批秦代武士俑》的短文,刊发在人民日报《情况汇编》2396期上。这一消息很快引起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6月30日,李先念副总理做了重要批示:“建议文物局与陕西省委一起迅速采取措施,妥善保护这一重点文物。”国家文物局与有关考古专家迅速赶赴陕西,国家文物局文物处处长陈滋德带着批示来到西安,会同陕西考古工作者查看秦俑出土现场,并正式委派陕西省组织考古队发掘。当时考古队员就由袁仲一、赵康民等四人组成。

兵马俑的发现看似偶然,其实也存在着必然。因为它埋在地下只有5米深,且规模庞大,只要在此动土就很容易看到兵马俑。后来发掘过程中在俑坑内发现汉墓6座,近现代墓20余座,古井3眼,大坑1个。这说明历史上曾经有30余次,世人都曾有机会见到兵马俑,但每次都与之失之交臂。

亲历兵马俑勘探与试掘

秦俑考古队队员带着蚊帐和行军床于1974年7月15日进驻西杨村考古工地。考古队第二天考察了出土陶俑的现场,这是一片荒滩和柿子树林。砂石堆积,荒冢累累,当地群众称之为石滩洋。在这荒漠的地下,谁也没有想到会埋藏着秦始皇的一个庞大的地下军阵。

7月17日,考古队员开始对一号兵马俑坑进行勘探和试掘。首先对已暴露的痕迹、遗物进行记录、绘图、照相,然后对已经发掘部分继续清理。同时对农民挖井时散失的文物进行收集。在西杨村粮库内发现佣坑的铺地砖50余块,在路旁的石堆中间捡回陶俑的残片两箩筐,在一农民家里找回陶俑的一只胳膊,有的小学生交回陶俑的断手,有的交来铜镞等文物。每天都有新的收获,令人振奋不已。

到7月底,发掘清理的范围已达100余平方米,出土30余件残破的陶俑及一些木构遗迹。这时考古队发现一个奇怪的问题,就是怎么也找不到坑的边沿!大家心急如焚却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是一方面钻探,一方面扩大发掘面积。扩大后的试掘面积计336平方米。到10月底已清理出陶俑、俑马60余件,并出土了一批青铜器和车马器物。

这时坑的东壁和南壁已局部清理出来,但不见末端,坑的西壁和北壁仍无踪影。大家有点纳闷,根据以往的考古资料,陪葬坑的规模都不大,如今已挖了300多米,怎么还找不到边呢?于是考古队除继续钻探外,又在原试掘方的北边开了3个新的试掘方。考古队每天到村民家里轮流吃派饭,有一天在西杨村近临下和村的和万春老人家里,老人对考古队员们讲述了他父亲在地里挖井,在井壁上发现了一个像人一样的怪物的故事。和万春带着考古队来到他父亲挖井的地方,考古队员用探铲在此钻探,发现了陶俑的碎片。根据这一新线索,考古队采用疏探法,间距3至5米一个探孔由西往东扩深,结果发现俑坑的面积越来越大。最后探测的结果,发现这是一个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距现地表4.5-6.5米的大型俑坑,即一号兵马俑坑。

新开的三个试掘方到1975年3月工作结束,至此一号兵马俑坑的东端全部揭示出来,计出土陶俑500余件,战车6乘,陶马24匹,还有大批的青铜兵器和车马器。结合钻探资料获知,一号坑内有10条东西向的隔梁,11条东西向的过洞,东西两端各有一条南北向的长廊,坑的四周,各有5个斜坡形的门道,是个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结构的大型俑坑。根据已出土的陶俑、陶马的排列密度推算,一号坑内共有陶俑、陶马约6000件。

随即这一惊人的消息不胫而走,每天闻讯赶来的观众把考古现场围得水泄不通。国务院和国家文物局的领导对这一情况非常重视,决定由国家拨款150万建设兵马俑坑遗址博物馆。

考古队员听说要建博物馆,既兴奋又忧心,压力很大。喜的是建博物馆可以解决出土陶俑保护问题,忧的是要在工地建遗址博物馆,俑坑的全貌远远还没出来,可博物馆该盖多大,心里没谱,过大过小都会造成损失。于是考古队加紧勘探,疏探5米一个,改为米探,一米一个,后来又改为梅花探,最终搞清楚了兵马俑坑的大致范围。

一号坑第一次正式发掘

1979年5月18日,一号兵马俑坑正式发掘。全坑共划分为20米×20米的27个探方,首先清除探方上部堆积的表层土。不久,大部分探方上层的堆积土被清除,露出了部分棚木遗迹。接着工作人员集中力量发掘一号坑东端的五个探方,共出土战车8乘,陶俑、陶马1087件,各种青铜兵器(大部分为铜镞)及车马器约4万件。工作人员对出土的陶俑、陶马的一部分进行修复,并按原位陈列。兵马俑的大小和真人、真马相似,一列列、一行行排列有序,气势恢弘,令人惊叹,犹如千军万马扑面而来,使人感受到一种极具震撼的艺术魅力。

1979年10月1日,一号兵马俑坑考古现场采用边发掘边开放的方式,向国内外观众开放。从此每天有成千上万的观众慕名而来,一睹秦俑风采。

1984年4月底,一号兵马俑坑遗址保护大厅的基建工程竣工。大厅东西长204.5米,南北宽72.5米。厅顶距坑底21.9米,是一座拱形式的大型建筑,把一号坑全部罩于大厅内。建筑体量之大、规模之宏伟,令人惊叹!

大厅在建之时,考古队员又将视线转向了秦陵其他方位,既然东边有俑坑,那么西边、南边和北边还有吗?于是考古队员开始在四周钻探,但连续几个月没有收获。1976年4月21日,钻探工人钻探发现地下土质较硬,4月23日探出陶俑碎片,这就是紧邻一号坑东端北边的二号坑,后来挖掘6000平方米,出土文物1400余件,内容更加丰富,出土跪射俑、80座战车,军阵复杂,步战车结合出现。5月11日在一号坑西端北侧发现三号坑,发掘500平方米,72件文物。兵俑呈面对面夹道排列,这是统帅一、二号坑的军事帷幄所在。

一号坑第二次发掘

在大厅建成竣工后不久,1985年冬天,一号坑开始进行第二次正式挖掘。进行了约有一年时间,突发意外事件,一号坑考古工作被叫停。不过第二次挖掘成果丰硕,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发现文物1000余件,揭去了土层,没有做细部处理,兵俑仍然以出土时的姿态留在俑坑中。不想国外专家看到后倒异常兴奋,大加赞赏,说中国人很聪明,把兵俑出土时的状态保存下来,很是难得,给人留下了更多的文化信息。一号坑挖掘叫停后,考古队员并没有停歇,很快又转向了三号、二号坑的挖掘。

作者:黄晓峰 张井

(本文根据袁仲一口述及手稿整理)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