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周刊)文、图/陈梦兰
有些湖泊正在向沼泽慢慢过渡。
密西西比河源头所在地Itasca州立公园是明州最大最早的州立公园,也是美国第二个早的州立公园,仅次于尼亚加拉大瀑布公园,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了。
地球上的大河大多发源于高山之巅,比如世界第二长河亚马逊河源于秘鲁境内高耸入云的安第斯山脉,长江发源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黄河的源头则在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正所谓名山大川。上述发源地均在海拔五、六千米以上,终年冰雪覆盖,人迹罕至,除了专业探险队,常人只能望“山”兴叹。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的发源地海拔稍低(2000米),但藏在非洲卢旺达险恶的雨林深处,一般人甚至更难涉足。相比之下,探访密西西比河源头不需要购置探险装备,不需要花钱雇向导,有道路直达,人人可以来此享受探索大河源头的喜悦,满足天生对地理学的好奇。
密西西比河源自明尼苏达北部一个名叫Itasca的冰川湖,这个幽静的湖藏在大片茂密的原始森林中。从明尼阿波利斯驱车北上约四小时,离它最近的小镇Park Rapids 21英里,离更北的城市Bemidji约30英里。这片广袤的北方土地呈现着原始蛮荒景象,天苍苍,野茫茫,森林连着荒原,一望无际,湖泊如镜子般点缀在荒原上,提示人们这里是万湖之州。有一次在驶往Bemidji的路上,我们甚至看见了在荒野上游荡的灰狼。
源头所在地Itasca州立公园是明州最大最早的州立公园,也是美国第二早的州立公园,仅次于尼亚加拉大瀑布公园,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了。公园境内主要呈现低山、沼泽和湖泊交错地貌,山地上覆盖着原始森林,100多个大大小小的湖泊闪烁其间。这片面积132平方公里、严格保护的处女地,每年吸引50万游客来此度假探胜。
我在不同的季节里多次去过Itasca州立公园。最近一次是在一个深秋初冬,与两位友人结伴,预约了明尼苏达大学生物站的木屋(cabin),生物站就在Itasca湖边。我们抵达时已是下午,卸了行李便直奔离生物站不远的源头。源头处有展览馆和停车场,一条600英尺的林中小路把我们引向湖边。Itasca湖呈一“人”字形,两枝分别被称为湖的东西两翼,“人” 字的头顶指向湖的北端。顶端处有个宽约10米的出口,湖水从这里溢出,形成一条浅浅的小溪,这就是密西西比河已探明的正式源头。从这儿起始,这条涓涓小溪千回百转,一路向南,很快汇成气势磅的大河,最后在新奥尔良注入墨西哥湾。湖边溪口立着木碑,碑上简洁地刻着源头处的海拔(1475英尺,约500米),标明从这儿流向墨西哥湾的流域全长是2552英里。
深秋初冬正是淡季,树叶都已落尽,气氛萧瑟,游客寥寥无几。夏天时这儿游客络绎不绝,欢声笑语不断。来这儿的人,无论大人小孩都喜欢脱了鞋袜,赤脚淌过浅浅的溪水,体会一下横渡美国母亲河的快乐。孩子们喜欢往水里丢一根小木枝,想像它一路穿越几千英里流向大西洋的情景。有些游客还喜欢淌着小溪向下游走一小段,直到100米外的一座小木桥。溪水清澈见底,夹在茂密的杂树间。这段最初的河床水底是石头和泥沙,赤脚淌过可不那么舒服。当地传说在此横渡密西西比河会带来好运,所以游人们乐此不疲。我们去的时候天冷水凉,好在秋天水落石出,我们不必脱鞋,踩着石头过河,倒也有惊无险,欢天喜地。
■明州州鸟 潜水最深
这个下午没有阳光,也没有起风,要下雪。Itasca湖在淡淡的天光映照下,静得出奇。我们站在湖岸上看风景时听见了Loon的叫声,声音像奇怪的回声,既胆怯又响亮,在空旷静寂的湖面上传得很远。Loon是明尼苏达州鸟,候鸟,这个季节应该正沿着大西洋的海岸线飞往温暖的佛罗里达或墨西哥湾过冬,这几只迟迟不上路的鸟,难道是留恋北方的家,留恋这片湖水?我们循声寻望,果然看到了一只孤单的Loon在湖面上飘浮。Loon比鸳鸯大,比加拿大雁小。后两者在我家后院的湖上司空见惯,Loon则是敬人类而远之的,只生活在荒无人烟的偏远水域上。Loon的颜色在禽鸟中称得上独树一帜:大红眼睛,乌黑的喙,深绿色的头;颈部有三道极艺术的项圈,第一道是黑白相间的竖条纹,第二道是纯黑色,第三道是纯白色;接下来身体的颜色呈现黑白交错的斑点。总体色彩是红与绿、黑与白的对比,比例搭配和谐,令人赞叹上天的巧妙。Loon是极强悍的鸟,飞行速度可达每小时75英里,然而牠最惊人的能力是潜水,可一头潜入水深300英尺处达五分钟之久,红色的眼睛帮助牠在水下搜寻猎物。除了秃鹰以外,成年的Loon几乎没有天敌,但是Loon的数量却正在以令明尼苏达人心痛的速度减少,她们正迁往更荒无人烟的北部,因为她们对人类活动极为敏感,水的污染对她们是最致命的威胁。
■州谷野米 营养丰富
Itasca湖不仅是明州州鸟Loon的夏季栖息地,也是明州“州谷”野米的生长家园。湖周边水较浅处长满了“野水稻”。深秋时节,已收获过野米的水草朝一个方向微微地弯着头,很入画,我们把这个美丽的景色拍了又拍。野米营养丰富,深受喜爱,但是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尝试种植野米的代价一直很高。因为野米只在特定的环境中生长,收获困难,产量极低。野米喜欢生长在北方的寒冷水域,水要不深不浅。水太深了,春天时阳光照射不到水底,种子得不到足够的能量发芽。水太浅了,长不出结实的茎杆,风一吹便倒了。到了秋天,在气候严峻的北方,无法预测的第一场霜降常常毁了还未成熟的种子,而富含蛋白质的种子又是野鸭大雁等候鸟们所寻觅的美食。为了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保护自己的生存和繁衍,野米在长久的自然演化中发展了对应的策略,即分几次成熟。早期成熟的种子得以躲避过早的霜降,晚成熟的种子则可以逃过候鸟们的劫掠。种子一旦成熟,最轻微的风也能将它们摇落,使之立刻归于水底,安全保存起来。可以想像这种随风摇落和分期成熟的特征,给人工收获带来何等的困难。公园的展厅中有文字和图片生动地描述印第安女人如何一边摇着独木舟、一边唱着歌,收获野米的情景。她们手握两个棒槌,一个棒用来将穗子弯向独木舟,另一个棒用来捶落已熟的野稻。这种传统的手工收获沿用至今,由于它是唯一合乎自然的方式,受到明州法律保护,即手摇独木舟和棒槌是收获野米时唯一和必须使用的工具。
■红松森林 吸引游客
从源头出来,看天色还早,我们决定在天黑前去走Itasca公园中著名的红松林小路(Red Pine Trial)。这条1.2英里的蜿蜒小路经过两个风景如画的小湖,穿过明州最古老的红松林。对许多游客来说,真正吸引人的是Itasca公园绵延50平方公里的原始红松,它们的树龄有些已超过200年,最老的有300年了。我们一走进森林,就嗅到了松树脂特有的浓郁香气,带着微微的辛辣和刺激,这气息一直像雾一样包围着我们,直到我们走出这片古老森林。林中光线幽暗,秋天铺满松针的小路踩在脚底有点滑。举目四顾,只见清一色是红松,触目皆是红棕色的树干,高大笔直,排列紧密,树冠则遮天蔽日。为了争夺阳光,它们全都不枝不蔓,拼命长高。红松又叫挪威松,苍劲挺拔,木质坚韧细腻,具有耐温耐湿耐朽的优点,历来是最上等的栋梁之材,为此历来也最遭人砍伐。正是为了制止伐木,保护珍贵的红松,Itasca自然区才被辟为州立公园。
红松再生要经历漫长的年代,因为它们生长缓慢,要长到80-140年才能结松果。成熟的红松果即使有幸逃过松鼠和鸟类的觅食,落在阳光透不进的密林中,发芽的机会也很小。而那些得了天时地利终于长出的小树苗,不幸又正是鹿和野兔们觊觎的美味佳肴。Itasca自然区的白尾鹿早已繁殖过度,尽管每年秋季开放鼓励打猎,仍然赶不上牠们繁殖的速度。白尾鹿是红松树苗的天敌。有一年春天我去Itasca生物站做志工,用高一米的铁丝圈围住森林中新发的小树苗,使其免遭鹿口。多年来Itasca公园里再生红松林的努力一直在进行,成果却微乎其微。据说只有一场森林火灾才能开辟林中空地,给新生红松苗提供生长空间。火是灾难,又是自然生态回圈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有生就有灭,大自然亿万年来就是这么推陈出新的。
■湖边山坡 恬静黄昏
走出红松林时天近黄昏,在沿着Itasca湖高高的湖岸驶往木屋的途中,我们被湖的景色和湖岸上高大的松树深深吸引。在一处标着明尼苏达最老的白松前,我们下了车,观赏这棵300年的参天大树。白松比红松铺展得多,树干是深灰色的,松针的颜色绿中泛蓝,而红松的松针是纯粹的深绿色。这一处面湖的山坡上,不仅有红松、白松还有Jack松。Jack松小得多,它的嫩枝是白尾鹿特别锺爱的美味。Jack松虽小,但它有奇妙的、从森林火灾中存活的本领。它长有两种松球,一种是正常每年落地的,另一种松球则留在树上几年甚至上百年,这种松球被一层厚厚的松脂密封,只有遇到火的高温时,松脂才会融化,松球张开,种子掉落出来。所以在经常发生森林火灾的地方,Jack松往往取得占地优势。
这一片山坡上白松和红松都特别高大,树龄特别老,树前插有小牌子,标明树的名字年龄等,使这片山坡成了一个活生生的松树展示地。林间还设置了木椅,我们坐在木椅上,居高临下俯视下面的湖水,倾听森林里的声音,享受黄昏的静谧。这个季节森林是寂静的,候鸟们早已南飞,本地的鸟已经冬眠,蛇虫们大概正卷缩在牠们的地下洞穴中做冬日的长梦吧!说不定此时灰狼正在森林深处目光炯炯地注视着我们,不过森林中既然有那么多肥美的白尾鹿,灰狼是犯不着袭击我们的。
湖边山坡上恬静的黄昏,对岸栖息着一群白天鹅
黄昏温柔恬静,薄暮中,不仅森林里很静谧,湖水也波平如镜,没有一丝涟漪。后来这静寂被一声响亮深长的鸟叫声打破,同时看见一只惊起的天鹅低低地掠过湖面,水面上荡起了涟漪,空气中回响起一阵骚动。我们这才看清,在远远的水面上,湖对岸的森林投下的阴影中,栖着一群白天鹅,大概有20多只呢!天鹅的声音远不如牠们的身姿优美,起初我还以为是大雁叫呢!我问同伴,天鹅是候鸟吗?秋已深,难道牠们就留在这寒冷的北方过冬?在我们为天鹅担忧时,天也渐渐黑了下来,暮色降临,山坡上一片宁静。
我们回到木屋时天已漆黑,淡季时公园里很难找到吃的。对此我们早有准备,带来了充足的食物。木屋的厨房里锅碗瓢盆一应俱全,我们在音乐声中享受自己动手做的晚餐。木屋比我们想像得更大更舒适,两间卧室,宽敞的客厅,完整的厨房,一大一小两个阳台,大的对着湖,小的外面是片树林。我们正置身于自然深处,听说运气好的时候,夜里甚至能听见灰狼的叫声呢!在Itasca自然区,灰狼是作为珍稀野生动物受到严格保护的,捕杀灰狼可能招来牢狱之灾。
■河狸家园 湖边筑屋
次日天蒙蒙亮我们就起床了。清晨和黄昏是一天中最美的时刻,我们想赶早去看看后园的景色,并走一走那里的小径(trial)。后园位于公园西部,是沿着Itasca湖西翼向西延伸出的大片处女地,被辟为野生动植物保护区。一条叫wilderness drive的车道通向后园,这条车道顺着地势高低起伏,两边景色很野。我们先向北行驶,绕过源头后向西开了几英里,再折向南时,车道变成一个方向的单行道,更为蜿蜒曲折。狭窄的道路几乎完全被掩隐在两边高大的林木中,景色也更野了。森林在夏天大概刚遭遇过不小的风暴,留下许多东倒西歪的大树,并不清理,而是任其自然朽烂。夏天曾经长满睡莲的野池塘,现在睡莲已经枯萎,露出河狸用树枝抹上泥砌起的大圆锥形巢穴和水坝。河狸是动物中了不起的建筑工程师,这些水坝和堡垒看上去真是不小的工程。河狸们要在严冬到来之前,加固牠们的堡垒,储备足够的冬粮。一旦结了冰,牠们将有三、四个月被封在水下世界。看到河狸的巢穴,便想到它们最爱吃的桦树枝和杨树枝,朝树林里望去,果然看见许多桦树和杨树。这一带看上去是河狸们热爱的家园,几乎每个池塘都住着一家河狸,不远处有个湖,名字就叫河狸湖(Beaver Lake)。
■川湖交错 星罗棋布
后园景色幽美,即使在旺季的夏天,这儿也很幽静。上百个藏在林中的小湖给这儿的幽静增添了水的生动和灵气。我们走了一条单程两英里的小径,其间布满了梦境般的小湖。这些恬静的森林湖因大小、形态和围绕着它们的树种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美。有的湖,被长青的松树环绕着,湖水在松树的映照下即使在冬天也呈现出翠绿的色彩,意境清幽。有一年秋天,我们在森林中发现一个被白桦树围抱的湖,四周无数笔直的白色树干,枝头闪着浅亮飘逸的黄叶,衬着蓝天,倒映在碧水中,其诗情画意胜过童话,胜过任何想像的世界。而草甸上的湖,四周长满荒草,阳光照耀时清澈明亮,在冬天灰蒙蒙的天空下则别有一种荒芜之美。另一些较浅的湖正在慢慢死去,向沼泽过渡。据介绍,Itasca公园境内大大小小的湖泊加在一起总面积大约12平方公里,另有6平方公里的沼泽地,其余114平方公里是森林覆盖的山地和小面积荒草。这些湖泊和沼泽是由于一万年前冰川的反覆推移和浸蚀所形成。冰川过后,在Itasca周边的地表上堆积了平均厚达200多米的淤泥、黏土、沙和砾石组成的冰碛层,形成今天Itasca自然区特有的风貌。
沿着两英里的小径,一路可以尽情领略这一带多变的自然面貌。山地上树木杂生,最多的是桦树、杨树、红松和白松,其次是冷杉和橡树,再就是枫树等北方的硬木树,星罗棋布的湖泊和沼泽给这儿开辟了许多空间,阳光比红松林中充沛得多。针叶林、落叶林和荒草甸这三种自然生态交错在一起,也给多种多样的动物和鸟类提供了各自喜爱的生活环境。Itasca自然区是200多种鸟类和60种哺乳动物的栖息地,珍稀动物中以灰狼和秃鹰最为著名。
从小径出来到Elk Lake时,天还很早,只见水天茫茫,湖上飘着晨雾,湖边只有我们这三个游人,四下里一片静寂。Elk Lake水面开阔,风景如画,是公园里第二大湖。车道的另一边是Itasca湖狭长西翼的顶端,湖边生长着茂密的树林。我们朝树林里走了几百米,见到一棵巨大红松,标明是明尼苏达最大的红松。湖边不远处另有块牌子,指示游人看湖对岸的一大片白松,其中一棵大白松上有个巨大的鸟巢,那是秃鹰(bold eagle)的巢。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个鹰巢直径两米、深三米、重一吨。这么多材料,全靠秃鹰用嘴和爪搬运,这么大的空间,足以住两个人吧!这么重的鸟巢,树枝能承受得了吗?为了便于了望,秃鹰总是在高大坚韧的老树上筑巢,由于以捕食鱼类为主,秃鹰的巢又大多选择在开阔水域附近。秃鹰是食肉猛禽,钩状的喙和尖如利刃的足爪是牠最厉害的武器,敏锐的视力使牠们能在高空一面飞翔,一面洞察水面和地面上的一切猎物。射杀秃鹰可能招致几年的监禁,并不完全由于牠是美国国鸟,而是因为牠是濒危物种。Itasca公园深以秃鹰的栖息地为骄傲,如果你乘船游湖,导游一定会不厌其烦地指给你看那些站在树上的秃鹰,牠们一动不动,站得那么高,树枝又那么茂密,不容易看清。所以夏季来Itasca湖的游客常常带着望远镜,就是为了仔细看看那雄壮美丽的大鸟。
在公园境内这两个最大湖的交界处,吸引游人的不仅是画一样的风景、松树和秃鹰,Nicollet小溪边的野牛屠场遗迹(Bison Kill Site)也是饶有兴趣的景点。考古学家们在这儿发掘出大量早已绝迹的野牛的骨骼和人类使用的工具,包括矛、尖刀、刮刀等。由此推断Itasca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一支北方印第安人来到这一带游猎,以捕杀野牛和麋鹿为主。又过了几千年,一支印第安部落来此安营扎寨,他们用木头、石头和动物骨骼制成各种工具,公园里的印第安人墓地就是这一时期的遗迹。
离开Elk Lake,沿着wilderness drive向东行驶,我们又回到了前园。对从东大门入园的游客来说,这里是起点。这儿紧临着Itasca湖的东翼,树大林深,湖泊密布,曲径通幽,旺季时是游人最密集的地方。游客们在这儿住店、租自行车、乘游船、野餐、参观visit center等。
园中旅馆不多,但都很有历史,粗犷原始的设计风格与周边的自然环境十分和谐。其中Douglas lodge是最老的一座,建于1905年,被誉为“森林中的珠宝”。这座两层lodge从里到外全是用粗大圆木搭成,不过外表的粗犷并不妨碍它内部的舒适讲究。
大厅里装饰着巨大的圣诞树,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乡野风味十足的石砌大壁炉,炉中白桦木烧得劈啪作响,富含镁的树皮燃烧时闪耀着明亮的火焰,大厅里弥漫着淡淡的天然柴火的清香。这香气给人的感觉是温暖和宾至如归。黄昏时分,坐在Douglas lodge的餐厅,喝一碗此处最拿手的野米浓汤,一边从大玻璃窗优闲地眺望Itasca湖东翼的美景,对度假者来说,那是记忆中迷人的一刻。
旅游小贴士
交通:去Itasca没有飞机直达,一般从twin city开车过去,约四小时,所以计画中至少要安排住一夜。
住宿:如果是旺季,lodge和cabin都要提前预约,camping也常爆满。如果是长周末,更要尽早预约。公园以南20英里的小镇Park Rapids是另一个选择。
食物:公园里的食物贵而有限,过了点便吃不上,最好自备充足的食物。
(文、图/陈梦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