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国无忧特稿 作者:谈海/从上个月的《绝代双骄炫技音乐会》到最近刚刚举行的庆祝多华会成立三十五周年音乐会,王燕樵的身影一直在华人社区的音乐舞台上闪动。为了让更多的网友了解王燕樵,本网记者走进了王燕樵的家。
王燕樵的家并不豪华,一进门,你马上会有一种一样的感觉——那就是迎面而来的满橱柜的CD,霎那间你还以为自己走进了CD店呢。
王燕樵看到记者诧异的表情,淡淡一笑说,这只是一小部分,他收集的几千张唱片放在另外一个地方,无疑这都是他的宝贝。
王燕樵家养了两只猫,主人弹琴时猫就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听,那种享受无以言表,不知道他们是不是世界上最有音乐休养的猫?
王燕樵祖籍安徽黄山,1937年生于北京,按说那是一个中国最动荡的时代,他的童年应该晦暗才是。但是王燕樵说,他的家境当时很好,长辈经商。等他上小学的时候进入北京实验二小,那是北京最好的小学之一。王燕樵说,在那个年代,北京实验二小就有5架钢琴,这是他最早接触音乐的基础。
在那个年代,王燕樵的父亲是共产党的坚定支持者,为了给延安购买急需的电台,他父亲甚至卖掉家里的几处房产,无怨无悔。解放后一直在公安系统工作,可惜在以后的运动中被迫害,英年早逝。
王燕樵自幼喜欢音乐,少年时代就显露出独特的音乐天赋。1951年,当他刚刚十四岁时,曾代表中国少年儿童出访东欧,参加保加利亚国际少年夏令营,指挥八个国家少年儿童组成的大型合唱团,显示出优秀的指挥才能。1952年王燕樵初中毕业于北京第四中学。
1952年,王燕樵考入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管弦乐团,学习小提琴和钢琴,从此便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王燕樵回忆说,那的确是一个让人激动的时代,国家欣欣向荣,人们的精神风貌积极向上。在1955、1956年,国家提倡发展教育,在职干部也允许考大学。王燕樵想考
中央音乐学院附中,这样他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去系统的学习音乐理论,这是个难得的机会。
1956年王燕樵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师从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作曲系主任江定仙教授。王燕樵至今感慨,中央音乐学院的作曲系主任亲自教一个附中的学生,这在今天是想也不用想的事情,那个时代的老师实在是爱惜人才。由于成绩优越,一年级的王燕樵被直接升入5年级,留下连跳四级的佳话。第二年即正式进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作曲家吴祖强等著名教授。
王燕樵不喜欢绕圈子,说话直来直去。这在今天算不了什么,但在那个狂热的年代里他就显得格格不入了。在学校组织的下乡调查中,敏感的王燕樵发现,那个所谓的“亩产万斤粮”是一个无聊的谎言,于是在一次会议上实事求是地对此提出了疑问,为什么我们伟大的国家要开这样的玩笑?就这一句话为他招来横祸。一顶反革命的政治帽子扣在他的头上,这位音乐高材生被逐出京城,发配到新疆。
1960年,23岁的王燕樵来到新疆音乐学院教书。世事难料,谁能想到他却因祸得福,头顶着帽子,王燕樵远离政治争斗,背着一架手风琴深入乡间牧区,走访民间艺人,采集整理民歌。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民间音乐,给他增添了丰富的创作灵感和源泉。艰苦的西域,成就了这位优秀的音乐家。
1963年,王燕樵在几位恩师和朋友的帮助下从新疆回到中央音乐学院继续中断了的学业。吴祖强先生爱才心切,安排王燕樵加入自己接手的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音乐创作中,作为作曲课的创作实践。王燕樵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说:参与《红色娘子军》的音乐创作是个人音乐生涯中的一个契机,那次创作使自己得到充实并超越了自我。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大家才知道他是一个作曲家。王燕樵创作的电影音乐有很多,电影《红色背篓》就是他在1965年的作品。此后他创作了电影《大河奔流》,《婚礼》,《春雨箫箫》,《怒吼吧,黄河》等的音乐。
1967年王燕樵进入了人才荟萃的中央乐团创作组,其卓越的音乐才能得到进一步展现。著名的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就是那个时期王燕樵同吴祖强、刘德海于1973年创作的重要作品。当时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访华,曾指挥中央乐团演奏这部曲子。有趣的是演出结束后,小泽征尔邀请三位作曲上台致谢,台上只有吴祖强、刘德海两人,小泽征尔一言不发,指着曲谱示意,作曲是三个人,他要求都上场。王燕樵听见刘德海对着台下喊:“王燕樵来了吗?”此时王燕樵还没有摘掉帽子,他没有资格坐在台下欣赏自己创作的音乐。此时此刻他正在后台的一个角落里,他是被别人偷偷带进演出现场的。听到刘德海喊自己的名字,王燕樵只好从后台跑出来。当时他穿着一条绿军裤,两个库管挽着,一高一低,脚上趿拉着一双塑料凉鞋,很是狼狈。事后领导还责怪他,为什么不穿好一点,这样影响很坏。王燕樵心想,我连看演出的资格都没有,哪里会想到去换一件像样的衣服呢?
从新疆回来后,文革时期的王燕樵依然是被批判的对象,他讲了这样一件小事:当时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开批判会,有一次他不在,他的同事施万春(电影《青松岭》作曲)接受了批斗,李德伦问施万春,“今天批斗你有没有什么想不开的?” 施万春说,“我有啥想不开的,今天王燕樵不在,不批我批谁?等王燕樵回来了,就轮不到我了”。
1980年,王燕樵赴日本留学研究音乐,被聘请为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教授级研究员,后任东京“国际音乐学院”教授和副院长。已经43岁的王燕樵从头开始,学习日语,传播音乐。王燕樵至今无法忘记,当时日本给了他一笔不菲的资金。然而学院又反复暗示他,希望他领另外一笔奖学金,王燕樵不好意思,一直没有填这张申请表,最后校方干脆直接命令他填表。拿着这张表,王燕樵整夜没合眼,他想,“我那么爱中国,却老挨整;我不爱日本,日本人却对我是这种态度,为什么?”
1991年王燕樵移民加拿大,主要从事作曲、音乐研究和教育工作。他曾担任过多伦多文艺季华人合唱团,多伦多枫叶儿童合唱团,底特律律音合唱团的音乐指导和指挥。如今他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教学上,他坦言自己是个合格的音乐教师,慕名登门求教的西人不在少数,华人当然也很多。在庆祝多华会成立三十五周年的音乐会上表演了王燕樵作词作曲的《啊!中华》、《山西民歌两首 :想你、卖菜》和他编曲的哈萨克民歌《黑云雀》、《西北甘肃回族民歌》等。
王燕樵的另一个巨大贡献就是把他的儿子王犁培养成了出色的钢琴家。在李传韵和王犁合作的《绝代双骄炫技音乐会》上,王燕樵高度评价了包括郎朗、李传韵和王犁等年轻一代华人艺术家,称他们已经走到世界前列,这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他这样的音乐家值得欣慰的事情,他期待更多的华人优秀音乐家活跃在世界的音乐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