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华百年组委会/在加拿大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一张照片,就是太平洋铁路竣工时最后一颗道钉那张。
最后一颗道钉,是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公司董事唐纳德史密斯(Donald Smith)于1885年11月7日上午在太平洋铁路竣工仪式上,将这颗道钉砸入枕木的。
然而,关于最后一颗道钉的争议一直不断,没有华工面孔是众所周知了。最重要的是,到底那最后一颗道钉在哪儿,这都是个谜。
低调的连仪式都没有的典礼
标志着横贯大陆的太平洋铁路终于完成,不过总体来说这是一场非常低调的活动,在典礼上仅有一群公司主管和工人,聚集在BC省内陆Craigellachie的铁路上(小镇Revelstoke以西45公里处)。如今,那里有一个小小的博物馆,一个铜质的道钉纪念品售价3.99加元。
作为这条线路建设中使用的大约3000万根铁道钉之一,最后的道钉不仅仅象征着铁路的完工,也意味着将整个加拿大钉在了一起,所以说这颗道钉对加拿大来说意义非凡。
经过五年的建设终于完工,按理说应该举行一个盛大的竣工典礼。但是,太平洋铁路公司那时已经是负债累累,根本负担不起大型的庆典,就决定小小意思一下。没有邀请任何政府官员和媒体,甚至连公司总裁George Stephen都没出席,当时他正在英国。
于是,总经理William Van Horne和董事Donald Smith赶到了BC省来举办这个低调的活动,还有公司董事兼测量员Sandford Fleming以及总工程师Albert Bowman Rogers少校也出席了活动。铁路中一段是劈开落基山脉的部分,就是Rogers少校的建议,因此也被称之为Rogers Pass。
1885年11月7日清晨,这些官员连同一些前一天晚上完成了段铁路的工人,聚集在山口西侧入口处,这是一处荒郊野岭,没有任何人居住,总经理William Van Horne将这个点命名为Craigellachie。
这个名字源自苏格兰的一个地名,是苏格兰Grant氏家族的聚会之地,在太平洋铁路总裁George Stephen和董事Donald Smith的家附近,两个人是发小,而董事Donald Smith也是这个氏族的成员之一,所以公私兼顾,就选了这个名字。
上午9点22分,一颗道钉被放置到位,由董事Donald Smith执锤。可惜他毕竟不是个干体力活的人,一锤子下去砸歪了,还把道钉砸弯了。无奈,又换了一颗新的道钉,第二下终于顺利砸进了枕木。一群人发出欢呼声,机车的汽笛也响起。
说这个活动低调,如果不是众人要求,总经理Van Horne甚至连话都不想讲,最后也只是简单地宣称,“我只能说,我们各个方面工作都做得很好。”
那天下午,他给总理John A. Macdonald发电报说:“感谢您远见卓识的政策和坚定不移的支持,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已经完工。今天(星期六)早上9点22分铺设了最后一列铁轨。”
随后。一列专列载着这些公司高层,沿着崭新的铁路,驶向位于范霍恩和其他政要的官方列车穿过新铺设的轨道,驶向温哥华的Moody港,这里是太平洋铁路的西部终点站。
四颗“最后一颗道钉”
说是最后一颗道钉,其实历史上总共有四颗。
当时的总督Lansdowne勋爵原本计划参加仪式,并带来专门为这一刻定制一颗银质道钉,准备把这颗钉入枕木。但因天气恶劣,他走了半路又不得不返回渥太华。
总督就把这颗银质道钉加了一个花岗岩底座,做成了纪念品送给了总经理Van Horne。2012年,Van Horne的后人将这颗道钉捐赠给加拿大文明博物馆(现为加拿大历史博物馆),这是所说的第一颗。
第二颗是Donald Smith第一锤砸弯了的那颗道钉,后来也留给他做为留念。Smith也充分利用这颗被砸弯了道钉,将其锯下几小条,做成微型铁路道钉。上面镶嵌着13颗钻石,中间有一块圆形是原始道钉,他将这些礼物送给当时参加仪式几位同伴的夫人们。
而砸弯了道钉主体部分,他捐赠给了位于渥太华的加拿大科技博物馆,并长期借给位于新斯科舍省哈利法克斯21号码头的加拿大移民博物馆,作为对移民铁路工人的致敬而展出。
Smith看到这些纪念品深受欢迎,就用其他道钉作为原材料,制作了不少尺寸更大一些胸针,送给一些官员朋友。现存已知有四枚,其中送给太平洋铁路公司总裁的那枚,被其后代转赠给加拿大皇家收藏馆,后来几位加拿大总督的夫人们,在一些特殊的场合都曾选用佩戴这枚胸针,它是皇家收藏中仅有的少数象征加拿大国家统一的珠宝。
然而,Smith当时砸入枕木的最后一颗道钉,在仪式结束后实际上也被官方拔了出来作为收藏,主要是担心有人惦记这颗具有历史意义的道钉,如果被盗了不但可惜,而且还会影响到行车安全。
这第三颗道钉被送到位于蒙特利尔的太平洋铁路公司总部。成为总裁办公室的一件纪念品。可惜的是,原件在1940年代失踪了,无奈又找了一个替代品,至今还在那里收藏。
关于这颗丢失的道钉,有人说是送给了渥太华的专利局局长,并传给其后人,又被加工成带着镀银手柄的雕刻刀,存放在温尼伯的一个保险箱中。这种说法甚至得到了加拿大文明博物馆考古和历史主任David Morrison的默认。
所以说实际上,最后那个替代的钉入枕木的,才是真正起作用的最后一颗道钉。因此,第四颗才是最后一颗道钉。
而这颗道钉最后的命运如何,谁也不知道,因为连确切的位置都没有记录,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轨道边有一个石标,那里的道钉都有可能是最后一颗,这的确是太随意了。
即便是知道位置,在过去一百多年里,按照轨道定期维护的安排,道钉和枕木都已经更换多次,早已物是人非了。
如今,虽然火车不会在Craigellachie这样的小站停靠,但每当路过的时候都会减速慢行,火车广播也会提醒大家,这里就是最后一颗道钉发生地,以便乘客可以为历史遗迹拍照。
照片里都是谁?
现在再回到这张加拿大历史上最具标志性的照片,拍摄者是卡尔加里的摄影师Alexander Ross,然而他并非当时的官方摄影师,原定的官方摄影师Cornelius Soule出乎意外没有到场,因此他便当此大任。
这些照片瞬间成为经典,太平洋铁路公司将其当作传家宝四处传播。1924年,历史学家R.G. MacBeth在他一本关于铁路的书中建议,全国每个教室的墙上都应该挂上这张照片,因为它记录了“一个国家的诞生”。
照片中抡锤子的就是太平洋铁路公司董事Donald Smith,他右后面的黑胡子就是总经理William Van Horne,边上留着白胡子戴着礼帽的高个子是该公司的官员Sandford Fleming。
画面左侧第二位,也就是离镜头较近的是一个正在注视镜头的男人,非常引人注目,他这是铁路管理员Frank Brothers,是他将最后的道钉子放置到位的。
距离史密斯左后方第二个矮胖的的男人,他正注视着史密斯,这就是总工罗杰斯少校。
至于他身后的那个歪着头看镜头的小男孩,实际上已经18岁了,他是纯属误入的吃瓜群众。这个名叫 Mallandaine的男孩儿,是在前一天晚上刚到Craigellachie,与铁路建设没有任何关系。但又成功地挤进了历史镜头的C位,可见当时的仪式十分随意。
这个Mallandaine是来自BC省的维多利亚市,从高中退学参加了加军,本意是为镇压西北叛乱而战,结果没赶上平叛满心遗憾而返回西部。开始在那里做运输生意,用马车在两个小镇Eagle Pass和Farwell之间运送报纸和物资,按理说也算是相关行业从业人员。
不过,这个年少之时就见过大世面的人,一定会成个人物,果不其然几年之后成了BC省Kootenay湖附近小镇Creston的创始人之一。
当然,照片中最大的缺失是看不到铁路华工,虽然现场有少量华工,但显然是挤不到最前排,或个性使然或受到排挤惯了,辛苦是自己的风光是别人的。
铁路华工主要在最险峻的地段工作,很少在BC省这一段相对平缓的路段施工。按照当时仪式的筹备模式,显然不会特意安排送他们到现场来拍照留念,更不用说当时正值歧视华人的高峰阶段,这不能不说是个巨大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