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22/从《佟氏族谱》研究看一个氏族的发展与演变

从《佟氏族谱》研究看一个氏族的发展与演变

作者:张德玉 文章来源:(转载自《满族发祥地历史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

满族有佟、关、马、索、齐、富、那、郎“八大姓”之说,而佟佳氏之佟姓位列八大姓之首。俗言清代官员佟氏占“佟半朝”。经考证,包括皇后、妃嫔在内,佟佳氏在清廷任职者108人,任职府、知县者577人,说“佟半朝”,确然不虚,可见佟佳氏氏族的发展隆盛,为满族大姓旺族。

我们在十数年的满族社会历史调查中,搜集了佟氏族谱20余部(含谱单),对这些古籍进行整理,出版了《满族佟氏史略》一书。对这些佟氏族谱进行系统地全面地研究,使我们对佟氏氏族的发展演变有了新的认识。

下面,仅就佟氏氏族的几个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

一、 佟氏氏族源流

满族佟氏冠汉字佟姓,只有少部分冠以董、高等姓。当然,还有其他姓氏的人冠以汉字佟氏的,如完颜氏、纳喇氏、富察氏、达鲁特氏、瓜尔佳氏、赫舍里氏、嘉穆瑚氏、李佳氏、那克塔氏、伊尔根觉罗氏、唐达氏等。佟姓是我国古姓之一。先秦时的《世本》、汉代的《急就篇》、唐代的《民族志》、宋代的《通志》中的《氏族略·姓》节、明代的《姓角 》以及近代的《中国姓氏大全》等,皆载有佟姓。

佟,在古代有佟、童之分。据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五角丛书”中的胡尧著《中国姓氏寻根》一书载,童,相传帝颛顼有个儿子叫老童,天生一副好嗓子,说话唱歌时嗓音像钟磬一样清越宏亮,又有音乐的韵味。据说,老童的后裔却以童为姓,在汉时有丹阳太守童恢,宋代有太师童贯,明代有诗人童冀、学者童承叙,清代有诗人、画家童钰。佟姓,相传黄帝有25子,幼子禹阳的子孙封在终国,其后代即以终为姓。夏末,帝桀的太史终古投奔商汤,改终为佟,始有终、佟相通之说。此后,凡佟姓人皆尊终古为其始祖。那么,满族佟氏究竟由何而来?据中央民族大学著名满学博士导师赵展先生说,满族佟姓源起于元代斡朵里万户府“童”姓(或者说写作“佟”、“仝”)后经明洪武五年、永乐九年、永乐二十二年和正统三年和五年的几次大规模迁徙,先后由依兰到图们江以南,再到方州(或写作奉州、房州等),最后到新宾、桓仁等地,再由新宾“从龙入关”分迁全国各地。据康熙十二年浙江巡抚、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佟国器撰修的《佟氏原修宗谱·序》说,“吾族世居辽海,自北燕时有讳万、讳寿者,以文章名世,迄今千余岁,瓜瓞绵绵,文武并振,不可计数。有清定鼎以来,从龙奋起,簪简盈庭,虽不敢称五陵盛族,亦几羔雁联翩矣。”这里,佟国器把汉人佟万、佟寿视为佟氏远祖。而当时任江南按察使的佟国祯在佟国器所修《宗谱》的序二中却说:“我始祖达礼公,在明初以勋阀起家,垂二百七十余年,簪缨累叶,文武并进,世笃忠贞,已为辽东旺族。”这里又将佟达礼(佟氏二世祖,已为汉人)视为始祖。1929年佟兆元续修《佟氏宗谱》时,又说“吾族佟氏古史不概见,商纪载有夏太史终古归商后为佟氏,又北燕时有辽东郡佟万、佟寿者,以文章名世,它无可考。意者,佟虽古姓,而中以衰耗,故史书有缺欤。唯今奉天省桓仁县有佟佳江为古之沸流水,南入鸭绿江,明季佟姓聚居于此,然江以姓,传是佟姓已在其先矣。”佟兆元又视终古、佟万、佟寿为佟氏先人,后迁辽东佟佳江,佟佳江名以佟家居之而得名。元代末年镇守陕西省潼关兵马大元帅佟文瑞兄弟二人之十三世孙佟沆(字灏亭)所撰康熙《仝氏族谱》在卷首原序中,开头开卯就说本佟氏“原籍辽东人”。

其他佟佳氏族谱亦多溯其始祖为辽东人。如绥远地方之《佟氏谱》说:“吾佟佳氏为满族望族,枝繁叶茂”,“吾佟氏乃远古斡朵里部夹谷氏也,祖居长白五道沟,其后迁移辽东,史称建州女真也。康熙二十六年移防凤凰城守柳条边门,隶满洲正黄旗石门牛录下当差。”大多满族佟佳氏人,都在谱书中追祖溯源,认为辽东或佟佳江是其祖居之地。

那么,佟佳氏的祖源究竟在哪里?按上述一是赵展先生的源于元代斡朵里万户“童”(或佟)说,一是佟国器源自北燕时的佟万、佟寿说,一是明末佟卜年修谱时立佟达礼为始祖,清初佟国祯亦源于明代佟达礼说,一是佟兆元源于桓仁佟佳江说。佟佳江和辽东说,实际是一说,而佟达礼说,实际也属佟佳江说。上述几种说法,我们认为就是二说,即女真说和汉人说。而女真说之根源即元代斡朵里万户佟(或童)说。《清史稿》中载有佟养性、达尔汉、扈尔汉、隆克多、佟国纲、佟国赖等人的传,传中均记为“世居佟佳,以地为氏”,这6人同姓(佟佳氏)、同族、同宗、同支源(下文详述)。巴笃理传亦记为“世居佟佳,以地为氏”,与佟养性是同姓同族不同宗。蓝释也是“世居佟佳,以地为氏”,与佟养性、巴笃理均不同宗,三人同姓、同族,却异宗异派。佟氏族源的这几种说法,究竟孰是,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先说女真人佟姓。《明实录》与《朝鲜李朝实录》载,明初至中叶时,确有许多女真人冠以“佟”或“童”姓,初步查一下即达20人之多,请恕不赘述。这可说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商纣王叔父箕子徒居辽东后,至汉代文献对辽东的记载较少,正如佟氏谱书中说,“佟氏中以襄耗,史书缺轶”,佟氏便不见于史载了,直至南北朝时,佟氏才重新出现。晋时中原大乱,北燕任用佟万、佟寿为司马大将军,此二人与终古佟氏有无血缘关系,史不可考。但商亡后的臣民大多移居辽东,这是史有所载的。所以说,佟万、佟寿与终古后裔的连带关系还是有的。从中原徒居辽东千余年的佟氏,主要居于辽东,也有部分北迁黑龙江,这也是可能的。因为东北古代四大民族中就有汉族。所以,居于黑龙江的,也就是说居于白山黑水之间的古代民族中的汉民族人中,不一定就没有佟氏。到元、明、清时,以佟家江“然江为姓”(实际是佟佳江为佟佳人居住而名)才得以形成,尤其北宋徽、钦二帝被掠于“金源内地”,被俘的大批汉人中也有佟姓族人,他们后来都融入了女真人中。所以,佟国器、佟国祯及佟兆元等将终古、佟万、佟寿尊为“吾族佟氏”之始祖是有一定道理的。

元取金代后,佟氏主要居松花江下游,依兰的胡里改万户府、斡朵里万户府,当时的吾音会部和斡朵里部落,主要居住的是佟(童)姓人。元末明初,明廷推行招抚政策,约于洪武年间居于胡里改万户府的佟氏祖先随女真酋长(万户)阿哈出迁至奉州(辉发江上游)定居,永乐二十一年又随建州卫都指挥佥事释加奴南迁至婆猪江(今桓仁浑江),正统三年又迁入今新宾。而居住在斡朵里万户府的佟氏先人于洪武五年随猛哥帖木儿离开依兰迁于图们江以南的今朝鲜半岛的庆源一带,不久,又迁至斡木河。猛哥帖木儿升任建州左卫都指挥使得已又于永乐八年随迁至建州卫地,但由于蒙古等的侵扰,不得已又迁回斡木河。后来,猛哥帖木儿死后,其弟凡察、子董山率建州左卫举族迁于新宾,佟氏亦随迁新宾。而胡里改部即建州卫亦迁新宾。至此,建州女真人全部迁居新宾。所以,佟佳氏氏族人至今仍以新宾、桓仁为其祖居之地。今天,山东、江苏、浙江等地佟佳氏后裔所供祭的祖先谱及祖先神位的对联,仍写“怀北(或我)家乡远,辽东是宅园”,“怀念族亲北方远,辽东桓仁是故乡”。

我们再来看一下胡里改和斡朵里两部女真人中的佟氏由来。除了汉民佟氏之外,女真人佟氏是怎样演变来的呢?据考证,辽代的加古氏,到金代仍为夹(加)古氏,元代亦为夹古氏,而到了明代,则谐音为夹温氏、清代又演变为觉罗氏。据《金史》载,“夹俗曰仝”,仝同佟音,这就是说,夹谷姓即佟姓,金代的夹谷清臣,即又名为佟清臣。

据佟明宽、李德进编著、张德玉编审的《满族佟氏史略》说,“以姓为氏多为金元时代女真人旧姓的延续使用”,“努尔哈赤(即清太祖高皇帝)及其先人冠佟姓,即属这种情况。”这里说到努尔哈赤冠姓问题。明代学者茅瑞徵在《东夷考略·建州》中说:“努尔哈赤,佟姓,故建州枝部也。”傅国在《辽广实录》中说:“万历戊午夏四月,故龙虎将军建酋佟努尔哈郝(齐)初发难,袭我抚顺关,陷之。”张鼐在《辽夷略》中也说:“奴(指努尔哈赤)之祖曰佟教场(即觉昌安),建州左卫都督佥事也,生佟他失。有二子:曰努尔哈赤,速儿哈齐。”与努尔哈赤同时代的朝鲜李朝南部主薄申忠一曾于明万历二十四年到过佛阿拉城访努尔哈赤,回国后写了文章《建州纪程图记》和《建州闻见录》,说努尔哈赤的祖父为“佟交清哈(觉昌安)。”清入关后皇族定爱新觉罗为姓。爱新,汉意为“金”,觉罗,实际就是夹温、夹谷姓的谐音演变。历经两个多世纪以后,到18世纪末,朝鲜人李肯翊仍我说努尔哈赤本姓佟,称“努尔哈赤,佟姓”。努尔哈赤自己也认为自己为佟姓。万历二十四年,努尔哈赤在致朝鲜国王的回帖中,就明确标明:“女直(真)国建州卫管束夷人之主佟努尔哈赤禀。”爱新觉罗氏原为佟姓,可能没有什么怀疑的。

《百家姓》成书于北宋,其最后二句是“年爱阳佟,百家姓终”在我国古代的传记中,宋代有传记47种,辽、金、元三代有传记30余种,无一佟姓,明代的传记89种,只有佟养甲一人,而清代33种传记中有佟姓者45人之多。这些传记中佟姓人的传,都明确记载其祖源为辽东。那么,辽东的佟姓人究竟是哪一佟姓的支裔呢?

新宾满族自治县等地佟氏所收藏的《佟氏宗谱》和《佟氏族谱》皆记载其始祖为巴虎特克慎。还有如:抚顺市四小瓦西街佟明刚,新宾的佟景祥、佟继财、佟世华等,马察地方佟氏,营口地方佟氏,沈阳地方佟氏,锦州地方佟氏,锦西地方佟氏,北京地方佟氏,桓仁与黑龙江讷河地方等等,其始祖皆为巴虎特克慎。

巴虎特克慎是明初之人,据康熙十二年佟国器修谱述及自(佟)达礼至康熙十二年已历270余年,就是说佟达礼是明初建文时的人,假若佟达礼(达尔汉图谋图)的父亲佟满只(马虎行克慎)在世,也正好是明洪武同时代人。佟达礼在开原、抚顺(辽东)经商,成为巨富,辽东旺族。抚顺地方满族佟佳氏族谱是明末观澜公佟卜年首次修撰,清康熙十二年佟国器、佟国祯第二次修谱,康熙五十五年佟国襄第三次修,同治元年佟氏定安公四修族谱,民国以后,1918年佟镇藩第五次修谱,1929年佟兆元第六次修谱,1997年佟氏联谊会又第七次续修。其他地方佟氏各支派又修有本支谱。

新宾佟世华和抚顺市西小瓦西街佟明刚等收藏的《佟佳氏族谱》系鄂谋豁索哩地方的佟氏,他们的谱书首创于明末,终修于民国,可为较全的了。始祖为巴呼特克慎(亦写作巴虎)。据明人著的《三万选薄》一书记载,居住在女真人地区的汉人佟满只随乡人俗,改用女真人名为“巴虎特克慎”,渐染女真习俗,后为女真人,由汉人佟满只变成为女真人巴虎特克慎。

巴虎特克慎“起初在祥云瑞雾名旺地方所生”,“后移居鄂谋豁索哩地方居住。”这里的“祥云瑞雾名旺地方”,即今黑龙江省的依兰地方,元、明时的三姓地方;而鄂谋豁索哩,即阿木河,亦称、写作斡木河、吾音会,据清史专家王冬芳考证,斡木河即今朝鲜半岛东北部的宁北镇,位于图们江上游右侧,是图们江盆地的南鄙,两山夹一水,土地膏腴,气候适宜,又介于当时的兀狄哈与高丽两大势力之间,是不受外族威胁的瓯脱地带。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随其父挥厚率斡朵里部大部分部众于明洪武五年离开祖居地依兰首迁于庆源,再迁于斡木河。永乐八年又迁至胡里改部建州卫驻地,不久,又迁回斡木河,最后,其族众随凡察、董山迁于桓仁、新宾。由此而知,佟满只(巴虎特克慎)是随挥厚迁于斡木河的,隶于翰朵里部豆漫(豆漫,满语,汉语意即万户),明廷后来于斡木河设建州左卫,任猛哥帖木儿为卫指挥使,统领建州左卫斡朵里部众。这时的佟满只(巴虎特克慎)就真正是女真人了,并隶于建州左卫。

佟满只(巴虎特克慎)之裔于明正统初年迁于桓仁、新宾后,其家族仍为以佟氏呼称,称为佟家人,满族佟氏原为汉人,加入满族(女真)后,在汉姓之后皆有“佳”字,从满语发音习俗之故,如张佳氏、章佳氏、马佳氏、李佳氏等等。由于佟家氏族在佟佳江居住十几、几十年之久,佟氏又家枝繁旺,大姓巨族,因此,所居之地的大江大河,便于“佟佳”(佟家)名之。这就是“沿江以姓”的由来,而“氏在其先”矣。

巴虎特克慎生有七子。

长子屯(吞)图谋图,原随其父居于鄂谋豁索哩,“后会同西(四)姓人迁移在卜哈图非满”风水好的地方,再后又“移居佛隆吾花库萨勒扎”地方居住,但因此处地势窄小,又迁至“河内艾良福”地方。

次子坦(亦写作贪等)图谋图由鄂亦豁索哩移居今新宾夹河地方。

三子额和礼图谋图由鄂谋豁索哩移居通牙地方,通牙地方即今桓仁县的浑江。

四子嘎尔斡(亦写作喀拉哈、额尔哈)图谋图,在迁奔鄂蜜浑(即鄂谋豁、阿木河、斡木河)余中多经磨难,先是在多伯库地方用完所带粮食,饥饿难当,甚至想杀掉年仅3岁的儿子达尔欢谋尔根充饥,后饮妻乳,才得以存活下来。恢复体力后,即隐于茂林之中吹口哨唤来公狍,将其射杀而食,又捕鱼餐,因此地山高林密,河水多鱼,遂定居于此。其子达尔欢谋尔根长大成人后,“所使之弓在车轮之上方能倭弯上弦”,“箭头如兔头大”,成为箭无虚发勇敢善战的英雄。

五子他尔翰(即达尔汉、达拉罕、达尔哈)图谋图与其六弟进开原“投入民籍”。在开原经商。抚顺设马市后,达尔汉又从开原迁居抚顺经商,后为抚顺首富,辽东旺族。清太祖起兵后,这支佟氏族人佟养性等举族投努尔哈赤,清代“佟半朝”人即为达尔汉的后裔。

六子颜(亦写作彦、阳、洋)图谋图,同其五兄达尔汉一起由沈阳南入开原,因获三庹长花马善马一匹,为官吏所谋,不得已乘马逃出开原。在奔往瓦尔喀路经某大村时,街内一人识其“人品雄壮,气宇轩昂”,其坐骑甚好,“心中喜爱”,遂将颜图谋图留住,并嫁女以图“谋取伊之花马善马”。一年后,颜图谋图知岳丈欲夺其花马,遂携妻走脱。其岳丈知晓后遣数人追赶,均被颜图谋图“尽杀”之。后逃到瓦尔喀附近地方住了下来。孰料,又有朝鲜人谋取其马,颜图谋图一怒之下,将花马善马勒口快跑而死。最后,颜图谋图迁居牙尔虎地方住下来,牙尔虎,即指今抚顺的萨尔浒。

七子央加(亦写作洋涧、阳家)图谋图,因绝嗣无记。

我们搜集的20余份满族佟佳氏宗谱书(含谱单),新宾的佟景祥支裔为巴虎特克慎三子鄂和礼之裔谱,由始祖至第21世(尚有4世纪末记入),始祖至第16世、17世人均为满族人名。马察地方佟氏为巴虎之六子颜图谋图之后裔,记12世,均为满族人名。雅尔瑚地方佟氏是扈拉瑚、扈尔翰之裔族,记6世,均为满族人名。抚顺西小瓦西街佟氏,始祖是巴虎长子屯图谋图的后裔,记至第20世,至第14世均为满族人名,第15世以后至第20世为汉人名。抚顺另有11宗支佟氏,都是巴虎五子佟达礼(达尔汉)的后世子孙,记至第21世,除始祖巴虎、二世祖达尔汉外,余20世都是汉人名,约为1.1万人。营口地方佟氏、沈阳地方佟氏、直隶乐亭地方佟氏、北京地方佟氏以及桓仁和黑龙江地方佟氏都是巴虎长子、次子、三子、四子、六子之后裔,有部分是五子达尔汉之后世。而内蒙古佟氏、原驻奉天(沈阳)、辽东以及绥远、伊犁地方佟氏改隶蒙古镶白旗,其始祖与巴虎难联系。抚顺小寨佟氏、上二佟氏以及西丰县佟氏与巴虎也很难挂上号。凤城市佟氏、凤城通远堡佟氏则是叶赫纳拉氏随了主子佟姓,凤城市佟家的佟氏也弄不清其始祖之源。凤城市青台子佟氏(原居沈阳苏家屯红菱区)其谱均是汉人名,祖源不祥。铁岭、开原佟氏为巴虎之后。黑龙江讷河佟氏是巴虎六子之后裔,自3世至第15世为汉人名,等等。

从上述我们可以知道,巴虎之后裔子孙,只有第五子佟达礼(达尔汉图谋图)之后世几乎全部命为汉人名,而“佟半朝”也几乎全部是达尔汉佟达礼及其后世子孙。我们初步统计,仅佟达礼抚顺支裔在朝中任官职者即达258人。二世佟达礼至八世均在明代任官职,高官到都督,低落官至佐领,共是21人。九世为“养”字辈,正是明清之际,以佟养性、佟养正等为代表人物。十世以佟图赖等为代表,任朝官者计为27人。十一世36人,十二世40人,十三世24人,十四世12人,十五世10人,十六世20人,十七世31人,十八世4人,十九世8人。以上都是明清两朝的官员人数,而二十世3人和二十一世2人,这5人是民国时期的官员。总计为263人。这些官员高的为正二品,低的是七品八品。

二、 佟氏族籍的演变

据明末佟卜年修撰的《佟氏族谱》载,巴虎特克慎生七子,在明末,除第七子无嗣外,其余六支分居各处:屯图谋图居河内艾良福地方,坦图谋图居夹河地方,达尔汉(佟达礼)图谋图居开原后移居抚顺,颜图谋图最后居牙尔虎地方。谱书中记载较多较详的是抚顺支的佟达礼,在开原经商又迁抚顺经商,既任明廷官员又兼营商贸,因此,很快成为辽东巨族首富。这支人由于是恢复汉人籍后,首先制投靠清太祖的,又在清初建国中立下了卓著的功勋,因此格外受到恩崇。特别是佟登将自己的爱女嫁与努尔哈赤为妻后,两姓又首先结下发姻缘,所以,这支人格外受到清皇室的重视。所谓“佟半朝”,绝大多数是佟达礼的支裔。其余六支,亦始终跟随爱新觉罗氏左右没有离开爱新觉罗氏家族,他们成为最早的佛满洲人,也是最早加入满族共同体的女真人。
我们要讲的是佟达礼这支人。我们认为这支人自佟达礼之后即又恢复了汉民族籍,投清后才改为女真人。其理由是;

先说巴虎特克慎,原为汉人,名佟满只,前已述及。佟满只加入女真人后不仅自己改汉名为女真人名。所生七子均为女真人名。随着女真社会的动荡,他们也紧随女真部族逐步南迁到达佟佳江。后来由于明廷和朝鲜李朝的打击,他们又不得不纷纷逃往各地。这就是佟满只家族“四分五裂”的开始,也是佟氏各支迅速发展的开端。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佟满只的五子达尔汉图谋图和六子颜图谋图兄弟二人先是逃到了沈阳南的佟家堡子沟,此地名亦因佟氏住此而得名,后又迁于开原。我们认为,在佟家堡子沟居住期间,这二支佟氏开始恢复汉人习俗,但还没有完全汉化,就又迁于开原,谱书记载,迁开原的佟氏“加入了民籍”,实际是又恢复了民籍。在开原,颜图谋图得了一匹宝马,开原的官员多次谋取未遂,为此而常穿暗甲防身。佟达礼因担心其弟生事牵连自己,即将其弟的行为密报与通官(翻译官),向开原官吏表明自己的清白。为保全自己而出卖弟弟,不是直接与官吏交谈,而是通过翻译,即将女真语译为汉语,说明他入民籍时间尚短,就是说,他们自佟佳江迁沈阳南又迁开原,时间都不长。在开原入民籍的同时,佟达礼才改了自己的女真人名。满族人男性一般在十七八岁时就结婚,稍晚的也在十八九二十岁左右结婚。佟达礼与其六弟颜图谋图进开原入民籍时,其六弟尚未结婚,是在奔往瓦尔喀路途径某个大村屯时,村内一人为图谋其宝马,才将自己的女儿嫁与他为妻,并留住下来结婚的,这也说明,那个时候的女人,甚至是未婚青年女子的身价还不如一匹马的价值。

这是题外话了。

名字是一个物体的称号。通过对《佟氏族谱》人名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佟氏族籍等问题。我们看一下《佟氏族谱》(抚顺佟明宽)支的命名规律和特点,就完全可以明白佟氏的民族演变了。抚顺《佟氏族谱》是达尔汉(佟达礼)的后裔之一支。谱中共记述了自始祖佟满只之后到第二十二世(代)的世系谱,计有1630人。这些人中命满族名者为61人,包括始祖佟满只(巴虎特克慎)和其五子佟达礼(达尔汉图谋图)。这支人是佟达礼四世孙棠的后裔。命满人名者棠之后共是59人,几乎全部是佟养性、佟养真(正)、佟养才的后裔。我们以佟养真(正)支为例。佟养真(正)生有丰年、盛年、京年三子,长子丰年之子裔谱中记有14代79人,命取满人名者仅1人,即其第五世孙舒宁阿。三子京年谱中仅记4代8人,均为汉人名。次子盛年人枝儿盛旺,11代200人,命取满人名者计有39人,其中包括佟盛年后改满人名佟图赖,这实际是汉满结合名。这些满人名字还有一个特点,即佟图赖之次子佟国刚的三个儿子鄂伦岱、法海、夸岱均为满名,鄂伦岱之子、孙8人均为汉人名,其孙翼贵生4子却是满人名,玄孙12人都是汉人名。而佟国维所生8个儿子,只有长、次、三子是满名,其玄孙中多有满名。

这是什么道理呢?我们研究认为,主要是被编入满洲旗的改用满人名,而仍原为汉军旗的佟氏人,则仍保留有汉人名。早年投归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佟养性、佟养真(正)、佟养才等都隶汉军旗,佟养性是汉军正蓝旗,佟养真(正)是汉军镶黄旗,佟养才也是汉军正蓝旗,佟养真(正)死后,其子佟盛年袭职,而“佟图赖初名佟盛年,后改今名”。努尔哈赤的岳父佟登,历任明廷官员,初袭其父佟恩之职都指挥佥事,后升为二级指挥使,终职为中军都督府佥事,他并没有投归努尔哈赤,但在其女儿佟春秀嫁与努尔哈赤后,明清两代文献均将佟登记为满人名塔木巴彦,而将佟春秀名为哈哈纳扎青,也是满人名。塔木巴彦谐音为佟巴彦,这实际上是一种俗呼,不是人名。塔木巴彦是汉字谐音,按满语应写作“达木巴彦”,“塔土、达木”皆为满语,汉意是“登”,满语汉意是“这个地方、仅有”之意了。“巴彦”汉意是“富裕、富翁”之意,“达木巴彦”是“这个地方仅有的富翁”。因此说,塔木巴彦是誉美的俗名。佟登是佟养性的长伯父。佟养性等投努尔哈赤后并没有更改汉名,佟登8个儿子只一子名为清山者未按命名规律命名。

佟养性,系二世祖佟达礼之七世孙,是“佟半朝”的主要奠基人,隶汉军正蓝旗。据传,他是在抚顺城北高尔山后的荒野里经正在打猎的抚顺游击李永芳的介绍,才认识努尔哈赤的,并与之交上朋友。努尔哈赤起兵后,佟氏全力支持,建立了卓著的功勋。佟氏加入满族共同体,并被列为“八大姓”之首,对满族共同体的形成、清王朝的建立与巩固,都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可以说,佟氏氏族虽然仍为汉人,但却早已把自己看成并当作满族成员了。然而,就其子嗣后代的命名来说,却仍是汉人习俗,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就是问题的实质;佟氏在清代究竟是满族人还是汉族人?《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说佟养性、佟养真(正)兄弟“原系满洲”,“世居佟佳地方”,“其祖达尔汉图墨图于明时……往来近边贸易,遂寓居于开原,经迁抚顺。天命四年,大兵征明,克抚顺城,养正同弟养性及族众来归”,“隶汉军”。这里说的“原系满洲”,即原来是满族人。但是,佟成礼之后七八代人在开原、抚顺等近边之各地贸易经商,这八代两个世纪的时间,早已变成(或又恢复)了汉人民籍了,正如其明末修的谱书中记载的那样“在开原入了民籍”,是因为他们“世居佟佳地方”,可是,在离开佟佳地方后一个半世纪的长时间里又变成了汉民,因此才说“原系满洲”,而现在不是满洲。

那么,在清代260余年间,清统治者是怎样看待佟氏的族籍的呢?我们认为仍视为汉人。这里有文献为证。康熙二十七年三月十七日,国舅佟国纲奏道“督监事:窃臣祖原系满洲,被明人诱入开原,囚放抚顺。后太祖高皇帝兵取抚顺,将臣祖养真(正)并族人大半令居于佛阿拉(应为赫图阿拉)。明时以臣家原系满洲,将臣族数百人尽行杀害。今臣等仍在汉军之列,能无伤心痛恨而告之于我皇上?”佟国纲的奏文称自己原系满洲,这也只能是指始祖与二世祖,自三世甚至二世佟达礼开始就入了民籍了,近160年之后,即自明成化之年至万历四十八年,若将佟满只计入的话,就正好是200年时间,在这200年中,佟氏是汉人无疑。佟国纲的奏折递上去后,康熙皇帝立即批谕户部,对国舅佟国纲祖上是否原系满洲一案进行调查,奏章中引用了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的一段话说:“福晋(夫人)系佟氏塔木马彦之女,尔佟姓兄弟分散入汉,朕知之久矣。暨兵取抚顺,念臣祖原满洲,遂将族人大半命居于佛阿拉(应为郝图阿拉)恩养三年,不加差役。”户部又奏道:“舅舅佟国纲等原系满洲,现应将同族人等俱为满洲,将佐领一并归满洲旗下。”但户部在列举佟国纲汉军旗下文武官员的数量后,建议“若将伊等俱归并满洲旗下,伊等佐领下有另户壮丁,其家人汉人众多,不便俱为满洲,而且汉军旗下佐领缺少应将,舅舅佟国纲等佐领停其归并满洲旗下。仍留汉军旗下”,“其升转照现行之列”。

纵观以上所引,佟达礼之八世孙佟养性等支裔的祖籍若按佟达礼往上说,“原系满洲”,连太祖努尔哈赤也是“知之久矣”,但佟达礼之后的近两个世纪入了民籍却不能说,因为佟国纲是国舅,权倾朝野。佟养性等投后金后起了重要作用,明廷更为愤恨,才杀害散居各地的佟氏族人300余人。佟国纲因“臣等仍在汉军(即仍是汉人)之列”而“伤心痛恨”,故奏请“归并满洲旗下”。而户部经查虽“现应将同族人等俱为满洲”,但却因佟氏家丁“汉人众多”,“佐领缺少应将”,故建议“停其归并满洲旗下,仍留汉军旗下”。这就是佟氏世代后裔命取汉人名字的根本原因。

上述奏章还说明一个问题,这是在清代,蒙古旗人和汉军旗人并不等同于满洲旗人,汉军旗人虽然而旗,也仅比不在旗的汉人高出一等而已,但比满洲旗人却要低一等或两等。这也就是说,清代汉军旗人并没被视为满洲旗人,不是满族人。被当作满族,也仅仅是近现代的事情。我们还可以尚可喜氏族作例。平南王尚可喜是天聪八年(明崇祯七年)正月率部6500余人投隆清太宗皇太极的,被编为汉军旗,自始至终被清代统治者视为汉人。而尚氏后裔作为满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也是清亡后的近现代的事情。正如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及以后各地方成立满族自治县增报满族人口一样,有的与满族无任何血缘联系和社会关系的,也可报满族籍。在清代,满洲旗人是满洲人,蒙古旗人是蒙古人,汉军旗人是汉人在旗的,汉军旗人并不是满洲(族)人,只是比普通不在旗的汉人高一等而已。

佟氏始祖佟满只由汉人加入了女真人,所生七子除五子外,由女真人变成为满族人,至今5个多世纪,仍为满族人。而佟满只之第五子佟达礼由女真人变为汉人,其后世子孙至今亦500余年,又加入了满族共同体。这就是佟氏宗族的历史。亦即因此,清朝逊政后,佟兆元(原东北三省辽沈道尹)续修《佟氏族谱》时,将佟氏族源溯自夏太史终古归商,又延续至北燕时辽东汉人佟万、佟寿的根本原因,就是说,佟兆元也是把本宗佟氏看成为汉族,而不是满族。

三、 佟氏“范”字规律

佟氏族谱是由佟卜年初修于明朝末期,又于清康熙年间二次续修,最后是1929年续修。从谱书中人名命名看,从三世四世开始至今都有一定的规律,这与满族人取名命氏很随意的习俗是绝然不同的。满族人名的命取根本不按“范”字,而是以满语命名,并根据自己的愿望希冀、物件或父母爷奶年龄等取新生儿之名。如同治年间兴京城守尉清凯(甚远)、那丹珠(七十)、达春(敏快)、丰升额(庆、有福人)、阿尔精阿(有名望的人)、纳钦(平)、扎拉丰阿(长寿人)、努尔哈赤(野猪皮)、一百八十三(爷奶父母四人年龄之和,此人为富察氏,兴京人)等。同治光绪以后,满族人名满汉参半,清亡后,满族人命满语名的就没有了,全部用汉语名。满族人无论地位高低、职务大小,互相交往,例不姓名连称,而是称名不举姓,俗云“父子不同姓,夫妻一双鞋,子或用父名首字为姓,如姓名连称,即视为不敬。满族原来只有名无字、号,但入关后受汉文化影响,改以汉语命名,并有字号,这是首先从皇室、从高级官员,尤其是从高级满族文官和学者文学家开始的,而后渐及平民,至清晚期,满族人也姓名连写,亦以“范”字排行论辈了。”

但是,巴虎行克慎家族的第五支人,即达尔汉的后裔子孙,从二祖开始,命名就有一定规律,就充分体出了汉文化特点了。始祖巴虎特克慎生育了七子,而七子名中均有“图谋图”这已经就是类似汉人的“范”字了。自三世开始,即明显有按“范”字命名排行论辈的规律了,以使昭穆有序不紊。三世是佟成礼之敬、让二子,是以孔子的“礼”命名的。四世是让之昇、昱、昊三个儿子,以“曰”字头命名的。五世是昱之八子:瑛、璘、瑄、琮、琅、瑾、王禹 ,此八子皆以“王”(玉)字边儿命名。六世是 之五子棠、棣、槟、森、楷,是以“木”字旁的字命名。七世棠之子是以“心”字底儿的字命名,八世是以“走”字旁的字,九世是以“羊”字头的字命名。十世以后即以某个汉字命名了,即以“年”字作名字的底字,十一世是以“国”字,十二世是“世”字,十三世是以“全”字旁的字,十四世以“水”字旁的字,十五世以“木”字旁的字,十六世以“火”字亮度的字,十七世以“土”字旁字,十八世是以“勋”字,十九世“功”字,二十世以“明”字,二十一世以“德”字,二十二世以“永”字命名。十三世至十七世五世是以五行字命名。

这些以汉字的偏旁部首或以某个汉字(一般是诗句凑成十几、几十个字),按此排行论辈。但也有特殊情况,如佟图赖的孙子共11人本应按“世”字命名,却有6人以满语命名,其中有康熙朝重臣隆科多,余5人却以“庆”字命名。还有的支派另按自己的本支用字命名,如“国”字辈下的世德、世优、世俊、世佩叔兄弟之第五世孙,即玄孙辈,以“常”字命名,同为叔兄弟的世芳与其他堂兄弟的玄孙则以“土”字旁字命名。这类情况不在少数,不一一赘述。由于佟氏人丁繁衍迅速,家族发展较快,且又分居各地,互相之间联系较少,修谱又不及时,因此,在同辈甚至子孙辈中,命名相同者也有多人,甚至叔兄弟之子亦起用相同的名字,如八世仅13人,惠之次子名佟迈,惠之弟意仅生一子,也名之为佟迈,这是亲叔兄弟重名者,而后世同辈百人以上者同名的情况有七八人之多。

为了“派有所分,流无所混”,佟达礼之第十世孙佟国祯在康熙年间修撰《佟氏族谱》时,确定“世”字(第十二世)以下,以“金、水、木、炎、土”五行五字偏旁字为“分派之次第”,恐其后世“系衍日系”,而字类不给(不足用),则仍不免于重见叠出,“前昭后穆,几无以辨”,于是又在“金水木”三辈皆增一定为“国”、“世”字辈,派之序以金从玉,以水从泽,以木从茂,如是则字可不重,名可不复,“而昭穆之分乃得秩然不紊矣。”为此,他创立了命名定派之十六字为“祖功宗德,永以为则,忠孝克承,用光先业”。到了道光二年闰三月时,第十三世孙、参军佟泽普又以“十六字”首句中“祖宗”二字,难在子孙中命名,二字在世系末免有所僭越,在朝廷实属难以封扬,下及僚友乡党之中亦难称道。于是,根据《周礼》所载,开国定鼎之功谓之勋功,朱子注克已复记之德谓之明德,依此,将“礼功宗德”改为“勋功明德”,余依旧。到佟兆元续修民国谱书时,佟国祯所订命名定派之“十六字”使用所余无几,行将用罄,兹续拟“十六字”是“守箴维本,作善延祥,家声大启,载锡元昌”,为接承命名定派之用。至今,佟氏的字辈定谱300字,而各支派散居各地的佟氏又乍行拟定了本支“范”字,这样就更繁杂了。

承德市避暑山庄清宫秘史东厅,存放有《从龙八志》,其第一册上载有用满文制定的从佟氏《定谱辈字》300字,系何人何时拟定,无从查考。但作者要求,“凡佟氏必以此三百字排辈定谱,字不能变,各支可取之,同音字可自选”。这样,后来就出现了各地方、各支派定谱字不相统一的情况。

《佟氏族谱》初修于明末,至今已近400年,其间大规模地修谱七次,而始终遵循着初谱、二次修谱、续修时修谱人所拟定的命名原则,这充分显示了其汉族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文特下。由此说明,佟氏家庭在清代始终保持了汉族族籍,而不是满族。

一个家庭的演变与发展是如此,一个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又何尝不如此!

http://www.haokucn.com/html/36405.asp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