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25/百万身价大熊猫留洋记

2011-06-02 19:41:34 来源: 南方周末(广州) 

对许多国家而言,能够从中国引进一只熊猫是一件值得欣喜若狂的事情。然而,2011年初,当中英两国达成协议,由爱丁堡动物园引进一对中国熊猫时,事情却起了变化。

英国动物保护组织“生而自由”基金会指斥引进熊猫实质是“剥削动物”,“苏格兰不需要熊猫,熊猫也不需要苏格兰”。当地媒体质疑的焦点还指向租赁熊猫所产生的数百万英镑的昂贵花费。

中国驻英大使馆于2月8日批驳这种说法既不符合事实,也有失公允,并称大熊猫赴爱丁堡动物园落户,代表了中国人民对英国人民的友好感情,有利于大熊猫种群的保护。

这只是大熊猫半个多世纪留洋途中的插曲之一。作为国宝的大熊猫,从最初承担外交使命的国礼,到后来创造外汇的租借生意,再到如今以科技合作为名义的输出,一路并不轻松。

今天,每输出一只留洋熊猫,国家可以获得大约100万美金的科研经费,并允诺用以支持熊猫的保护事业,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终于可以为自己打工了。

百万宝贝俱乐部

“这种情况实际上是一种双方的默认,我们搞科研,对方给点钱。”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打工群体可以享受这样的待遇:国家首脑出面接洽,警车开道专机运输,狂热粉丝夹道欢迎,报章电视连篇累牍。而对于国宝大熊猫,这样的待遇却是常态。今天,这种常态之上又加了一个新的标签:年薪百万美元。“熊猫送出去,国家肯定是要有所收益的。”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主任助理王成东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目前通行的费用是每只每年100万美元,个别国家可能会因为特殊原因低一些。

在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比力”和“仙女”已被隔离。根据中日签署的保护大熊猫研究合作协议,今年2月,这对五岁的小夫妻将被借展到日本,未来十年,它们将在东京的上野动物园供人参观并生儿育女。作为回报,日方支付共计950万美元的费用。

外人或许觉得,这是一笔不错的生意,但是“真是不能说租,现在叫长期科研合作”。作为留洋熊猫的娘家人,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张和民很忌讳使用“租”这个字眼。

在张和民看来,百万年薪,与其说是租金,不如说是对方捐赠。为期十年的合作协议,实际上回避了钱的内容。按照《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熊猫的纯商业租赁是被禁止的,“这种情况实际上是一种双方的默认,我们搞科研,对方给点钱”。

留洋熊猫获得的外汇,由国家林业局负责分配,允诺60%用于野生大熊猫的保护,40%用于人工环境下的大熊猫科研。而捐赠方往往会对这笔经费是否专款专用进行监督。张和民说,借助这笔外汇和国家的进一步投入,现在我国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已经由原来的13个扩大到了64个。

而对于海外动物园而言,科研之外,挣钱也自不待言,“如果没钱挣,他会做这个生意吗?”王成东说。2005年底,刚刚出生的熊猫幼仔“泰山”在华盛顿动物园首次亮相时,当天就吸引了1.2万人前去参观,ebay拍卖网上的票价甚至被炒到了200美元一张。

除了挣钱,留洋熊猫也几乎不能再回馈什么,按照合作协议,借展熊猫的所有权一直属于中国,倘若发生意外死亡,尸体也归中方。借展熊猫产下幼崽,所有权仍归中国,成年之前必须归国参与繁殖。“有些美国人就不理解,认为在美国出生的人都是美国公民,为什么在美国出生的熊猫就不能有美国国籍?没办法,熊猫太特殊了。”张和民说。

从“国礼”到“国货”

“没有了踩三轮和推婴儿车这些杂耍,熊猫真正只是熊猫了。”

大熊猫留洋的历史由来已久,然而真正意识到留洋熊猫应当助力于种群的维系,打上科研合作的印记,中国却走了四十余年。

许久以来,大熊猫都是作为政治上的免费国礼相赠。1941年,宋美龄送给美国一对,这是中国官方送出的最早的大熊猫。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动物园于1957年将第一次从野外捕获的三头熊猫中最好的一只“平平”送给了苏联,两年后送出了另一只“安安”。1972年尼克松访华,“玲玲”、“兴兴”随之作为友谊大使被送往美国。而作为中国老朋友的朝鲜,从1965年到1980年,相继获赠了5只大熊猫。

据张和民介绍,截至1982年,中国政府共送出了23只大熊猫,目前尚有德国的一只和墨西哥的三只熊猫后代存活,其他的均已客死他乡。

1982年由于野外大熊猫生存状况恶化,数量锐减,国际无偿赠送宣告结束。然而,熊猫留洋的脚步并未就此打住,短期租借应运而生。

1984年,为了配合洛杉矶奥运会,中国短期出借给洛杉矶动物园两头大熊猫。三个月后,这两头熊猫又在旧金山动物园待了三个月,动物园收益颇丰,此举引发众多国外动物园效仿。

据统计,1984年到1988年的四年内,仅北美地区就有洛杉矶、旧金山、纽约、圣地亚哥、多伦多等十余个地方的动物园从中国租借到了大熊猫,日本、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德国等国家也从中国租到了熊猫。这些被出租的大熊猫中,不乏从野外捕获或正值繁育年龄的熊猫,而利字当头,当时的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中国动物园协会作为主持机构,乐此不疲。“国外动物园争的是地位、知名度和利润,中国则每出租一次的进账都达美元六位数。”著名动物学家乔治·夏勒批评说,“当时的整套出租计划充满了贪婪和玩弄政治。”

据他回忆,在当时的美国,不仅动物园想要熊猫,甚至连锁超市和密歇根州博览会之类的商业活动,也都跃跃欲试。不惟中国,甚至连1975年从中国获赠熊猫并成功繁殖了四头熊猫宝宝的墨西哥,也做起了出租熊猫的买卖,提供给美国孟菲斯动物园做短期展出。

而出租所得外汇,“太多是用来建楼、修路和修建其他基础设施,而不是用来帮助那些熊猫栖息地的村庄,以支持他们加入到野生熊猫的保护中来。”乔治·夏勒说。

这种漠视熊猫福利的短期租借热潮最终招致了动物保育组织的抵抗。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世界自然基金会、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等组织便一再呼吁暂停租借熊猫活动。“国际濒危野生动植物贸易公约”也于1996年向所有缔约国发出通知,说明“除在极特殊条件下,野外捕获动物的出口不予以批准”,同时借展的经济收入应用于野外大熊猫的保护。熊猫租借热潮才告一段落。

质疑声下,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中国动物园协会与国际动物保护机构研究磋商,一项兼具经济效益和科研效益的新方案开始实施。成都熊猫基地和卧龙大熊猫研究中心分别于1994年和1996年启动了以科研合作为名的长期熊猫租赁。当顶着科研名义的“石石”与“白云”1996年到达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时,美联社报道说,“这次和以前不一样了,没有了踩三轮和推婴儿车这些杂耍,熊猫真正只是熊猫了。”

截至目前,以此形式租借海外的熊猫连同他们在异国繁育的子女,数量已经达到了30只,约占全球现存圈养大熊猫总数的十分之一,分布在美国、日本、西班牙、奥地利、泰国等多个国家。

(本文来源: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