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22/一片混乱:战国时代的多伦多华人报业

北美时报 作者:周 易/不久前,太太遇见一个客户,是多伦多华人报社的。谈到报社近况,客户直感叹:多伦多华人报社的竞争太激烈了。这种竞争,自然体现在和报纸生死攸关的广告招徕上。海外华人出版中文报纸已有很久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清末。那时,似乎以革命党人为主。多伦多首份中文报纸就是在民国前出版的,为支援孙中山反清的“洪门报”。到二十世纪末,多伦多的中文报纸,主要以香港背景的“星岛日报”和“明报”,以及台湾背景的“世界日报”一统华界。它们均为传统日报,而且收费。世纪之交时,大陆移民的急剧增加,应该是多伦多中文报刊格局发生巨变的最重要推手之一。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免费报刊的出现。如果说以前只有真理报等宣教类,纯文学和时尚等小众的免费报刊外,那么现在的免费报刊是真正面向了普罗大众。其次,报纸卸去了政经的苦脸,以可读性强的社会生活为主。第三是简体和横排的报刊出现,这点很好理解。

拙文要聊聊的正是现今多伦多华文报刊的主流:免费报刊。记得刚登陆时,只有几份免费报刊。现在,有人统计说有二百多种,这未免太夸张。但是,在超市等免费报刊取阅点,我也至少见过有近三十种。其中,三大收费日报也办了免费周刊,原因很简单:中文网络信息的发达和免费报纸的井喷,所带来的读者群萎缩的巨大压力。那么,免费报纸大行其道的原因是什么呢? 无 忧 网 – 51

大陆移民的英语能力普遍不强,因此需要中文信息,以及对中国政经等的关注。但是,他们拥有较好的计算机技能,几乎是百分百的电脑网络使用者。最初没办法,得买份中文报纸看求职看租房等;后来中文网络信息远远胜于纸质媒体,便连报纸都不去买了。然而,去超市时,随手拿几份免费报纸还是乐意的,一方面不拿白不拿,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打发时间。此时,华人圈各类生意越来越繁荣,对于广告发布媒介的需求也越来越强,而纸质广告的强迫性视觉接受,要大大优于网络的选择性点击。嗅觉灵敏的大陆移民看到了免费报纸中的商业广告利益,于是,一座座令国内同胞们羡慕的报馆成立了。

当然,加拿大的新闻出版自由制度,是中文报纸繁荣的重要因素。这里,发行一份报纸非常容易,不需要繁琐的审批和许可等,几乎没有行业准入的门槛。就象自动档汽车使得汽车普及,傻瓜照相机让每个都可以成为摄影师,信息技术的发达,使得新闻出版进入一种准傻瓜时代。也就是说,信息时代办报非常方便,非常低廉。如果说大报社办免费报纸是资源技术雄厚,轻车熟路的话,那么新手上路办小报馆也毫不费劲:信息时代,图文软件网上可以免费下载,排版软件也可以网上下载,文章更可以不花钱从网上剪贴,投放报纸可以开自己的老爷车,只需找个便宜的印报厂。如果不想雇人,一人就可以包掉这所有的活。

免费报纸的大概有两类:一种是大报社或大公司创办,一种是小作坊式。很简单,只要看看报纸的文章和设计,就可以区分出来。这是因为小作坊式报纸的创办人,基本不是新闻人,也没有媒体人的价值观,有的只是商业逐利,甚至只是解决就业,因为工作条件比打工好,收益高,花费时间少,工作时间弹性。所以,这类报纸,设计比较差,绝大多数版面是广告,就是文章也是从网上拼凑剪贴,可读性差。据说有一人办了3份这样的小报。这些小报基本纯粹逐利,以广告为生,万一广告拉不足,版面就减,甚至停刊一期。前一类报纸,则仍坚持着自己的新闻人信念,所发行的报纸,从排版设计,美编和文章上都比较专业,美观。但是,有些人太注重自己的新闻理想和预设立场,不注重读者的兴趣爱好和观点,所以,有的办不下去,有的办了十几年一直半温不火。有些人有自己的新闻抱负,又在经营上遵循市场规律和读者兴趣,于是搞得红红火火,比如现在的“加拿大都市报”,“北美时报”。

这些免费报纸也有鲜明的特点:大多是周刊,内容主要围绕华人社区,涉及加拿大,安大略和多伦多的,也多是国计民生的大事;华人世界的文章,也多有关大陆的政治,经济,文化,文艺,社会和省市,也许是取阅免费报纸的是大陆移民占多数,而香港移民习惯看付费的明报和星岛日报,台湾移民习惯看世界日报(不是绝对,是比较普遍),这应该与三地文化,习惯,教育,历史,语言以及兴趣的差别有关。这里要说明的是这三块之间的隔阂或差异,是历史造成的,在多伦多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无需回避,不过相互之间应该是越来越多的交汇融合。报纸可分为综合,以及以生活,人物,娱乐,健康,地产和财经为主题的专门报纸。各报的办报方针也有异:三大日报各有自己的观点立场,但其所办的免费周刊比较公允,客观描述多;其它多数报纸也是,毕竟免费报纸嘛,本身就是消遣,就是考虑发行量,要为读者喜欢,太沉重,又太固执己见,谁喜欢;不过,有的报纸就没有想到免费报纸的真正使命,太拘泥于所谓的新闻记者的职责,偏爱一般读者不感兴趣的文章主题,整份报纸从头到尾太有倾向性。

编排和设计方面:在排版,美编,印刷上,三大日报所办周报有不可超越的精美。在栏目上,有同质化现象,因为一家好了,其它就复制,比如厨艺,园艺,中国历史等等。有些报纸会和国内的报纸联办专版。广告的版面以地产为主,其次是保健和教育(职业培训,英语,留学,和补习),包括软性广告性质的工商稿件。现在超市整版广告有荣登冠军的趋势。

报纸的稿源:可以分为三类:原创,摘译编,直接从网上剪贴。后两者,内容鱼龙混杂,有来自本地网站,也有来自中国网站,总让读者感到似曾相识。稿子内容上,最反感工商稿件,房地产专稿,这些稿件不仅是软性广告,而且内容重复太多。有兴趣者,可以对各免费报纸的广告版面比例,文章中摘抄编译的比例进行统计列表,再细致些,还可以对广告和文章进行分类统计。

报纸欢迎度:如果说收费报纸可以从卖走的份数和速度来估测受欢迎度,那么免费报纸如何来考量呢?让人信服的数据自然没有,但可以从一些现象中看出些端倪。比如,星期五中午起,是报纸投送的时间段。笔者几次正值此时前去超市,均听见一些等待者问:怎么“XX报”还没来。可见其喜欢程度。所以,从报纸取读完的时间可以大概估计其欢迎度。象“北美时报”,基本不会过夜,如果稍晚,当天都可能拿不到。有意思的是,以地产为名的报纸,取完所需时间最长,有的有好几天;以财经为名的报纸步其后尘。但是,说来说去,因为免费,报纸内容无关紧要,报纸总会取光。无非是对读者路子的快些,不对路子的慢些; 万一放的时间实在太长了,无人问津,超市会免费把报纸取走,用作包各种瓶装易碎什物,甚至直接大迭大迭Recycle,笔者常看见这情况。虚报发行量很可恶,但是也不要太把发行量当回事,因为就是实实在在的大发行量,不代表读者就喜欢,尤其是登广告者,如果要知道哪份报纸为读者喜闻乐见,就去取报处看看。还有一个特殊现象:有较多的人,购物前取,购物时看,购物后扔,所以店家的篮子车子里,周边的垃圾桶里会有许多弃读的,毕竟拿回家扔,真还是负担。

其实,这些免费报纸的生存,唯一离不开的资源就是广告。不管是大的公司,还是单打独斗,没有了广告收入,无非是挺多长时间而已。而广告的投放,则与经济市道,人脉关系有关,和发行量关系不大。既然都是看过即弃,商家就是要混个脸熟,只要能发放完即可,那么就看成本了。所以,有人认为华文报纸要抱团,要形成规模,我认为不现实。请问,如何将视之为饭碗的和视之为理想的联姻?就是都视之为理想,还有道不同不相为谋呢。所以在现阶段,我们唯一能寄予的希望就是:文章尽量原创,精彩些,独特些;不要太预设立场,犹如党刊;编译剪贴的东东也不要早已在网络上广泛流传,不然会嚼之无味的;广告适量,广告类文章的版面还给设计广告;所谓侨领们的照片少些,尽量发个简讯。总之,是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