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29/多伦多华社文化市场的繁荣与忧虑

(星星生活记者捷克佳)近两个月来,多伦多华人社区的文化活动空前繁荣,各类文艺演出几乎占据每个周末的黄金时段,来自本地以及远至海外的艺术家们竞相在多伦多舞台亮相,成为华人社区的文化市场的一大景观。

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大多数的演出叫好不叫座,剧场的平均上座率只有六七成,如果除掉演出送票的比例,这一数字将更为尴尬。

显而易见,华人社区文化市场繁荣表像的背后潜伏着危机。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究竟是市场容量饱和,还是演出场次过于频繁集中?是市场定位有偏差,误测观众的消费能力,还是演出的水准和档次不足以吸引观众?

多伦多华人艺术家中心主席梁二黑,理事长侯伯治,李德伦音乐基金会理事长李燕,李燕的丈夫同时身为艺术家中心理事的张泰宁先后接受星星生活记者的采访,并分别发表各自的看法。

五月是加拿大政府设立的亚裔文化月,这体现出以多元文化为既定国策的联邦政府对亚裔加拿大人对国家的繁荣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高度肯定。自2001年12月华裔参议员利德蕙提出的动议获得参议院通过后,每年的五月便成为亚裔艺术家的狂欢月。

多伦多华人艺术家中心主席梁二黑介绍说,亚裔文化月中的“华人音乐及表演艺术节”始自2005年,今年已经进入第三年。2005年的演出场次为五场,今年和去年的场次一样,均为九场。他说,在今年的实际操作上,因场地、人员等因素,推迟到6月17日才全部结束。

梁二黑说,但今年有别于往年,项目的选择上已不再局限于音乐艺术。因新增话剧《雷雨》,摄影及美术等项目,今年的类别和观众面有所增加。从操作运营的结果看,2007年的九场演出基本上收支平衡。

多伦多华人艺术家中心理事长侯伯治认为,宣传薄弱是一个方面。为保证票房收入,如果演员资质相近,便会以推票数量的多寡挑选演员。梁二黑也承认,主办机构会凭借以往的经验,在演员的挑选上综合考虑表演者的社会号召力,其中重要的衡量指标便是推票的数量,因为这样可以保证基本观众群带来的票房收入。

推票,和买桌一样,是华人社区活动中经常出现的两个词汇,言简意骇,颇为形象。

梁二黑坦诚,目前从社会渠道发售的演出票并不理想,更多的则是以个人的能力推票,这一现象在今年尤为突出。“不过,社会能力强、频繁现身舞台的演员有时也会对观众造成审美疲劳,反过来会对票房产生一定的影响。”

梁二黑认为,今年的演出过于密集,最为繁忙的一天,多伦多华人社区就有三场音乐会演出。而且当初规划时并不知道其他团体的演出内容及邀请嘉宾。

多伦多华人艺术家中心理事张泰宁亦认为,华人社区人才济济,但缺乏统筹安排,五月至七月是各类演出的好时光,但从规划上看各自为政,各组织之间缺乏诸如联席会议之类的沟通,从媒体上就可以看出,各自都很活跃,因为每个组织者和演员都有自己的社会关系。

梁二黑介绍说,一般而言,多伦多华人艺术家中心筹划亚裔文化月的演出通常在上一年就已经着手准备。他举例说,明年的初步规划实际上现在就已经开始,因为涉及来年举办活动向有关机构申请资助,很多材料需要提前准备。

他介绍说,多伦多华人艺术家中心获得的资助主要来自两个机构,分别是安省艺术委员会(Ontario Arts Council)和多伦多艺术委员会(Toronto Arts Council) ,外加企业的赞助和演出票房的收入。他透露说,这三方的比例大致均等。

他说,推陈出新是艺术家中心面临的巨大挑战,明年会考虑更多的表演形式,力求寻找新的卖点,形势上要有所突破。他说,多伦多的艺术人才很多,但表演发挥的空间有限,为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华人艺术家中心在兼顾邀请外地的音乐家的同时,主要侧重于本地艺术家的登台演出。

梁二黑指出,音乐和戏剧应该加强对新移民生活的宣传,不应专为音乐而表演,表演的艺术形式也应尽可能反映新移民的现实生活,让他们能产生共鸣,这样会吸引更多的观众。梁二黑承认,创作一些新的作品,话说起来容易,但操作起来困难重重。

以话剧《雷雨》为例,观众主要局限在华人中的国语群体,受众群体十分有限。虽然剧目经典,但因时代久远,观众欣赏到的是艺术本身,难以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梁二黑说,从现场看,观众反应不错。但如何在今后的演出中吸引更多的观众,如何开拓新思路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采取附加英文字幕、增添场景介绍等措施吸引年青人和粤语观众。

对于今年各类演出中平均六、七成的上座率,梁二黑分析说,第一是演出比较多,超过观众的消费习惯,第二是演出形式还是基本雷同没有突破,第三是场地的选择,一些受众群体较小的演出也选择大多伦多文化中心的剧场,主要是出于对文化中心的支持。

李德伦音乐基金会理事长李燕认为,十分现实的问题是,观众的消费能力有限,出现上座率低的现象不难理解。张泰宁说,反倒是一些师生音乐会的上座率还高于专业演出,因为家长和亲朋好友都是基本的观众群。从某种角度说,别人的演出再好也不如自己的孩子好。

事实上,华人社区的人口基数和受众群体的地域性差异,在特定时段的高密集演出无疑对市场造成冲击。梁二黑、李燕虽然没有正面回答市场容量是否饱和的问题,但均认为,演出上座率低与演出质量没有关系,演出密度过大是主要因素。

“当然,一些客观原因也不容忽视。”李燕说,以李德伦音乐基金会与加拿大视力健康协会(CNIB)及黄钟音乐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向往光明”胡海鹏个人钢琴独奏会为例,场地租赁与演出排期受制于演员签证,同时也影响持续宣传的力度。此外,长周末或周五演出等也对票房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张泰宁说,今年是第一次获得政府资助,即安省延龄草基金会(Trillium Foundation)的资助,但两场演出赔进不少钱。他说,原本对CNIB寄予比较大的希望,但他们的出票也不理想,与期望值有差距。“华人社区也是如此,比预计差很多!”他说,其中还有一个原因是参演李德伦基金会举办的两场演出的演员并没有推票的指标。

还有一个数字颇引人深思。李燕透露说,今年亚裔文化月中李德伦音乐基金会举办的两场音乐会获得的企业赞助总共只有两笔,合计325元。这一数字远远低于外人的想象。在征求当事人的许可下,决定予以公布,希望能唤起热衷于文化活动的企业商家的关注。

事实上,很多艺术家不得不投入大量的精力去面对并不熟悉的市场。通过今年亚裔文化月的演出,张泰宁甚至产生急流勇退的想法。一个原因是辛勤劳动在经济回报上是负值。他坦诚,每场演出都需要有一定的财力去支撑,如果活动之后有基金的积累,才能营造出良性有序的市场氛围。反之,体现不出艺术家的价值,也削弱了文化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力。

不过,张泰宁表示,从社会价值的角度看,举办演出的初衷已经达到。即观众通过欣赏节目从精神上得到享受;演出人员付出的劳动有不算完全等价的回报;主办单位在声誉和后续影响中受益,即使今年的演出赔钱。从观众回馈看,现场观众的反应非常之好,演出后不断收到表示感谢电话和电邮。张泰宁总结说,如果有更充分的时间准备,选择的演出时段更好,音乐会将会有突破。

张泰宁说,现在华人社区的文艺活动越搞越红火,有很多热心人和团体热衷于文化活动,这是非常可喜的一面。他认为,在文化萧条的状况下需要增加演出,在炽热的市场环境下可能要消减演出,因为供求要平衡,市场容量总有一个限度。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