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04/香港保卫战与西湾国殇纪念坟场

cdn_forces_in_hk.jpg
(香港保卫战中的加拿大士兵)

maltby_lawson_1941hk.gif
(香港保卫战中,指挥官马尔比少将(左)与罗逊准将交谈)

canadian_soldier_remains.jpg
(在日军占领香港时受害的加拿大军人的遗骨)

hk_saiwanwarcemetery.jpg
(香港西湾国殇纪念坟场)

hk_saiwan_canadian.jpg
(西湾国殇纪念坟场加拿大军人墓穴)

hk_lawson_headstone.jpg
(罗逊准将墓碑)

martin20050123hk.jpg
(2005年1月23日,加拿大总理马田访港期间前往西湾国殇纪念坟场悼念加拿大阵亡将士)

(星星生活专稿/捷克佳)应中国总理温家宝的邀请,加拿大总理哈珀终于展开其执政近四年来首次对中国的正式访问。12月2日至6日,哈珀总理将分别前往北京、上海和香港与中国政要和商界领袖会谈。其中在香港期间,哈珀将专程前往1941年香港保卫战期间加拿大阵亡将士墓地凭吊。

香港保卫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自1941年12月8日日本进攻英属香港至同年12月25日香港沦陷期间的战役。这是香港历史上一段惨烈异常的攻防战。由来自英国、加拿大、印度的正规军和皇家香港兵团组成的盟军多国部队兵力总数为15000人,日本的兵力则高达5万人。

这场攻防战以时任香港总督杨慕琦(Sir Mark Aitchison Young)率众英国殖民地官员投降而告终。据统计,在香港保卫战中,盟军伤亡4500人,其中阵亡2113人,8500人被俘。日军阵亡706人,1534人负伤。由于受降当日为圣诞节,因而香港市民称之为“黑色圣诞”。自此,香港人口中的“三年零八个月”香港日治时期从此展开。

据加拿大战史资料,在香港保卫战中有约290名加军官兵在战斗中阵亡,战役后期,他们拒绝投降直至部队被打垮,战场上的幸存者则沦为战俘,其后饱受日军的摧残,以至于被俘后有超过264名官兵死亡。据有关数据,战场和战后有据可查的加军死亡总数为554人。

加拿大战俘主要集中在香港北角战俘营(North Point Camp),这个战俘营十分拥挤且不卫生,战俘面临的两大主要威胁是疾病和食物短缺。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香港重新由英国管治,被囚的加拿大士兵也获得释放。生还的加拿大援港士兵其后成立了香港退伍军人会。其中包括罗逊准将(John K. Lawson)的280名阵亡加军葬于位于香港岛东区柴湾的西湾国殇纪念坟场(Sai Wan War Cemetery)。这里主要安葬香港保卫战中在香港阵亡的盟军士兵,坟场内亦葬有本地抗战军人及平民。

罗逊准将是加拿大高级指挥官,在香港保卫战中任英军西区指挥总部司令官。他是在这场战斗中丧生的最高级别的指挥官,也是二战中阵亡的加拿大官兵中官阶最高的将领。1941年12月19日,位于港岛黄泥涌峡的西区指挥总部遭日军包围,罗逊用电话向马尔比司令(Christopher M. Maltby)告别,然后下令部下全体人员一律持枪应战,他跳出碉堡,手持双抢与日军激战,最后,罗逊准将与其残部20多人战死沙场。

加拿大军队在香港保卫战中伤亡惨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官兵大多未完成训练,且未装备重武器。1941年10月,加西的温尼伯榴弹兵部队和加东魁北克的加拿大皇家来福枪团受命准备前往太平洋战场,同年11月,两只部队共1,975人组成的加拿大特遣队从温哥华启程前往香港。此时的加军并没有意识到战争的迫近,其期望的任务只是卫戍香港。

在当时,英国在远东的防卫重心是印度,前线的重点则是新加坡,而且英国并没有向日本直接宣战,因此,刻意维持中立地位的香港尽管采取诸多防守措施。但由于没有战略纵深,以及防守兵力的不足,香港的防御仍然十分薄弱。

形势在日本海军偷袭美国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夏威夷当地时间)后数小时发生巨变,12月8日香港时间早8时,虎视眈眈的日军从宝安县(今深圳市)分3组进攻香港。经过数日激战,以日军的胜利告终。其实早在11月6日,积极筹备太平洋战争的东条英机便下令拟订攻击香港的计划。东条英机是在1941年10月18日出任日本首相的。

加拿大总理哈珀此次访问香港将前往西湾国殇纪念坟场凭吊为保卫香港而捐躯的阵亡将士,在此前的2005年1月23日,时任加拿大总理的马田访港期间亦前往该处出席当地的纪念活动。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