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岛湖事件,又称千岛湖惨案,发生于1994年,起初为一宗刑事案件,案中32名台湾观光旅客及船工在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的千岛湖被劫杀,案发后,大陆地方政府起初隐暪事件、继而封锁消息、查案手法粗糙、对家属安排失当,最终使其演变成政治风波,也大幅提高了台湾人对台独的支持度,成为台湾民众对中国大陆看法的一次重要转折点。
千岛湖事件
地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千岛湖风景区
袭击目标 台湾游客及当地导游、船员
日期 1994年3月31日
不明 (UTC+8)
类型 抢劫、纵火、杀人
死亡人数 32
事件经过
1994年3月31日,24位台湾旅客乘坐“海瑞号”在千岛湖观光时,与6名大陆船员及2名大陆导游,共32人在船舱内被烧死。浙江公安当局坚称,这是“意外事故”,但在多番质疑后,当局直至4月17日承认观光船火灾是由歹徒登船抢劫并纵火造成。
4月1日上午,本来应该在3月31日晚间返航的海瑞号游轮被发现正在燃烧。当地民众一度误认为是火灾并马上报警。一开始警方在船上并没有发现游客或船员,淳安县政府组织警察、驻军和民众在千岛湖湖区进行搜索,但没有发现失踪人员。直到大火扑灭后,警方在才在船舱的底舱中发现32具尸体。在之后案件侦办的过程中,当地公安机关没有及时对外界公布案情进程。外界认为,当地政府采取了封锁消息、控制新闻报导的模式对此事件进行隐瞒。
4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杭州市警局安排法医对所有尸体进行检查。
4月4日,台湾罹难者之家属50余人抵达淳安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在多个城市开设接待处接待罹难者家属;同时,中华民国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出面,要求能够派员协助罹难者家属前往出事现场处理善后,但被海协会婉拒。
4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公安厅加入调查。
4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政府延请杭州灵隐寺住持继云法师做超度法事,但是拒绝台湾家属探视遗体以及检阅验尸报告的正当请求,并在罹难者家属抗议声中,将罹难者遗体在桐庐县火化。当地罹难者骨灰由其本地家属安葬;台湾的罹难者骨灰则由家属带回台湾。
中华人民共和国当地政府起初将此次事件谎报为一次游轮火灾之意外事件,这种说法引起了台湾的罹难家属和台湾各界的强烈质疑以及抗议,海外媒体也进行了各式各样的报导和猜测。
4月9日,时任中华民国总统的李登辉批评中国共产党像“土匪”一样。尘埃落定之后,有人将浙江省政府对该事件的不公开操作解读为“在未抓获犯罪嫌疑人之前公布案情不利于破获案件”;但也有人认为,这种操作实质上是黑箱操作,损害中国共产党政府的形象。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警方欠缺科学办案能力,对出事的海瑞号清洗导致证据湮灭,也使现场遭致破坏而无法得到更进一步的犯罪线索。
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海协会常务副会长唐树备在北京会见了台湾的海基会副秘书长石齐平,声称此乃一“火灾事件”,并且强调中国方面会全力做好善后工作。
4月12日,负责侦破工作现场指挥的浙江省公安厅副厅长蔡扬蒙不慎滑了一跤,仅作了简单包扎就继续工作,直到案件侦破,他才到医院检查。医生大吃一惊:这位年近60岁的人,肋骨摔断两根,竟坚持工作7天不作任何处理。
但是,台湾方面对此说明十分无法理解。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当地政府处理此事时首先封锁消息然后固执己见,因而回应相当强烈。台湾的陆委会于12日宣布“即日起暂时停止两岸文教交流活动”、“自5月1日起停止民众赴大陆旅游”。中华民国经济部停止审核批示赴中国大陆的投资案、中华民国教育部停止台湾和中国大陆之间的文教交流,旅行业也停止出团到中国大陆去旅游;可以说,海峡两岸之间的交流活动几乎全告中断。
4月15日,三名犯罪嫌疑人被传讯。
4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公安机关宣布破案,公布是“特大抢劫纵火杀人案”,逮捕了三名嫌犯。台湾有人认为应该有军人涉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宣布的嫌犯之一是退伍军人,作案时身着无衔军装(文革时期直至1990年代中期,没有军衔的军装和军装样式的服装在普通中国大陆居民中很流行),另一嫌犯的哥哥是武警,涉嫌包庇嫌犯,但台湾罹难者家属仍质疑仅以三名人犯何以能制服32人造成死亡惨剧。
4月18日,当时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发表谈话,对案件进行了说明。
5月8日,台湾海基会组团前往现场了解案情。
6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杭州市检察院提起公诉。
6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杭州市中级法院终审。在审理期间,海协会多次邀请海基会派员参观公审,终审前8日仍然再次联络台湾海基会人员,但已无人愿意配合演出,台湾罹难者家属也已无人愿意出庭背书,参观审讯过程。
6月12日,宣布判决结果,三名犯罪嫌疑人吴黎宏、胡志瀚、余爱军均以抢劫罪、蓄意杀人罪罪名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6月19日,三名罪犯被执行死刑。
但是,针对台湾海基会与陆委会提出有关千岛湖事件的诸多疑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则始终回避进一步澄清。对此,台湾陆委会在6月15日发表声明,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处理模式将使千岛湖案成为悬案。从整体而言,由于中国官方对案情的隐瞒与黑箱作业,情报无法获得证实之下,导致各种猜测和流言,使本来的一宗刑事案件,最后演变成台湾民众对中国大陆的不满,支持台湾独立的民众剧增,进而成为一件严重影响两岸关系的政治事件。
影响和评价
千岛湖事件对当时的两岸关系造成重大冲击。案件在1994年3月31日发生前,台湾于2月底进行的民意测验中,认为“自己是台湾人”29.1%;认为“自己是中国人”24.2%;认为“自己既是台湾人又是中国人”43.2%;其余是不知道或拒答;“支持独立”12.3%;“支持统一”27.4%;“维持现状”44.5%;其余是不知道或拒答。
当案件发生后,4月底同样的民调显示,认为“自己是台湾人”增加为36.9%;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减少为12.7%;认为“自己既是台湾人又是中国人”45.4%;其余是不知道或拒答,而“支持独立”增加为15.5%;“支持统一”减少为17.3%;“维持现状”54.5%;其余是不知道或拒答。
《联合报》1994年4月中的民调亦指,台湾赞成与非常赞成台湾独立的民众大幅升至42%。此一民调结果显示千岛湖事件之后,台湾民众对中国大陆的疑惑与不满,双方的交流一时之间也有冷却的现象。
有人对中国政府在处理千岛湖事件时表现出意欲遮拦的行为表示不满,认为这已使台湾民众对中国失望,导致两岸关系的紧张和倒退。也有人认为,当时中国政府采取的不透明处理措施以及官僚作风,是导致台湾民众产生对中国治安不良印象的重要诱因。
流行文化
1994年由周润发主演的《赌神系列》香港电影的续集《赌神2》,故事初段的情节戏仿了千岛湖事件(电影中称为“千赌湖”)。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D%83%E5%B3%B6%E6%B9%96%E4%BA%8B%E4%BB%B6
千岛湖事件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8-4-25 9:58:22 · 来源: 新京报
1994年4月25日浙江千岛湖[海瑞号]游船特大抢劫纵火杀人案告破后,两岸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善后处理
千岛湖事件催生“突发报道要争取时效”
台海基会副秘书长许惠祐一行1994年5月8日至14日在浙江了解千岛湖“海瑞号”游船案情况。这是“3·31”案犯所用的摩托艇。
“3·31”事故中被烧毁的淳安县“海瑞号”游船。本版供图/新华社资料图片
1994年,法庭上播放从被告劫取照相机中取出的照片的录像。
1994年,公开审理“千岛湖案”结束后,台湾记者采访一位普通的杭州市民。
1995年3月31日,千岛湖事件发生一周年后,部分遇难台胞家属来到事发地举行祭奠活动。
四月阳春,位于杭州西郊淳安县境内的千岛湖,碧水呈奇。因拥有1078座翠岛而得名的千岛湖,曾被誉为“天下第一秀水”。
但是,14年前发生在这里的一场惨案,打破了千岛湖的宁静,也曾给两岸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1994年3月31日,24位台湾旅客乘坐“海瑞号”游船在千岛湖观光时,与6名大陆船员及2名大陆导游共32人,在船舱内被烧死。
是“意外事故”?还是“特大抢劫纵火杀人案”?
惨剧突发,24位台湾游客千岛湖遇害
1994年4月1日下午,上海《文汇报》驻浙江记者万润龙正在家中写稿,电话铃声响起。他的一名学生在电话中说,千岛湖一艘游船起火,估计船上游人已全部遇难,省市领导和军警已赶赴现场,具体情况还不清楚。
万润龙回忆,他当时马上意识到这绝不是一般性的事件,立刻请示报社领导,决定介入采访,探个究竟。
随后,万润龙分别给浙江省公安厅、杭州市公安局等十多个单位的熟人打电话,回答都如出一辙:已接上级通知,不准接受记者采访。
经过多方出击,万润龙终于在一位通讯员那里,了解到事件的一些情况:4月1日凌晨,有人在千岛湖上发现一艘还在燃烧着的游船,报告公安部门后,游船被拖到岸边,经过搜寻,游船舱底发现若干具被烧焦的遗体。
根据了解到的情况,万润龙在4月2日的《文汇报》上独家刊发了关于“千岛湖游船发生火灾”的消息。
按照国台办现任发言人、时任新华社记者范丽青等人后来的报道,惨案是这样发生的。
3月31日16时许,在千岛湖从事摩托艇营运的吴黎宏、胡志瀚、余爱军,携带猎枪、斧头等工具,乘摩托艇到湖中猴岛附近水域窥测目标,欲抢劫游船上游客钱物。
当“海瑞号”游船经过猴岛时,天色已暗,三人驾艇靠近船尾。余爱军和胡志瀚蒙面登上游船,诱逼24位台湾游客交出钱物后,将他们和船员赶入游船底舱。后来,吴黎宏也登上“海瑞号”,用铁丝把底舱门拧死。
他们在向底舱连开数枪、扔下炸药、浇上汽油后,带着所劫钱物驾艇逃离。
新闻封锁,一些境外媒体歪曲报道
4月3日晚上,万润龙乘出租车直奔千岛湖现场,抵达时已是4日凌晨。现场军警密布,任何无关的人禁止入内。在罹难者家属陆续赶赴现场后,当地政府除禁止媒体采访外,还密切监视台湾家属,严禁台湾旅行业代表到现场勘察及摄影拍照。
万润龙在得到了一位领导的帮助后,进入了停尸间等事故现场进行了采访。“但其实,我在现场就看到许多台湾媒体同行假扮遇难者家属。”万润龙回忆。
很快,一些台湾媒体报道称,“由于大陆对消息封锁,所以整个状况仍不明了”。还有台湾媒体称,船上遗体上半身炭化,下半身完好,存在疑点。一时间,海外谣言四起,甚至谣传该案“有大陆军警涉嫌作案”。
“千岛湖事件的第二天,我正好在上海参加一个研讨会。”时任台湾海基会副秘书长的石齐平回忆,到事发第三天,他再也坐不住了,想去现场。4月4日从上海赶到杭州,石齐平受到阻止,没法到达事发现场。
“那个时候,如果石齐平能到现场,出来说一句话,就不会造成台湾民众情绪这么大的反弹。”今年4月12日,时任海基会秘书长的焦仁和告诉本报记者。
当时参与处理的浙江省民政厅方副厅长曾向万润龙表示,由于我们没有全面及时地报道,境外媒体尤其是港台媒体“先入为主”,连篇累牍地歪曲报道,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借题发挥,台湾当局挑拨两岸关系
在境外媒体“歪曲报道”的同时,大陆媒体的报道中,国务院领导对这起“火灾事故”的处理非常重视,责成浙江省政府认真处理好善后工作。
在《人民日报》1994年4月10日的报道中,国台办负责人发表谈话称,3月31日浙江省千岛湖发生了游船火灾事故,国台办对遇难者表示哀悼。目前有关部门正在深入调查事故原因,争取尽快查明后公布。
“台湾是个很浅碟子的社会,一发生点事,马上报纸、电视上都会有。在媒体开放方面,台湾与大陆理解不一样。”焦仁和说,台湾老百姓看到案情没有尽快公布,马上情绪就会很沸腾。
信息的不明朗,导致了岛内民意不满,台湾“立法院”的各党派“立法委员”,纷纷要求删除两岸交流的预算和中止两岸谈判,并要求宣布大陆是“高度危险旅游地区”。
与此同时,台湾当局某些人士蓄意发表攻击、污蔑祖国大陆,挑拨两岸人民感情,破坏两岸关系的言论。进而全面停止组团到大陆旅游,暂时冻结两岸文教交流和投资经贸活动。
对此,焦仁和认为,这里不能否认完全没有政治操作,当时民进党对两岸任何接触都反对,所以他们当然会借这个机会,来煽动、扩大事件。但是,“很客观,很冷静地说,大部分的台湾民众,一看到电视上那些哭哭啼啼的场面,对于大陆的处理,不够透明,就会不信任,就会觉得这里面有问题,有阴谋。”
内参推动,惨案17天后真相公开
变化,发生在4月17日。
惨案发生后第17天,浙江省公安机关宣布:千岛湖“海瑞号”游船失事,系一起“特大抢劫纵火杀人案”,3名涉案犯罪分子已被公安机关抓获。
根据后来6月20日《人民日报》的“千岛湖事件始末”一文可知,早在惨案发生的一开始,当地政府就了解到,这不是“火灾事故”,而是一起特大刑事案。
报道中称,4月2日,杭州公安局抽调14名法医,对所有遗体进行了认真检验:遇难者进入底舱前并未死亡,死亡系“窒息烧烤”所致;专家确认有“汽油助燃”;船舶专家“排除了因船和设备引起火灾”的可能;痕迹专家发现“出入底舱的铁梯缺失”,底舱口上方钢板有“猎枪散弹发出所致圆形状凹陷”;刑侦专家分析认为,船上人员极可能“受暴力胁迫进入底舱,而后被焚烧致死”;公安机关确定,这是一起“有预谋、有准备的特大图财害命案”。
实际上,真相的公布和一篇内参有关系。
早在4月4日,万润龙从事故现场回到杭州,马上将新闻封锁造成严重恶果的情况写成内参———《千岛湖“3·31事件”搞新闻封锁适得其反》。
内参详述了事件发生后浙江省所做的大量善后工作,但是,因为有关部门搞新闻封锁,而封锁的只是我们自己,却堵不住海外的声音,导致海外媒体发表了很多不利于我们国家的主观报道,事件真实的情况无法通过正当的传媒渠道及时地昭告世人,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政治损失和极为恶劣的影响。内参建议,中央尽快采取措施,公布千岛湖惨案真相。
“这是当年惟一的全国好内参一等奖。”万润龙回忆,江泽民同志当时在内参上进行了批示。新闻封锁这才得以取消,事实真相终于得到披露。
当时一位参与处理事件的正厅级干部对新闻封锁评判说,世界上最糟糕的足球队员是将足球踢向自己的球门,让对方得分。
《人民日报》“千岛湖事件始末”一文中也坦承:在海峡两岸之间,由于长期隔阂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在看待一些问题的观念和处理方式上存有差异,因观念和处理方式的不同,引起的误解也肯定会存在。
石齐平后来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有次谈话,说到发生这么大的刑事案件,新闻是不可以封闭的。大陆到破案了才公布详情,这对台湾人来讲,就会怀疑,有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事?
台湾著名学者潘家庆也认为,浙江省有关部门对该事件的不公开操作,理解为在未抓获犯罪嫌疑人之前公布案情不利于破获案件,与台湾媒体对刑案报道态度不同,正是两岸新闻观念的差距,导致了事态的扩大。
真相披露,海协会专家踏看案发现场
案件真相披露后,两岸人士共同努力来跨这道坎。
4月19日,浙江省检察机关批准依法逮捕抢劫纵火杀人的案犯吴黎宏、胡志瀚、余爱军。
大陆同意海基会去了事案发地,并允许台湾记者进入现场。焦仁和还记得,5月8日,海基会副秘书长许惠祐带领6位鉴识、刑侦专家和法医、律师以及7位罹难者家属抵达杭州。在此后4天时间里,海协会方面的专家详细介绍了事件发生、现场救援、案件侦破的全过程,回答了海基会专家提出的问题。海协会专家还陪同海基会一行前往千岛湖实地踏看了案发现场。
“有了这些动作,台湾的民众就逐渐放下了,人死不能复生。”焦仁和说。
5月16日,台湾旅行业者达成共识向各界宣布,取消对前往大陆旅游的抵制,由业者自行决定出团大陆。其他各项中断的交流,也陆续重开。
6月12日,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千岛湖特大抢劫、故意杀人案一审做出判决。
被告人吴黎宏、胡志瀚、余爱军分别被判处死刑。
“两办”发文,突发事件报道要争取时效
据万润龙回忆,“千岛湖事件”后,当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国内突发事件对外报道工作的通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由“两办”这样的权威机关,就突发事件报道问题联合发出专门通知。通知指出:对突发事件的对外报道,要充分考虑事件的复杂性,敏感性和报道可能产生的影响。报道要有利于我国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有利于维护我国的国际形象。报道必须真实准确,争取时效,把握时机,注重效果。
传播学专家张君昌认为,这类天灾人祸和突发事件无须掩饰,及时准确报道,有效引导,反而有利于事件的处理。反之,结果是我们自身处境尴尬、被动无奈。
2007年1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开始施行。其中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迟报、谎报、瞒报、漏报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造成后果的,根据情节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本报记者徐春柳北京报道
■新观察
让真相公开天塌不下来
一起谋财害命的普通刑事案件,经过17天才对外公布真相。期间由于当地有关部门封锁消息、海外媒体炮制大量“推测性”新闻,使一件偶然的突发事件,变成一个影响两岸关系的“政治事件”。这是人们从千岛湖事件中获得的一个直观印象。
从政治传播学的角度来观察“政治谣言”或者“政治诽谤”的发生、发展与消弭,“千岛湖事件”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经典案例。
对于发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这起刑事案件,地方政府的第一反应是等破案后再公开真相,忽略了公众对及时信息的需求。当真相缺位的时候,谣言就会大行其道。
台湾岛内一些高官和政治人物,借题发挥,结果必然是,地方政府对这一悲剧的处理方式,不仅没有起到预期效果,而且适得其反地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客观上也为两岸关系和交流附上一道浓重的阴影。
信息即权力。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最大成就,莫过于中国社会渐次走向开放。从信息公开的角度来说,这种开放通常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权力层面,即权力的运行必须透明;二是社会层面,在个人自由与契约精神的关照下,公民有权利获知真相,即所谓知情权。
而这种社会权利不应被权力以任何不正当的理由加以剥夺与减损。
显然,谣言四起的“耳语社会”里,人们对公权力的不信任感之所以成倍增长,被“夸大”,一个重要原因即在于信息封锁带来的负面影响,事实上远远大于其虚拟的积极意义。
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政府的危机管理中。众所周知,信息越封闭,真相越少,发布越不及时,便越能给人以想象空间。当客观真实与想象真实展开较量,对于满天飞的各类消极或者使危机扩大化的信息,人们通常都会采取一种“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
在那些自认为通过信息封锁便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从而间接有益于政治与国家的人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种“致命的自负”。
事实上,这一思维近些年来仍没有完全根除。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发生在2003年春天的非典事件,当真实的“谣言”满天飞舞的时候,一些官员却还在信誓旦旦地否认疫情。这段并不遥远的历史证明,中国人在这一年之所以能够成功抗击非典,取决于政府与民众一起直面真相,同舟共济。这一胜利,是国家与社会合作的胜利,它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政府在处理危机时时常低估社会对危机的消化能力。
人类的所有探索,莫不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接近真相。所谓“人若能预知三日,将富可敌国”,绝大多数时候,我们都生活在不确定性之中。对于未来,人们无从把握,但是对于已然发生的事情,只要你不去刻意隐瞒它,总还是大有可为。稳定是重要的,然而历史证明,只有真相才能安定社会。□秦关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news/reform30/2008/04-25/[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