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16/战斗亲历者口述中苏珍宝岛之战交锋内幕

凤凰卫视中文台6月13日《中国记忆》:《珍宝岛之战》(上)

陈晓楠:珍宝岛是一个江心小岛,位于黑龙江省境内,在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面积只有0.74平方公里。因为它两头尖,中间宽,所以形状很像一个中国古代的元宝,得名珍宝岛。

40年前在珍宝岛上,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武装冲突。在这个面积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小岛上,中苏两个大国几度交火,珍宝岛也因此而令世人瞩目。

那么40年前的珍宝岛之战究竟是怎样打响的呢?战斗当中中苏两军如何交锋?今天,因珍宝岛之战而荣记了沈阳军区一等功的卫国英雄于洪东将会为我们讲述他所经历的珍宝岛战斗。

于洪东:中国打持久战苏联也受不了

于洪东:严格点说,从军事价值来说,珍宝岛没什么价值。这主要打个政治仗,在政治上要给予,就和苏联争一个什么,体现了我们不能向强权屈服,不能向霸权屈服。

当时苏联对我们来说也就是以大欺小,就是霸权主义。说这一仗必须要打好,要让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看看,我们中国人不是,就不会向苏联屈服的。也让苏联心里知道底,你要是做太过分了,中国人不会向你低头的。

8年抗战,把日本都打跑了,蒋介石800万军队都打跑了,和你苏联无非再干个10年8年。所以要这样的话,苏联他也受不了。

于洪东:部队调防黑龙江结婚的事黄了

解说:1968年9月,驻守中苏边境的某部侦察排全体官兵写信给团党委,要求调派工兵排排长于洪东,去当他们的排长。9月底,于洪东在团部看到了这封联名信。

于洪东:1968年的时候,我们原来那个排长,侦察排长身体垮台了。上边让我去,让我去,还不是团里指名让我去的,是前面的侦察兵,那个侦察排,全体要求我去的。我们指导员在那个地方,他写了封信,给团党委写了封信,这个侦察排全体老兵,全体兵都在前边执行命令,共同要求让我去。

解说:于洪东说,当时他们团驻在吉林延边,侦察排没调防黑龙江东安边防站之前,也在延边。跟他所在的工兵排同属一个部队,大伙对他十分了解。尤其是1964年全军大比武那会儿,他的枪法给团里露了脸。但是当时,于洪东已经26岁了,家里的未婚妻正等着他回去结婚。

于洪东:原来是没看到这封信以前,我都申请好了,都准备回家结婚去。突然有这个事,这怎么弄?我的那个团长姓马,叫马福顺。就和我说了,你别结婚了,赶紧完成这个事吧。我说这个我坚决服从命令,好吧,我就写一封信回家,我也没敢说究竟上哪去,人家当时不让说上哪去当时,我就说执行任务。暂时结婚这个事得往后拖一拖,就这么个事。但是没想到以后,这个事还真拖黄了。

于洪东:苏联大兵压境中苏边境摩擦升温

解说:接受调换命令的第3天,于洪东就动身出发,前往黑龙江东安边防站报到。那时的中苏边境,摩擦不断,肢体冲突直至流血事件时有发生。

于洪东:从1966年就开始就摩擦,摩擦好几年了。就“文化大革命”一开始,这个边防线上就出问题了,这个边防线上是两国关系的一个晴雨表,两国关系好不好,边防线就反映出来。

解说: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苏关系已从友好走向破裂。1966年3月,中共中央决定不派代表团参加苏共二十三大,两党关系随之中断。中共关于“苏联的党和国家的领导现在被修正主义篡夺了”的定性,下发全党,与此相呼应,苏联在中苏边界陈兵百万,并派二十万苏军进驻蒙古,苏联还在远东配备了可以进行核攻击的数百架轰炸机。

于洪东:因为中苏政治气候不好,边防上苏军他就是总欺负我们。边防部队一个是人少,就是点和点之间,就是两个点之间距离很长,边防哨所人还少。另一个,苏军见面就拳打脚踢的,推推攮攮的。咱那个边防部队也没经过特殊训练,反正就是弄不过人家。在这种情况下就是军区决定,把我们这个师,4支侦察连,再3个步兵团的侦察排,统统集合起来,到了乌苏里江,北边从东安,南边就是到虎头,整个乌苏里江沿线就是我们师的侦察兵,每一个哨所都有我们这个大哨所,每一个大哨所都有我们一个侦察排。

解说:于洪东说,那个年代突出政治,其他部队训练比较少,而侦察兵作为一个特殊兵种,训练相对要多一些。

于洪东:而且它这个内容有拳打脚踢,苏联边防部队他普遍这个人长得比咱们这个人长得好像能魁梧点,大点,那个四川兵,长得小,人家一拔刺,就一跟头。说侦察兵小,你不能随便拔刺,那东西它有,这格斗是有技巧的,不是谁大谁就能赢。所以这样就把侦察兵调到前线去了。

解说:于洪东说,他到东安边防站报到之后不久,上级就发了通知,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东安边防战,夏天要会开汽艇,冬天要会滑雪。于洪东说,冬季巡逻范围那么大,滑雪是必备的技巧。

于洪东:看《林海雪原》里边穿那滑雪板,冬天巡逻就穿那玩意出去。那个活可累了,一天出去,早上出去巡逻,搞个几十公里,晚间再回来,那里边衣服全湿透了。它那个温度太低,你里边一出汗,外边的温度,外边温度很低,里边的汗它一接触,这里衣服外边就冻了一层冰了,不透气了,捂得。你就里边出汗,那就是把衬衣都能湿透了,不但苦,危险性也大,你像平地滑还行,上坡出点力,平地就是慢一点,你不管是四步是一步的,反正平地慢点就出点力,那下坡有时候速度快,危险性也大。你在电影看,你看那个,绕一圈,看那个挺漂亮,那叫下降滑行。那你要摔一跟头,一跟头能摔一百米远。

于洪东:边境龃龉不断士兵随时应对突发

解说:于洪东说,上级给边防部队下达的对苏原则是有理、有利、有节,斗争还得有利,特别注意不要主动惹是生非,这是边防部队必须遵守的政治纪律。

于洪东:我们巡逻就是侦察,就是侦察巡逻。我们不主动去找他们的麻烦,凡是边境出了事,百分之百都是他们来找我们的麻烦。你像1968年在七里沁岛,它开着装甲车,一下子轧死我们6个,轧死5个老百姓,就渔民。

记者:它为什么要轧老百姓呢?

于洪东:它就是欺负你,就是大国沙文主义,以强凌弱,以大欺小。它就仗着当时它比我们有力量,它也确实当时军事上比我们要强大得多,但它一个政治上走上了一种错误的道路,它必然在边境上,它要体现出来,就一种大国沙文主义。

解说:于洪东说,当中苏边防军发生摩擦时,中国边防部队首先应与对方据理力争,由于语言不通,双方都带着翻译。

于洪东:其他士兵不和他说话,就领导,和对他们那个头做交涉。说你们越境了,你们得赶紧回去。要不是一切后果你们负责,他们就说了,这是我们苏联的领土,你们得回去。就是翻译就和他们说话了,其他这个兵就是原地站好,随时准备应付突发事件。那个时候虽然不吭声,那真是在全力以赴,聚精会神。

苏联挑衅有增无减出动坦克驱逐中国士兵

陈晓楠: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交恶,边界事端增多,据中国边防部队统计,从1964年10月到1968年2月,苏联边防军单方面挑起的各种边境事件竟达4180起之多。而自1967年起,到1969年2月,苏联边防军16次登上珍宝岛,阻挠中国边防部队上岛巡逻。苏联边防部队出动装甲车、卡车,吉普车并且携带军犬,在直升飞机的掩护下,上岛拦截和殴打中国边防巡逻小分队。有的中国边防战士被苏联军犬严重咬伤,口鼻流血,当场昏迷。对于苏军的挑衅行为,中国边防部队采取了克制、忍让的态度,但苏联边防军的挑衅行为毫无收敛。

于洪东:苏联人他讲理讲不过我们,因为他没有什么理,他只能蛮不讲理。就说边境线在你们的岸上,再就说,这个岛就是我们的,也不说为什么,就是我们的,他不讲理,就蛮不讲理,讲不过理,他就动手动脚,就是连推带打。最严重的一次就是1969年(应为1968)年的1月23号那天,就那天是最严重的,我们正常出去巡逻是一个排,就是我们侦察连的副连长带的队,陈绍光带的队。那天苏军突然拿着大棒子,我们没带棒子,让他们一顿棒子,把我们打伤了一多半,重伤9个人。还把我们的冲锋枪,抢去了9支冲锋枪,那天苏军是就是好像就捣乱升级。

那天我们也还手了,但还手怎么个事?第一他出动的人多,我们就是一个排,一个排也就是30来个人,人家出动100来个人,是人数占优势。第二个每人都提溜个大棒子,家伙事儿占优势。我们又不能够,没有棒不说,我们还不允许开枪,不允许先打第一枪,这是政治纪律,就是上边对我们要求可严了。说在任何危险的情况下,不先开第一枪,就政治纪律。所以珍宝岛这个地方,就是以后打起来了,也是他们先开的枪。就那天我们让他们打得那么惨,我们也没开枪。

于洪东:增加棒击训练请武术高手指导

解说:在多次吃了苏军棒子的苦头之后,中国边防军准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于洪东说,那时,他们的训练增加了一项内容,棒击。

于洪东:就想,他不弄棒子把我们这个揍了一顿嘛,我们想用棒子再回以颜色。而且我们想,要是棒击的话,他不一定能够打过我们中国人。当时我们为了练好这个棒击,还从长春武术学院请来教员,请来教师,我们那个点也来了一个,就教,就棒击的主要的要领,就是使用棍,武术叫棍,就是那个棍,这个棍,使用棍主要的要领,这是一个。然后再练就是一对一怎么干,一对二怎么干,是两个打一个怎么办,就练这些东西。

解说:根据每个人的身高体重,武术教练为大家配发了长短大小合适的棍子。于洪东说,后来由于珍宝岛战斗打响了,他的棍子没有派上用场。

于洪东:在1月23号,他们大出打手那天,那么上级决定要进行惩罚性的报复,挽回影响。首先有作战计划,也有作战方案。然后搞模拟训练,模拟战斗演习,这都搞了。就是整个,怎么打,这个指导思想,怎么打这个,构思这个轮廓,都很清楚。

解说:1969年1月25日,黑龙江省军区提出了珍宝岛地区反干涉斗争的方案,设想以3个连左右的兵力参加斗争,并在珍宝岛附近的边防检查站设立指挥所,对此,沈阳军区基本同意。2月19日,总参谋部,外交部也予以同意。总参在给沈阳军区和黑龙江省军区的复电中,要求选择重点,预有准备地坚决予以自卫还击,速斗速决,不予纠缠。

于洪东:当时我们为了进行惩罚他,除了训练以外,还在珍宝岛,在饶河西边,有个叫大岱山那个地方,叫大岱山。找了个地形和珍宝岛那个地形有点相似,再搞个模拟训练,就是怎么打,搞个模拟训练,就是摆的,这叫战术训练了。就是我们自己有一伙人,就是扮装,就是苏军,其他人都是,就是红方的,就是我们出来巡逻,苏军怎么上来捣乱的,就扮演,就苏军,就搞成模拟战斗多少次,模拟战斗。我们准备是比较认真的,我告诉你,搞了多少次模拟训练,模拟战斗,就是怎么报复他。

中方制定反击原则听到枪声坚决“真干”

解说:1969年2月,苏军在珍宝岛地区的挑衅行为愈演愈烈,据当时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的回忆录中记载,中国边防部队,每次下江船只航行,登岛巡逻执勤,都必须周密计划,充分准备。一旦苏方发起进攻,我即可进行自卫反击。确实做到“不打无把握之仗”,而且要打,就要打准,打疼,打狠。政治上主动,军事上有利。

于洪东:当时定的原则是这样。第一,要用棒子敲他,说你不是用棒子嘛,看到底谁棒子厉害,就是就用棒子就去报复这些,去教训他。但也做好了最坏的准备,苏军是恃强凌弱的东西,它什么事它都能做。如果他要开枪怎么办?那么我们棒子全部扔掉,枪马上,就是以枪对枪。如果他先开枪,我们就是扔掉棒子,操起真枪就和他干。如果他不开枪,咱就用棒子教训教训他。定的原则就是这么个原则。最后又定的什么原则呢?说那个岛上有很多树,互相也看不见,那怎么办?就定了这么个原则,说不管谁先开枪,听到枪声就是命令,一定要扔掉棒子,操起家伙,真干。结果证明还是苏军先开的枪。

解说:在黑龙江省军区提出的反干涉方案中,珍宝岛被选作自卫反击的重点,为什么选择这个小岛?于洪东身临其境,他对其中的原因有着自己的看法。

于洪东:因为珍宝岛这地方,他来捣乱太多了,集中在那个地方,大部分在那个地方出来捣乱。所以就他在那捣乱,就决定在那个地方收拾他。另一个,再最后一点说,珍宝岛地形对我们有利,我们便于隐蔽接近,便于上岛展开兵力,对方他接近,容易被我们发现,容易暴露他战术企图,所以我们就选了珍宝岛这个地方。

于洪东:侦察兵张开大网苏军还蒙在鼓里

解说:1969年3月1日,参加自卫反击的部队已经各就各位,3月1日晚12时左右,于洪东带着他的侦察排摸黑登上珍宝岛,执行潜伏任务。以珍宝岛之小,苏军只需派一架飞机就可以俯瞰全岛。于洪东说,要躲过苏军的侦察,我们也自有办法。

于洪东:平时是能发现,但打仗那天,就做了个特殊处理,他发现不了。我们每个人都做这套外罩,全部都是白布做的,连那个帽子也是白布扣的,上那个岛,当时岛那个雪挺深的,就是站到雪里头,你前边站了,我后边负责把你的痕迹拔刺拔刺,一个负责一个,只露出两个眼睛在外边,直升飞机是来了,它发现不了。我们隐蔽工作做得好,平时我们没做这些隐蔽,所以它还当着平时的情况,所以它发现不了,它就以为我们没有上去。其实我们早已在那个地方,张开大网,就等着他钻进来。

陈晓楠:1969年3月的珍宝岛是一派冰封雪盖的景象。乌苏里江上覆盖着坦克都碾不碎、压不塌的厚厚的冰层,3月1号晚上于洪东侦察排和其他各支执行任务的部队摸黑上岛,找到了各自的位置潜伏下来,形成了一个口袋阵。他们要在零下30多度的气温条件之下,在雪地里坚持一夜,等待天明。

于洪东:没有特殊服装,只不过采用了细节上的一些小动作,比如说鞋垫,这个人你走路,你年轻,人年轻,他脚爱出汗,走走路,他脚出汗。脚出汗,就不抗冻。零下30多度一会儿脚丫子就给你冻硬了。怎么办呢?每个人都是兜里还揣一副干鞋垫,就是一次没用过的,纯干的,用过一次都不行。到那地方,把鞋脱了,把那个鞋垫脱了,把这个干鞋垫换进去,就保护这脚别冻着了。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也不是百分之百,耳朵有套头,就用那个驼绒制的,驼绒制的东西比较暖和,就像一个塑料袋一样,套在脑袋,这边就露出两个眼睛,留个窟窿。这个也管用,为了别暴露,我们每个人上岛前,就吃那小什么片?就是止咳片,吃了就是这个嗓子它就不痒,它不咳嗽。你要不,冬天那个地方,夜深人静,声音传得远,你要咳嗽一声,不暴露了嘛。都吃止咳药,你别咳嗽。个别的吧,你像我这样的,还弄个小瓶装二两酒,搁兜里揣着。

解说:于洪东说,除了他的一小瓶酒之外,再要对抗寒冷,他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但是潜伏的时候,自己也得想办法活动活动手脚,不让自己冻僵。

于洪东:冷就得靠意志了,那时候年轻,身体状况是一方面。另一个人的意志千万别先垮台,那就靠意志了,你看你的那些小动作,也得有,你比如说你趴着,你不能手不动,脚也,脚丫子也得没事也得动动,怕冻僵。手没事,两手抄起来,也没事也得动动。枪都在大衣里头,枪在大衣里头,为什么枪要捂着,你知道,还有那个电话,报话机什么都在大衣里捂着,当时我们的钢材可能有一点问题,要太冷了,这个枪机的弹簧失去了弹力作用,你打不响,枪打不响,所以为什么把枪都弄大衣包着,捂在里头,电话,都得捂在大衣里头,没带任何吃的。我没说嘛,就个别的是,兜里揣壶酒,就像我这样的,揣壶酒。这个人啊,战斗意志在一定的条件下还非常重要,那么冷,你要是自己先颓了,就觉得自己不行了,那肯定就不行。

孙玉国珍宝岛“钓鱼”双方开枪倒地一片

解说:1969年3月2日上午8时40分左右,在潜伏了一夜之后,于洪东看到一支中国边防巡逻小分队出现在珍宝岛上,他认出了带队的年轻指导员。

于洪东:孙玉国,他是公司边防站的站长,他是天亮以后,他负责巡逻,严格点说就是钓鱼,他一巡逻,孙玉国知道我们在哪里,他就和我们这里走,敌人,根据以往,我们多次在这打仗以前,我们试验了多次,我们一走,他就追,一走就追。为什么他总追?我们总走,总让他追呢?就摸他的规律,研究他的行动规律,摸透了,他就这么几条道,所以说我们摆了以后,孙玉国巡逻,就往这里走,他果然就追来了。

追上来以后,孙玉国就拿半导体喇叭就喊,就是说你们已经越境了,向你们提出强烈抗议,你们必须退回去,否则的话,一切后果你们负责。表面上看是喊给苏联听的,实际这就是信号,告诉我们敌人来了,敌人我们看不远,在雪里猫的,看不远,就这么个事。孙玉国进到这个兜底的时候,然后他就回过头,就不走了,知道我们到底了,就不走了,就回过头来,敌人就跟着冲上来了。冲上来没想,敌人有的走,也不是完全从中间走,歪了点,走到我们友军,就是二十三军,走在友军潜伏的位置上,一把撞上了,结果就接触了。接触敌人首先开的枪,他先开的枪,我们的指挥组就是刚才说,曹建华,马宪则,金太龙,杜勇春,就下命令反击,我们也开枪,干起来了,就这样。这个是范围比较小,敌我集中是一百五六十个人,突然间枪声大作,你就分不清楚了,赶到一会儿一看,敌人倒的满地都是,我们倒得也是,说那个雪地,雪白的雪,到处通红的,你看相当惨烈。

解说:1969年3月2日上午9时17分,珍宝岛上响起了枪声,于洪东说,枪声就是命令,枪声一响,战斗开始了。

于洪东:这一天,幸亏我们做两手准备,说敌人如果拿棒子,我们就拿棒子教训他,如果他要开枪,我们就开枪,如果他要开枪,我们也开枪,把棒子扔掉。今天一看,苏军上岛,今天上岛,没拿棒子,全部掂的冲锋枪,这天我们如果准备不充分的话,要吃大亏,甚至让敌人全部都消灭了。结果他枪一响,当时打倒一下就打倒我们6个人,说我们听到枪响,我们谁也没拿棒子,起来把枪就提溜开了,保险一打开,就站在上头,就干了。打得很利索,很痛快。这个岛屿枪一响,岛的下边,就他们岛,珍宝岛西边内侧,那是我们三九八团侦察排,那个排长武永高和班长周登国,领他们那个组,就是一个班,在那个冰面巡逻。结果苏军从下面下米海洛夫卡来,就是那伙敌人,他有个指挥组,一个瘸子上尉,那个上尉叫伊万可能是,还有穿便衣的,可能是个地方的领导,还有记者,他们那时候7个人。这个岛顶上枪一响,那个瘸子上尉就要掏手枪,没想着周登国手急眼快,一看他要掏手枪,周登国这个冲锋枪,一下把他们7个全部撩下去了。

解说:在这次战斗中阵亡的苏军“瘸子上尉”,后来成了苏联国内大力宣传的英雄,可是在珍宝岛地区,“瘸子上尉”经常袭扰中国渔民,老百姓对他十分痛恨。

于洪东:这个“瘸子上尉”该死,他在边境上,那个边防老百姓,就老百姓恨死他了,老百姓冬天打渔和夏天打渔,净他领着人出来就捣乱。而且也是对老百姓也是真下狠手,真打。老百姓都恨他,所以那天把他打死了以后,老百姓真高兴。

于洪东:苏军坦克增援解放军冲锋牺牲不少

解说:3月2日的战斗打响以后,位于珍宝岛上游和下游的两个苏联边防站,都来人增援。从下游来的增援部队开着装甲车,在珍宝岛东边登陆。

于洪东:就东边这一伙,这一伙,因为树林很密,敌人没都打死。我们冲锋的时候,我们反而暴露了,在这地方,我们伤亡不少。连伤带牺牲的,在那个地方,10多个,就在那地方。

陈晓楠: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有一幅反映珍宝岛战斗的油画,标题叫做《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画中的主人公,就是在1969年3月2号牺牲的战斗英雄于庆阳。于洪东说,其实当时他离于庆阳也就是大概50米远,他亲眼看到于庆阳被击中倒下,卫生员赶快过去给他包扎。而于庆阳苏醒过来,他提着枪又向前冲锋,冲出五六步之后再次倒下,再没有站起来。

于洪东:于庆阳和我是老乡,我和于庆阳都是1963年2月份入伍的,我们都是大连,我是大连金县的,他是新金县的,现在都是大连市的。他和我也比较熟,上岛以前,他还上我的兜就来,我说你干吗?他说给我一口,我说别都喝了,得给我留点。没想到打仗他牺牲了,第二天一看,他牺牲了,哎,我的心里头特别,说不出来是个什么滋味,头天还有说有笑,上你兜,又掏酒喝,又掏小糖块。

解说:1969年3月2日的珍宝岛战斗,是于洪东生平第一次实战。于洪东说,这一仗打完,他对战争的残酷有了真切的体会。

于洪东:打完仗以后,特别赶到那个咱们牺牲那些烈士,到那个停尸房里看,就摆了一溜,就像晚间战士在床上睡觉一样,这个时候这心里头,咯噔一下子,哎呀我的妈,看来这个战场上,这玩意,想撩下谁,太简单了,你看,你比如说就像我说的,刚才说的于庆阳,头天晚上还有说有笑,上我兜来掏我酒喝,你看今天也躺在那里。所以战场上想撩下谁太容易,太简单了。所以打仗的时候说,得好好打,不但要打胜,还尽量减少伤亡。3月2号这天,我们牺牲了20个,伤了将近30个,牺牲这20个,当时19个烈士遗体抬回来了,还有一个,让苏联拉回去了,怎么回事?这个当时上顶上打扫战场,漏了,那个雪很厚,打倒了,趴到雪堆里,我们都穿着白色衣服,敌人发现不了,我们自己也很,有时候也可能出了差错。说让苏军把我们这个烈士这个遗体拉回去以后,直到一个月以后,才交换回来。因为什么?我们抓到他的俘虏,抓他的俘虏,交换回来了。

于洪东:苏军不甘心失败准备大规模报复

解说:于洪东说,我方打扫完战场,抬回了同伴的尸体,在撤离之前,还用大喇叭通知苏军,告诉他们可以上岛去运他们的阵亡战士了。

于洪东:2号咱们是打赢了,也达到了教训他的目的。也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但是苏联这个人他不甘心失败,2号打完了以后,这边我们通过很多侦查的系统,就发现对方动作非常异常,情况非常有异常,特别是晚上,那个坦克,装甲车轰轰隆隆的声音我们这边都能听见,就说明他们正在集结兵力,经过多方面情况分析,综合分析,我们前指断定,苏军要搞一次大的行动,要挽回2号失败的那个面子。那么怎么整呢?我们领导机关又做出决定,要进行针锋相对的准备,你要搞一个大的报复行动,那么我也要搞一个更大的应对行动。

http://phtv.ifeng.com/program/zgjy/200906/0615_5334_1203140.shtml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