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周刊:亚洲正经历史上最后一次报刊大繁荣
-加紧扩展海外业务 《中国日报》推出美国版
-网络CCTV前期投资2亿:将有新闻采编权
-美又有4报业公司 申请破产保护
-CBC料亏空1200万 向联邦讨钱度难关
-《旧金山纪事报》:历144年濒于倒闭
-梅铎副手彻宁离职:传媒王国面临地震
CBC料亏空1200万 向联邦讨钱度难关
星岛日报综合报道/为了给结构变化融资,并弥补广告收入大幅下降带来的上千万的不足,CBC将向联邦政府寻求临时贷款,或者以信贷额度的形式,或者以提前拨发联邦拨款的形式。
截至3月31日的财政年度末,CBC预计会出现1,200万元的亏空,而且广告收入在2009-10年度仍继续下跌。公司负责英语节目的副行政总裁斯特斯堡(Richard Stursberg)周二在与员工进行的每月例会上确认,CBC将采取史无前例的措施,要求政府给予临时贷款,以度过衰退期。他说:“这笔钱不是施舍,它将会偿还的。”
去年8月来广告收入降6,500万
从去年夏季以来,CBC英语电视部门的广告收入就开始下跌。由于广告收入下跌的情况在经济衰退期加重,加拿大的私营电视网络CTV和加西环讯(CanWest Global)也陷入危机。
斯特斯堡没有指出,CBC向政府或私人银行寻求的临时贷款数目。他说,不知道政府能否接受这项请求。CBC的董事会也尚未通过这样的计划。
祖裔部长莫而进的传播主管麦克拉肯(Deidre McCracken)周二向《多伦多星报》表示,莫二进已经和CBC高层讨论了公司的财务需要。她说:“但是如同他和其他产业利益相关者可能已经进行的讨论一样,内容是私下的。两个星期前,莫而进部长在加拿大祖裔部的常务委员会上清楚指出,在这样的困难经济时期,所有的传播商,包括CBC都面临挑战。他愿意与各方,以服务所有加拿大人的方式合作。”
CBC需要多少钱才能在经济衰退中生存下来,现在只是猜测。CBC的媒体关系主管祈雅(Jeff Keay)说:“自去年8月以来,我们的广告收入下降6,500万元,但通过盈余和储备抵消,赤字降至1,200万元,这在大型计划中不是巨额数字。我们上月已经和联邦政府讨论临时贷款的问题。高级管理层正致力于解决资金不足,从而不致于影响到节目、服务以及职位。”他还表示,CBC管理层正制订一个策略计划,将在3月底之前交给董事会。
但传播业监管组织“加拿大广播之友”(Friends of Canadian Broadcasting)的发言人莫理逊(Ian Morrison)就认为,CBC的问题要比斯特斯堡承认的严重。他说,他们相信亏空有1亿元甚至更多,主要原因是CBC去年以多年合同,购买了数个昂贵的美国电视节目,包括Jeopardy、Wheel Of Fortune和The Martha Stewart Show。即使这些节目赢得了收视率,但却由于媒体广告收入的普遍下降,没有赢得收入。
莫瑞逊还认为,CBC要填补亏空,只能进行大幅裁员,多至六七百名成本较高的资深员工将会被裁减,同时CBC也需要将重心集中在多伦多和满地可两地。
加紧扩展海外业务 《中国日报》推出美国版
中国官方媒体加紧扩展海外业务,英文《中国日报》本星期一正式在美国推出美国版。
越来越多人需要有关在中国营商的信息,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曲莹璞在该报网站上发表的一项声明中说,《中国日报·美国版》将专注满足这种需要。
曲莹璞也告诉新华社,该报美国版专门为北美地区读者量身定做。
据介绍,《中国日报·美国版》目标受众定位于北美地区高端读者群,特别是关注中国经济、文化、政治事务的政商领袖,将报道北美地区涉华新闻动态,以及来自中美两国高端智库和商界领袖的分析、评论文章。
曲莹璞前天在纽约纳斯达克股票市场敲响开市钟,作为《中国日报·美国版》创刊发行的庆祝仪式。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欧伦斯、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副总裁威克斯、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副总领事董晓军、美国中国总商会秘书长黄学琪都出席了开钟仪式。
《中国日报》目前日均发行量30万份,发行网遍及150个国家地区。
香港《南华早报》早前曾报道,为改善国际形象,中国将斥资450亿元人民币(98亿新元)打造全球大媒体,扩大官方媒体的全球影响力。官方后来指所谓的斥资450亿元人民币“纯属炒作”,但了解内情者透露,高层要求官媒扩大对外传播力是事实。
中国中央电视台继去年奥运前推出法语与西班牙语频道,今年将开设俄语与阿拉伯语频道。《人民日报》属下的《环球时报》则在计划推出英文版。新华社也将在更多海外地区设点。
网络CCTV前期投资2亿:将有新闻采编权
大众网/对中国电视台的“一哥”CCTV而言,再造一个“网络CCTV”的梦想并不遥远。
2月19日,广电总局网站上发布的公告显示,2008年奥运期间依靠转让奥运节目网络视频转播权大赚6亿元的央视网,目前正在筹备建立“国家网络电视台”,以实现抢占网络视频制高点的目标,不仅要播放优质的视频内容,还会建设“网络视频分享平台”。
消息人士告诉记者,国家网络电视台目前还在筹建方案确立阶段,不过新成立的网络电视台将是与央视网络传播中心平级的机构(正局级),而央视方面为打造网络视频的“国家队”准备的前期资金将超过2亿元。
与此同时,央视网还将加快推进全球镜像站点建设,启动网络视频分享平台建设,显然除了对网络视频的舆论引导外,国家网络电视台也被央视看作新媒体业务重要的一头“利润奶牛”。
然而,令业界广泛关注的是,国家网络电视台组建的背景和过程是什么?“网络CCTV”究竟又将如何定位来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国家网络电视台的组建对土豆等视频网站又将产生什么样的冲击?
孕育“视频国家队”
“网络CCTV”未来的搭建将与央视网密不可分。
2006年3月,由中央电视台总编室网络宣传部负责运营的“央视国际网络”(www.cctv.com)和中视网络负责运营的“央视网络电视”(www.icctv.cn)合并,央视网正式成立。
央视网在整合完毕的一年内,其主要盈利模式依然是少量的网络广告,不过到2007年12月以2000万的代价从国际奥运会获得了3800小时奥运节目的中国大陆和澳门地区的独家视频转播权,通过向新浪、腾讯等门户网站和10多家视频网络出售转播权后,央视网一举获得了近6亿元的收益。
与此同时,打着“上央视网看奥运会”口号的央视网成为奥运期间流量增长最快的网站,据央视网高层称,奥运期间央视网的流量增长了8倍以上。
来自第三方统计监测服务商万瑞公司的监测数据显示,开幕式开始后仅10分钟,央视网流量就创出历史峰值,在瞬间最高峰时,流量甚至超出其他门户网站流量的总和。
奥运转播权分销的成功,以及随后不少门户网站和视频网站为争夺奥运节目网络视频转播权不惜一掷千金,让央视网看到了视频网站的前途,正是在此背景下,一个打造“国家网络电视台”的计划开始孕育。
根据调查机构DCCI的调查结果,2008年奥运期间,互联网已经超越了中央电视台成为2008年奥运会的主要传播渠道,而新浪、搜狐的网络视频转播使其奥运期间广告增加了近一倍。
对此,央视网总经理汪文斌告诉记者,“去年奥运会前,我们就有了打造一个全新的网络视频网站的想法,现在有了初步的建设方案。”
国家广电总局网站上2月19日公布的消息显示,目前国家网络电视台正在筹建当中,目前央视网正从内容建设、技术规划、传播覆盖、人才队伍等方面,认真规划网络电视台筹建方案,来确定国家网络电视台定位、建设总体目标以及分阶段实施步骤等。
汪文斌表示,未来的国家网络电视台将会播出什么节目,目前央视网正与央视市场调查研究公司进行合作,就国家网络电视台项目用户需求开展调研,未来将有针对性地研发节目内容和功能产品。
据汪介绍,新的国家网络电视台将是一个正局级的全新的机构,其内容一方面将与目前央视的16套开路节目、12套付费节目和28套网络电视节目互通;其次,新的网络电视台将独家拿到一些重大新闻、体育赛事的独家网络转播权;此外,网络电视台也将拥有自己的采编队伍来提供更有特色的新闻。
全新技术平台
据记者了解,虽然目前国家网络电视台的各项工作均在筹建当中,但其技术研发基地已于日前在成都正式设立,并将于今年3月正式投入运行。
据有关媒体报道,国家网络电视台成都研发基地班子来自央视网此前收购的成都TVKOO公司,该公司以资助研发的P2P流媒体传输播放技术而在业内颇有名声,该基地在今年3月运行后,除了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客户端外,还将开发用于一边直播一边聊天的互动性功能技术,增加国家网络电视台的趣味性。
除了成都基地外,中国数字电视总编包冉告诉记者,“国家网络电视台的筹备工作自去年奥运前就启动了,当时扩充了一部分技术人员。”
去年7月25日,国家广电总局网站曾登出消息称,央视网网络信息及管理中心正式启用,标志着央视网初步建成覆盖全国、可扩展到全球的网络运行系统。
据介绍,国家网络电视台主要提供点播和直播,未来将会覆盖全球。目前央视网也在做一些节目的点播和直播,在其他几大洲都可以看到。
以央视网2008年6月开通的欧洲(伦敦)网络视频发布节点为例,可以容纳50万人在线同时收看已经开通的13套开路频道的P2P直播节目。
针对突发事件发生后,网络电视台流量瞬间暴增可能导致网站瘫痪的问题,成都研发基地正在研发新的P2P流媒体传输播放技术来解决,这个客户端在2007年春晚和去年的奥运会时试用过,效果非常好。
与此同时,央视网还将继续在重点领域和核心业务方面谋求突破,即在手机新媒体发展战略上,将考虑与中国移动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现视频节目播出平台与技术平台强强联合,同时建设网络视频共享平台,即届时可以允许网民自由上传下载视频节目。
不过对这一说法,不少网民有着自己的看法,有网民留言认为,“视频网站这两年之所以火爆,就是因为可以自由的上传DIY的视频,但是国家网络电视台或许很难保证这一模式的自由性。”
有网民还表示,国家网络电视台对网友上传视频的管理尺度有多宽松,是其最关注的地方。
对此,汪文斌表示,“我们将研究新媒体发展规律,建立适合新媒体特点的内容审核和管理机制,确保网络电视台快速、健康发展,并真正掌握网络视频的制高点,同时我们也作版权保护的典范。”
事实上,即便是央视网也很难做到100%的正版和版权保护。2月24日,由于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涉嫌擅自在网站上播放台湾电视剧《意难忘》,自称在中国大陆地区享有该剧网络版权的北京求索恒达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以侵权为由,将对方告上法院,索赔2300余万元。
“网络CCTV”冲击波
新的“国家网络电视台”出场之后,对市场上现有的视频网站们的冲击势在必然,这使得这些网站开始惴惴不安起来。
包冉告诉记者,2008年广告收入超过170亿元的央视对新媒体业务提出的目标是,三年内占其收入的25%以上,显然国家网络电视台将是央视新媒体业务最重要的收入来源,“网站广告收入、分销视频转播权都将是其盈利来源。”
对此,有专家指出,作为中国最强势的电视媒体,央视拥有庞大的影视资源,这是其进军网络视频业的先天优势,也是其他视频网站所不具备的。
该专家还分析,“央视即便不垄断所有的影视资源,但也会大幅提高其产品的售价,从而把对手增加的成本变成自己的利润,国家网络电视台作为国家投资的项目,从事市场竞争无疑将对市场上现有的众多民间投资的视频网站造成影响。”
记者了解到,去年广电总局对视频网站进行了多轮内容抽查,并处罚了包括土豆网在内的很多视频网站,位居前三位的民营视频网站至今没有获得所谓的牌照,加上金融危机,导致风投对高投入的视频网络投资大为减少,去年入冬以来甚至已经有不少视频网络倒闭。
对此,国内视频门户激动网总裁张鹤表示,国家网络电视台相当于视频产业的“国家队”,虽然短期内还是在筹备期,但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影响已经开始产生。
张表示,网络视频“国家队”的加入,让所谓的“已定的市场格局”产生了颠覆性变化,整个视频行业的定位也将从娱乐化向媒体化转换,使视频网站步入主流媒体的行列。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国家网络电视台的内容好坏将决定其最终的影响力,如果民营视频网站依然有差异化的内容,那么国家队的冲击也不会太大。
包冉指出,国家网络电视台对网络的冲击力,最多表现在硬件方面,以央视的财力,国家网络电视台的硬件无疑将是第一流的,但是节目质量就不一定是第一流。(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美又有4报业公司 申请破产保护
美国报业严重受创,在过去两个半月内,又有4家报业公司申请破产保护。
前天,费城报业公司就沦陷了,它根据联邦破产法第11章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这条法规保护有关公司在进行重组时,免受债权人催讨债务。
费城报业是美国两大主要日报《费城问询者报》(Philadelphia Inquirer)和《费城日报》(Philadelphia Daily News)的母公司,该公司现有老板在2006年以5亿6200万美元(约8亿5800万新元),从麦克莱契公司(McClatchy)买下费城报业所有权。
据知,费城报业的债务高达3亿9000万美元(约5亿9500万新元),公司总裁狄尔尼强调,公司的运营模式健全,而且仍有利润,他说:“这次重组的重点是公司的债务,与我们的运营无关。”
此前一天,新闻记录报业公司(Journal Register Co)也已走上同条道路,该公司在美国五个州出版20种日报和180多种刊物。
出版《明尼阿波利斯星论报》(Minneapolis Star Tribune)的公司也陷入困境,它在上个月申请破产保护,好集中精力进行改组。
此前,最引人注目的是,去年12月论坛报业集团(Tribune Co.)的同类宣布,这家媒体公司拥有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报和另六种日报,以及23家电视台。
波因特学院媒体分析员埃德蒙说:“(申请破产保护)有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未来掌握在法院手中,而债权人将有一定的发言权。”
时代周刊:亚洲正经历史上最后一次报刊大繁荣
中国网2月23日讯 网络的兴起为欧美报刊媒体带来了极大冲击,然而,亚洲的报刊却一片欣欣向荣。美国《时代周刊》发表文章指出,亚洲正在经历世界上最后一次报刊大繁荣。
这里是泰国曼谷的一个摩的站,许多摩的司机的手都是黑黑的。但是他们的手却不是被城市的灰土或摩托车机油弄黑的,而是被报纸。在这片大陆的某些地方,随着识字率的提高和报纸改革的进行,亚洲正在经历着可能是世界上最后一次报刊大繁荣。根据世界报刊协会的数据,世界上10大付费日报中的10家都是在亚洲出版的。最大的报纸市场国呢?中国,印度和日本。(美国是被远远甩在后面的第四名。)
根据世界报刊协会最近的数据,欧洲和北美报刊发行量在2006-2007年度分别萎缩了1.84%和2.14%。然而即便是在欧洲人和美国人抛弃了他们的付费报刊之时,亚洲的报刊发行量却在2006到2007年度增长了4.74%。仅仅在印度一国,2008年就新增了1150万报纸读者,增长率达到了10%左右。这样的增长虽然不如前2年,但是仍然相当强劲。“许多人不看报纸就没法享受他们的早茶,”拉胡尔?坎萨尔说,他是《印度时报》的首席市场官,而该报是世界上读者最多的英文对开报纸,也是印度全国64998家注册报纸中的一家大报。
亚洲媒体的扩张折射出的是亚洲威权体制的衰落,读者们不再担心只能获得日复一日的官方宣传了。在印尼,从1998年强权人物苏哈托下台以来,报纸的数量从当年的10来家增加到了今天的大约800家。这个市场是如此活跃,就在几家陷入资金困境的美国报纸准备出版他们最后几期之时,一家新的英文报纸《雅加达环球报》去年11月又开始印刷他们的报纸。为新成立的《雅加达环球报》担任战略顾问的阿里?巴斯亚?苏尔约说:“印尼中产阶级正在增长,许多家庭订阅2份报纸,人们喜欢亲手拿着报纸,甚至是做剪报或者留存报纸。报纸被视为是有价值的产品。”
甚至是在中国,报纸的革命也正在进行。过去10年,中央政府开始减少报纸对国家补贴的依赖。自由市场的现实迫使报刊编辑刊登受欢迎的报道。中共的官方喉舌《人民日报》仍然刊登“中国与马里关系持续发展”之类的呆板标题。但是其他报纸则通过深入报道腐败丑闻或名人的性生活来吸引读者。因特网在亚洲大部分地区的低普及率确保了是报纸而非电脑或移动电话来向读者传递信息。比如到去年9月为止,只有1224万印度人是因特网用户,这与1.8亿印度报纸订户比起来就相形见绌了。
东亚的网民可能要多一些,但既便如此,这些地方的报纸仍然居于统治地位。在日本,平均每个家庭仍然订阅着超过1份报纸。事实上,日本人是世界上最积极的报纸读者群,虽然过去几年报纸发行量也有所下降。“可能很难找到另一个国家像日本一样报纸每天都要发行数百万份,”日本《朝日新闻》船桥洋一如是说,该报是世界上第二大日报(仅次于其竞争对手《读卖新闻》),其订户超过800万。尽管如此,报刊出版人们知道,他们不能指望年轻的消费者。《朝日新闻》正在向手机读者协助推广一项付费服务,这些读者希望通过手机就能知道新闻。多媒体计划今年夏天就要全面展开,其目标是在几年后吸引1000万读者。
这篇世界最富饶的报纸沃土对于记者们而言也是最危险的。根据国际新闻学会的数据,2008年,26名亚洲的记者在岗位上遇害,这使得亚洲对于新闻界而言致命程度甚至超过了中东。然而,这些令人灰心的数字也凸显出了亚洲报刊作为滥用权力的检查者的重要性,这是永远不应过时的。(青云编译)
《旧金山纪事报》:历144年濒于倒闭
香港文汇报/美国报业在金融海啸下广告收入和订阅人数大减,本来已受新媒体冲击而经营困难的报业前景更加严峻,相继传出裁员或破产消息。拥有美国《旧金山纪事报》的赫斯特公司24日亦宣布有需要大幅裁员,否则将会卖盘或者停刊,令旧金山市成为美国首个没有大报的大城市。
《旧金山纪事报》是加州北部最大的报社,于1865年创办,至今已经营了144年,一直是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近年经营困难,去年更受到金融海啸冲击,大幅亏损5,000万美元,现在仍然流血不止,今年至今的亏损比去年同期更为严重。
被迫大幅裁员急寻买家
赫斯特公司前天表示要节减成本求存,这样就需要大幅裁员,但没有表明削减开支的目标和可能裁员的人数。该公司行政总裁本内克表示:「我们所有人都希望报社能生存下来,但全个报社如果没有作出特殊的改变,我们将别无选择,唯有尽快找寻买家,或者如果找不到买家,就将报纸结束。」
美国发行审计局资料显示,《旧金山纪事报》现聘请了275名新闻从业员,是全国第12大报章,平日平均发行量近34万份,周日的发行量排行全国19。但去年3月至9月的发行量比前年同期下跌7%。
费城两报申请破产保护
曾任《华尔街日报》执行编辑的分析师史汀加表示:「大城市的报章正面对长期的可怕环境,人们希望经济复甦,但也希望改善经营模式。」如果该报真的被迫停刊,将令旧金山市成为首个没有大型日报的美国大城市。
赫斯特公司2000年从创办《旧金山纪事报》的家族手上购入该报,但自2001年起每年都录得亏蚀。该公司上月亦表示,旗下的《西雅图邮讯报》也持续亏损,如果找不到买家,就计划停刊。另外,拥有费城两大报纸《费城询问报》及《费城日报》的费城报业公司,日前已申请破产保护。
梅铎副手彻宁离职:传媒王国面临地震
香港文汇报/新闻集团宣布梅铎长期战友营运总裁彻宁将会离职后,据消息人士透露,老闆梅铎希望更直接参与营运工作,并计划精简管理层,预期部分高级行政人员将会离开。
趁机精简架构裁员减成本
《纽约时报》引述熟悉内情的消息人士报道,新闻集团董事会24日在纽约开会,商讨过渡问题,但该集团拒绝评论有关报道。梅铎周一向员工发电邮表示,彻宁的离开是精简公司营运的机会。正如其他主要依靠广告收入的媒体一样,新闻集团的广告生意在衰退下大减,梅铎认为在急速转变的传媒生态下,有需要检讨新闻集团的营运模式。
梅铎在电邮中指出,集团将会节省成本,「但更重要是要瘦身,令我们更能够发挥集体智慧和专业知识。」由于彻宁的职位至今仍未有接班人选,多达20名行政人员要直接向梅铎汇报,形成沉重压力,预期梅铎将重组公司架构,令营运部门只有4至6名行政人员向他汇报。
彻宁的离开,市场一直揣测谁是接班人,其中包括梅铎36岁儿子詹姆斯,他目前负责英国和亚洲区的营运,但分析指他太年轻,未准备好担此重任。梅铎的女儿伊利沙伯也可能是人选之一,她离开新闻集团后自组电视製作公司,虽然不是新闻集团董事,但消息指她前天也有出席董事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