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22/斩断伸向洛阳古墓的黑手

/**1928年夏,一夜滂沱大雨,使洛阳金村东边的田野,塌陷出一个大坑。农民进洞探索,发现是个古墓。住在开封的加拿大传教士怀履光和美国人华尔纳闻讯而来,胁迫当地农民挖掘。从1928年至1932年的六年间,他们荷枪守卫,搭棚立灶,共掘开八座大墓,出土文物数千件,大部分被运住国外卖掉。**/

一、古墓大观园

以古都名世的洛阳,精湛的龙门石刻,称甲天下的牡丹,早已闻名中外,但那地下的万千古墓,却鲜为人知。

横亘洛阳北侧的邙山,冢连冢、墓压墓,古墓之多,有”无卧牛之地”的说法。”生于苏杭,葬于北邙”之说更是久为流传,以至北邙成了一般墓地的代称。

20世纪50年代,第一拖拉机制造厂、轴承厂、矿山机器厂等现代化大工业先后在洛阳兴建。动工时,向地下打进探孔,几乎处处发现有古墓。有时探出的古墓,上面是唐代的,下面是汉代的,考古工作者称为不同时代的文化层”叠压”。为避开汉魏故城和隋唐故城遗址,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曾经四易厂址。当时的中央文物局还专门成立了洛阳考古发掘队,由著名考古学家裴文中、夏鼐担任正副队长,赶赴洛阳,主特解放后第一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工作。他们在洛阳的烧沟村,一下子就钻探出古墓一千多座,发掘了其中400多座汉墓。

30年来,文物考古工作者已经在洛阳发掘了100余处文化遗址、五大古都遗址和上万座古代墓穴,出土了三、四十万件珍贵文物,从石器时期的墓葬一直到明清的墓葬都有发现。洛阳称得上是一个古墓大观园。

二、豫的来历

1978年,在洛阳市区发现了一处旧石器时期文化遗址。31件石制器具,经著名古人类学家裴文中鉴定,确认属于旧石器时期。两根长长年象牙化石,据其石化程度,约有5万年历史。在河南其他地方的考古发掘中,古象牙化石亦有多处发现。

历史上河南称作豫州,在象形文字里,先画一个人再画一头象,一人牵一象,就是”豫”。豫州,即多象之州。这些古象牙化石的发现,或可作为河南多象的佐证。

三、夏朝丢失了吗?

诗人屈原在《楚词·天问》中写道:

洪泉极深,何以(穴下加真) 之?

地方九则,何以坟之?

意思是说:

洪水的源泉那么深沉,

大禹怎能把它填住?

大地分为九等,

大禹怎样把它划分?

屈原在《天问》中,对模糊不清的夏代历史,一边提出了20多个问题,一个比一个费解。

考古发掘中商周的遗址都有发现,证实了有关历史文献的记载,唯独处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时期的夏代,象丢失了一般,以至有人提出颖问–历史上究竟有没有夏朝?

翻查我国古代史籍,有关夏王朝的记载赫然在目;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传说,更是至今脍炙人口。但是,为什么考古发掘却迟迟没有提供夏代的历史遗存?

夏朝真的丢失了吗?

1959年春夏之交,72岁的国家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旭生根据古文献中有关夏人活动的传说,为探索夏文化,来到河南的登封、禹县、偃师一带调查,写成了《1959年夏豫西调查”夏墟”的初步报告》。

在徐先生的这篇报告的启示下,从1959年到现在,国家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站,对洛阳偃师二里头村进行了长期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发现了许多古墓葬、宫殿和冶铜、制骨器的作坊,有些出土文物的年代,经测定,与推算的夏代纪年大致一致。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遗址内还发现了大型宫殿的基址。其中的一号宫殿基址,总面积达一万平方米,是一组布局规整的建筑群。位居基址中部的殿堂,东西面阔八间,长30米;南北进深三间,宽11米;大屋顶式结构。殿堂之前有一个宽敞的庭院,过庭院则为面阔八间的牌坊式大门。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帝王宫殿,由它奠定了后世历代都城宫殿的基本格局。据《史记》记载:”夏桀之君,左河济(黄河济水),右太华(华山),伊阙(龙门山)在其南,羊肠(太行山)在其北。”正是今天二里头所处大致方位。因此有学者认为这就是夏朝的王宫,但也有专家认为这是早商遗址。

夏代的文字,至今还是一个难解的迷。二里头墓葬中出土的大口尊等陶器上发现的二十多种刻划的符号,或许也能为解开这个迷提供重要的线索。

夏文化问题,是史学、考古学上的世界性难题。如果说二里头遗址上层发现的宫殿等遗存还有可能是成汤建都时的遗址。那么,早于商代的二里头下层文化,可能就是人们探索中的夏文化。看来,夏代还不曾丢失。

四、毫都何在?

中国有句老话:”言必称三代”。三代是指夏商周三个朝代。在洛阳,不仅能听到夏朝的回音,商周的遗迹和墓葬也能看到。

1983年,在距二里头五六公里处发现了商早期遗址,据考证是商第一个国王汤的都城–毫都。这一发现,在国内外学术界又一次引起轰动,被称为中国近年考古学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关于毫都的位置,自汉代以来,众说纷纭,主要有四毫之说:一说在今河南商丘;一说在今山东曹县;一说在今西安;一说为洛阳偃师。各执其说,莫衷一是。

洛阳偃师这座长方形商代古城址,东西宽1200多米,南北长1700多米,有三面城墙基本完整。目前已探到城门七座。城中央的一座宫殿遗址,长宽10米,殿前有一条笔直的大道直通城南,道两侧有几座稍小的宫殿,东西相对。据考古地层学判明,城址应是商代早期营造的。在考古试掘中,还发现了一片墓地,随葬品有陶器、铜器和玉饰等。

毫都在洛阳偃师,是撰写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史的东汉史学家班固首先提出来的。他在《汉书·地理志》偃师条下自注道:”尸乡,殷汤所都。”颇为有趣的是,恰恰有条偃师人世代相传称为”尸乡”的横沟,穿过城址,与古文献记载相吻合。史料还记载:商汤灭夏以后,把都城设在夏都附近。而今夏里头宫殿遗址距商城遗址,不过五六公里之遥,又是一个吻合。

许多学者认为,洛阳偃师的商城,应是商汤立国后的第一个王都。这一大型城址在淹没2000多年以后得以重新面世,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布局和演变;对于研究举世瞩目的夏商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一场长期打不清的关于”西毫在哪里”的学术官司,在这里也就可以涣然冰释了。

五、皇陵座座

夏、商之后,从周平王东迁定都洛阳以来,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武周、五代梁、唐,曾先后定都于此,享名已久。若是夏、商两代能够坐实,洛阳便将是11朝古都,这还没有把它充当新莽、唐、五代晋、汉、周、北宋、金七代陪都的历史计算在内。

历代皇陵,多建在邙山一带。白居易有诗道:”洛阳城北山,古今葬冥客。聚骨朽成泥,此山土多白。”

邙山,实际上不过是一处黄土层较厚的矮山,地貌形态和黄土高原相似,高不过百米,向东绵延到郑州。但被风水先生夸张为头枕黄河,脚登伊阙的宝地。邙山附近有座武则天题写的升仙太子碑,相传是王子乔升仙之处,更为邙山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北邙何累累,高陵有四五。借问谁家坟,皆云汉世主。”邙山东边,南北并列着三个大汉冢,已初步认定为汉明帝、汉章帝与汉和帝的陵墓。东汉的开国之君刘秀,没有葬在山上,葬在冢山之阴的黄河滩上。这其中的缘由,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刘秀在位时,他的儿子已不听话了。不久刘秀病重,自忖要是让儿子在冢山上建王陵,他定会反其道而行之,埋到黄河滩上,不如正话反说,要儿子将他葬在黄河边上,谁知刘秀这个儿子,这次却真听了话,把刘秀埋到了黄河滩上。

传说的真假可以不去管它,今天走进陵园,坟前分列的28株巨柏,据说是象征跟刘秀打天下的28宿。古柏成林,郁郁葱葱,刘秀选择这块坟地,说不定倒是明智之举呢。

六、文星终聚

2500多年前,孔子坐着马车,千里迢迢,从鲁国来到洛阳学习周礼。洛阳东关现存的”孔子入周问礼碑”,相传就是孔丘向老子问礼的地方。

洛阳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中心,班固、陈寿、欧阳修、司马光在此写出了中国古代的几部著名的历史巨著;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都曾在这里活动;公元774年,中国诗坛上的双子星座杜甫、李白在洛阳相遇,奠定了他们此后几十年的友谊。还有不少文人死后葬于洛阳,如杜甫、孟郊、白居易、范仲淹等。因此,这里也是历代文星终聚之所。

洛阳现存的文人墓,东有杜甫墓,西南有范仲淹墓,而吸引游人最多的却是龙门石窟对面的白园–白居易墓。

白园坐落在龙门对面的香山琵琶峰,圆形墓冢上植千株迎春花,”唐少傅白公墓”碑立于墓前。左旁一块40吨重的天然卧石碑上镌刻着白居易的生平。新辟的诗廊里,国内著名书法家写的白居易41首名篇,镌刻在长廊石碑上。

白居易一生反对厚葬,以为”多葬有辱于死者,厚葬有害于人生。习不知非,浸而成俗。此乃败礼法,伤财力之一端也。”所以,白居易的后人说,他的墓中没有什么陪葬的东西。

七、二桃杀三士

为荟萃洛阳古墓精华,1987年中国首座古墓博物馆在邙山北魏宣武帝的景陵旁建成,按照出土前的形式,在地下复原了上自两汉下迄两宋的22座古墓。

有一座西汉时期的壁画墓,墓内精湛的壁画,曾引起史学界、考古学界的关注。有一幅壁画,郭沫若认为是画的”二桃杀三士”,而孙作云则认为是打鬼图。

这座汉墓的年代,约在西汉元帝至成帝之间(公元前48至前8年)。墓中有一幅长达二米的壁画,共绘有十几个大小不同的人物,有的挂剑取桃,有的扶剑怒视,有的拔剑欲刺,人体形态各异。

郭沫若认为,整个画面表现了齐相晏婴使武士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三人争夺两枚桃子,从而轻而易举地达到诛杀这三名武士的目的。

河南大学教授孙作云认为,墓室中的壁画,共同组成了一个连续性的打鬼场面。后墙上的壁画,是打鬼仪式的准备;隔墙上的透雕彩砖画,是打鬼的正式场面;打鬼结束场面则在墓门上额处表现出来。合起来是一组连环画式的壁画。

郭沫若对这些壁画有过很高的评价。他说:”作者是特费匠心,完全采用写实手法,画的颇为生动。在画面布局上,我认为可以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名画家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相比。但这幅画要早1000多年,当然在技巧上还是有精粗不同的。”

在这座壁画墓室顶部,还有用12块长方形砖组成的长达2.76米的彩绘日月星云图。夏鼐认为,这是一幅日月五宫星象图。郭沫若则认为,第一块砖画着红色的太阳,中间有疾飞的金乌。第七块砖画着绿色的月亮,旁边有蟾蜍和奔跑的玉兔。这12块砖正好象征一昼夜12个时辰。

《史记·始皇本记》说:秦始皇墓中”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大概是指秦陵墓室的顶部也绘有日月星云图,但因秦陵至今没有开掘,无从证实。因此,夏鼐认为,洛阳出土的这幅星象图,”可说是现下所发现的我国最早的一幅星象图。”

八、砖上的画 棺上的图

秦汉以后砖砌墓穴增多,汉代的墓还采用了预制的空心砖,是建筑史上最早的预制构件。这些空心砖上还用模子打出人和兽的图案,十分简练生动。

洛阳出土的西汉画像砖,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洛阳古墓中的画像砖,表现最多的是雄壮的骏马。有的伸颈扬鬣、萧萧嘶鸣;有的昂首奋蹄、奔腾千里。还有不少画面是马与虎相处在一块砖上,而把马画得比虎大,马的动作比虎显得更雄劲有力。

洛阳古墓中不仅墓室墙上有画,石棺上也有雕刻精美的图案。这些石棺,体形厚重,前部高而宽,后部窄而低,由六块石板按卯榫装配而成。石棺上雕刻的内容异常丰富,棺盖的外表刻的是守护神,棺盖的里面,上刻太阳下刻月亮,天河两岸刻上牛郎星和织女星。两边的横帮,左帮刻龙,右帮刻虎,也有刻墓主乘龙升仙或其他故事的。洛阳古墓中还有放石棺的石床,床的石栏板上多刻有墓主人生前出游、狩猎、饮宴的图案,甚至连床脚也刻有武士的图案。

九、历史上的开放交流

1984年在洛阳发掘了一座唐代墓穴,是定远将军安菩夫妇的合葬墓。安菩的父亲是西域安国人,归降唐朝后,被封为五品京官。安菩64岁时病死于西安。其妻死后,由他们的儿子合葬于洛阳。

在清理这座古墓时,发现安菩的右手握有一块金币。金币正面是一头戴王冠、留长须的半身男像,两侧有十字架,左边缘处有FOCAS字样;背面是有翅的胜利女神像,左边缘处有VIOTOPIA字样。

据夏鼐鉴定,这是欧洲东罗马帝国皇帝福克期时的金币。它与1955年在洛阳古墓发现的波斯萨珊王朝银币一样,成为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的物证。在洛阳北魏元(左召右己)墓中,还出土了两个体态彪悍、深目高鼻、须发卷曲的黑人陶俑:一个穿长袍、腰束带、两手藏于长袖之内;另一个脚登长筒皮靴、身躯蜷缩,抱头伏睡在膝盖上。专家们认为他们是来自非洲的商人。这也人一个方面反映了当时中外的经济交往。

在历史上,洛阳应是丝绸之路的陆路起点和水路终点。据史料分析,先秦丝路和汉唐丝中均和洛阳有密切关系。

十、斩断伸向古墓的黑手

1928年夏,一夜滂沱大雨,使洛阳金村东边的田野,塌陷出一个大坑。农民进洞探索,发现是个古墓。住在开封的加拿大传教士怀履光和美国人华尔纳闻讯而来,胁迫当地农民挖掘。

从1928年至1932年的六年间,他们荷枪守卫,搭棚立灶,共掘开八座大墓,出土文物数千件,大部分被运住国外卖掉。

据不完全统计,金村古墓被盗文物至今流散在十多个国家的数十个城市。日本人梅原末治搜集资料,编成了《洛阳金村古墓聚英》一书。仅书中记载就有238件,都是我国古代工艺品杰作和稀世珍品。

解放前,洛阳出土的唐三彩有上万件,遗留下来的却寥寥无几,大部分流失国外。北魏宁懋石室的石雕,是我国古代绝无仅有的艺术珍品,现今也藏存在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据洛阳古墓博物馆馆长黄明兰估计,洛阳解放前约有五万座古墓被盗,四五十万件文物流失国外。近年,一些不法分子仍想把黑手伸向洛阳,火中取栗。对这些盗卖文物的罪犯,必须严惩不贷。

应该说,古文化遗存是一个城市的宝贵财富,是别人望尘莫及的,但又是最能显示一个城市的个性和品位的。它不仅静静地诉说着历史,还以特有的方式――旅游文化和旅游经济――击活了一个城市。

http://www.ha.xinhuanet.com/xhzt/2004-04/07/content_1933080.htm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