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30/09中国纪行系列:大院门口的两个手艺人

(星星生活专稿/捷克佳)细细算来,家属大院门前的两个铺面也已经有20余年的历史,几乎与杨凌这个小城的发展同步,期间虽然几次搬迁,但却最终还是落在大院门口的两侧。

这两位中一个是裁缝,一个是理发师,两人的共通之处是都是腿有残疾的大院子弟。每次回国都要去他们那里叙叙旧,因为都是儿时的朋友,彼此间的话题总是不少。

当年中学毕业之后,因为身体的原因,他们两人没有理想的工作去做。于是,在高考无望的情况下,只好自食其力,分别学习手艺,成为当时的个体户。

个体户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一个名词,但现如今似乎已经渐趋消亡,成为一个历史名词,多年来已鲜有人提及。

后来,他们两人也都迎娶了当地农村的女子结婚并生儿育女。两个人都变成两家人,都开始为子女的教育和安全操心。最为有意思的是,两人的妻子都跟随丈夫,分别学习裁缝和理发。

2img_2792_w.jpg

2img_2795_w.jpg

现如今,理发师抱怨说,虽然能够养家糊口,但生意差了很多。主要是因为邻近的理发店越来越多,竞争十分激烈,年青人对时尚的追求也不断变化,对于学习新的技法除资金考量外,身体也感觉有些力不从心。

此外,再加上自己又是纯粹意义上的理发店,现在前来理发的顾客多是这些年来积攒下来的老顾客,特别是老年人,因为他们还是习惯于过去的发型发式,虽然回头率很高,但他还是担忧将来的生意恐怕连店面都包不住。

与理发师相比,裁缝师一家却生意红火。虽然现如今量体做衣的人显著减少,但改制成衣的人很多,费用也已经提高不少。由于不少过去的裁缝纷纷退出竞争,街面上已经难以看到同类的店面,裁剪的手艺似乎正渐渐失传,鲜有后继者。

2img_2775_w.jpg

2img_2770_w.jpg

正是由于裁剪,他还结识了不少人,包括附近高校的一名外教,并成为他女儿的英语教师。那是一位来自美国芝加哥的老年独身女,暑假期间,这位外教还穿上他缝制的唐装去埃及旅游,回来后自豪地翻着照片,用结结巴巴的中文兴奋地向他诉说旅游的趣闻。

更令人敬佩的是,这位裁缝今年还代表杨凌区参加陕西省残疾运动会,分别在不同的项目上夺得金银铜三块奖牌,真是身残志不残。

实际上,从他们的谈话中,有意无意间正反映出社会的悄然变化。有些手艺人竞争惨烈,而另一些手艺人正在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回想这些年,补锅、钉鞋的已经很难看到。

最后值得补一句的是,这两个铺面主人的名号,他们分别是裁缝师李富国,理发师马永科。


中国专刊:上海世博,全球华人期盼的盛宴

《星星生活》第422期,2009年10月30日出版

专刊文章目录

上海世博,全球华人期盼的盛宴
华文媒体齐聚上海共议话语权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之我见
上海的高层构想与底层抱怨
倾力打造生活品质之城的杭州
天堂硅谷里的外星人基地
退耕为黄土高原换新装
回访腰鼓之乡安塞
大院门口的两个手艺人
中国繁华背后的隐忧
与按摩女子的对话
中国社会掠影(图片集)
被特别关照从机场开始
陕西街头即景(图片集)
移民十年路还是“家”最好
把思念装进背包里行走
在国际航班上想起的
杭州印象(图片集)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