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05/邓小平访美30周年回眸[组图]

来源:新华网

deng1.jpg
1979年1月28日至2月5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首次访美。在美国期间,邓小平同卡特总统等美国领导人就发展中美双边关系等问题举行了一系列会谈。访问期间,两国签署了科技合作协定、文化协定等一系列文件。这次访问对发展中美友好关系以及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是1979年2月2日,邓小平在休斯敦观看马术竞技表演时挥动牛仔帽,向观众致意。 新华社发

“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1979年元旦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选择了邓小平,标题是“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文中惊叹:“一个崭新中国的梦想者——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门,这是人类历史上气势恢宏、绝无仅有的一个壮举!”

2月5日,即邓小平离美回国之日,他的形象再度出现在《时代》封面上,标题是“邓来了”。

邓小平来了。他争分夺秒、不知疲倦地走访美国各地,同各界人士广泛接触交流。有人统计,访美9天,他出席了近80场会谈、会见等活动,参加了约20场宴请或招待会,发表了22次正式讲话,并8次会见记者或出席记者招待会。美国人第一次近距离领略了新中国领导人的风采,并且为之“深深着迷”。

邓小平与时任美国总统卡特会谈后的笑容,被历史所定格。他愉快的神情,流露出对会谈成果的满意,蕴含着对中美关系的积极展望、对未来合作交流的期待。第三次会谈后,邓小平和卡特紧紧握手,并且说:“现在两国人民都在握手。”这句话,卡特后来说,令他深深感动。

邓小平在访问中反复强调“人民”二字。他坚信,中美两国友好将为两国及世界人民带来福祉,两国友好需要在人民之间传达友好情谊。在访美行程中,他时时刻刻践行着这一信念,向美国民众展示了中国人民谋和平、求发展的美好愿望,展示了改革开放浪潮将起时中国的新形象。

在约翰·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作为压轴戏,一两百名美国孩子用中文演唱了《我爱北京天安门》。歌声方落,邓小平登上舞台,热情拥抱并俯身亲吻了唱歌的孩子。他流露的情感如此自然而真诚,在场的不少美国观众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在休斯敦西蒙顿小镇竞技场,策马飞奔的女骑手隔着护栏向邓小平送上一顶牛仔帽。邓小平欣然接受,戴在头上,全场掌声雷动。

邓小平访美的日子,是宾至如归的日子,是传播友谊的日子,是展示中国改革开放新气象的日子。美国媒体说,邓小平在美国掀起了“邓热潮”、“中国热”,他的访问是“中国的愿望、尊严和外交灵活性的象征”。

“至今我还记得当时美国人民的热情,那是一种自发的感情。”在中美建交30周年之际,白发苍苍、85岁高龄的卡特忆及当年邓小平访美的情景,感慨良多。

在中国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美国《时代》周刊总编辑艾略特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想想吧,在几个世纪的边缘化后,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重新汇入人类发展的主流。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故事,而这就是邓小平的遗产。”

deng2.jpg
1979年2月5日,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圆满结束对美国的访问。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中国的大门对一切朋友都是敞开的”

从今回望,世人不禁慨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问美国,同中国国门开放和国运振兴,在时机上竟有如此历史性的契合。

这是一次划时代的访问,它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航船鸣响了隆隆的汽笛。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说,无论是中美建交还是随后的邓小平访美,其意义不仅要从中美双边关系发展的角度来认识,而且必须把它放到我国伟大历史转折的大背景之下去理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最重要的因素是实现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同时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章百家说,从历史的角度看,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签订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随后又实现了中美建交,这两个重大外交决断,特别是中美建交、完成两国关系正常化,是保证我国顺利实现对外开放的关键,体现了邓小平作为政治家、外交家和战略家的远见和魄力。

访问美国,邓小平胸怀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方略;他的访美之行,本身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性进程的关键一步。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研究组主任龙平平说,邓小平1979年提出的3个重要观点,都与他的美国之行有一定关系。首先,基于对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水平的了解,邓小平在访美后一个月提出了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其次,访美使邓小平对实现现代化的手段——市场经济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1979年11月,他明确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再次,他于1979年年末提出,中国已学会利用加强国际交往合作的条件,在此之后,他进一步提出中国不仅要改革经济体制,而且要对外开放。

中美关系的发展打开了中国与西方世界交流与合作的大门,从而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持续的外部资源和动力。

访美之前,邓小平指示,既然去最发达的国家,参观活动要围绕美国最先进的工业和高科技项目展开,访问的一个目的是了解美国,向一切先进东西学习。访美期间,他强调中国在现代化建设中,有许多方面要向创造先进的工业文明的人民请教。

在华盛顿,邓小平与卡特等美国领导人深入交谈,广泛交流。随后,这位75岁高龄的老人前往美国一些地方参观考察;一路上他用心观察,详细询问,深入思考。

在亚特兰大参观一个汽车厂时,他说,将来我们也要创建大型先进汽车生产工厂;在休斯敦观看宇航中心时,他说,总有一天我们也要上太空;在西雅图参观波音747大型客机时,他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们也要有这样的大型客机。

邓小平访美期间,两国签订了有关经济、文化与科技等领域的一系列合作文件。他指出:“在我们两国之间还有许多合作的领域有待我们去开辟,许多渠道有待我们去沟通,我们还要继续努力。”他表示:“中国的大门对一切朋友都是敞开的。”

正是以这样的大气魄,30年来,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加快了中国经济发展,也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deng3.jpg
这是1979年2月2日,应邀访问美国的邓小平在休斯敦观看马术竞技表演。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中美两国关系将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重大的发展”

若干年后,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戴维·兰普顿仍念念不忘邓小平访美之行,称之为“外交政治的成功范例”。

这次访问的一个重要成果在于为中美建交后的交流合作“加油”、“提速”,为中美关系的长远发展提出了富有历史意义的原则和理念。

访美期间,邓小平强调,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远远超出两国关系的范围”;两国要关注双方之间的“共同点”,“用长远的政治和战略观点来看待和处理中美关系”。

30年来中美关系的发展证明,只要以战略眼光牢牢把握两国关系发展的大方向,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增进互信,扩大合作,就能推动中美关系持续稳定发展,也有利于维护和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与合作。

章百家认为,在外交上,邓小平始终强调政治角度和长远战略观点,这是宝贵的政治遗产,它不仅对中美关系发展,而且对国际外交作出了贡献,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当年,邓小平飞越大洋,实现了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美。如今,中美双方高层往来不断,两国元首一年内多次会晤并保持着热线联系。两国现已建立起包括战略经济对话、战略对话在内的60多个对话磋商合作机制,为两国在涉及双方重大利益的问题上加强交流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

邓小平访美为中美经贸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他说:“中美的贸易不是几百万美元,而是几十亿美元,甚至是几百亿美元的事。” 从那时起,两国的年贸易额从不到25亿美元提升到2008年的3000多亿美元,彼此成为第二大贸易伙伴。两国在经济上联系日益紧密,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邓小平强调民间交流对中美关系的重要性。访美期间,他说:“人民之间的往来可以更加频繁,更加密切。”从那时起,中国40万人陆续赴美留学,大批人员学成归来,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30年来,两国民间友好交往取得长足发展,人文交流日益深入,中美关系的社会基础不断夯实。

在台湾问题上,邓小平立场坚定而务实。他在访美期间强调:“统一祖国,这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夙愿……至于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归回祖国的问题,那是中国的内政。按照我们的心愿,我们完全希望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他同时明确指出: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中国政府“一定考虑到台湾的现实,重视台湾人民的意见,实行合情合理的政策”。

正是在访美之后,邓小平把解决台湾问题的思路扩展到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提出以“一国两制”的方式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创造性构想。我们按照这一科学构想,实现了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并正在为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而继续努力。

历史上的伟人,往往是战略预言家。30年前,邓小平访美时指出:“中美两国关系将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重大的发展。”这一高瞻远瞩的预言已经得到了历史的验证。

30年后,中美关系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坚信,在今后的岁月里,中美关系仍“将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重大的发展”——伟人的预言,将在未来的岁月中进一步显现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