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09/大山眼中的中国变化

(星星生活特稿/捷克佳)差不多20年前,他出现在我家的电视屏幕上饰演小品令人捧腹,而今天,他却隔桌坐在我的对面侃侃而谈,讲述他在中国20年亲历的少许片断。

这位加拿大最高荣誉“加拿大勋章”的获得者Mark Rowswell,便是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加拿大人大山。他在不久前刚刚结束的北京奥运中担任加拿大国家队的特使,现在则是以福特汽车形象大使的身份与传媒会面。

img_7698_w.jpg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一个值得回顾和展望的特定时间节点。1988年便前往北京求学,至今仍保持加拿大身份的大山,却已在中国生活20年。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我经历了三分之二。其实不止这20年,84年开始学的中文,至今已经24年。”寥寥数语,大山瞬间便将数字准确地表达出来。

大山说,自己对中文产生兴趣是和中国改革开放有直接的关系。1984年,即将进入大学前的高中最后一年,他在外面兼职打工,当时遇到一个来自中国的朋友,有意无意间教他几句中文,从此大山就对中文产生兴趣,并准备在多伦多大学选修中文课程。

事实上,大山与中国的渊源始自他的祖父祖母那一辈。几年前他曾去河南商丘“寻根”,终于找到自己祖辈在中国的足迹。八十多年前,他的祖父作为一个外科医生在中国河南工作生活了两年。

与很多人一样,大山学中文在开始只是作为一个兴趣,觉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语言本身也有它的吸引力。但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性在于学以致用,能否成就一番事业,大山当时心里并没有谱。

他说,五六十年代,也有很多人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可是学中文却没有用,因为很难有机会去中国,那时中加两国的外交关系和经贸往来等方面的交流极少。

迷途困惑之中,一个杂志的封面让大山吃了一颗定心丸。那是1984年夏天出版的一期《加拿大商业杂志》(Canadian Business)。大山还能清晰记得那期的模样,封面上有“中文”两个大字,几个人站在上面,下面则是一大堆人。

他回忆说,文章的标题写的是:未来世纪我们最需要的语言,恰好是我们学得最少的。作者在文章中建议人们学习亚洲的日文和中文。因为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引发一些国家的日语热。大山认为,这个封面文章比较有远见的是,除日文外,还建议人们应当学习中文,因为中国也开始对外开放。

他说,虽然在当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只有6年时间,但也引起外部世界的关注。邓小平在1985年再度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年度风云人物便是一例。

邓小平首次荣膺《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是在1978年,他也是为数不多的两次入选《时代》周刊的领导人之一。敏锐的媒体已经感受到中国正在经历重大的改革。

dashan_escape_w.jpg
(自2007年初,大山成为加拿大福特汽车公司对华人社区的形象大使,电视上可以看到他国粤双语版的广告。)

“那篇文章让我放下心,便依着自己的兴趣去学中文。”没想到,对中文的痴迷更引导他进入遥远神秘的东方。1988年,大山在多伦多大学毕业后便远赴中国,去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

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1988年11月份,大山被北京电视台邀请去主持一台中外联欢的晚会,因为主办方需要中英双语的主持人,就到北大找会说中国话的外国人,大山于是被选中。“后来这样的节目挺多,但在当时还是挺新鲜的。”大山回忆道。

那台晚会给大山留下的一个印象是,做翻译的基本都是大学教授,那些给外国歌手翻译的,现场中英文致词的多是堂堂的教授,“因为那时会说流利英语的学生不多,但现在则完全变了。”

大山的谈话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中国改革开放所形成的中外交流互动的格局,现今的中国,人们对外语和外国人已不陌生,在一些城市,也出现外籍人士的群居区。此外,据中国教育部门的一项统计数字显示,1978年到2007年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21.17万,学成归国人员总数共31.97万。

正是因为成功主持那台联欢晚会,大山被中央电视台邀请去演小品,也就是后来人们通过电视屏幕看到的央视1989年元旦文艺晚会。他在小品《夜归》中出演一名叫“大山”的青年,一句“玉兰,开门吧!”便使亿万中国电视观众喜欢上这个会说中国话的加拿大小伙子。“大山”一举成名,他也从此正式以“大山”为他的中文名。

dashan_1st_show.jpg
(大山在1989年CCTV元旦文艺晚会上因小品《夜归》一炮而红)

后来,大山拜著名相声演员姜昆为师学习相声,1989年冬,他正式成为中国第一位外籍相声演员,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洋笑星”,频频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

近年来,他更将触角伸入到在演艺圈的电视剧、话剧之中,先后在一些剧本中担任不同的角色。2008年,大山还获得上海白玉兰戏剧奖最佳配角奖。

目前,大山在中国十分活跃,涉足演艺、教学、商贸等领域,以及诸多的公益活动,他自我定位为一个从事自由职业的文化使者。

比较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在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出现的外国人不少,而且大山也不是第一人,但他却能在这跨度达20年的时间里获得中国观众的普遍认可,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究竟是缘于中国人民对于白求恩故乡友人引发的好感,还是他个人的努力结果,或是中国洋女婿的身份,还是其他的原因,至今仍是一个待解之谜。

dashan_house.jpg
(跨越76年历史对比照片。2001年大山携儿子在河南寻根。1924年大山的爷爷、奶奶、两个伯父和姑母在商丘住所门口。这座小洋楼也是邓小平设立的淮海战役前线指挥部,现在已成为历史保护建筑。选自大山网站http://dashan.com/)

或许是他在中国已经“融入主流”并身临其境目睹中国繁荣过程的缘故,他说,“中国这些年的变化用一两个事例来反映也是有难度的。”

他说,以北京为例,这20年尤其是奥运前期,城市建设的重点多体现在硬件设施上,北京现在发展很快,体育设施、公路地铁、高楼大厦,简直难以数计。他说,除硬件外,人们的心理也发生很大变化。

大山也与姜昆谈到中国这些年的变化。他说,20年前去北京,虽然已经改革开放十年,但觉得那还是一个比较封闭的地方,人们与外面的接触不是太多。随后的发现正如姜昆所言,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中庸不走极端,但事实上,中国人在现实中对于中西方的评价总是走极端,要么极其自卑,要么特别自傲。要么国外什么都不是,要么我们什么都不是。

不过,他所亲历的这20年间,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认为,中国人现在更加自信,更加开放,也乐于接受外来的文化,但并没有否定自己的过去,没有放弃自己。“我觉得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积极向上的民族,而且挺开放大度的,愿意也敢于接受外来的新鲜事物。”

有媒体贴切地评论道“大山虽然是外国人,但不是外人”。身为一个久居中国的外国人,大山有时会被外界认为是中国形象的捍卫者,言谈甚至比中国人还激进。北京奥运期间,在CBC电视台主持的一档节目访谈中,人们明显看出大山对中国的偏爱。

大山认为,北京奥运使中国更加走向世界,表明中国愿意和世界各地的朋友一起交流。中国总的发展趋势是很好的,尽管有些问题仍然存在,但8月8日前把所有问题解决是不可能的,也不可能等中国都解决了再来。

大山说,这20年来,中国更加自信,更加有包容度,北京奥运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西方媒体问我,奥运会改变中国吗,我回答这很难说,中国的变化速度可以说翻天覆地,我们这边20年来几乎没有变化。”

他说,“中国的变化不是因为举办奥运会,申办之前就一直有变化,而且是迅速的发展。奥运给中国带来一些变化也是应该的,但把奥运和30年本身的变化具体分开很难。”

367_01_cover.jpg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