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27/加元强劲引发越境买车诉讼,加国车主集体索偿21亿

(多伦多26日加新社电)多伦多市一家律师行代表4个车主和租车者提出20亿元集体诉讼案,控告4间汽车厂串谋推高加拿大汽车价格,以及阻挠消费者趁加元升值越境购车,强迫车主要多付25%到35%购车费。

多伦多律师行朱洛维斯基与里奇(Juroviesky and Ricci)代表4个多伦多市居民诉讼,入禀安省高等法院。

汽车行及一些车厂代表拒绝谈论这宗集体诉讼案,但加拿大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发言人指出,该公司拟定汽车及货车价格,也有观察对手车厂在竞争市场的做法。

申诉人在2005年8月到2007年8月期间购车或租用汽车,他们说,在加拿大购买美国类似或相同款式的汽车,要付更高的价钱。

朱洛维斯基与里奇律师行的管理合伙人朱洛维斯基(Henry Juroviesky)说,汽车商使用不当的生意手法,违反竞争法。申诉人要控告通用(General Motors)、本田(Honda)、日产(Nissan)和佳士拿(Chrysler)的加拿大和美国厂商,追讨普通赔偿20亿元及惩罚赔偿1亿元。

诉状也点名加拿大汽车经纪行协会(Canadian Automobile Dealers Association),以及弗吉尼亚(Viriginia)的同等组织全国汽车行协会(National Automobile Dealers Association)。

朱洛维斯基说:“我们发现汽车厂串谋诡计,故意推高加拿大汽车价格给加拿大消费者。”

原诉人说,车厂合力减少两国生意竞争,各车厂联手减少越境竞争,又限制新车外输加拿大数量,违反加拿大的《竞争法》(Competition Act)和《消费者保护法》(Consumer Protection Act)。

例如:各汽车厂一致同意,不承认越境购车的新车保用,加拿大消费者要原厂保用,就要承担更高的车价,平均一辆车需要多付25%到35%。

诉状也指出,有些购车合同附加“不进口车条款”,阻挠买家向美国汽车商买车,把车子输进加拿大,或从加拿大输进美国。

控状说,车厂也会惩罚汽车行,故意刁难它们,不让它们出口汽车,包括威胁特定型号延期出货。

控状所有指控均未经法庭辩证,集体诉讼也要正式批准。

加车贵过美车 消费者索偿20亿

集体诉讼指控车商抬价合谋遏制赴美买车

加通社多伦多电/消费者对数家汽车制造商提出20亿元的集体诉讼,指控汽车行业合谋,人为在加拿大维持汽车高昂价格,遏制消费者越境购买汽车。多伦多律师行Juroviesky and Ricci LLP代表4名多伦多居民向安省高等法院提出了诉讼,这些居民于2005年8月至2007年8月之间购买或租借了汽车。

原告指出,与在美国购买类似或相同款式的汽车相比,他们在加拿大买车需要花费更多金钱。原告要求20亿元一般性赔偿及1亿元惩罚性赔偿。

被列入被告的公司包括: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本田(Honda)、日产(Nissan)及佳士拿(Chrysler)公司加拿大与美国分公司。加拿大汽车交易商协会(Canadian Automobile Dealers Association)及美国的类似协会也在被告之列。

该律师行经理合伙人朱罗维斯基(Henry Juroviesky)在电话采访中表示,汽车制造商串通,不合理地人为抬高加拿大销售的新车价格,压抑竞争,使加拿大消费者蒙受损失。此外,诉状中还指控公司违反加拿大“竞争法”(Competition Act)与“消费者保护法”(Consumer Protection Act)。

部分汽车经纪与汽车制造商代表拒绝就本次诉讼发表评论。然而,通用加拿大分公司(GM Canada)发言人表示,该公司观察其他汽车公司在竞争的市场如何定价而制订房车与货车的价格。

随着加元在与美元等值的水平徘徊,许多加拿大消费者怀疑,为何从美国进口的商品方面,两国的差价如此之大,这些商品从吉他、光碟机至超薄屏幕电视、房车、货车及婴儿产品。

原告指控,汽车制造商合作,降低两国之间的竞争,限制新车跨国交易的数量。

诉讼尚待法庭批准

该集体诉讼包括任何于2005年8月至2007年8月之间在加拿大购买新车的人士。本案尚需要获得法庭批准为集体诉讼。

在美国,也曾经有过类似的集体诉讼,被告包括美国与加拿大的汽车制造商与代理商。诉讼于2003年在缅因州提出,诉状中指,美国人在加拿大购买汽车时得不到担保,当时美元的价格远远超过加元。

加美两国商品价格的巨大差异现象很难被人忽视,在高价耐用品方面体现出来尤其明显。在加元与美元接近等值的情况之下,很容易比较两国汽车售价的差异。

汽车谘询公司Dennis DesRosiers本月初所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加美两国汽车价格差异在较小的汽车上并不大,但在豪华车方面,加拿大消费者比美国人购买同一款式的汽车需要多支付11,000元至13,000元。

在周二,保时捷公司(Porsche)成为降低2008款车加拿大售价的第一家汽车公司,以反映加美货币等值的现状。该公司将Cayenne款车价格降低近5,000元。保时捷北美分公司(Porsche Cars North America)在声明中表示,不能忽视加拿大客户与汽车代理的感受,当他们将两国新车价格相比较时赫然发现,差价如此之大。

集体诉讼 指控摘要

指控称,汽车公司为了达到压抑竞争的目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

*汽车制造商达成默契,不为越境购买的汽车提供担保,迫使希望获得制造商担保的加拿大消费者在加拿大为平均每辆汽车多支付25%至35%。

*部分销售合约中包括“非出口条款”,防止客户将汽车从美国运进加拿大,反之亦然。

*如果汽车售出之后出口,汽车制造商还将惩罚代理商,惩罚方式包括:延迟付运某些款式的汽车,或扣回费用。

制表加美汽车价格比较

*2007款本田Accord Sedan加拿大:25,090加元 美国:20,360美元。

*卡特力(Cadillac)Escalade EXT加拿大:71,730加元 美国:55,045美元。

*本田Odyssey Minivan 2008款 加拿大:33,300加元 美国:25,645美元

*雪佛兰(Chevy)Monte Carlo 加拿大:25,230加元 美国:21,700美元

*日产Maxima 3.5 SE 加拿大:36,998加元 美国:28,130美元

*佳士拿Grand Cherokee Laredo 加拿大:36,215加元 美国:29,215美元

*Range Rover Sport 加拿大:78,300加元 美国:58,500美元

华人怕麻烦 少有南下买车

星岛日报/美国买车虽然平,但手续繁多,保养又不清楚,很多华人都宁可在本地找可靠的车行买车。

有业内人士指出,本地至今仍未有华人从事水货车入口的生意,因为涉及的问题和变数太复杂,华人市场亦未成气候。

资深汽车从业人员黄卓杰表示,十万八万的高价车,如果差一万几千元,车主未必在乎;尤其华人怕麻烦。虽然间中有客人抱怨本地的车价比美国贵,但多年来的经验,尚未有华裔顾客改到美国买车。如果有3-4万元的差价,相信会有较多人不怕麻烦到美国买车;但值不值得就见人见智。

小商品仍标加美两价 市民不满未受惠加元升值

加通社多伦多电/加元已经升到机乎与美元等值的水平,但市场上从杂志到贺卡的小商品,仍然有加元和美元的双重标价。许多顾客对此表示不满,但业界人士称,汇率的变化要反映到零售价格中,尚需假以时日。

在市中心的Claire’s饰品店,不同的商品,都有加元和美元的2种标价,例如一个同样的发夹标价9.99加元,或6.5美元;一对银耳环8加元,7美元;一条发带3加元,2.5美元。

记者周三向该公司位于纽约的办事处以电话和电邮多方查询,但均未得回覆。

零售业界人士表示,尽管消费者可能感到困惑,但不应期待加元的标价短期内会出现下调,其原因主要在于,决定定价的因素,不仅限于汇率。

调整售价需要时间

加拿大零售业议会(Retail Council of Canada)全国事务副总裁奈博(Derek Nighbor)表示,虽然加、美的零售商名字可能一样,但它们的运作通常彼此独立,采购的渠道也不尽相同。另外,零售商的货,通常在到消费者手里之前很久就以固定的汇价买入。

他表示,有鉴于此,要想在商品的零售价格中把汇率变化体现出来,还需要一些时间。如果加元在未来数月内保持现有水平,或继续升值,消费者最终可能看到一些价格变化。

嘉顿贺卡(Carlton Cards)的发言人德利斯科(Jim Driscoll)表示,公司不断接到有关其产品双重标价的质询,有些顾客对此做法感到不满。他表示,公司的3大成本 – 劳工、租金及运输 – 过去1年都升高了,但他不肯透露具体的升幅。

他说:“加元比美元升值的现实,目前还没有影响到我们的定价…”

他称,贺卡一般都提前9至18个月就印好。任何的决定,都要相当时间来落实,而且还有清售库存的情况,因此存在一定的时间差。

德利斯科表示,他不会排除贺卡上最终只有单一价格的可能性,但无法预期这在不远的将来会发生。

他还指出,截至12月中旬,大部分贺卡销售商都对标价2.49元以上的卡,给予50仙的礼券。该促销亦在网上进行,但它并非为汇率变化而策划的。

Hallmark Canada发言人称,虽然公司接到有关双重标价的“个别投诉”,但大部分人理解公司漫长的作业流程。他亦称公司对市场情形非常了解,并经常检讨定价,“因为我们真心希望我们的客户享受到最大程度的物有所值”。

转向网上从美购物

出版Cosmopolitan、Esquire和Good Housekeeping等杂志的Hearst Magazines的发言人称,他们迄今没有接到加国消费者有关双重标价的投诉。

该发言人在给加通社的电邮中称,公司正在分析加、美的销售情况,以评估汇率变化对销量和收入的影响,并称,与其合作多年的批发商对相对偏高的加元标价,仍然满意。“我们保持现有的零售价,但将继续监控局势”。

西安大略大学李察艾维商学院(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 Richard Ivey School of Business)副教授贺本(Guy Holburn)认为,加元升至接近与美元等值,使得消费者更容易比较价格。人们会逐渐转向网上,直接从美国购物。更大的可见度,终将迫使零售商降低价格。

美加汽车高额差价是加元惹得祸?

(星星生活记者依卡报道)由于目前加元飞涨,兑换美元的汇率几乎达到1:1,这使得南下美国购物成为风潮,而在诸多的产品中,汽车无疑是最吸引加国民众的,因为加美之间的汽车差价为几千元甚至几万元。这些差价难免不让人感到心动。

但是很多南下的加国民众到了美国才发现,如丰田汽车、通用汽车、本田汽车等经销商并不卖新车给加人,并解释说,此并非加美两国间有汽车进出口禁止规定,而是这些汽车生产商在新车销售政策上的限制。按照这个政策,一个地区的分销商,不得出售新车给不准备在同区登记和使用这辆车的买家,以免影响另一地区分销商的生意。

对于这些销售政策的限制,加拿大消费者近期对数家汽车制造商提出20亿元的集体诉讼,指控汽车行业合谋,人为在加拿大维持汽车高昂价格,遏制消费者越境购买汽车。

被列入被告的公司包括:通用汽车公司、本田、日产及克莱斯勒公司加拿大与美国分公司。加拿大汽车交易商协会及美国的协会也在被告之列。

律师认为,汽车制造商串通,不合理地人为抬高加拿大销售的新车价格,压抑竞争,使加拿大消费者蒙受损失。这些公司也涉嫌违反加拿大“竞争法”(Competition Act)与“消费者保护法”(Consumer Protection Act)。

其实,加拿大新车价格高出美国的问题并非新话题,加拿大权威的德罗希尔汽车咨询公司(Desrosiers Automotive Consultants)去年公布的调查显示,加拿大新车的平均价格比美国高出5842加元,而在1999年,这个差距额为3167加元。

目前每加元兑换99.58美分,而在1999年,1加元仅仅兑换67美分,强劲的加元让汽车制造商给与加消费者更大的折扣,但到目前为止,汽车制造商仍未调整价格,反映加元的真实价值,同时加拿大的汽车购买者也没能获得强劲加元应该带来的好处。

加美两国商品价格的巨大差异现象很难被人忽视,在高价耐用品方面体现出来尤其明显。在加元与美元接近等值的情况之下,很容易比较两国汽车售价的差异。

汽车分析家迪罗西尔此前曾表示,加拿大汽车价格较高的原因有5点,依次是加元的车价并不算高;汽车制造商认为大幅下调车价不会增加销售额,只会使更多消费者持币观望,等待下一轮价格下调;由于加拿大经济及汽车销售市场红火,使汽车制造业免受冲击,从而维持稳定的售价;设在国外的汽车制造商,在购买生产零件、雇佣工人时多使用加拿大货币交易,而不是美元,因此不存在汇率优势;从长远看,加拿大不是一个大的销售市场。

调查表明,微型轿车的加美差价极小,但高档车方面,加拿大消费者比美国人购买同一款式的汽车需要多支付11,000元至13,000元。

一个拥有多家车行的分销商表示,“我们需要不断的教导消费者,卖出一辆车的成本到底是多少。”他车行里的车多为从北美以外进口,需要交6.1%的关税。“消费者应该记得,当前些年加元只能兑换65美分的时候,汽车制造商也没有趁机加价作为补偿。”

去年从美国传入加拿大的汽车打破历史纪录,根据北美汽车行业协会统计,去年加人过境美国购买112,826辆汽车,而在1996年只有2,1000辆。但这些数字不仅包括新车,也包括二手车。迪罗西尔认为,这些车辆中大部分应该是二手车。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