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春龙的博客/9月13日,19具在缅甸寻获的中国远征军阵亡官兵遗骸,在口岸边防武警的军礼中,回到祖国。这一刻,虽然晚了半个多世纪,虽然还没有上升为国家仪式,虽然还有一些小的瑕疵,但毕竟,这是中国军人海外遗骸的开始。
在迎接忠魂回国的现场,一位名叫吴缘的中年男子抱着叔叔吴其璋的遗像来到现场。吴其璋,中国驻印军独立步兵一团少校连长,战死于密支那,尸骨无还。吴缘说,他期待着叔叔的遗骸也能早日回家。
回望缅甸,还有约八万亡灵期待这一时刻的到来。
被毁掉的墓地
在八莫找到的半块新38师阵亡将士墓碑。
第一次寻访中国远征军在缅甸的墓地,是在2008年4月,那时我刚刚开始采访流落在缅甸的中国远征军幸存老兵,许多老兵向我提起那些兄弟们的墓地时,都一脸悽然。
很清楚地记的那一天是清明节,我早早地去集市上买了一束菊花,在密支那云南同乡会会长李心远的带领下,来到一个叫三英里的地方。
“这里就是。”李心远指着眼前一块荒地告诉我。荒地蒿草丛生,旁边住着一户人家。
“这里?”我有些疑惑,没有墓碑,总该有个土堆呀;没有土堆,荒草总该有人清理吧!
在后来的介绍中,我才得知,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远征军在缅甸的墓地尽数被毁。密支那的华侨艾元昌说,他亲眼看到这些墓地被毁掉,“骨头扔得到处都是。”
同样在西保,墓地附近的住户隆冬也亲眼看到墓地被毁时的情况,“骨头被挖出来丢掉了。”那时户隆冬只有5岁,根据年龄估算,墓地被毁掉大概是在1957年左右。
而这并不是中国远征军墓地的第一次劫难。八莫的华侨赵田福说,远征军阵亡将士在八莫的墓地被毁掉后,当地华侨将遗骨收起来,重新安葬在八莫往北两英里的地方,并修了一个纪念碑,“后来排华事件发生后,这个纪念碑又被毁掉了。”
今年3月,我们在八莫找到了这个只剩下半块的纪念碑。扒开荒草,隐约可以分辨出墓碑上的字“八师抗日阵亡将士公墓”,还原被毁掉的部分,应该是“新三十八师抗日阵亡将士公墓”。
台湾的资料记载,孙立人得知新38师在缅甸的墓地被毁掉后,仰天长叹,每年清明节,都会到后山上给这些缅甸的孤魂野鬼烧纸纪念。
“那是中国人的灵魂没有得到安息”
在缅甸密支那,当地居民多比由说,在她家的后院,曾挖出许多白骨和子弹。这里曾是中国远征军14师阵亡将士的墓地。
在密支那,至少有三个驻印军的墓地,分别是第14师、新30师、第50师。
我第一次去的密支那三英里的墓地,就是新30师阵亡将士的墓地,这里有很大一部分被密支那第二中学占据,校园的门卫同样说,以前建学校时,发现很多尸骨。今年3月,我再一次去这里时发现,原先荒芜的那片空地,已盖起了新房子,主人明确地说,在挖地基时,就挖出了许多尸骨。今年9月份迎接回国的19具遗骸,就有10具是在这里找到的。
密支那的另一个墓地位于恩仁区第五组,这里的住户多比由说,即使是现在,周围的住户修建房子里还能挖出尸骨,“以前的话更多,除过尸骨,还有炮弹,药瓶,注射器,有些尸骨,手里还握着刺刀,尸骨一碰就碎了。”
“下雨的时候,这里经常能听到打仗的声音,能听到很多人在喊,还有枪炮的声音。”多比由激动地说。多比由的多个邻居,也都提到同样的说法,“那是你们中国人,他们的灵魂没有得到安息,你们应该把他们迁走安葬,或者请和尚为他们念经。”
那是一场发生在雨季的战争。
有很多年长的华侨,还清楚地记得第50师阵亡将士纪念碑上师长潘裕昆的题词:壮气冠河山,青史长留忠勇迹;英魂昭日月,黄土难埋敌忾心。
第50师的墓地所在地,现在已经是密支那第二小学,校长是一个缅族中年妇女,名叫海开努,她告诉我,她是1990年到这个学校,盖一个小房子时,发现了很多的尸骨,后来学校的学生就经常因各种意外受伤,北面的高埂上,经常会有汽车翻下来,她认为是惊动了亡灵,就请和尚来念经,之后就很少出现这种情况了。
密支那的老兵李光钿就居住在第二小学旁边,几年前在后院里种菜时,就挖出过骨头和子弹。
自从在院子里挖出过骨头后,李光钿把菜园子改成了花园,种了满园的玫瑰,五颜六色。
“二战时,中国胜利了,但在战后,日本是胜利国”
日本人在缅甸修建的慰灵碑。
在缅甸,和毁掉的中国远征军墓地形成对比的是,日本人在这里修建了无数的纪念碑和慰灵塔。
密支那有一个著名的“招魂之碑”,修建于一个卧佛寺里。这个寺庙由日本人捐建,在缅甸这个佛教国家,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招魂之碑”碑文上说,在密支那,3400名士兵像樱花凋落那样英勇地战死了,水上源藏少将自杀,他的名字将永远活在历史之中,“战争虽然失败了,我们将永远铭记日本军人为国家所作出的牺牲……”
而“招魂之碑”,碑体上使用的石头总数正好3400块,与碑文中提到的日军在密支那阵亡人数相同。
这种“煞费苦心”的纪念,在缅甸还有很多。在实皆省的自敢山上,在日本人捐建的一个佛像手中,端着一个牌位,我用长焦拉近了看,上面竟然写着“独立辎重兵第二联队战殁者之灵”。而在另一个巨大的佛塔底部,密密麻麻地刻着每一个阵亡者的名字。
在自敢山上,我们还发现一个碑,上面写着“台湾同胞战殁英灵纪念碑”。二战时,时被日本殖民的台湾,有许多人从军。看着这个碑,我们内心五味杂陈。
在密支那的一个十字路口,有一个日本人修建的慰灵塔,塔顶上的钟表是来自日本的西铁城。
居住在十字路口东南角的华侨陈国胜说,大约20年前,有几个日本和尚找到他的母亲,说是准备在路口修建一个塔,但他们家门口三棵高大的椰子树挡了风水,希望能砍掉,作为交换,对方给了一台照相机和一台录音机。没想到,等修好后,才发现是一个慰灵塔,“母亲至今还很内疚。”
慰灵塔修好后,陈国胜每年都会看到有大批的日本人来这里鞠躬。后来,他又重新在家门口种了三棵树。
看着日本人一批一批地在家门口祭祀亡灵,陈国胜心里时常会有些酸酸的味道。
这种醋酸的味道,在我们重返缅甸的过程中,不时会涌上心头。
在仰光,专门有一个日本人墓地,里面修建了无数的纪念碑,其中在骑兵第55联队的纪念碑旁边,立了一个小的马魂碑。为死去的战马立碑,在自敢山上也有,有一个碑文里,有纪念763头军马字样。
其实在仰光的日本人墓地,更让我感到酸酸的是,这里不时会看到背着双肩包的日本青年,一脸虔诚。
在重返缅甸战场的过程中,入住宾馆时,我总会问宾馆老板一个问题,虽然我知道答案。“你们这里入住的外国人,哪个国家的最多?”“日本人和中国人。”几乎每次,不等我再问,宾馆老板都会补充说,“日本人是来祭祀老兵的,中国人是来做生意的。”
“二战时,中国胜利了,但在战后,日本是胜利国。”居住在密支那的老兵杨子臣多次给我感叹。
杨子臣近年来一直牵头呼吁重修中国远征军墓地,但一直没有结果。今年3月27日,杨子臣最终抱憾而去。
铭记每一个为国死去的人
仰光郊外的盟军墓地。
今年2月,我和戈叔亚、邓康延、常博、高飞、黄睿等再次前往缅甸,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田野调查,这也是我第10次前往缅甸了。
我们第一站到达仰光郊外的盟军墓地,这座墓地由英联邦战争墓地委员会管理。在其官方网站上,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英国国家一级财政拨款机构,其宗旨是“每一个死去的人,都应该被用真名和墓碑或纪念碑铭记”。
这座墓地的负责人奥斯卡见到我们一行,非常惊讶地上前询问:“你们是韩国人?日本人?”当得知我们来自中国时,他又问:“中国台湾?”确认是来自中国大陆后,他又问:“是来缅甸旅游的,还是中国石油的投资人?或者来缅甸做宝石、木材生意?”
“我们是来缅甸寻找老兵的。”
“真的吗?”奥斯卡惊讶地说,“中国人来这里寻找老兵的,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想,是不是你们比较健忘?”
那一刻,我们每一个人都感觉无地自容。
根据网站介绍,英联邦战争墓地委员会创建于1917年,是应英国贵族费边·韦尔倡议成立的非政府组织。它管理2500座墓地,其中葬有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170万英联邦战士。该机构总部的信息服务部门有30多名员工,专门维护档案资料,向咨询的公众提供信息。2010年,委员会回复了2.6万封问询信件、邮件和电话,约两百万人访问其官网。
其中仰光的这个墓地有6347座墓穴,“有英国本土,澳大利亚、印度、刚果等9个派兵到缅甸作战的英联邦军队。”
英国前首相安东尼·艾登的儿子西门·艾登就是在缅甸战场上牺牲的一名空军,也安葬在这个墓地。奥斯卡带我们来到他的墓碑前,让人惊讶的是,从墓碑上,根本看不出这是一位首相的儿子。奥斯卡解释说,“在战场上,每一个士兵,都是为了他的国家和人民在战斗,他们的牺牲都是平等的。”
正在向我们讲解时,奥斯卡突然激动地说,“你们知道吗?这里还安葬了很多来自中国的士兵。”随后他带我们一一寻找那些标注着“china”的墓碑,总共找到了30多个,“你看,他们都死于1944年的春天。你们知道吗?安葬在这个墓地的士兵,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来自他们国家的人或者他们的亲人来看望他们,但是这些中国士兵,从来没有人来看过,或者你们不知道他们安葬在这里?”
奥斯卡说,他还知道有五个来自中国云南的挑夫也安葬在这里,“他们牺牲的时候,表现了和军人一样的英勇,我们没有办法找到他们的家人,甚至没有办法知道他们的名字,只能把他们安葬在这里,给他们军人一样的尊敬。”
在奥斯卡的带领下,我们找到了这些无名英雄的墓碑,在本应刻着姓名的地方,写着一句:KNOWN UNTO GOD(他的一切上帝知道)。
中国军人海外遗骸回国行动终于开始
今年2月的缅甸之行,我们的重点是对缅甸的幸存老兵和墓地情况做一次全面的普查,除过对幸存老兵进行经济上的帮助之外,还希望能搞清楚当地墓地的情况,以便为将来的重建以及迎接遗骸回国做一些准备。
从缅甸回到云南后,云南省委统战部部长黄毅约见我们,了解此次考察情况。当我们提出应该尽快迎接中国远征军遗骸回国时,黄毅部长立马拍板,今年就做。因为这件事情牵扯太多的外交和政治因素,在分析了缅甸的现实情况后,我们建议,应该先由民间组织试探性地牵头来做,官方在背后给予强力支持。这一建议也得到采纳。
半年之后的9月13日,由云南省侨联、云南省黄埔同学会主办的“忠魂归国”活动终于启动,60多年前阵亡在缅甸的19具中国远征军将士遗骸,分别从云南的瑞丽和腾冲口岸回国。19具遗骸分别寻获于密支那的原30师墓地和西保的原50师墓地。
参与遗骸寻找的一位华侨说,在密支那的原30师墓地寻找遗骸时,还发现了一个军用水壶,水壶里面还有半壶的水。
迎接海外遗骸回国,这对大陆还是第一次,加之政治和历史的原因,让这个活动在策划初期就有了很多争论。比如在讨论遗骸回国时应该覆盖什么旗帜时,就有很多种说法。最终二战史研究专家章东磐等人力争,给盖上当年的新一军军旗,这也成为这个活动的一个亮点。
活动结束后,也有网友提出质疑,这19具遗骸如何确定是中国远征军将士的?虽然这种担忧是多余的,因为前期已经做了多次的考察论证,而且均寻获于原墓地,但还是一个提醒,就是如何在以后让这个活动更加严谨。
也有网友提出,是否能查出这19位英雄的名字?因为历史资料的短缺以及墓地被毁掉,这个很难获得求证。
虽然还有很多的不如意,但毕竟,这是中国军人海外遗骸回国的开始。黄毅部长也表态,不管他以后任什么职务,对遗骸回国活动,还要坚定地支持下去。
“我们不害怕死亡,害怕的是遗忘”
在接幸存老兵以及遗骸回家的过程上,不时会有人告诉我,这是应该国家去做的事。针对这样的质疑,我都会解释,这是国家和公众都应该去做的事,谁都不能缺席。
在缅甸,考察了众多日本人修建的纪念碑之后发现,这些碑更多的,是来自民间人士的捐建,有退伍老兵组织、企业以及个人等,其中也能找到一些官方给予强力支持的痕迹,比如缅甸实皆省自敢山上大量的纪念碑的修建,就有日本厚生省与缅甸官方交流的原因。
此外仰光的盟军墓地,虽然其管理机构英联邦战争墓地委员会是政府拨款,但其却是一个非政府组织。
“老兵回家”活动虽然也是一个草根的公益活动,但一直都有官方的支持。三年多来,我们帮助30多位流落缅甸、云南等地的老兵找一失散约70年的亲人,并寻找资助接他们回家探亲。为了让这一活动有一个更好的平台,我和多位朋友已于近日申请成立基金会,除过帮助幸存老兵回家外,遗骸回家,也将是主要工作内容之一。
我们的基金会有一个设想,就是建立一个无名抗战英雄墓地,寻找散落在全国以及海外的无名抗战英雄遗骸,将他们归葬,每一个遗骸都有一个墓碑,虽然一时无法确定他们的姓名、找到他们的家人,但我们会留取DNA样本以及寻获地的详细资料,为找到他们的亲人留下一丝机会。当然,这些都离不开官方的支持。
在看过缅甸的日本人墓地和盟军墓地之后,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在对待英雄的理念上,还有很多差距,我们对个体和生命的尊重,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向曾经的敌人或者盟友学习。
在缅甸,被毁掉的,不仅仅是中国远征军的墓地,还有对这段历史的记忆。生活在曼德勒的老兵张富鳞曾跟随部队败走野人山,想起那些死在原始森林中的早已化作泥土的数万名兄弟,他常常老泪纵横,“我们不害怕死亡,害怕的是遗忘。”
每年的抗战胜利纪念日,《人民日报》都会发表社论,不忘国耻、铭记历史。真正的铭记,是对幸存老兵的俯首关爱,是对亡灵的至高国祭,是对历史表述的去政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