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06/“中国制造”北美遭遇阻击

(星星生活记者捷克佳报导)近来,美加两国有关中国商品质量的负面新闻频传,消费者机构和民调公司亦纷纷出笼各类数据,令公众衍生出对中国产品的恐惧情绪,诱发“中国制造”在北美大陆面临信誉危机。

加拿大一间民意调查公司Decima Reserach最新的民调结果显示,仅有1/3加拿大人相信,中国制造的产品如猫狗干粮和牙膏是安全可靠的。专家指出,这次民调结果向进口商和批发商发出一个强烈信息:他们或有责任保证进口物品安全。

目前,美加两国经媒体透露的中国制造的问题产品包括毒宠物饲料、牙膏、儿童玩具、调味料、五类海鲜产品以及劣质汽车轮胎等。

针对中国商品质量问题的忧虑,加拿大消费者协会(Consumers’ Association of Canada)会长柯兰(Bruce Cran)呼吁联邦政府应采取更多安全措施。柯兰说,目前,中国是有问题产品的主要来源。加拿大系统不完善,无法充份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加拿大食品检验局官员则表示,一旦产品评估发现有风险,便会仔细监督。

由美国消费产品安全委员会(U.S. Consumer Product Safety Commission)发出的中国制造产品的回收数目,在过去5年增加一倍,在回收产品中,中国制造的占今年回收产品的60%,相比之下,2000年该比例为36%。

加拿大新永安集团公司总裁路明光在接受星星生活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来说,中国食品从出口到入境加拿大,需经过多层次的检验和把关,本地市场上出售的中国食品是基本安全的。

路明光在加拿大从事中国食品进口业务多年,他认为,虽然有些中国食品确实存在安全隐患,但目前中国产品的商检已经与世界接轨,水平并不比加拿大差,商品的出口标准也是按照国际通用的标准以及出口国的要求去执行。此外,生产厂家的硬件也必须符合中国商检局的要求。

不过,美国分析家认为,问题的罪魁祸首正是中国本身不健全的产品安全检查体系,以及中国的消费者权益组织缺乏独立性,因此在监督产品安全方面缺乏力度。他们认为,中国亦需要检讨。

路明光介绍说,在最近北美有关中国产品的质疑声中,新永安公司在货品的销量上并没有受到影响。他说,这得益于公司一直以来致力于推广中国优质名牌产品的效应。他同时表示,中加两国近期对商品特别是食品的检验加大关注力度,不少同行均反映很多订货都没有按时发出。

事实上,公众对中国产品质量的担忧已经上升到政治层面。面对大肆渲染的“中国制造”商品成为新闻的焦点,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日前表示,中国已经采取措施,实施检验与监督食品出口的有关法律。他说,中国非常负责,以确保出口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性。

有业界人士反映,目前本地华人超市竞争白热化,进口商也鱼龙混杂,素质也参次不齐。一方面超市在进货时向下游供应商及生产厂家压价。另一方面,从事进口的商家过多,各类商品供过于求,一些供应商为价格战的压力下,不得不想尽办法,这就难免出现一些问题。业界人士指出,这表明加拿大在监管机制上也有漏洞。

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加拿大从中国进口产品的数量急剧增加。据加拿大工业部资料,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在2002年约为3,500亿加元,2006年已经跃升至近4,000亿加元。

拥有中国律师执照的郑萍向星星生活记者表示,中国作为世界生产大国,商检中出现问题的比例较高也应属正常。但从美国兴起的“反沃尔玛”旋风引申出的对中国商品的变相打压,实质上是应该是国家贸易战的体现,这是一种贸易保护的非关税壁垒。

前美中商会会长柯白(Robert Kapp)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来自中国有危险的产品只占整个中国进口产品总数的极小、极小的比率。如果形成固定想法,那就是任何从中国来的产品都是危险的,所以不应当买,那这将是很不幸而政治上非常有风险的,“我们应该防止政治化和妖魔化这一问题。”

郑萍曾经走访过中加两国的多个企业。她认为,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企业,“中国制造”的商品质量水平总体来说是值得信赖的。她以轮胎为例,国内厂商均是按照进口贸易商的设计要求生产制造,将存在质量缺陷的产品归咎于“中国制造”,或将“中国制造” 的产品等同于存在质量缺陷都并不妥当。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北美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抵触情绪令人忧虑,这会否削弱中国作为出口大国地位,以及演变成新一轮国家间的贸易战,还有待观察。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