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社记者万毅忠/原中新社驻纽约记者麦子记得,1985年的春节,当他手捧鲜花找到费城郊外的公寓时,马思聪用广东话告诉他:“我想在今年秋天回去,看看我的同事和学生,还想去演出,我没有去过西藏,想去喜马拉雅山脚下拉琴。”麦子认为,接下来发生的几件未曾披露的事情,动摇了马思聪的回国之念……
————————–
80年代中期,居住在美国的马思聪获平反后为何没有回国,始终是一个谜。百度百科的《马思聪》条目,用这样的词语表述了中国人对此事的不解:85年中央音乐学院建校35周年,马思聪寄来题词“礼能节众,乐能和众”,他没有回来。86年1月,北京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比赛向马思聪发出正式邀请函,他没有回来。马思聪收到了当年造反学生写来的忏悔信、收到了红领巾班给马爷爷的信,汇报“当我听到中国少先队队歌的时候”的感想,他没有回来。
马思聪夫妇在费城
马思聪为何唤而不归,原中新社驻纽约记者麦子知道这秘密。
麦子是马思聪获平反后接待的首位记者,是他率先披露了马思聪回国的打算,是他写下了马思聪“苏武牧羊十九年”的自喻和周恩来所说的两大憾事之一“马思聪50多岁背井离乡去美国。”麦子记得,1985年的春节,当他手捧鲜花找到费城郊外的公寓时,马思聪用广东话告诉他:“我想在今年秋天回去,看看我的同事和学生,还想去演出,我没有去过西藏,想去喜马拉雅山脚下拉琴。”
麦子认为,接下来发生的几件未曾披露的事情,动摇了马思聪的回国之念。
台湾和费城侨团的阻扰
85年2月,麦子发出马思聪想回国的新闻,各界反响强烈。马思聪所在的费城,七个华人社团联名请马思聪全家吃饭,对他极力劝阻。
台湾方面也很紧张,侨委会主任张广顺从台湾打来长途电话,劝说马思聪“谁回去都可以,但你不行,你回去会动摇反共复国的信心。”马思聪逃出大陆后,曾访问台湾,受到热情接待。接到张广顺的电话后,马思聪告诉了麦子。麦子认为这些没有使马思聪的心情波动。
麦子在马思聪夫妇魂归故里之后,对多维揭开了马思聪生前未能归国之谜。
美国华文媒体也介入了此事,当时的《世界日报》发表社论《寄语马思聪快刀斩乱麻》,称大陆旨在统战和利用马思聪,望他当机立断下不归之决心,社论列举了马思聪“有家不宜归,有国不宜投”的三个理由:一是探亲访友,恐怕?有重温旧恨的份儿,在那_妫o表作品又有何意义;二是马思聪的旧友同事为何如此这般热情欢迎,如果没有获得中共当局的许可,他们敢这样吗?三是,马思聪归去,将付出极高的代价。
《晚霞》未能回国的困惑
四幕芭蕾舞剧《晚霞》是马思聪晚年的颠峰之作,仅创作就耗时50个月,麦子描述其草稿堆起来就高达一尺多。
《晚霞》的故事出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少年郎阿端不慎落水,不知生死,被人导去,水中别有天地。有年十四五的女郎,名曰晚霞,振袖倾鬟,作散花舞,翩翩翔起,衿袖袜履间,皆出五色花朵,随风扬下,飘泊满庭。阿端与女郎会於莲亩。后女被龙窝君唤至宫内,教习歌舞,数月不返。女逃出,与阿端生一子。又有王姓豪门欲夺晚霞,女自曝是女鬼,且以龟溺毁容,不从而去。
这出芭蕾舞剧曾在台湾演出,故事发生在江南,马思聪希望能回中国演出。据麦子忆述:1985年,马思聪将《晚霞》的台湾演出录像带交给他,他又请中新社熊社长带回中国,此后就“石沈大海”。之前,马思聪还曾委托来美的老友吴祖强带回录像,也“无回音”。
《晚霞》一事令马思聪很困惑,怀疑大陆欢迎他回去的诚意,并多次向麦子提及。麦子告诉多维,他在2001年为筹建马思聪纪念馆回国,又带回一张《晚霞》光碟,交给广州芭蕾舞团团长张丹丹,同样没有下文。在与多维记者的交谈中,麦子设想:“如果历史能够重来,中国在85年隆重上演芭蕾舞剧《晚霞》,籍此请马思聪回去,就没有遗憾了。”
(多维记者注:中国交响乐团联盟主席卞祖善在其纪念文章《晚霞—马思聪晚年的音乐创作》中,讲述他86年4月在费城拜访马思聪的经过。马思聪亲笔题赠《晚霞》总谱、钢琴谱以及其他作品乐谱凡八卷。1987年5月初,中国音乐家协会举办交响乐创作研讨会,卞祖善推介《晚霞》,并请与会者听了台湾演出实况录音。不久,舞剧《晚霞》由中国歌剧舞剧院在北京公演。)(《多维月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