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09/在多伦多观赏乾隆南巡

393_01_w.jpg

(星星生活专稿/捷克佳)一个名为“妙笔传芳”的中国绘画精品展已在皇家安省博物馆(ROM)开展,所展出的17幅明清至近现代作品中,最值得称道的是一卷《乾隆南巡图》,尽管ROM专门制作的一个10米长展柜也无法展现这部巨幅画卷的全部,但观众仍能观赏和感受到昔日中国帝王气势恢宏的巡游风采。

皇家安省博物馆研究中国古画的副研究员曾嘉宝日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娓娓道来这个展览的筹备过程,作品的挑选,以及部分展品的介绍。

曾嘉宝认为,“妙笔传芳–麦德格艺术收藏中国绘画精品展”(Brilliant Strokes–Chinese Paintings from the Mactaggart Art Collection),这实际上不是一个大型的展览,因为展出的中国绘画作品从数量上看只有17幅。但她强调说,这些展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十分珍贵的藏品,这些作品的创作时间从15世纪至20世纪,涵盖中国明清两朝和近现代时期,时间跨度达500年。

img_4952_w.jpg
(曾嘉宝沿图逐段解说)

全部展品均是选自阿尔伯塔大学博物馆麦德格艺术收藏。2005年,慈善家麦德格夫妇(Sandy and Cecile Mactaggart)将家族收藏的估价3700余万加元的700余件亚洲艺术品,包括92件中国古代及近代画作和纺织艺术品,捐赠给阿尔伯达大学馆藏部,一时成为美谈。这批艺术收藏品后被命名为麦德格艺术藏品,经联邦政府认证,已成为加拿大文化遗产。阿尔伯塔大学也在当年秋天获得省府的同额匹配资金,创建中国学院。

曾嘉宝说,在筹备展览的过程中,她也遇到不少困难,大多是技术上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受限于展览场馆的场地空间,因为馆内的展柜尺寸都是固定的,一些比较大型的作品最后只好放弃。故她在挑选中十分用心,尽可能兼顾各种题材和各个画派及技巧。

在这些展品中,清朝宫廷画家徐扬所作的巨幅画卷《乾隆南巡图》之中的一卷是本次展览中最为特别的作品。曾嘉宝介绍说,通常的展柜只能展出6尺长的作品,但这幅作品尺寸超长,所以安省皇家博物馆根据馆内的空间,决定专门为这次展览制作一个10米长的展柜,但即使这样,也无法展出这幅作品的全貌。

ROM在展览的介绍中说,《乾隆南巡图》的长度为15米。不过,据阿尔伯塔大学博物馆麦克塔格特艺术藏品的描述:该幅画卷总长2433.1cm,高度72.6 cm,其中画面总长1690.3 cm,高度68.9 cm。

img_4954_w.jpg
(受展柜长度限制,德州城只展出部分,其余的被压在画轴内)

乾隆皇帝是清王朝的第6位皇帝,在位60年。据历史记载,乾隆积极追慕祖父康熙(清王朝的第4位皇帝)的遗风,仿效康熙6次南巡的盛举,在1751年至1784年间也进行了6次南巡,同时按照《康熙南巡图》12卷的样式,乾隆也请画家画了12卷的《乾隆南巡图》。

不过,历史上对乾隆皇帝的南巡颇有微辞,认为他在南巡时贪图游玩,一路上铺张浪费,6次南巡共耗资2千多万两白银。临终时,他意识到是“劳民伤财作无益有害”之举,以劝诫后来的君王不要再组织大规模的南巡活动。

巨幅画卷《乾隆南巡图》的作者是清朝宫廷画家徐扬。徐扬是苏州人,字云亭,善画山水人物,花鸟虫草亦有所长,他也是乾隆1751年首次南巡至苏州时发掘出的绘画人才。徐扬特别善长构思和创作长幅写实巨作,除《乾隆南巡图》多卷之外,还有十米长的《盛世滋生图》等。

作为乾隆年代非常重要的一位宫廷画家,后人对徐扬作品的评价是,笔墨典雅工致,构图宏伟缜密,真实而艺术地记录了乾隆盛世的军政大事和社会生活场景,其作品不仅是清代宫廷画力作,而且是清史研究不可或缺的图像史料。

曾嘉宝表示,徐扬的乾隆南巡12卷画卷后来从宫廷失散,目前全球各地博物馆只有6卷,其他画卷则下落不明,在中国故宫和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都有珍藏。她说,今次到多伦多展出的《乾隆南巡图》是第2卷,展现的是1751年乾隆首次南巡时,到达首站山东德州地区的场景。

据有关文献,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徐扬奉皇帝之命,开始绘制《乾隆南巡图》,由于卷帙浩繁,一直到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方告完成。这十二巨卷的作品,均为绢本设色画,画风工整细致,但目前已然不复完整了,残存的数卷分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法国尼斯市魁黑博物馆等处。到了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皇帝再次命令徐扬绘制另外一套《乾隆南巡图》,历时四年告竣。两套图内容、构图相仿佛,所不同的是第二套图是纸本设色画,这后十二卷《乾隆南巡图》现在完整地收藏在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内。

曾嘉宝说,画家徐扬在这一卷中画的非常细心,内容十分出彩。因此,在阿尔伯塔大学博物馆挑选展品时,她特别选定该件作品赴多伦多展出。而且,因为“妙笔传芳”展览,她还在专门对这幅画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她说,如果仔细欣赏这幅画卷可以看出,作者对画面中的每个人物的刻画都细致入微,每张脸都看很清楚,服饰也很有特点,画卷中每个人的动作也各不相同,人物的比例也十分匀称,看得出作者花费了很大的心血,一点也没有马虎。

曾嘉宝沿图逐段解说道,徐扬描绘的南巡图包括山川、河流、乡村、城池等景色,每一段都有传神之处。她介绍说,乾隆皇帝这次南巡是在一月出发,所以首站抵达山东德州地区时,仍是冬日的情形,树上都没有叶子。

img_4962_w.jpg
(《乾隆南巡图》画卷局部,乾隆皇帝正在过大运河)

在画面中,一条河流的两侧,大队的人马正在浩浩荡荡地行进。其中一侧有大批的官员跪拜迎接御驾。曾嘉宝解说道,“这是大运河,身穿蓝衣的乾隆皇帝坐在八抬大轿上正在过河。”只见乾隆的身后是大批的随从簇拥护驾,队伍的前面则有专人策马开路。除当地官员外,还有不少百姓出来迎驾的,也有一些妇女儿童躲在隐蔽的地方观看,甚至还有登高爬树的孩子们。

在《乾隆南巡图》中还描绘有山东德州的城市生活百态,画面中厚重的城墙内,是鳞次栉比的民居,沿街还有风格各异的店铺,所卖商品清晰可见,有的铺面门前还摆放桌子,还可以看出有桌布蜡烛等细节。

img_4961_w.jpg
(《乾隆南巡图》画卷局部,热闹的城市)

城中的人物神态更是栩栩如生,既有聚在一起交头接耳的市民,也有嬉戏玩耍的儿童,还有抬轿、拉车和打扫街道的人。曾嘉宝指着一处人群聚集的地方说,这是德州城的民众正在搭台演出,为皇帝的到来营造一些节日的气氛。

《乾隆南巡图》画卷的最后是德州郊外的景色。“还有很多精彩的内容,但可惜展柜不够长,那些无法展出的内容只好压在画轴内。”曾嘉宝颇为惋惜地说。从不算完整的展出画面中,可以了解到部分清朝年间社会的风貌及民俗文化,还有迎接皇帝驾临的程序等。

作为皇家安省博物馆的副研究员,曾嘉宝在馆内专门研究中国古画,她最初主要研究元代绘画,后来延伸到明清代的作品。她说,前来观赏的观众对画展的反响十分热烈并非常赞赏。因为西方人对中国画的一般印象多是风景画、山水画,通过展览,他们看到各种题材的中国绘画作品以及不同的画风,感到既新鲜也有兴趣。

img_4976_w.jpg
(展厅内部分展品)

整个展览的主题是“妙笔传芳”,除最长幅的乾隆南巡外,还有其他16幅作品。本次展出还包括明代画家沈周、文征明的作品,清朝“扬州八怪”最小一怪罗聘的花鸟画,清朝画家袁耀的风景画、意大利传教士画家郎士宁的铜版画,清朝文人钱维城的苏州狮子林全景图,沦落风尘被称为秦淮八艳的明末女画家马湘兰的兰花,还有现代画家石鲁的作品等。

“妙笔传芳–麦德格艺术收藏中国绘画精品展”的展出时间是自2月21日起,直至9月7日,有关详情可浏览皇家安省博物馆网站:www.rom.on.ca。

393_22_w.jpg


点击!!乾隆1751年南巡图(山东德州)(大图)
(图片来源:阿尔伯塔大学博物馆)


“妙笔传芳”画展介绍

导言

“妙笔传芳”展出的作品,乃麦德格艺术收藏中的精选。通过这些作品,可以看出这个重要收藏所涵盖的范围及其特别出色的地方。展品跨越500年,从15世纪的明代至20世纪。从中可以让人们观察到中国绘画的多种形式和功能,广泛地题材,画家的不同背景和习画经过,以及多姿多彩的绘画风格。

除了让观众获得视觉上的享受外,展出的作品还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不但让观众得以更深入了解各画家的艺术造诣,而且还为他们阐明过去5世纪以来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赏画面面观

在中国文化中,绘画有多种社会功能,包括作为馈赠品,贸易商品,皇家专用品,政府法令图绘指南,以及历史大事图录。此外,有些专门捕捉中国景物和中国人生活起居的画片,还能满足外国人的好奇心。

中国画装潢的形式也有多种,视乎观赏的环境而异。装裱成立轴的画,可以挂在客厅的墙上,美化家居;也可以挂在书斋里让人沉思细味。至于手卷和书册,平常都收藏起来,只有在藏家兴致到时,准备单独或与友人共同赏玩时才拿出来。

中国画上时常附有画家的提款、签名,和作为凭证的印章。提款的内容可能包括一首或多首阐释画意的诗,作画的原因、时间、地点,和受画者的名字。

根据传统,一般画作在画家的题款之后,还有跋语。所谓跋语,即与画家相识的藏家,或他们的朋友所写的赞语。通过跋语,我们可以知道那些文人雅士曾经与画家往来或曾经观赏过其作品。

画家的经历

“妙笔传芳”中的画迹,展示属于文艺界的画家–其中包罗了文人、高官,宫廷画家,专业画家,和青楼妓女–所喜爱的风格。这些风格,包括充满画家个人情怀和理想的即兴逸笔,为正统派谨守的摹古风尚,以及成为专业画家作品特征的即精工又极具装饰性的画法。

中国画家,大致上可以分为业余画家和专业画家两类。不过,有时他们的身份区别变得模糊,因为业余画家由于生活环境变迁,也可能成为专业画家。

业余画家通常是知识分子,通过擅于绘事的长辈指点,临摹古迹,和观察身边事物而获得绘画的基本技巧。对他们来说,绘画只是一种消遣方式,是赖以抒发个人理想和感情的媒介。

专业画家则正是拜师学艺,从临摹画谱和老师的画作入手。由于依赖绘画为生,专业画家绘画时,往往迎合买家的喜好为前提。画艺高明的专业画家,可以通过地方官的推荐成为宫廷画家。此外,在中央政策设立画院的朝代,有才艺的画家,也可以通过考试进入宫廷服务。

画风的意义

中国画由点、线、面组成。由于赖以创作这些元素的材料–笔、墨、纸或绢–性质不同,因此各式各样的绘画风格,遂得应运而生。

画笔是采用动物–兔、羊、黄鼠狼等–的毛制成的;墨则是把松烟与胶和合成的。在磨好的墨水中加入不同份量的水,可以产生深浅不一的墨色。同样地,生和熟的纸或绢的吸水量有别,这一特征,对墨色的深浅也有直接的影响。

其他导致笔墨变化的因素:毛笔饱蘸或部分蘸上墨汁,以中锋或侧锋运笔,运笔使用的力度和速度。

中国绘画的风格,粗略可以分为两类,即工笔画和写意画,工笔画讲究精致的笔墨和准确的造型,在匀细的轮廓线内渲染重彩。这是专业画家常用的风格。

业余画家所崇尚的写意画风,利用转折有致的线条和大块的墨色或淡彩渲染的手法概括主题的意象。所得的效果是笔触潇洒和不求形似。有时,业余画家也用匀细的线条勾画物象,但他们不会在轮廓线内加上颜色。这种通称“白描”的画法,反映他们崇尚朴实淡雅的气质。

欧洲关系

西洋画最早在1582年耶稣会教士利马宝(Matteo Ricci 1552-1610)来华传教时传入中国。起先,这些画并没有引起中国人学习西洋画的意愿。直至18世纪若干欧洲耶稣会教士在康熙、雍正,和棋那龙朝陆续以画家身份供奉内廷时,西洋画的画法才被应用到中国画中;而有些中国宫廷画家也在这时得到传教士画家的指授。西洋画注重写实,描绘物象采用单一光源和定点透视法。但其影响,只限于宫廷艺术。

19世纪,欧洲画家以各种因缘际会远赴中国。其中有些受雇为使节团的绘图员。他们负责记录在中国期间所访问的地方,以及耳闻目睹的人物和事情。此外ia,还有一些自费到中国的画家,他们都是被能够前往这个遥远的国度,亲身体验异国风土人情的机会所吸引。这些人将中国的生活习俗和山川风貌介绍到西方社会,贡献良多。

19世纪以后,虽然传统的中国画仍然高踞主流地位,但到20世纪初叶,由于耶稣会传教士画家们播下有关西洋画知识的种子,终于长成开花。这时,年青的有志之士纷纷前往日本和法国学习西洋画的技法,一心要将他们吸收到的新知识为中国画注入新生命。

“妙笔传芳”–麦德格艺术收藏中国绘画精品展是由多方通力合作的成果。阿尔伯塔大学博物馆同仁感谢所有为此付出努力的人士。我们尤其要感谢皇家安省博物馆的中国绘画研究员曾嘉宝博士策划这个展览,与大众分享她的学识。

麦德格艺术收藏包括700多件稀有艺术品,其中有纺织品,装裱成手卷和挂轴的绘画,以及古代和现代东亚的其他文物。这些艺术品都是由埃德蒙顿慈善家Sandy和Cecile Mactaggart博士在2005年捐赠给阿尔伯塔大学的。这个收藏扩展了我们在东亚文明方面的知识,对学生和全世界的学者都会产生影响。

麦德格艺术收藏是阿尔伯塔大学博物馆收藏的一部分。阿尔伯塔大学博物馆拥有散布于校园内的35个跨学科的博物馆和收藏。其性质各异,从艺术到动物学都有。这些总数超过1千7百万件的藏品,每天都通过教学,研究,和与社区互动的活动中诱导新发现。

更多资料,可致电780-492-5834,或浏览网页www.museums.ualbetra.ca。

“妙笔传芳”–麦德格艺术收藏中国绘画精品展(Brilliant Strokes: Chinese Paintings from the Mactaggart Art Collection)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