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18/互联网上的新名词:草泥马、河蟹、马勒戈壁

童声合唱《草泥马之歌》

在那荒茫美丽马勒戈壁有一群草泥马,他们活泼又聪明,他们调皮又灵敏,他们由自在生活在那草泥马戈壁,他们顽强勇敢克服艰苦环境。噢,卧槽的草泥马!噢,狂槽的草泥马!他们为了卧草不被吃掉 打败了河蟹,河蟹从此消失草泥马戈壁



草泥马之歌

宽广的马勒戈壁 景色多壮丽,勇敢的朝尼族人民,歌颂着你,俊健的草泥马,多么的美丽,一直不停的奔跑,向着那日出的方向,嘿~在马背上,弹奏一曲,动听的旋律,迷人的姑娘,她心醉神迷,醉在这马勒戈壁,卷,我今天特意 应邀来到马勒戈壁,传说有一种美丽的神兽它们生存这里,生活在山坡,就在朝尼家的隔壁,它们的眼神忧郁 …



动物世界特别篇 马勒戈壁上的草泥马完整版


网络神兽“草泥马”是什么东东

“宽广的马勒戈壁景色多壮丽,勇敢的草泥族人民歌颂着你,俊健的草泥马多么的美丽……”日前,这首由中国网民撰写的《草泥马之歌》,登上了《纽约时报》的网站,国外媒体纷纷对“草泥马”现象品头论足,这个本义是指向某个物种的词汇,折射出人们对中国文字的无穷想象力,并开始无限发酵和变味。

有网友以考证的笔法指出,“草泥马”即为“羊驼”。于是,商家依此为据,匆忙制造出了“草泥马”玩偶,在网络上大肆出售。生物学家却考证得出,根本没有“草泥马”这种生物;学者却又考证出“卧槽泥马”有历史出处。丝丝缕缕,迷乱不堪……

*原本仅是“无聊之作”

“草泥马”的走红,源于一首中国网民制作的《草泥马之歌》。该歌曲是童声合唱,于2月初以视频方式贴在网络上。

贴出《草泥马之歌》的网友注释说:“里面的声音绝对没有处理,是我用各种童声唱了8遍,合成在一起的,请放心收听。个人无聊之作,笑笑开心一下而已,请勿认真。”可连视频制作者都始料未及的是,该视频让人认真了,迅速在网络上走红,出现了一堆“草泥族”。著名学者、文化批评家崔卫平在其博客上以《我是一只草泥马》为题,对该“族群”的出现缘起做了梳理。

“我为发明这种谐音隐语的人击节赞叹。它的潜台词是说——有些话我是说不得的,你不让我说,这个我知道,你看,我是配合的,不是吗?当然了,我自己也觉得,说这样的糙话是不应该的。”在文章中,崔卫平说:“所有这些东西的出现,直接与一项叫做‘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有关。”

*“草泥马”另生事端

当网友渐渐对“卧槽”、“草泥马”、“卧槽泥马”等词汇习以为常时,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段凡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把“卧槽泥马”当作一个成语来解释:卧槽泥马出自《战国策》,形容虚有其表、窃居名位者,即使有相应的地位,其能力也不足以胜任,等同于烂泥敷不上墙。

这一解释,被网友结合恶搞,引申出了无穷寓意。知名网友老饕餮撰文称:“江湖闻此,无不大噱,喷饭者不可胜数。博士惊惶,查无实据,愧汗交流致歉。”云南大学古代汉语教授蔡英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凭直觉说:“这个词不可能出现在《战国策》里吧!”为谨慎起见,他特意查证了《战国策·楚策四》。

半个小时后,蔡教授告诉记者:“不算很长的楚策四里,根本没有这样一个词,以及相关的出处。”谨慎的蔡教授执意再翻书,依然没有查找到,他由此肯定了自己的看法。

*“卧槽泥马”列入试卷?

草泥马在网络上引起的事端还没有平息,网络又传出另一消息:一中学试卷将“卧槽泥马”列入考题,以周正龙拍虎事件(正龙拍虎)作为引题,引出另一成语,4个选项中有一个为正确答案,即为“卧槽泥马”。

帖子纷纷被各论坛转载,上面还配有一张像模像样的试卷局部图片。可该图片无法证明该“试卷”为哪个省,中学几年级,所以无法辨别真伪。昆明第三中学语文教师王旻告诉记者:“在昆明中学的试卷里,没有这样的试题。”

王旻说:“对此事件,我只能从两方面看。一是网友杜撰,网络这个平台确实很复杂,娱乐、恶搞的成分多,网友瞎掰的词也很多;其次,如果这样的题目真的出现在了某个地方的中学试卷上,那是非常荒唐的。”


互动百科:草泥马

草泥马,被网友定为“中国十大神兽[网络]”。名为“草泥马”的动物其实是被网民创造出来的全新物种,是一种网络现象。其本意其实是中国国骂的谐音。网友还创作了《草泥马之歌》

cnm1.jpg
草泥马

草泥马-被网友改编恶搞

*恶搞起源

曾经在猫扑上有一个贴子,贴子说得很无聊,但因为1楼回了个贴,贴子就火了! 贴子内容大概是:说什么从前有一个人在捏泥捏着捏了捏了一个人叫陋夏,然后觉得泥人没有头发不好看,就用草做了头发,然后又觉得有人没有马怪怪的又捏了一只马。后来还起了个名叫“陋夏草泥马”然后1楼的回复说:好像是捏着然后差不多的意思,但泥的东西多,名也长,好像是叫“卧槽陋猪泥马戈壁”。

就这样,草泥马一词在网络上被改编了意思,很多人误以为是一种马的名称,随着一步一步的发展至今,在国内的个大网站上都有它的身影,形式发生了改变,形成了可爱的毛绒玩具热朝,使得狂热者可以直接地拥有这种神奇的物种,无论现在在任何的社区论坛贴吧网站都可以看到它可爱的身影

cnm2.jpg
可爱的草泥马玩具

*网友恶搞描述草泥马

草泥马:属于草泥族,颈长而粗;头较小,耳直立;体背平直,尾部翘起,四肢细长;被毛长达60~80厘米,呈浅灰、棕黄、黑褐等不同色型;雄性略大于雌性。草泥马是一种半野生动物。栖息于海拔4000米的高原。每群十余只或数十只,由1只健壮的雄马率领。以高山棘刺植物为食。发情季节争夺配偶十分激烈,每群中仅容1只成年雄马存在。妊娠期8个月,每胎1仔。春夏两季皆能繁殖。草泥马的毛比羊毛长,光亮而富有弹性,可制成高级的毛织物。皮可制革。肉味鲜美。也能驮运。

草泥马平日顽强地生活在荒茫而美丽的马勒戈壁上,他们不但聪敏又活泼,而且调皮又灵敏(因为草泥马是主要物种,所以马勒戈壁又叫草泥马戈壁)。草泥马们克服了戈壁的艰苦环境,并顽强的生活下来。戈壁上缺少水缺少食物,草泥马几乎什么草都吃,但是唯独吃卧草的草泥马毛色亮丽,皮厚肉实。卧草一般生长在人类的聚集点附近。所以草泥马一生都是于人类相依为伴的。

被网友评为中国十大神兽之一,网友开店卖马

2009年1月初,一篇题为“百度10大神兽”的帖子曾传遍国内各大网站(详情见网事此前报道)。在这十大神兽中,又以“草泥马”流传最广。有一网友在淘宝网上出售“草泥马”,而这“神兽”的价格却要2009元。 在这家出售“草泥马”的网店上,网店主搜集了五个种类分别面向各种人群。在商品简介中,网店主这样写道“在荒茫而美丽的马勒戈壁上。生活着一群顽强的草泥马。(因为草泥马实是主要物种,所以马勒戈壁又叫草泥马戈壁)草泥马们克服了戈壁的艰苦环境,并顽强的生活下来。戈壁上缺少水缺少食物,草泥马能进食的只有一种草——卧草。然而卧草一般生长在人类的聚集点附近。所以草泥马一生都是于人类相依为伴的。”同时,网店主还上传了数张“草泥马”的图片。图片中所出现的“草泥马”其实是一种产于南美秘鲁和智利高原山区的羊驼。 虽然这“草泥马”是2009年1月16日刚发布的商品信息,但已经有10多名网友参与竞买。有网友称,网店主采取这种手段只是用来刷信用,而商品本身就是恶搞。

草泥马玩具已经出炉

不过现在随着草泥马日益的火热现在已经有了真正的草泥马玩具了,极高的人气和可爱的造型因此,一出来就受到大家热烈的追捧!成为了淘宝最热销的玩具

这种粗鄙低俗的谐音戏谑无甚可观,倒是其文字诠释显示网络创意无限。这个名为“草泥马”的全新物种,网友为其撰写的解释就相当具有想象力:“在荒茫而美丽的马勒戈壁上,生活着一群顽强的草泥马。草泥马们克服了戈壁的艰苦环境,并顽强地生活下来。戈壁上缺少水缺少食物,草泥马能进食的只有一种草——卧草。然而卧草一般生长在人类的聚集点附近。”

cnm3.jpg

网友提议建“搞怪百科”

草泥马一则名为《BAIDU十大神兽(雷死你们不偿命) 》的帖子出现在百度“魔兽世界”贴吧,列出了十种大家在现实中闻所未闻的全新物种的相关百度百科词条:其中“尾申鲸”、“吉跋猫”、“达菲鸡”、“法克鱿”等的谐音所指代的词语一看即知;“鹑鸽”是对某位明星的映射;“雅蠛蝶”则是对日本AV里经常出现的某句女性专属台词的恶搞……

有网友爆料称,其实网上还流传着一些相当搞怪的词条,譬如“卧槽泥马勒戈壁”就被好事者通过杜撰各种典故,考证其出处竟然源自《尚书》的记载:“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戈壁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而在这“十大神兽”之外,还有一种颇为著名的“鹳狸猿”,用于发泄对于某些网络管理员的不满。更有网友建议,如今山寨之风吹遍网络深入人心,“为何不弄一个专门搞怪的山寨百科?

cnm4.jpg
羊驼

草泥马-原型:羊驼

网络上被说的草泥马的原型实际上是羊驼。

英文名:Alpaca
学 名:Lama pacos
草泥马的原型生态特征详见羊驼

cnm5.jpg

偶蹄目骆驼科无峰驼(羊驼)属的1种。 别名美洲驼、无峰驼。体型颇似高大的绵羊;颈长而粗;头较小,耳直立;体背平直,尾部翘起,四肢细长;被毛长达60~80厘米,呈纯白,浅灰、棕黄、黑褐,纯黑等22不同色型;雄性略大于雌性。产于南美的秘鲁和智利的高原山区。

当今羊驼大国秘鲁已立法禁止羊驼的出口,因此智利、玻利维亚进而成为南美洲羊驼出口的主要国家。但是由于南美洲的羊驼几乎完全处入原始放养,自然繁育,并由于国际市场对羊驼制品的高需求量,南美洲原产地的羊驼品种的总体质量已明显下降。

南美洲以外的羊驼产业是以品种提纯繁育为主要目的和营经手段。现在南美洲以外的羊驼主要分布在美国、澳洲和新西兰。经过这些国家近二十年科学繁育,系统优化,这些国家的羊驼品质已明显优于南美洲自然繁育的羊驼。


崔卫平:我是一只草泥马
航海日志 Add comments作者:崔卫平
标题:我是一只草泥马

最近“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引起了“草泥族”与“河蟹族”之间矛盾的升级,必须有人对于这种“民族隔阂”的行为承担责任。
—题记

一、视频

最近网络上有两个东西陡然蹿红,点击率飙升,这就是视频《马勒戈壁上的草泥马》以及童声合唱《草泥马之歌》。前些日子我将它们发给一些朋友,但是很少有人回复我,弄得我很落寞,以致不得不拿起电话,一一打上门去询问,问他们收到没有,但还是很少有人作出恰当反应。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调查研究之后发现,责任是我自己的,我自己没有将背景交代清楚,弄得别人一头雾水。当然,如果没有适当的复习参考资料,光是看看这样的字句排列是不知所云的:

在那荒茫美丽马勒戈壁
有一群草泥马,
他们活泼又聪明,
他们调皮又灵敏,
他们自由自在生活在那草泥马戈壁,
他们顽强勇敢克服艰苦环境。
噢,卧槽的草泥马!
噢,狂槽的草泥马!
他们为了卧草不被吃掉 打败了河蟹,
河蟹从此消失草泥马戈壁

这是那首童声合唱《草泥马之歌》的歌词,原来的曲子是动画片《蓝精灵》的主题歌。这样一种扑朔迷离的东西,即使我将其翻译过的英文放在这里,也未必有人明白得更多:

There is a herd of Grass Mud Horses
In the wild and beautiful Ma Le Desert
They are lively and intelligent
they are fun-loving and nimble
They live freely in the Ma Le Desert
They are courageous, tenacious, and overcome the difficult environment
Oh lying down Grass Mud Horse
Oh running wild Grass Mud Horse
They defeated river crabs in order to protect their grass land
River crabs forever disappeared from Ma Le Desert

而“动物世界特别篇”《马勒戈壁上的草泥马》,它拥有一个“科学知识”的外表,一开头看上去还真是那么回事,说是“在苍茫而美丽的马勒戈壁上,生活着一群顽强的草泥马,要知道他们是如何克服这里的恶劣环境生存下来,那就请跟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动物世界。”接着就讲了那个流传甚广的故事:草泥马的生活本来就够艰难的,它们只吃一种草,但是更加不幸的是突然来了河蟹,将草泥马的食物抢走,草泥马因此无法生存。这里世代居住的人们“本来是卖马匹的,现在改行割皮包去了。”

据同济大学文化批评学者王晓渔先生介绍,其中的关键词:“草泥马”、“河蟹”、“马勒戈壁”以及播报主持人的名字“鹑鸽”、“雅蠛蝶”都是在网络上流行许久的暗语,已经有了丰富深厚的群众基础,这回又一次掀起狂潮。此前有过四大神兽的说法,也有十大神兽的说法,都是一些隐语,将不该说的某个词通过谐音而说了出来。笔者愚钝,十大神兽中,仍有几位不明就里。

在网上同样流行的还有比如《动画版草泥马之歌》,是模仿新疆的曲调,连说带唱,冬不拉和小鼓伴奏。还有一个只有十来秒的叫做“传说中的神兽草泥马军团”,多个草泥马在军乐伴奏中昂然阔步地前行。应该交代,所谓草泥马的原型,其实是生活在澳洲的一种动物,叫做羊驼。

(本来文中都有链接的,故第一小节称之为“视频”。听从朋友劝告,防止它们进一步被河蟹,故将链接全部删去。敬请看官务必自己google一下。)

二、缘起和结果

那个《马勒戈壁上的草泥马》应该出现得稍早,大约是2009年1月底,童声合唱的《草泥马之歌》如果没有搞错的话,应该是2月初。所有这些东西的出现,直接与进入2009年以来一项叫做“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有关,简称“反低俗”。人们将对于该项“行动” 的情绪,释放到这些“恶搞”的活动中去了。

这个“专项行动”对于知识分子有点隔膜,他们或许会想,至少这件事情与自己没有关系,怎么着也不会栽到这种事情上面。需要提醒的是,在许多方面,这件事情与1983年的“清除精神污染”有着非常相似之处。官方称,“截至2月10日,专项整治行动中已关闭严重违法违规网站1911家,关闭淫秽色情博客269个。”官方并先后公布了四批涉及低俗网站名单,其中有新浪、搜狐、百度、腾讯、令人讶异的是“豆瓣”这样长期被认为是高品位的“小资网站”,也在被点名、需要严厉整治之列。

就不去从头介绍“豆瓣网 ”了,那样故事显得太长,也像是做广告。有一位网友写道:“何曾几时,我希望豆瓣变成我们80后的思想阵地,表达出我们真正的思想主张,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自己隔三差五去这里一个“去九点”的网页http://9.douban.com/,从中了解此刻的年轻人在读什么书,他们怎么读书,因此对于豆瓣的情况比较关心。豆瓣的重要特色是有许多活动小组,至于这些小组怎么形成的,请看这里http://www.prower.cn /interaction/543。有人同时在这里参加十来个小组,在这次“专项行动”中,许许多多的小组纷纷被解散。

请看看这些被解散的小组中,有哪些是属于低俗的?

“ 炎黄春秋”小组、“南方周末”小组、“北方周末”小组(以及北方周末2.0小组、北方周末3.0小组)、“民主社会主义”小组、“文化大革命”小组、“悼念张志新”小组、“亚洲周刊”小组、“台湾政治”小组、“言论自由”小组、“请给思想以自由”小组,还有比如“贺卫方”小组、“冉云飞”小组、“徐友渔” 小组、“哈维尔”小组,“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小组、“牛博群”小组。(删去链接)贺卫方先生本人在他的新浪博客里提到了这件事情,有一位叫做尚高升的网友,在贺先生的博客留言中写道:“贺卫方小组聚集了国内很多重要思考者,他们理性、严肃,有时犀利、尖锐,是当代中国社会心理中十分重要的清醒剂。”

据说“张旭东小组”也被解散,有网友说,那是“误伤友军”。误伤的友军应该还应包括“崇拜毛泽东小组”,该小组的组长声称自己“也没有多宣传,只在小组里转贴了毛泽东的两篇文章《矛盾论》和《实践论》,收藏了《毛泽东选集》一至五卷。”(删去链接,来自乌有之乡网站)。不知道解散“讨厌说共产党的坏话”小组、“和谐社会”小组以及“左翼青年”小组,是否也是“误伤友军”?

有些小组参加的人数很多,贺卫方小组有2676人。另有一个政治哲学小组,纯粹理论性的探讨,也有两千多人。有一个叫做“实事求是”的小组也被解散了,这个小组有位前成员这样写道:他原来只知道“实事求是”是他的母校人大的校训,而且校训的字还是毛泽东题的呢,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它原来属于“低俗”之列。问题还在于他注册之后基本上没有去,被解散之后,感到“真是太后悔,太想知道了——那个名叫“实事求是”的小组到底讨论了些什么呢?” 他并且发现:“我今天又开了一个眼界,知道什么自由啊民主啊都不可怕,他们最怕的,原来只是‘实事求是!’”

有些被解散的小组其名字很有意思,他们肯定是某些特殊时期的结果:比如“深度围观群众”小组、“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小组、“一小撮3.0”小组、“一小撮5.0”小组、“一小撮6.0”小组、“一小桌别有用心的人”小组、“不明真相的群众”小组、“怪叔叔和蔼可亲”小组、“五毛收容站”小组以及“外交部发言人围观团”小组、 “CCAV-10《走进伪科学》 ”小组等。

众多小组被解散之后,人们马上又弄出诸如“我们等待被解散”小组、“被豆瓣解散的小组”小组、“豆瓣可以摧毁花朵,但不能阻挡春天”小组、“河蟹豆瓣人见人爱 ”小组等。当然,它们统统又被河蟹掉了。河蟹的原因为什么呢?被解散的小组五花八门,但是原因却只有一个,我还是直接贴上来:

亲爱的用户 您好!
我们非常遗憾地通知您,
您参与的小组 实事求是 因讨论主题属于社区指导原则所明确的豆瓣不欢迎内容,依据小组管理细则第1条之规定,已经解散。

作为一家在中国境内运营的网站,豆瓣严格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要求。我们从服务范围的选择上也希望能够保持对用户产生内容的最少干涉,基于对法律法规的尊重,对用户法律安全的保证,豆瓣在全站范围内明确不欢迎激进时政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和讨论,并将继续加强此方面的管理工作。

我们感谢您对豆瓣的关注与支持!因小组解散而对您可能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同时亦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配合。

附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http://www.cnnic.net.cn/html/Dir/2000/09/25/0652.htm
社区指导原则:http://www.douban.com/about?policy=guideline
小组管理细则:http://www.douban.com/about?policy=grouprules

这里只是拿豆瓣举一个例子而已,并不是特别责怪豆瓣的意思,具体豆瓣是怎么做的,为什么给这些上了黑名单,人们也不是很清楚。但是可以肯定,豆瓣网站本身是不得已的,有许多为难之处。

三、为什么要关心这件事情

拿豆瓣来说,有些被解散的小组,听上去仿佛的确是犯了某种禁忌,属于“低俗”之类(打引号是因为实际上没有见过,不能判断)。诸如此类的东西,到底如何对待,恐怕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起码需要一个社会范围内的广泛讨论,让人们就此充分发表意见。问题不在于这些东西好与不好,而在于依靠权力直接拿掉这种东西,可能会带来怎样的副作用,带来怎样伴随的严重后果,同时需要付出哪些沉重代价。在拿掉这种东西的同时,还会任意拿掉其他的东西。如前面陈述的,许多非常严肃的东西,也就因为这个理由——不,因为同样的权力,而被取消掉了。表面上看来,所有令人不安的东西都给拿掉了,仿佛天下从此太平了,但是其中遭受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

在那些年轻人组成的小组中,会闪现出多少智慧的火花?会积聚起多少智慧的能量?那些最为宝贵的、创造性的思想和元素,在它们最初出现时,是谁也不在意的,甚至谁也不认得,包括当事者本人,也未必知道某种新思想的火花会带来怎样的风暴,激起更多富有创造性的能量,因此它们需要“静养”,需要像“草泥马之歌”的歌词里唱的,“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某个地方,让它们得到培育、滋养。如果还指望我们民族的未来不仅是一个模仿大国,而是一个拥有无数原创思想的大国,那么,就需要让我们的年轻人在宽松、自由、富有尊严的环境中,让他们慢慢地发育和生长,而不能动不动就突如其来地加以干涉。被解散的小组成员感叹,他们积累起来的文章,一下子消失了。

尤其是,在这些被解散的小组中,有许多是与政治莫不相干,与所谓敏感话题不搭界的,这些小组的人们从来也不曾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卷入或参与政治,他们只是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某件事情,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变得滋润一些而不是那么枯燥。这是值得无可非议的。说句犬儒主义的话,窃以为一个人不仅有责任、而且有义务将自己的事情办好,将自己的生活弄好,这样才不会将自己也弄成一块灾难之地,需要别人帮助才能生活下去。爱世界的方式之一是爱自己,将自己弄好了,这个世界的苦难也会减少一些。

豆瓣许多小组成员的想法,与这个想法不谋而合,他们组成的兴趣小组以及各种自治、自理的小组比如“黑色幽默”小组、“爱好文学”小组、“反簡體字”小组、“你应该是一个成熟的成年人了吧”小组、“枪炮与玫瑰”小组(这应该与一支乐队有关)以及“姐弟恋”小组、“月经”小组等等。这些小组仅仅与生活有关,没有逾出一步,看上去只关心自己的爱好和事务,不幸这些小组都被河蟹掉了。所以年轻的朋友仰天长叹:“为什么啊为什么?”

一般我是比较克制的,尽量不说难听话,但是这回为了这些人我要说了——搅扰人们和平的日常生活,将人们从自己平静天地中驱逐出来,是对于人民群众的一次大规模的“折腾”,是对于生活的粗暴宣战。这样一来,原本我们五十六个民族,从此分裂为“河蟹族”和“草泥马族”,他们之间难以调和,难以沟通,因此,必须有人对于这种“民族隔阂 ”的行为承认责任。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如此一来,原来许多不关心政治的人们,自动转为某种“反对派”,他们不是为了某种政治,而是为了保卫自己的生活,是“持不同生活见解者”者。有一位自称马丁•豆瓣牧师的人这样写道:

起初他们修理天涯,
我不混天涯,我不说话;
接着他们修理凯迪,
我不是猫眼,我不说话;
此后他们修理校内,
我早就毕业了,我继续不说话;
再后来他们干掉了牛博,
我不想被干掉,我还是不说话;
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
——马丁•豆瓣牧师。GFW殉难者纪念碑铭文。2008年。

还有一位叫做小刀周远的人,模仿诗人海子的那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道:

从今天起,做一个低俗的人
发帖,泡马子,下载AV
从今天起,关心CNN和BBC
我有一种认真,面朝人海,死性不改
从今天起,对每一个Blogger微笑
告诉他们螃蟹疯了
那低俗网站告诉我的
你可以统统Google出来

给每个独立的Blog取一个肉麻的的名字
陌生人,你要为他们祝福
愿他们有一个不和谐的前程
愿被和谐成为历史
愿天朝充满幸福
我只愿,面朝人海,死性不改
(还有更多,删去链接)

豆瓣的网友俗称“豆油”,甚至发起了一场“给名画穿衣”运动,抗议那些被删除的世界名画,请各位自己去看吧,百闻不如一见。(唯一保留这个链接http://hi.baidu.com/tanyear/blog/item /1d449c36ca02b4360b55a91a.html)

至于“草泥马”,我为发明这种谐音隐语的人击节赞叹。它的潜台词是说——有些话我是说不得的,你不让我说,这个我知道,你看,我是配合的,不是吗?当然了,我自己也觉得,说这样的糙话是不应该的,我没有必要为了你而将自己降到某个水平之下,即使你逼我说,我也不说,我要保持我自己的体面和尊严;即使你退回到某个野蛮的水平,我还是保持自己文明人的身份,这个还不行吗?因此,我说的是“草泥马”,不是XXX。草泥马是什么呢?是一种在艰难环境下艰苦奋斗的动物,你看它来自苍茫草原,我喜欢它,我热爱它,这件事情太遥远了,你管不着。还有,你老盯看着我干嘛呀,你看我不是挺好的嘛,我天真无邪,没有被坏人捉去,没有被坏人控制,我也不低俗,你操那么多心干嘛?

我正在唱一首亲爱的儿歌“我——是——一只——草——泥——马!”这首歌即使让全世界听见了,也不能算我犯法。

2009年2月19日

( http://www.tecn.cn )

20070628/美日交锋“慰安妇”问题


泥马战河蟹,草根斗权威

BBC中文部记者尚清/2009年1月5日,中国七个部委联合启动了一项名为”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的行动。

1月9日,在国内自由知识界颇有名气的博客网站“牛博网”被关闭。1月底,“牛博网”翻过防火万里长城,在异国他乡重新注册,变成“牛博国际”。域名由.CN变成了.COM,成了一个地道的流亡网站。

牛博网只是被中国当局专项整治行动查封的近三千多个网站中的一个。

整顿网站

另一个遭封杀的“低俗淫秽网站”是知名网站豆瓣网。仔细看一下该网站里被解散的讨论小组便可对当局的用心略知一二:

“炎黄春秋小组”、”南方周末小组”、”北方周末小组”、”民主社会主义小组”、”文化大革命小组”、”悼念张志新小组”、”哈维尔小组”等等。

几乎在同一时间,一首配有录像的童声合唱《草泥马之歌》开始在YouTube网站上流传开来。 在那荒茫美丽马勒戈壁有一群草泥马,他们活泼又聪明,他们调皮又灵敏,他们自由自在生活在那草泥马戈壁,他们顽强勇敢克服艰苦环境。噢,卧槽的草泥马!噢,狂槽的草泥马!他们为了卧草不被吃掉打败了河蟹,河蟹从此消失草泥马戈壁《草泥马之歌》

录像上,一群生活在“马勒戈壁”上貌似秘鲁羊驼的草泥马对着镜头龇牙咧嘴,跳来跳去。而北方人一听”草泥马”和”马勒戈壁”这两个词本身就知道是讲粗口、骂脏话。

歌词里面除了歌颂自由自在生活的草泥马,还描写这群可爱的动物如何战胜了偷吃它们赖以生存的戈壁野草的罪恶河蟹。

而”河蟹”又与中国官方一再强调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和谐”同音。

这个童声合唱录像一在互联网上面世,立即被中国网民广为传播,上YouTube网站查阅此录像的网民多达140万。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局副局长、中国互联网新闻研究中心主任刘正荣2月25日座客新华网,向网民解释政府治理互联网低俗之风的用意。

他说,”这个行动目的非常单纯,就是为了我们的孩子们。主要是因为网上淫秽、色情、低俗类的信息比较多,讲白了,怕影响孩子,怕孩子学坏。”

辛辣讽刺

在许多人眼里,《草泥马之歌》用童声合唱的方式出现在互联网上是对刘正荣的这一说法的辛辣讽刺。

在美国的中国事务评论员张伟国在接受本台中文部采访时说,中国共产党在治理国家的时候有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搞政治运动。

他说,虽然文革之后共产党痛定思痛,许诺不再搞政治运动,但整顿互联网专项行动实际上就是一个变相的运动,是在网络上进行清理的政治运动。反淫秽只是打压政治异议人士一个借口罢了。

其目的就是扫荡不同意见的网站,比较自由化的网站,比较有独立性的网站博客。

在谈到关闭博客的问题时刘正荣说,”在互联网上不能传播什么,应该防止什么,我们应该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最起码的,不能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

对于中共来说,国家利益就是党的利益。损害国家利益就是损害党的利益。关闭或解散讨论小组的做法就是为了防止共产党的一党统治和一家言论受到损害。

去年12月由数百名知识分子联署的《零八宪章》在互联网上公开发表,呼吁在自由、平等、人权的普世价值下,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宪政的现代政治构架。

如临大敌

中国政府如临大敌,将《零八宪章》发起人之一、著名异见作家刘晓波软禁至今,并关闭了一些刊登与《零八宪章》有关文章的网站。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今年1月13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以22.6%的比例首次超过21.9%的全球水平;网民数目达到2.98亿,宽带网民数达到2.7亿;国家CN域名数达到1357.2万,三项指标均稳居世界第一。

但就在中国政府为自己互联网硬件和网民数突飞猛进的发展而感到沾沾自喜的同时,它对互联网传播所谓”不良”信息的威力越来越担心,因此对网络空间的管控也日益加强。

其中一个最主要的理由是互联网在推动草根舆论对官僚腐败的监督方面起到了传统传媒很难起到的作用。

在过去一年里,互联网揭露了不少公款消费、以权谋私和欺压百姓的官员腐败现象。

张伟国认为,中国政府加大整顿和控制网络空间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今年是政治敏感年,多事之秋。几乎每个月都有一个政治敏感的周年纪念,个个都像是地雷,稍不注意就会引爆。

草根舆论

张伟国说,中国当局显然是想通过控制互联网在将来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时候,把传播的渠道拦阻掉。

实际上,民间抵制互联网专项整治运动的行为不止是《草泥马之歌》,遭整治的豆瓣的网友俗称”豆油”,甚至发起了一场”给名画穿衣”运动,抗议那些被删除的世界名画。

大陆知名博客作家崔卫平2月初在他的博客中谈到”草泥马现象”的时候写到:”如果还指望我们民族的未来不仅是一个模仿大国,而是一个拥有无数原创思想的大国,那么,就需要让我们的年轻人在宽松、自由、富有尊严的环境中,让他们慢慢地发育和生长,而不能动不动就突如其来地加以干涉。”

据大陆媒体东北网3月17日报道,就在这首《草泥马之歌》在网络上日益窜红之际,一些生意人抓住这一难得的商机,开发了一批以”草泥马”原形羊驼为样本的毛绒玩具。它们迅速成了白领热捧的恶搞礼品。

可以说,《草泥马之歌》是草根网民对官方干涉手段的反弹,是以一种特殊的间接方式挑战试图操控一切的权威阶层。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