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社记者吕贤修编译报导/“看起来是朱海洋控制一切。”当朱海洋带杨馨来看房子时,房东观察出这一点。
1月23日,警方搜索了朱海洋及杨馨的住处。除了计算机、通讯记录、相机,还带走了一本杨馨生前的日记。杨馨为何被杀?相信已离答案不远。
但是,朱海洋为何选择斩首如此重手?根据警方证词,当他被捕时,除了作案用的一把菜刀。在他随身的背包里,还放满了各式锐利物品。他有愤怒?
目前许多中国网民,相信在qq.com的这个博客,是朱海洋真实的个人博客。他在08年9月17日,来美约5周后发表的这篇短文,被归类为个人日记,也是他博客上的最后一篇文章。目前,已有1万多人次阅读。摘录如下:
摘自朱海洋个人博客。
“被录取到很不如意的专业,心情糟得很,真是欲进无味,欲退无路啊。我即将毕业,但基层的艰苦,学界的清贫,商界的智斗,政坛的……我都不想去工作了。我很清高,看到许多人趣味低俗,心里很气愤,很孤独。我有很多梦想难于割舍,为此活得很痛苦。能否解脱呢?我很要强,有人说我很虚荣,我心里承认,但又改不了,因为不想让别人小瞧。我一向成绩优秀,名列前茅。但上学期考得很糟,很失败。我害怕失去优势地位,心里压力很大。我对社会现实中的许多事情非常不满,可为什么那么多人在说好话?我自认是悲观主义者,常感悲沉,看到很多笑脸都显浮浅。可是,毕竟听到很多人、看到很多书上都说要“笑对生活”。笑还是不笑?我总是优柔寡断,患得患失,好像什么事都拿不起、放不下,很烦。亲人的期望、自己的信念,都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我感到竞争压力很大,活得很累,几乎每天都很紧张。”
“父母很关心我,老怕我受苦、吃亏,因此给我安排了很好的生活和前途。我有点不是滋味,但又耽于坐享其成。上大学后,我发现自己默默无闻,有种既高傲又卑微的复杂心态,极想将来出人头地,名声显赫。但现在,看不到什么希望,觉得很没意思,成天在混日子。我很爱面子,希望每个人都对我有好印象,为此活得谨小慎微。但是,仍有人对我不以为然,我很不甘心。在大学里,我虽兢兢业业,但仍很平凡,无论那方面都不突出,心里羡慕那些叱诧风云的同学。对自己,颇感失望。我坚信有错误的人应受到严厉的惩罚与制裁。但有时,现实令我很气愤。为什么不能?”
“他是个好斗、有敌意的人。”朱海洋的房东说。根据24日的《华盛顿邮报》,房东Will Segar表示,朱海洋似乎很在意金钱。与3位室友分租一间3卧房的公寓,但他坚持不开冷气。甚至在客厅积累木柴,用壁炉取暖。由于水管结冻,引起邻居的抗议。房东装了强制的温度设定器,定在65度。结果朱海洋直接在锅炉切断暖气。“他说暖气太贵了。他在股市赔了很多钱。”房东说。
08年8月30日,朱海洋写了篇来美三周日志,发表于个人博客。摘录如下:
摘自朱海洋个人博客。
“一转眼来美3周了,概括起来就是一个字:“忙”,报到、搬家、orientation、GTA workshop、熟悉校园、上课、作业、买菜、做饭……对个人能力简直就是全面提升。虽然每天一般要忙到12点甚至1点才睡,早上7点甚至6点就要起床,但是过得很充实,完全没有国内研究生期间混日子的负罪感。”
“美国是个资源浪费大国,我们院系里下班经常灯和空调都不关,浪费;洗手间不用烘干机烘手,用质量很好的纸擦手,浪费;校园里到处是免费拿的资料和手册,翻一翻就扔掉了,浪费;美国人喜欢开很拉风的SUV、SRV和皮卡,也超费油,浪费;超市里物资供应过于丰富,肉便宜绿色蔬菜贵,以至于经常肉买太多吃不掉,扔掉,浪费;等等等等。”
一个学期后,09年初,他遇到了同校的新生杨馨。根据24日的《华盛顿邮报》,杨馨在1月8日到学校报到后,校方为她安排了一个伙伴,就是朱海洋。接下来的两个礼拜,朱海洋陪着她熟悉校园、找房子,杨馨并将他登记为自己的紧急联络人。
“所有人都很惊讶。”国际学生主任Kim Beisecker说。印象里,杨馨的个性甜美、心地善良;朱海洋则是有礼貌、乐于助人。
事件发生后,杨馨的朋友为她在Facebook做了纪念网页,希望她安息。校方与中国学生会的干部们见过面,相信不会有后遗症。“因为在07年4月的枪击事件后,我们的学生已能完全接纳国际学生。”发言人说。
据报导,华府的中国大使馆23日已与校方接触,安排与朱海洋见面。目前,校方正配合美国国务院,安排受害者的家属来美签证。然而,由于中国春节将至,作业上可能会有延迟。
朱海洋个人博客:http://8196344.qzone.qq.com/
摘自朱海洋个人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