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6/加拿大历史 068 – 自由贸易

上篇《宪法回归》里面咱们说到,1984年自由党领袖皮埃尔·特鲁多退休后,曾经担任过特鲁多的司法部长和财政部长的约翰·特纳(John Turner),接任了他的职位。不过在继续说加拿大的政坛的风云变幻之前,先开两个小岔,要不咱们的《加拿大历史》成了加拿大政坛更迭史了。

首先说一个萌芽在温哥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的国际组织,以及这个组织积极倡导并推进的一项运动。

事情还要往回说去,1969年10月,在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的阿姆奇特卡岛(Amchitka Island)上,美国军方打算进行一场核试验,这招致一群来自温哥华的环保人士的抗议,抗议的口号之一是“别再兴风作浪了,如果地壳发生变动,那都是你们惹的祸”。第二年1970年这些人又聚在一起,因为美国人又要在那个岛上进行地下核试验了。这次这些人干脆组成了一个“别兴风作浪委员会”(Don’t Make a Wave Committee),让抗议行动持久下去。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和平主义者、贵格会成员、嬉皮士等等,成为这个组织的中坚力量。

美国军方对他们的诉求置若罔闻,于是又一年的1971年9月15日,这个组织的成员干脆乘上一艘名叫“绿色和平”(Greenpeace)的船从温哥华出发,前去阻止这次核试验。美国海岸警备队在600多英里外截住了他们,把他们赶了回去,但是他们的行动唤醒了大众的环境意识,来自加拿大和美国的民众发起了一系列的环保抗议活动。美国政府是个软弱的资产阶级政府,几番抗议下来,美国政府怂了,决定不再在阿拉斯加进行核试验。打那次绿色和平号行动开始,这个组织更名为“绿色和平”,这一次又是加拿大人走在前列。

几个世纪以来,加拿大人一直以为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毕竟加拿大有那么辽阔的杳无人烟的旷野,觉得人类活动无论如何,都不会影响到自然环境。但是到了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开始意识到环境同人类的生活和繁衍息息相关。加拿大人关注起越来越多的污染问题,更多人理解了环保的重要性,保护濒危物种,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1971年绿色和平组织的建立是环境意识觉醒的信号,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婴儿潮出生的一代人成长起来,他们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渴望改变世界。于是各种运动兴起,既有玩世不恭的嬉皮运动,也有女权运动和环保运动,人们想为下一代创造更好的环境。

加拿大环境部也成立于1971年,环境部的目的同绿色和平组织一致,都是致力于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

二十世纪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更多人拥有汽车,对石油的需求也就更大,这也让很多环保人士担心。核能的利用同样让人感到担心,担心事故会造成如日本广岛和长崎那样的灾难,以后的切尔诺贝利和福岛似乎证明了他们的担心。

1980年,一个来自不列颠哥伦比亚,因癌症失去一条腿的22岁年轻人特里·福克斯(Terry Fox),从纽芬兰首府圣约翰斯开始了他的“希望马拉松”(Marathon of Hope)。特里·福克斯计划跑步横穿加拿大,从大西洋海岸跑到太平洋海岸,为癌症基金会募捐。但他跑到安大略省的桑德贝的时候,扩散的癌症击倒了他,十个月后特里·福克斯去世。

1985年,受特里·福克斯的启发,他的朋友里克·汉森(Rick Hansen)也开始了环球募捐之旅“Man In Motion World Tour”。里克·汉森15岁的时候在一次车祸中,遭受脊椎损伤下肢瘫痪。他后来成为轮椅运动员,在1980年和1984年残奥会上获得三枚金牌、两枚银牌和一枚铜牌。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驾着轮椅穿越四大洲34个国家,行程超过40,000公里,用废了117条轮椅轮胎,为脊髓损伤研究筹款两千六百万元。在中国,他还驾着轮椅登上了长城。


pp98-99_-_China

里克汉森仍然健在,继续致力于为与他一样遭受脊髓损伤病痛折磨的患者改善生活质量。

好了插曲结束,继续回到加拿大政坛。1984年皮埃尔·特鲁多退休,约翰·特纳接任加拿大总理职位。特纳1975年曾经从内阁中退休,然后完全离开了政界,这次重新出山,赢得了自由党内的认可,成为党的新领袖。6月份接任总理不久,特纳就要求进行新的选举,结果大败给保守党的布莱恩·马尔罗尼(Brain Mulroney),败得前无古人,至今也后无来者。


Mulroney_1983

1984年9月4日的选举,布莱恩·马尔罗尼领导的保守党赢得有史以来议会的最大多数,这一纪录保持至今。保守党拿下282个席位中的211席,只给自由党留了40席,新民主党也有30席。保守党最大的突破来自于自由党的传统票仓魁北克,在魁北克,保守党拿下75个席位中的59席,打破了以往自由党在这个省的垄断,一时魁北克成了保守党的魁北克。

当然这不能全怪约翰·特纳,魁北克人烦死了特鲁多,连带着自由党也跟着遭了殃。反正只要不是自由党,魁省人觉得选谁都行。1984年马尔罗尼获胜,在魁北克也引发了一片欢腾,街上人们开着车按着喇叭,挥舞着魁北克旗庆祝。马尔罗尼说:“给我们二十年的时间,你会认不出这个国家来。”

电工的儿子马尔罗尼是爱尔兰裔魁北克人,成长于魁北克的法裔加拿大公司小镇贝科莫(Baie-Comeau),曾经担任过加拿大铁矿公司(Iron Ore Company)的律师和总裁,这些经历让他善于同人打交道。

1984年当选后,马尔罗尼定下了两大目标:首先是重振加拿大停滞的经济,其次是“把魁北克也带进1982年宪法”。上文《宪法回归》里面咱们提到,1982年讨论宪法的时候,把魁北克给绕开了,魁省人并没有在这部宪法上签字。马尔罗尼说要让魁北克也接受这部宪法,需要的话可以跟魁北克商量做些修订。

马尔罗尼设想的重振加拿大经济的途径,就是跟美国的经济紧紧地捆绑在一起。马尔罗尼上台后,首先取消了特鲁多任上搞的“国家能源项目”(National Energy Program),并把原本为了限制外国资本并购加拿大产业的“外国投资审核局”,改为“外国投资局”。一字之差下理念大不相同,外国投资局的目的不再是限制外资而是引进外资,特别是美国的资本。在这点上马尔罗尼政府从来就不羞羞答答,就是要美国人的钱,越多越好。

1980年代的西方世界既有长发和摇滚音乐,也有从六十年代回归传统价值的保守主义,政界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总统里根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现在又要加上加拿大的马尔罗尼。在马尔罗尼的领导下,加拿大比以往更加紧密地同美国团结在一起。根据《美国自由信息法案》(U.S. 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解密的白宫文件显示,白宫得到马尔罗尼获选胜利的消息后高兴坏了,认为马尔罗尼跟里根政府意气相投,加拿大会有一个“亲美”的政府。


Photograph_of_The_Reagans_and_Mulroneys_in_Quebec,_Canada_-_NARA_-_198561

马尔罗尼豪不避讳他的亲美立场,他和里根都是爱尔兰后裔,所以他俩1985年圣帕特里克节在魁北克城的会面,叫做“三叶草峰会”(Shamrock Summit)。三叶草是爱尔兰的国草,双方会晤在加拿大总理夫妇和美国总统夫妇合唱一曲《爱尔兰的眼睛在笑》(When Irish Eyes Are Smiling)中结束。

还在马尔罗尼小的时候在贝科莫,芝加哥大亨罗伯特·麦考密克(Robert McCormick)时常来厂里视察。每次来的时候,麦考密克都招小马尔罗尼唱歌给他听。小马尔罗尼声音好,每回老百万富翁麦考密克都给小马尔罗尼50块钱,在1940年代这可不是一笔小钱,特别是在一个像贝科莫这样的蓝领工人小镇。马尔罗尼在很多场合都跟人提到过这些童年往事,丝毫没有感到不好意思。不过对很多加拿大人来说,他们的总理给美国总统唱爱尔兰情歌……,简直是“有损国体”。时事评论员埃里克·基兰斯(Eric Kierans)就说:“看起来像是我们总理,请他的老板来家吃饭。”

竞选的时候马尔罗尼说:“不要跟我提自由贸易……,自由贸易损害加拿大主权……,无限制的自由贸易会毁掉这个国家……,加拿大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保持现状就行了。”然而三叶草峰会后,加拿大政府很快就同美国展开了自由贸易谈判。反对加美自由贸易的人说,1985年加拿大出口到美国的货物,占到加拿大全部出口额的将近80%,已经是历史最高,还要让加拿大出口到世界上其它地方的份额更少吗?也有人担心自由贸易会伤害到加拿大的独立自主,危及加拿大的公共项目和文化产业,因为一旦“自由贸易”,就不能再大力进行政府补贴了。支持的人则从另一方面看问题,说有了自由贸易协定,加拿大商品可以自由进入美国市场,不再受美国关税保护的困扰。

1987年10月4日,《加美自由贸易协定》(Canada–United States Free Trade Agreement简称CUSFTA)达成,两国领导人于1988年1月2日签署,该协议在十年内分阶段逐步取消广泛的贸易限制,以图增加双边跨境贸易。不过西方的领导人不能定于一尊,协议能否成为法案,还要议会通过,于是1988年的大选,实际上成了是否要同美国自由贸易的公投,马尔罗尼把自己的总理职位也押了上去。这次是自由党领袖约翰·特纳打反美牌,但是却没有奏效,马尔罗尼赢下了背靠背的第二任期,这还是自博登以来,第一位获得这一成就的保守党领袖。这一年的选举,还标志着加拿大历史上的一个“第一次”,第一次跟美国走得近的人获得了胜利。以往自由贸易根本就不是保守党的政策,翻看前面的篇幅大家会发现,历任保守党首相麦克唐纳、博登、迪芬贝克,都反对同美国进行自由贸易,甚至是“反美”。反而历史上支持自由贸易的是自由党,多年来他们多次尝试同美国进行经济整合。1891年威尔弗雷德·劳雷尔领导的自由党,提出跟美国组建一个“商业同盟”,被麦克唐纳领导的保守党击败。1911年劳雷尔再次提议跟美国“互惠”,又被挫败,这次是保守党的博登,口号是“不跟扬基佬做生意”。1948年自由党又有人提出,同美国进行无限制的开放贸易,或许是前面教训太深,这次被他们自己的党领袖麦肯齐·金给否决了。

现在马尔罗尼跟美国人搞起了现代版的“商业同盟”,完全背离了麦克唐纳的原则而采取了劳雷尔的主张,不过这份“功劳”也不能全算到保守党头上。在这次保守党上台执政之前,自由党任命的由唐纳德·麦克唐纳(Donald Macdonald)领导的皇家委员会,敦促加拿大大胆尝试将经济同美国整合在一起。1982年成立的这个委员会,使命完成的时候刚好马尔罗尼上台当总理,他们的结论也恰好对上了亲美的马尔罗尼的胃口,于是马尔罗尼顺水推舟,这算是算是自由党为保守党做了一桌菜。1989年加美自由贸易协议生效,这个协议消除了两国之间的贸易障碍,把2,700万人口的加拿大和2亿5千万人口的美国整合在一起。后来解密的白宫文件,说签订跟加拿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是美国的一大“胜利”。美国谈判代表说:“加拿大人不明白他们签了一个什么东西,二十年后他们得围着美国经济的指挥棒转。”

后来墨西哥也加了进来,《加美自由贸易协定》成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让很多加拿大人本来想得到的好处又跑到墨西哥去了,不过这个协议确实让北美跨境贸易繁荣起来。

《加美自由贸易协定》签订,加拿大经济同美国经济整合到了一起,但是加拿大内部又出现了新问题,这回是什么问题呢?请看下篇《原住民和土地 》。

作者:永远的草根
yongyuandecaog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