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在1914年8月14日至1918年11月11日期间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为大英帝国的一个自治领自动参战。由于在战争中贡献巨大,加拿大战后国际地位显着升高。届时,加拿大出现了独立倾向。
一战的敌对双方是:同盟国一方以德国和奥匈帝国为主;协约国一方以英国、法国、俄罗斯等为主。英国于1914年8月14日向同盟国宣战的时候,加拿大总人口只不过780万人,没有空军,只有弱小的海军,以及3千现役陆军,外加6万后备役陆军。当时加拿大军队训练落后、装备陈旧。
当时的加拿大总理是保守党的伯顿爵士(Sir Robert Laird Borden),他的参战意识极为强烈。1915年底,伯顿提议将加拿大军队增加到50万。考虑加拿大人口如此之少,伯顿的想法可谓野心勃勃。当时加拿大参战意识强烈出于两个原因:(一)为了帮助母国英国赢得战争;当时加拿大人大都是来自英国或是英国移民的第二、三代后裔,他们把英国人的意志作为自己的意志;(二)当时加拿大经济陷入严重衰退,许多人没有工作,其中一部分人把参军作为一条出路。
第一批加拿大军人于1914年10月渡洋赴英,然后赴欧陆战场。加拿大军人参加的第一场大型战役是“比利时伊普尔战役”(the Battle of Ypres, 1915年4月),加军的职责是坚守伊普尔城的城北防线。他们成功抵抗了德军的重击(德军还使用了毒气)。在该战役的最初几天,加拿大第一师伤亡人数就超过6千。
此后,加拿大部队源源不断增援比利时和法国,其总兵力曾高达10万人,编成了一个军(包括四个师)。1915年在费斯蒂贝尔(Festubert)和圣埃洛瓦(St. Eloi)、1916年在苏美(Somme),加军都打过惨烈的拉锯战。
1917年,伯顿爵士赴英国参加大英帝国战争会议,他誓言加拿大将继续全力以赴。伯顿爵士看到加军面临伤亡惨重、内外交困的局面,于是在1917年4月提议实行“强制性征兵制”。伯顿爵士的提议受到了前总理自由党人劳瑞埃爵士(Sir Wilfrid Laurier)以及来自魁省的强烈反对。但是1917年8月联邦议会通过了该提议。自由党因此分裂。伯顿爵士和自由党的支持派组成联合党派,并于当年年底赢得了联邦改选。
在一战中加拿大的海军贡献不大,但加拿大的空军飞行员却是战功赫赫。加拿大的飞行员分属英国皇家空军(the Royal Flying Corps)和英国皇家海军空战队序列。其中的佼佼者如毕晓普(W.A. “Billy” Bishop)、克林肖(Raymond Collishaw)和巴克(William Barker)等都是王牌飞行员,他们在空战中打下了几百架敌机。
前线的加拿大陆军(如前述为四师编制)在法国维米岭(Vimy Ridge)战役中用了四天击溃敌军,于1917年复活节攻占维米岭。加军在该战役中计划得当、准备充分,并成功地运用了炮步协同战术。随着战争的延续,加军愈战愈勇。1917年6月大英帝国中将、加拿大人库里爵士(Lieutenant General Sir Arthur Currie)被任命为加军统帅。之后库里爵士指挥了两场消耗极大的拉锯战, 即帕斯尚尔战役(the Battle of Passchendaele, 1917年10月 )和阿米昂斯战役(the Battle of Amiens, 始于1918年8月8日)。
阿米昂斯战役是大英帝国军队发动的一场关键性战役。英加澳联军彻底击垮了德国的最重要防线。一位著名的德军将军称此役为“德军史上的黑暗一页”。此战役历经约100天,英加澳联军获得胜利,从此德军兵败如山倒,旋即投降。
1918年11月11日一战停火协议生效。1919年6月28日一战和谈结束,《凡尔赛条约》(Treaty of Versailles)签订,自此一战正式结束。
加拿大在一战中贡献巨大,因此极大地提升了自己的国际地位。一战加军参战总人数超过619,000,那几乎是加拿大总人口的十分之一。伯顿爵士最后代表加拿大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加拿大也获得了当时新成立的“国联”(the League of Nations)的成员国地位。1920年代,大英帝国开会,会上英国承认加拿大、南非、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几个自治领可以彻底独立。
六万加拿大军人在一战中阵亡, 172,000加拿大军人在一战中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