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生活记者捷克佳报道)“给农场取名淡泉是因为先生的家乡就是淡泉村,也有一条小溪穿流而过,这里能找到故乡的感觉。”淡泉生态农场的女主人陈海容介绍说。
陈海容来自山东菏泽,丈夫彭小兵来自湖南邵东,目前两人都有正职工作,一个是财务规划师,一个是软件开发师。拥有博士头衔的陈海容还是一位五个孩子的“英雄母亲”,看来工作生产两不误。夫妻两人早期的农村生活经历,使得他们对土地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
“我们家里人口多,夫妻俩和5个孩子,还有双方的老人,最多时10个人同时住在一起。”自己家庭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大,因此格外关注产品的绿色健康。虽然她在超市中尽可能购买有机产品包括蛋奶制品,但还是感觉缺少那遥远故国曾经的味道。
在所居住的高科技重镇滑铁卢市附近,他们夫妻最初是租地种菜,生长季的产量基本能够满足一家人的日常需求,但寻找美味可口的土鸡蛋却一直没有着落。
后来,陈海容在附近发现一家采用社区支持农业( CSA,Community-supported agriculture )模式运作的有机农场。这是一家有200多个家庭参与,实行会员制的农场,会员则根据家庭结构,购买农场所提供的大中小三档不同的份额(Share),会员每周去农场购买自己投资参与但由庄主种植经营的农产品。
在美加比较常见的CSA模式是一种通过允许消费者订购特定农场的农副产品,借以密切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系统 。这是农业产业中生产与消费双方共担风险的另一种社会经济模式,其目标是利用当地市场加强社区意识。
当天摘采,当天购买,而且无农药化肥,这个CSA农场的经营模式与陈海容的生态有机理念契合,为她带来观念上的更新。惊喜的是,“在没有预定的情况下,幸运得到一份鸡蛋,真是小时候的味道,特别香,蛋黄也是那种金黄金黄的。”于是,由租地种菜向购买小型家庭农场转换便提到议事日程上。
夫妻俩也是一拍即合。“我们最初买农场不是为了商业经营,而是以自种自收的小规模家庭农场模式运作,没想到后来做得有点大。” 陈海容说,他们于2016年购买这个位于安省6号公路属于哈密尔顿市郊的农场,并在2017年接手。
淡泉生态农场占地18英亩,过去是养马场。除林地外,其余大部分还都闲置。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他们对农场进行适当分割后开始种植多种蔬菜和果树栽培,还有鸡鸭鹅,以及猪羊的饲养,其多样化的产品令人眼花缭乱,如果不是亲临现场,实在难以置信。
在淡泉农场,除温室大棚外,约有两三英亩种植各种蔬菜。“基本上华人超市中能看见的,自己基本都有。” 西红柿、黄瓜、豆角、茄子、丝瓜、苦瓜、苋菜、空心菜、小白菜、莴笋、大蒜、玉米、毛豆……陈海容数出了至少二十多种。
“还有超市没有而自家又非常喜好的,如湖南的绿莴笋,剁椒用的辣椒,地里也有。”她父亲来到这里时,家中的大葱大蒜,也是收获满满。
陈海容说,自家人想吃什么就想方设法去找去换去买种子,或者求助于朋友帮忙。目前农场还在试种山药、红薯等,先在小块地上试验,等积累经验后,再扩大种植的面积。
淡泉农场现有百只蛋鸡,四头猪和一只羊。小的时候在农村养过鸡和羊的陈海容,养猪却是人生第一次。其最初的动机同样来源于美味的诱惑,她在和附近农户朋友的一次交流中,品尝到朋友家自养猪制作的红烧肉,唇齿留香令她难忘,于是萌生自家养猪的念头。
为了让农场更有生机,陈海容还准备再养一些鸭子和火鸡,还有十几头羊,并预定了一对大白鹅护院。说起看家,她家那条有牧羊犬血统的狗对来访的外人比较凶,但对几日未见的女主人却是十分亲热,又是搭肩又是撒欢。走近圈在户外一隅之地的走地鸡,见到她也是嘀嘀咕咕不断尾随,等待她前来投食。
农场现在由孩子的爷爷奶奶帮助照料打理,已经移民的老两口也是来自农村,闲不住的他们曾抱怨加拿大人懒地广,原本就想找个地方种菜以证实自己的实力,子女购买的农场让他们再度回归田野。
记者到访时看到,两位老人正在温室内育苗,后来老爷子还牵着那头羊去远处的草地啃草,一刻也未见闲下来。询问身体硬朗的老人家,他说喜欢这样的状态,闲下来反而不习惯。
这个小型家庭农场之前也模仿尝试会员制模式运作,并小有成效。剩余农产品基本上都是在朋友中消化,通过微信建群销售,一度微信接龙接的陈海容头晕眼花。后来从事软件开发的丈夫帮助开发一个程序处理订单,该程序可以自动统计,便于提前分装,整个过程便轻松许多。
陈海容说,这个系统现在也准备用于加中农业促进会(CCADC)近期成立即将开张的农业合作社。与自己相似的多个家庭农场的销售也冀希望于合作社。因为以个体的力量去销售,费力耗时,得不偿失。而农业合作社的设立可以把各家农场的产品集中起来,为产品销售找到可靠的出口。
她透露说,现在自己的农场已经与合作社签订合同,农场准备扩大种植面积,蔬菜品种将会相对减少,而单个品种的产量则会有所增加,以适应合作社的需求。
小型家庭农场向市场化转换的过程中也有一些经验和教训。陈海容说,很多东西种菜时想得很好,一批种下去一下子收获,比如莴笋一下种几千颗,但成熟期就那几天。无意间忽略了蔬菜的时效性,后来开始注意间隔,分批种植分批收获。
还有一些蔬菜种苗对本地气候的适应也是在不断实践中摸索,特别是中国的蔬菜品种。空心菜、木耳菜开始种在外面生长缓慢,而在温室中则正常。通常每年三月便开始着手准备蔬菜的种植,部分耐寒蔬菜在雪化后便可以直接种到田间,如生菜、莴笋等。而西红柿、豆角、茄子等部分对温度敏感的品种则是先在温室育苗,五月底六月初才下地,以防止霜冻或天气回寒。
正如其名,淡泉生态农场的目标是注重绿色健康。由于是多年经营马场的基础,田野中是厚厚的马粪,“只要撒上种子,蔬菜就会长得非常好。”令他们头痛的是病虫害,生物防治之外,还有一些土方法,如用矿泉水瓶子放入糖水诱虫。“一些害虫还要拿手抓,有机的代价确实挺高。”
此外,还有作物的轮作,防虫之外还可以保持地力营养的平衡,因为每种蔬菜的害虫不尽相同,越冬虫卵留在地里,如果作物换个地方,害虫就没有成长环境,由此达到防虫的目的。还有一种透气透水透光像纱窗一样密实的地膜(roll cover)既可以防虫,也可以提高地温。
有机农业种植中的门道还真不少,为了学习本地的农业知识,陈海容此前还曾专门在那家受到启发的CSA有机农场做了一年义工,跟农场主学习蔬菜种植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并随后应用于自己的农场。
虽然出于对土地的热爱以及寻找家乡的味道,他们夫妇购置农场,但在参加2018年由政府组织的一次农场培训讲座中,她还是感到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鸿沟。大家介绍自己的农场时都非常开心,但对方询问可行性报告,人力资源管理计划,以及实施方案等却鲜有回答。
陈海容说,从事农业不能仅有一腔热情和梦想,而最需要的是脚踏实地。
淡泉生态农场 (Dan Quan Ecological Farm)地址:1622 Highway 6, Hamilton, ON L8N 2Z7。
【很多人都有田园梦,一部分人勇敢地在实现这个梦想。加中农业促进会CCADC为已经和准备购买农场、从事农业和食品等周边产业的华人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合作的平台。继2015年成立以来,加中农业促进会已经吸引了130多位会员,成为加拿大最大的华人农场主组织。促进会组织农业实务学习、农场税务讲座、会员互访、国会拜访等丰富活动;并通过建立有机合作社、优品市集推广会员农产品。促进会还在萨省、BC省、北京、上海设立分会与办事处。促进会的农场主会员,通过分享在加拿从事农业的经验,互相学习,抱团取暖,不断进步。加中农业促进会欢迎您的加入。】
【农场访谈系列】
【农场访谈系列】张峰菁:在蘑菇种植中开创新天地
http://newstar.superlife.ca/?p=249453
【农场访谈系列】陈海容:在家庭农场中寻找故乡的味道
http://newstar.superlife.ca/?p=249483
【农场访谈系列】果园经营中的酸甜苦辣
http://newstar.superlife.ca/?p=249025
【农场访谈系列】Alvento酒庄,东西南北尽“在风中”
http://newstar.superlife.ca/?p=249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