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今年是中共解放西藏60周年,上周中共在拉萨举行庆典,同时达赖喇嘛到美国会见欧巴马总统,北京则提出强烈抗议。回顾60年来北京对西藏的治理,几乎用尽所有手段,软硬兼施,但是整体看来,成果和成本不成比例。关键在于中共的成果主要表现在“援藏”,而非“治藏”。
大陆国务院特别发表《西藏和平解放60年》白皮书,历数中共一甲子以来的“治藏”成效。依照白皮书的说法,西藏60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准确地说,此一变化,就是“援藏”60年的成绩。以“援藏”作为“治藏”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实这是充满无奈和矛盾的政策。
首先,这是以不平等的作为去追求平等的结果──“援藏”一词的背后就是以富对穷,以先进对落后的施惠性质措施。其作为若是短期,只是协助藏人度过生活困难则不会有问题,但中共将“援藏”政策长期化,其目的在使藏民的生活水准提高,和汉族生活水准相似,这是以汉族为标准去提高藏族的生活,看似照顾,实际上可能是对他人生活方式的破坏,其结果“越援就越反”,这就使目的和手段相背离,实行起来事倍而功小,甚或无功还招怨。
其次,这也是以输血型的援助,期望达到造血型经济的功能。“输血”是用于急救,其成功条件在于血型相融,体质相似,而北京“援藏”政策的目的之一,从北京的主观来看,算是“善意”的改造,因此,只能依赖不断的输血,从而以“援藏”的结果说明“治藏”的成绩,而忘记如何使西藏地区造血。
第三,以物质现代化的提升,满足藏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客观而论,藏人也有物质生活的追求,但是在长期自然条件和宗教教义的薰陶之下,藏人对精神生活的要求,显然高于物质生活,而北京的援藏政策,恰恰是希望在物质上提供类似汉人的价值需求,因此,“善意”和需求出现越来越大的落差,误会和误解也越来越深。
此种“援藏”的政策实施60年,当然不会没有政绩,然而后遗症也很明显。第一,形成不正常的依赖式发展,从西藏的发展来看,一切都来自援藏,由于援助之物,藏民多半无接手后续的营运、管理、维修,因此形成长期依赖,其中也不乏有藏人挟持援助,换取稳定的心理;从北京当局来看,由于西藏不能转换为造血型经济,而中央和西藏地区政府都需要政绩,因此,只能依赖援助,结果“援助、发展和政绩”三者形成不正常的相互依赖关系,北京、藏区政府和藏民之间,就建立在这种援助关系上,导致中央有忧不得不续,地方有怨不得不作,藏民有愤不得收。
第二,将复杂的“闹事”原因唯经济化。在主观式的援藏政策下,藏民的生活确实有所改善,但是长期维持此种生活就不得不依赖汉人的后续服务,于是汉族移民增加,摩擦也增加。然而,民族自治区的闹事,中共地方官员常在原因未明之前,就立即怪罪于少数分裂分子与外国反华势力勾结;另一方面归因于发展不足问题,于是简单的“援助”就取代严肃地检讨,闹得越大给得越多,一闹就有,一闹就灵,援藏30年,无法将“输血型”转型成“造血型”经济,与此“援助”和“闹事”成正比的关系密切。
第三,政策结果是“三个不满意”。藏族不满意,北京援助的藏民不需要,藏民想要的北京无法给;汉族不满意,长期“无私”的援助换来的是更多的不安、闹事,尤其在“314拉萨”事件后,此一情绪更强烈;少数民族彼此间不满意,不公平的援助造成少数民族彼此间的嫉妒和心理不平衡,结果是“团结无奖励,闹闹有好处”的心态。
民族政策本来就是高度复杂,难以满足各方需求,中共的民族制度有其合理性,然而政策思考往往陷于主观,执行时也有偏差,可忧的是,此一政策正复制到新疆。其实放下身段、减少援助、回归治理,才能经营出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治理的典范,并建立族群融合的和谐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