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26/《凤凰涅磐》还原一个真实的白求恩

(星星生活记者捷克佳报道)白求恩,一个名声远扬的加拿大人。在中国大陆更是家喻户晓,随着广为传诵的“老三篇”中“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他在中国人心目中是一名出色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广播公司2004年评选“最伟大的加拿大人”中,他名列第26位。

但,现实生活中的白求恩究竟是怎样一个人?西方传教士的儿子最终为何会信仰马克思主义?

**白求恩是个普通人

“白求恩是一个普通的人,他不是罪犯,也不是上帝。通常人们总是看到好的一面,但他也有一些怀习惯,比如他沉溺于女色和酗酒如命,是个麻烦的制造者。在中国,这些缺点已经被移除。”研究白求恩逾40年的加拿大历史学家罗德里克·斯图尔特(Roderick Stewart)向星星生活周刊记者说。

“如果不展示他的错误,就不知道他是怎样的人,以及为何后来会有这么大的雄心,为何对中国人如此慷慨大方。”罗德里克说:“最重要的是,让人们知道他在成长过程中有坏习惯,并不总是一个好孩子,他也从这些错误中学到了许多。”

b_img_1600.jpg
(斯图尔特夫妇近日出版的新著《凤凰涅磐:诺恩曼·白求恩的一生》。摄影:捷克佳)

罗德里克和莎伦(Sharon Stewart)夫妇近日出版的新著《凤凰涅磐:诺恩曼·白求恩的一生》(Phoenix: The Life of Norman Bethune)通过翔实的历史资料和近几年的最新发现,以中立的态度生动地还原了一个真实的白求恩。

有评论指出,该书堪称当代最完整的白求恩传纪,全书共488页,附有77幅照片和3张地图。“当然,中国人知道许多白求恩的事迹,如战地救护,医治伤员,关爱他人等这些都是真实的,书中也有描述。”罗德里克说。

多年来,作者在加拿大本地,以及亲往中国、西班牙、美国等地,采访逾300多名与白求恩的个人生活、专业领域和政治等方面有关联的人员,包括白求恩家族后代、朋友、同事和病人。他说,其中近50多受访者是在中国。

这是罗德里克最新的一部有关白求恩的著作。“我希望这是一部人人都喜爱的好书。重要的是,这本书也是我40多年的研究成果。”他自我评价说,这是一部历史文献,所有的文字都有其来源,而且在附注中均注明出处,这样可以为今后其他有兴趣研究白求恩的学者提供便利条件。

为深入研究白求恩,罗德里克曾在1972、1975和2005年三次专程访问中国。此外,1979年和1983年,作为中国高校应聘的外教,他还曾经在中国重庆和哈尔滨生活过两年。“干杯太多了!”偶尔,罗德里克还会冒出一两句并不熟练的汉语。

**新书标题与封面寓意深刻

新书的标题之所以选择“凤凰”,“是因为神话中的凤凰涅磐浴火重生,”罗德里克说。一个周期中只有回到死亡是永恒的。白求恩的一生跌宕起伏,他可以获得巨大的成就,之后从高处跌落到底部,只有再次上升。“他的一生从生到死遵循了这一模式。”

b_bethune-aboard-ship.jpg
(新书封面与所采用的原始照片)

封面采用是白求恩1937年从西班牙乘船至纽约回家途中拍摄的一张照片的局部。“选择这张是因为白求恩的个性的确与众不同。那时他并不快乐,心情忧郁,远望着大海。”罗德里克解释说,“因为他在西班牙出了很多错,共产党要他回国,但他不想回,过度酗酒。”

近年来披露的史料证实,白求恩在西班牙内战期间的1937年4月初突然离开,是迫于当时的西班牙政府官员的命令。罗德里克在他的这部著作中也有记载。

罗德里克的妻子莎伦·斯图尔特(Sharon Stewart)说,白求恩是个艺术家,喜欢照相,也喜欢人们关注他。她边翻阅新著边指着其中的照片对记者说:“看,这是白求恩的第一任妻子。这个是他有爱无性罗曼蒂克的爱人。这个是他的女朋友。”

莎伦说,白求恩有许多女友,也热爱孩子。书中收集的77幅照片既有白求恩的自我画像,壁画,绘画,圣诞卡,也有孩子们在他公寓中绘画的照片,以及在西班牙内战时的血液运输车,还有他对酒壶狂饮的照片。有关中国部分的的照片中有白求恩与毛泽东的油画,与贺龙、聂荣臻的合影,与红小鬼在一起,与新西兰护士,教授战士们医疗知识等珍贵照片。她说,其中部分资料并没有在公开场合展现过。

**白求恩为何信仰马克思主义?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儿子最终为何会信仰马克思主义?作者在这部书中深入研究了白求恩转变信仰的根本原因,也正是这个坚定的信仰令他义无反顾,最终在1939年11月12日,因战地手术中手指感染,牺牲于中国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

莎伦说:“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白求恩在一些方面的信念始终如一,从生命之始直至最后一刻。白求恩改变了他所作所为的形式,但他有一定的核心信念和价值观。”

这些来自于基督教的教育,因为他的父亲是一位牧师,牧师教育他的儿子为民众服务,无私奉献和努力帮助其他人等。“这就是他在成长过程中所接受的教育。”

不过,白求恩长大后改变了想法。“他不再相信基督教的上帝,这并不意味着他是一个无神论者。但是,他保留了其中的价值观,仍想服务和帮助他人。如果不这样做,他的良心便困扰着他,他会感到内疚。”莎伦补充说。

最终,白求恩在马克思主义中找到寄托,他认为这是一个新的信仰,无私奉献,乐于助人,公正民主,人人平等。莎伦说,“因为白求恩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于是他热衷并深信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直至生命的最后。但这些道德和伦理原则是基于他过去的价值观。”

b_img_1593.jpg
(斯图尔特夫妇将此书的出版消息传到Facebook上。摄影:捷克佳)

罗德里克认为,白求恩在年幼时受父母的影响对宗教非常虔诚。“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在某种程度上,他不再相信上帝,因此陷入困境,思想上形成真空,但没有放弃帮助他人的信念。当马克思主义袭来的时候,像一个新的上帝取代基督教的上帝,因为作为一个年轻的基督徒,他似乎很有原则,所以他很快接受。”

其实,白求恩的生命中充满矛盾。罗德里克说,“他拥抱共产主义如此迅速,因为他是一个非常强烈的民主主义者。如我们在书中所描述,他在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前的几个星期前曾进行过一个演讲,说他刚从苏联回来(1935年)。他认为,苏联的共产主义形式不适合于加拿大,因为想要畅所欲言,但在苏联不能说想说的事情。”

“但是,两个星期后,他加入了共产党,可能只是因为相比其他而言,那是他最后的希望,对他是一个新的宗教。因为人人平等这种共产主义的民主形式,他真的相信。”罗德里克评价说:“他是一个有点自我矛盾的人。”

**对白求恩感兴趣源自学生提问

罗德里克从事研究白求恩始于1969年。当年,他在多伦多大学附中教授历史,向学生放映一部加拿大电影局制作的有关白求恩的纪录片,学生们很感兴趣。这些学生来自富裕的家庭,才智也十分聪慧。课后许多学生发问,内容涉及共产主义、医疗医药、1930年代、神秘的中国,还有白求恩。

据资料检索,该部纪录片是1964年由布里顿(Donald Brittain)所执导,内容包括对许多白求恩朋友,以及他的传记作者艾伦(Ted Allan)的访谈。

“我当时说:我不知道,我是第一次接触,也正在学习。”罗德里克说,学生们对一个成功的医生会放弃物质而追求精神感到不可思议。“一个16岁的学生说,他的父亲是医生,但总是想如何挣钱,自己从来没有想过为民众服务。我回到家想了一下,如果这个人可以使这些学生感兴趣,我应该试着更多地了解这个人。”

罗德里克说,他的研究便从那时开始。首先读的书是两个共产党员写的《手术刀,剑》(The Scalpel, the Sword),作者希望创造一个共产党的英雄。“我们不是共产党,也对共产党没有仇恨,我们如实表述白求恩是一名共产党员,并没有隐瞒。但最大的问题是,时至今日,仍然有人对白求恩耿耿于怀,就是因为他是共产党。”

白求恩是在他生命的最后4年才成为共产主义者。于是,我对他越发有兴趣,短短的几个月后,我考虑写一部书。机会就这样到来。“偶然,真是偶然。”(by accident, a real fluke.)罗德里克连用了两个词强调了他从事白求恩研究的偶然性。

“这些也改变了我的生活。”从1969年开始到现在时间跨度长达42年,他一直从事白求恩的研究工作。“今年我已经77岁。”罗德里克说。

罗德里克介绍说,1971年,时任中国驻加拿大大使的黄华邀请他前往渥太华,与他探讨访华研究白求恩的请求,之后收到有关机构的邀请,于1972年4月1日至5月5日前往中国访问,期间走访了许多地方,还与白求恩大夫的战友和病人交谈。

b_stewart_nie.jpg
(1972年4月,聂荣臻元帅与罗德里克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受访者提供)

妻子莎伦指着一张照片说,这是1972年4月聂荣臻元帅与罗德里克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的照片。当时他还很年轻,现在已经鬓角斑白。他当时也见到了白求恩当年的两任翻译。

1975年3月,罗德里克再度前往中国,为时3周。当时他是作为加拿大公园局的官方顾问,受命研究白求恩的生平。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罗德里克共撰写了三部有关白求恩的书籍,《白求恩》(1973年),《诺尔曼·白求恩》(1974年)与《诺尔曼·白求恩的精神》(1977年)。后者包含了许多白求恩的书信和大量的照片。

**罗德里克夫妇与中国浓情似水

罗德里克夫妇与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之后,1979年我在重庆的四川外国语学院教授英语,加拿大大使馆邀请我作为一个小型代表团成员,参加白求恩逝世40周年的官方纪念仪式。1983年,我们夫妻在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教授英语。”

“我们开始筹划这部书的写作是在2000、2001年间。”过去十年,夫妻俩人重新审视之前的研究,决定再度挖掘深入研究,因为此间得到一些新的信件和照片,也得到不少新的史料。

2005年4月,罗德里克应石家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邀请第三度访华。在两个多星期的时间里,他们夫妻前往石家庄,前往晋察冀边区,访问白求恩大夫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

“白求恩,白求恩。”在罗德里克的家中,他指着书房里的边边角角告诉记者,这里到处都是白求恩的研究资料。书柜的内外都是早年晋察冀边区的地图。“这是晋察冀地图的一部分,是1945年的地图,这里面可以找到很多细节。我虽然不会汉字,但可以看到当时通往北京的铁路,还有保定也在地图上。”

b_img_1589.jpg
(罗德里克的家中处处都是白求恩。摄影:捷克佳)

第二年(2006年),罗德里克又前往西班牙,沿着白求恩得足迹,一步也没有漏掉。随后与西班牙作者合作出版了一本《白求恩在西班牙》的西语著作。

“然后是去安省他住过的地方,拍的照片不少。过去很多的住宅仍在那里,一些建筑物已有逾百年的历史,我们也进行了许多访谈。”

罗德里克说,“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新的白求恩曾经写的信件,这些是过去所不知道的。还有他在中国的死亡证明,他去世10天前的工作纪录等等,有许多新的资料。”他说,“这些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全部基于事实,每段文字都是文献,我们会尽我们所能告诉一个真实的白求恩。”

“白求恩可以写很多,不少超过我们的想象,并不真实。我们的这部书中差不多1/10是注解,解释这些文献的来源。”他说,“这不是想象!而是至今为止我们所能找到的史料。这是我40多年的研究成果。”

**附记:

《凤凰涅磐:诺恩曼·白求恩的一生》(Phoenix:The Life of Norman Bethune)新书签售仪式将于5月29日(周日)2:00-5:00在1199 Yonge St的D&E Lake Books and Art举行。届时,白求恩姐姐Janet的女儿Joan Lindley将应邀出席。罗德里克介绍说,她是白求恩家族现存最年长的直系亲属,虽然今年已经80多岁,但头脑十分清晰。此外,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官员和本地政府官员也将参加新书签售仪式。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