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08/习近平与薄熙来的竞争 沉稳蛰伏终出头

联合早报/习近平和薄熙来两人的父亲都当过中国副总理。年幼时,他们被称为“高干子弟”;如今身居高位,被称为“太子党”。习近平1953年6月出生,现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薄熙来1949年7月出生,现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习近平有望在 2012年中共十八大后执掌中国,而年长四岁的薄熙来在2012年后能否更上一层楼,至今还是未知数。

习近平尚在中央蛰伏,一如既往的四平八稳,始终没有什么显山露水的表现;薄熙来则在地方大展拳脚,干得风生水起,近期更是以重庆“打黑”吸引了全国人的眼球。网上不少网民“跪求”,希望薄熙来去他们那里打黑,或者出任下一届总理。

“太子党”中最引人注目的这两人,反差可谓大矣:一个藏拙,一个显能,似乎在暗自进行一种较量。尽管在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未来布局中,被聚焦最多的竞争对手是习近平和李克强,而非习近平与薄熙来,但“红色第二代”中的一博,并非没有看点。至今的格局显示,虽然习近平与薄熙来同为“红二代”,但习近平这个 “老实人”比薄熙来这个“能人”,显然更让退下来的老人们放心。

中国的未来,是更需要“老实人”还是更需要“能人”,这是值得寻味的。

家教、性格、经历各不同

在过去二十多年的仕途中,习近平总是跑在前头,薄熙来跟随其后不懈紧追。2001年眼见刚刚追上,不料想习近平在2007年被高人猛然推进中南海,成为中共“储君”。

薄熙来的“中南海梦”屡试不爽。据称,2002年和2007年中共十六大和十七大期间,他曾有两次机会冲击国务院副总理,但无奈反对者众,不得入中南海之门。特别是2007年十七大前,身为商务部长的他,与前副总理姚依林的女婿、时任北京市长王歧山竞争即将退休的吴仪副总理之后任,结果败给王歧山。在此,暂且不表薄熙来与王岐山之输赢,倒想探讨一下造成习近平与薄熙来巨差的原因。

习近平是家中长子,父亲习仲勋要求他从小就要朴素勤俭,过百姓生活,甚至在他上学后仍要求他穿姐姐剩下的鞋,把花布鞋染黑了再穿。据笔者一位与习近平同过窗的朋友透露,习从小就是一付少年老成的样子,很实在、听话,极会克制自己,即使别人踢他两脚,他也不会还脚。

薄熙来是家中次子,父亲薄一波对他的成长比较放任,薄家不像习家有那么多约束。文革期间,他家的工作人员以大字报揭发薄家孩子生活优越,少年时就拥有手表、自行车、收音机,对保姆和工作人员没有“阶级感情”。薄熙来的发小(儿时玩伴)透露,他从小就非常机灵,爱耍小聪明,在学校也从来不肯吃亏。

习家与薄家虽然同是红色背景,但通过上述简短描述已可看出,家风与教育方式截然不同。另外,薄熙来一表人才,聪明的头脑加英俊的外貌,令他更加自信。习近平小眼睛大鼻子,其貌不扬,也使他或多或少缺乏薄熙来那种气宇轩昂的自信。

更大的不同是:习近平9岁时,习仲勋因一本名为《刘志丹》的小说丢了副总理,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先后被关押16年。习家的生活从阳光进入黑暗,小小的习近平已开始痛感政治的危险与世态的炎凉,他以后超常的谨慎与忍耐恐怕与此有关。

薄熙来直到“文革”爆发、其父被卷入“61人叛徒集团案”遭受迫害前,一直生活在无忧无虑的幸福中。当他因“黑帮子女”落难时,已是十七八岁,精神上的痛苦自然比习近平强烈,后来他还被关了起来,被强迫劳动。不过,更令薄熙来痛苦的是母亲胡明在文革中自杀身亡。

文革中,为响应毛主席“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号召,同时避开北京的政治风暴,刚刚16岁的习近平去父亲的故乡陕西省农村插队,1969年到 1975年的6年时间里,在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从知青做上支部书记,后来还被推举上了清华大学,这里有他的苦干,也有他父亲的福荫(他父亲虽然被打倒,但在农民心里仍是大人物)。

薄熙来没有下乡插队的经历,但4年的所谓“学习班”劳教,劳动强度恐怕也不逊于艰苦的陕北。不过他1972年就进了北京五金机修厂当工人,这几年比习近平要轻松自在。所以他是在读研究生期间入党,比习近平晚了6年多。

一个高调张扬,一个低调沉稳

红色后代从政者中,上世纪八十年代最出名的当属时任河南省副省长刘源(刘少奇之子)和北京市副市长陈昊苏(陈毅之子)。后来两人受低选票影响,九十年代初不得不转换阵地转入低调,自此政坛中的“太子党”被罩着阴影。那时,习、薄两人虽然位级较低,但压力相当。

“性格决定命运”。这在习近平与薄熙来身上,呈现出泾渭分明的走向。当“太子党”再次活跃时,习、薄成了最被看好的两位。

习近平1993年当福建省委常委和福州市委书记时低调默干,绝不当出头鸟,除了福州百姓和圈内人外,没什么人知道他。薄熙来则不然,1993年当上大连市长即高调明干,那一年笔者就见识了他率团来北京宣传要在大连建“北方香港”的大气魄,其后大连果然干得风风火火,他的成功在全国远播。著名报告文学作家陈祖芬以长篇幅写他,凤凰卫视采访他,国内记者热棒他,香港等境外媒体也热追他。他成了全国最璀灿的政治明星。当时,习近平的名气和政绩远不能与薄熙来相比。

薄熙来超常的宏大气魄,让他与过分张扬、自以为是相伴,引起政治生态中的同类排斥:1997年中共十五界中央委员选举,薄熙来遭遇滑铁卢,“太子党”和“太高调”成了他之觞。与此同时,低调与圆厚的习近平当选中央候补委员。这似乎应验了命运由性格决定之规律。

曾庆红举荐 习近平青云直上

习近平为什么能够一飞冲天?是谁把他发射上去的?

通过种种现象和线索分析,曾庆红起了重要作用。八十年代初,习近平在中南海为耿彪当秘书时,曾庆红为副总理兼国家计委主任余秋里当秘书。无疑,习近平的本分、实在,给曾庆红留下良好印象。另外,习近平之父习仲勋担任副总理时,曾庆红之父曾山担任内务部长,两家本来就认识。曾庆红比习近平大14岁,对这位小老弟,算是欣赏有加。

前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倒台后,谁来接任是个伤脑筋的难题。胡锦涛顾虑人言,无意安排团派人选;江泽民虽仍具影响力,但陈良宇丢其颜面,令他无力再荐 “海派”,然心又不甘。于是,曾庆红乘机点将习近平。习虽为太子党人,但门风朴素,为人谦逊,扎实肯干,有多年地方管理经验,最终成为双方都能接受的人物。

十七大前的人事布局中,曾庆红处于两难境地:江希望他下,因他后来疏江亲胡;胡希望他留,因他协调能力超凡,他的年龄处于可下可留之间。曾庆红不愧为“智多星”,在权衡之后主动请辞,不顾胡温挽留,理由是为未来交接班考虑,让位于年轻人。他声言效忠党务,要以“伯乐”之姿挖掘人才,最后挖到了习近平。(马玲)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