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报纸版面,以及出版截稿时间所限,此为简化版,800余字,文中多处列出要点尚未展开。电话记录中的信息量很大,有多处历史资料待核实。争取写一个完整版**/
(星星生活记者捷克佳)“张国焘在中国现代史扮演了一个悲剧的角色。”目前居住在多伦多的原台湾国立东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左光煊在接受星星生活记者专访时这样评价。
左光煊曾任台湾两届立法委员,是中共早期历史的研究专家。在1960年代,左光煊在香港美国新闻处做助理研究,因其叔祖父左舜生与张国焘德的友谊,左光煊与张国焘有过密切交往,但主要是学术上的交流。
当时,左光煊也曾协助美国中国问题专家马斯若(Maurice Meisner)、路易士(John. W. Lewis)等人先后拜访过张国焘,每天口述历史录音访问,以完成他们的博士论文。这两人后来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研究早期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必读。
左光煊回忆说,张国焘应该与中共有默契,回答中适可而止,对政治比较敏感的问题多有回避,尤其对他本人与中共和毛的分裂更是有所保留。
左光煊透露说,张国焘所著的《我的回忆》不是张一个人写的,张德江西同乡涂功遂(音)等一起帮助完成。左光煊说,没有他的这些朋友,书就不可能完成。
1970年代后,左光煊移民加拿大,得知张国焘也在这里,且与其母亲(目前仍健在)同住一座公寓,就是目前位于芬治大道上的Seneca Hill老人公寓。但不久后便中风,张国焘被迁至郊外的一间疗养院,张国焘的夫人杨子烈仍住该公寓。
因左光煊的母亲与杨子烈交情颇深,时常走动并经常帮忙。因此,当时居住在多伦多近郊哈密尔顿的左光煊也知道很多张家的消息,他亦与张国焘有过一次见面。
左光煊透露说,约在1976年前后,时任加拿大总理的杜鲁道(Pierre Elliott Trudeau)在多伦多开会,曾在没有预约之下特别前去探望张国焘,时间不是很长。
后来左光煊是通过母亲才知道张国焘于1979年病故。而且印象中,张的一个儿子也在不久后过世,究竟是哪一个他并不清楚。左光煊说,接连失去两位亲人,对当时也年迈的杨老太太刺激很大。
左光煊称,张国焘三个儿子的职业分别是医生、小说家和从事计算机工作的。
左光煊说,张国焘是一个满怀大志的人却终生不得志,在中国现代史扮演一个悲剧的角色。
20070216/寻访张国焘墓地反响强烈,亲属拜谒(图)
20070216/历史学家眼中的张国焘(简化版)
20070216/张国焘亲属的点滴回忆
20070208/寻访张国焘墓地(研究篇)
20070207/寻访张国焘墓地(组图)
20070205/在多伦多踏雪寻访张国涛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