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周二四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英国主要报纸都发表了相关报道。《卫报》配以遇难者亲属在北川遗址哀悼亲人的跨版照片从幸存者重新组成家庭的角度报道了震后人们的生活。
文章说,一年来北川已经至少有600名幸存者再婚,地方官员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人重新组织家庭。地方政府还出钱组织了集体婚礼,还准备组织相亲活动。
报道说,这种”家庭重建”不仅可以为双方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在北川这样的贫困地区,两个成年人在一起生活在经济上也会更容易些。
但文章也引述当地民政官员的说,地震后的再婚也并不容易,难以消失的悲痛、有关财产、孩子的争议都使震后的婚姻更加沉重,有的新家庭甚至要承担加上各自以前婚姻的八个老人和四个孩子的抚养责任。
希望犹在
《泰晤士报》则以”九万人死亡的震后希望犹在”为题,重访了当时被困100多小时后,截肢保命而获救的刘德云(音译)。
报道说,刘在申请了一个月后还没有得到政府承诺的银行贷款,他知道,自己的残疾可能使银行更为谨慎,不过他仍然乐观,认为迟早总会拿到邻居们已经得到的这笔钱。
文章也提到,人们要求当地政府在重建过程中尤其重视建筑质量问题,而地方当局则采取一切措施,严防那些怀疑建筑质量问题导致自己孩子丧生的家长发出任何声音。
文章还说,中国政府这次接受了外来的援助。红十字会在中国展开了他们最大规模的救援活动,帮助重建10万所住房和660所学校。
文章引述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驻华代表马库斯的话说,政府的反应总体上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不过有些老年人和残疾人可能需要等较长时间才能得到救助。
腐败威胁
周二的《金融时报》刊登了记者安德利尼从绵阳发来的关于灾区重建的报道。文章描述了政府安置灾民的临时板房区,说虽然看上去那里比较平静,但居住条件不方便且拥挤,加上谁都不知道要那样呆多久,人们感到焦躁。
文章说,中国政府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中有四分之一以上都将花在地震灾区,目前四川灾区也到处都是重建景象。政府的目标是到2010年九月,能为所有灾民提供住房和工作。
报道说,尽管政府说已经实现了灾民85%就业,但在临时居住点采访到的很多人都说,半年的紧急救助结束后他们只好自己想办法。
记者提到,灾区农村的另一个问题是土地的重新分配,由于缺乏公开监督,难免会出现腐败,而来自中央政府的大笔救援款项同样也受到腐败的威胁。
作者说,尽管中国政府说目前还没有这样的案例,在他采访时绵阳市政府外就有约40名因重建和补偿等问题上访的民众,记者也目睹了当地警察推搡记者、阻止采访这些人的景象。
汶川地震一周年胡锦涛赴蜀悼念
BBC/中国举行仪式纪念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国家主席胡锦涛到四川参与官方悼念仪式。星期二(5月12日)的纪念活动在震中映秀镇举行。中国各地也将举行各种悼念活动。
北京时间14时28分(格林尼治标准时间6时28分),即一年前地震发生的一刻,全场为地震当中的死难者默哀。
据报道,在四川省会成都,一些民众自发组织到天府广场聚集,预备在去年地震发生的一刻默哀。广场有不少公安和武警站岗。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在四川及其周边地区造成8.6万人死亡或失踪。
在汶川地震周年前夕,胡锦涛在成都接见了一批出席地震悼念活动的外国驻华使节和国际组织驻华代表。
胡锦涛再次感谢国际社会对中国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提供的支援,并说灾区一年来经济和社会建设逐步恢复和发展,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胡锦涛还称,中国政府对国外的捐赠实行严格监管、有效使用,努力把捐赠用于灾区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BBC记者夏昆汀发自四川的报道说,四川地震灾区的重建速度叫人惊叹,但灾区一些民众,例如是老年人和伤残者,仍在面对着无法取得房贷等重建安置问题。
学校倒塌问题
许多学校在去年的地震中瞬间倒塌,超过5300名学生遇难。一年来,地震遇难学生家长一直要求当局彻查当中是否涉及“豆腐渣工程”,要求追究责任,但遭当局打压。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司长唐凯近日称,当局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觉是人为因素使建筑物在灾害过程中损坏,使人遭受伤亡。
但据香港《明报》星期二报道,该报取得的建筑施工图则显示,倒塌学校之一--北川中学存在着不少建筑质量问题,包括图则不专业、钢筋交叠过短等。
中国国务院在汶川地震一周年前夕发表了《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承诺用3年时间对全国中小学校舍开展抗震加固、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建设,以达到多种防灾标准。
这份白皮书同时宣布从今年起把每年的5月12日为中国的“防灾减灾日”,因此一些地方也在地震周年纪念的这一天举行了防灾救灾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