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点评中国何清涟/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美国家庭影院频道(HBO)赞助完成的”劫后天府泪纵横”,可算是国际社会献给震灾中遇难的孩子的一瓣心香。
我在该片于纽约公演之前,已经观看过这部片子。与平面媒体的报道相比,影像资料的直观性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人们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深深体验了众多家长失去孩子的悲痛,以及弱者向政府讨要公道时那种无望的悲愤。
在受到中国警方多方干预下制作的这部影片,虽然只能触及几十位学生家长与官方之间的互动,但因制片人夏明等人对中国国情的深刻理解与阐释,这部短纪录片已经直观地揭露了中国社会的真实一角。
直观的”注解”
什么叫做”豆腐渣工程”?人们通过影片观看到那一堆堆粉末,以及在粉末堆中露出头、被建筑商用来混充钢筋的钢丝,即使不懂任何建筑学原理的人,也明白了当地震来临时,在如此校舍中上课的孩子为何无法逃出。
什么叫做”救援来迟”?当一位家长泣不成声地讲述他听到女儿在废墟中呼救却无能为力时,观众能够体会到他曾经历的那种撕心裂肺、让人无法承受的痛苦。
什么叫做”无权者困境”?当看到众多家长手捧孩子遗像,欲列队前往成都请愿却遭到地方政府与警察的多方阻挠,而事后无一位官员因豆腐渣工程受到惩处,充分享有人权、自由的美国人才明白了”无权者困境”意味着什么。
什么叫做”官民之间缺乏互信”?这部片子提供了一些实例。比如德阳市政府用公交车将学生家长接至市高新技术办午餐时,一些家长担心这是”有进无出的鸿门宴”,向宋副市长声称”我们受骗都怕了,我们哪个都不敢相信”。德阳市副市长兼公安局局长陈证权到现场处理事件时,众百姓竟然不相信他就是市长,因为在中国,一位市长离百姓的距离非常遥远。
尽管上述场景发生在震难期间――这期间是中国官员努力消解民怨、表现和善的非常时期――远比中国许多官民冲突的实际场景文明,但也可以折射出中国民众的生存处境,反应中国人在面对强权欺凌时的痛苦与无奈。
在汶川地震周年祭将至之时,这部片子将唤醒人们记忆中已渐渐淡化的汶川地震之灾。
天灾与人祸
与这部片子的中文名字”劫后天府泪纵横”相比,我其实更喜欢英文原名China’s Unnatural Disaster:The Tears of Sichuan Province,从英文直译应该是”中国的非自然灾难――四川的眼泪”。这个题目很直观地点明了四川震灾中的人祸因素。
这些人祸因素,已经成了震灾发生后四川社会矛盾的焦点。由于执意要查明官方一直要掩藏的人祸因素,四川现在已有多位维权人士与独立调查者入狱,比如天网的主办者黄琦、西南大学退休职员曾宏玲、广汉退休教师刘绍坤、成都作家谭作人等,都是因为发表地震灾区的实况记录,揭示震灾的人祸因素而相继被捕。
这充分说明在声称人权已经获得巨大进步的中国,民众连起码的知情权都被剥夺。
在中国,民众知情权被剥夺是有多重意义的。以这次地震为例,它包含着震区民众获得地震预报的权利(纳税人供养的地震科研机构的用处就是预测,政府的责任是发出预报)、知晓地震中各方救灾款使用流向的权利,参与调查”豆腐渣工程”的权利,以及受害者对各级政府的问责权与要求国家赔偿的权利。
只有拥有这些权利,灾区人民才能从劫难中走向新生。但是令人愤怒的是,中国政府不仅没有为灾区人民构筑这一让他们能够走向新生的起点,连受难孩子家长集体公开悼念孩子寄托哀思的活动也横加阻止。
过去的一年中,这些家长受到当局持续的监视,他们的电话被监控,行动被限制。他们不能公开发言,也不能请愿。
川震一周年前夕,来自中国各地的数千名警察已进入川震灾区,构筑了一道压制民众愤怒的森严壁垒。
纪录片中一位丧子母亲对着镜头说出的一句话掷地有声――”钱,我不要!我们要记住这是一个血的教训,未来不能让它发生在其他人身上!”
我很惭愧,汶川地震周年祭时,自己只能借”劫后天府泪纵横”这部影片,作为献祭孩子亡灵的鲜花。但我誓言,今后仍将竭尽绵薄,为推动中国的人权进步而继续努力。
注:本文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