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12/地震周年重返灾区:难走出的阴霾

VOA记者张楠/中国四川去年5月12号发生大地震,导致近7万人死亡,1万8千人失踪。一年之后,灾区民众依然没有完全走出失去亲人的阴霾。

进入重灾区北川县采访,为亲人送行的鞭炮声不绝于耳。在那次八级地震中,这个人口本来就不多的羌族自治县一下子就死了1万5千多人,失踪者超过4千。

站在一处山坡平地上,北川县宣传部官员王关伦指着远方的废墟向我们介绍那场灾难。他说:“王家岩山体滑坡就掩埋了北川,至少我知道的,有七、八个单位吧,北川县医院、法院、曲山小学、曲山幼儿园,还有北川教体局,还有文化局,还有商业局呀,这些全部都埋废墟里面。这个死亡的人数是最多的。”

由于可以俯瞰全城,许多人都在这里驻足祭奠。他们把一束束鲜花或推放在地上,或捆绑在护栏上,遥祝逝者走好。几块砖头,一堆黄土就是祭坛,上面摆着水果、点心和点燃的香火。

记者:家里什么人去世了?妇女:他们的女子、女婿、孙子。记者:你是跟她什么关系?妇女:她女婿是我的朋友。记者:刚才我看你烧了一个电脑(模型)吧?是不是孩子以前就喜欢玩电脑?妇女:他啥子都会。记者:多大岁数?妇女:20多岁。这是他老丈母。他母亲北川医院12号做手术嘛,手术也没做成,这样子就死到医院了。一个娃娃才七个多月,一个孙娃子呀。记者:那这一年怎么过的?妇女:她就这样子呀。

在北川采访到的人几乎都有亲朋好友伤亡。曾在当地派出所当过指导员的龙哥说,他的许多同事在地震中葬身废墟,英年早逝。他说:“这边派出所11个人嘛,除了没上班休息的、在外边的,当时就遇难了好像是7个吧。那么多的好同志,都挺年青,20多岁,心里挺不好受。经常做梦,梦到他们,完了,我就给他烧香、烧纸嘛。”

在县公安局损毁的大楼前,一个告示版上张贴着遇难警察的照片,共有28人。

鞭炮声中,一位老年妇女来到北川倒塌的住屋前,一一呼唤死去亲人的名字:“大娃、二娃、亲家母啊,你们都在这里啊。(抽泣)烧这么多钱,你们好地用吧。(抽泣)”

她告诉记者,她家原来做生意,生活蛮好;地震使他们一贫如洗,生活没了着落。她说:“简直就没法生活。累了一辈子,房子、钱全部划到这儿,现在没的哟。”

在遇难者集中的地方,当局采取了集体掩埋的方式,埋葬地点被人称为“万人坑”。北川老县城就有这样一个万人坑,据说埋有数千具遗体。5/12地震纪念碑就竖立在万人坑前。

来这里悼念亲人的陈玉宏和他的家人告诉记者:

男子:我们把遗体拿出来的。男子:全部集中到山上那个万人坑里面去了。男子:我们家三个人,全部在那儿。男子:还有他那个小娃,3岁,还小。男子:还有我母亲嘛,还有我岳父岳母嘛。男子:我们大家有几十个(死了)。女子:30多个人啊?还有姨妈、伯伯,还有外婆……男子:我伯伯走了,干爹干妈走了,二姨妈走了,我小舅走了,小舅母走了,大舅母走了,我外婆走了,兄弟、兄弟媳妇子,还有娃儿三个月,也走了。全部在那儿。

另外一个万人坑在绵竹市汉旺镇。5/12地震期间,设在这里的大型国企东方汽轮机厂损失惨重,镇上的东汽中学和汉旺小学校舍坍塌,大批师生伤亡。当地居民说,一开始各家尚能自行掩埋遗体,后来为了避免在震后发生瘟疫,当局下令所有尸体统一集中掩埋。

汉旺镇的万人坑其实是一个建在山上的巨大坟堆,有半个多足球场那么大,四周砌有白色瓷砖,中间是椭圆形坟头,沿坟堆建有人行道和护栏,可以俯瞰汉旺镇全景。有人说,这里埋葬着2000多人的遗骨。不过,一名参与修建坟墓的工人告诉记者,葬于此地的有8000多人。

他说:“8000多,东汽厂嘛,汉旺的那个,主要东汽厂多嘛,学生多呀。(记者:学生有多少?)大概有2000多。挖4米下去,又(向上)垒那么多起来。开始解放军在这儿埋的时候,尸体还没有腐烂的时候,都是一个一个抬进来。然后,掏的那些尸体腐烂了,就用车子往后捅,翻斗车拉来捅到后头去了。”

对于许多人来说,悲痛并没有随着时间流逝。4月20号,在5/12大地震接近一周年的时候,死亡名单上又增添一人,他就是在地震中痛失爱子的北川县宣传部副部长冯翔。当天凌晨2时,这位33岁的羌族干部在自己的住所自缢身亡,成为由于不堪重负且无法走出悲伤而自杀的又一位地震灾区官员。

冯翔的同事王关伦说,他的死来得很突然。

记者:你们没有看到有什么异常的情况吗?王关伦:没有,没有。记者:对你们来说,是不是也觉得很突然呀?王关伦:是很突然。记者:平常他是不是给人感觉出很压抑吗,还是平常看不出来?王关伦:哎呀,我个人的心里很伤痛。这个事情,不想说话。

打开冯翔的博客,一曲哀乐骤然而起,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他那去世时年仅8岁的儿子的照片。

自杀前一个小时,冯翔在博客中留下了最后一篇文章《很多假如》。文中说,“儿子,你离开了,爸爸没有了未来,没有了希望,没有了憧憬,与您相聚,是爸爸最大的快乐……”

专家说,北川20%到30%的人需要长期系统的心理援助。据北京青年报报导,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目前有20多名专家在北川,但人手仍然严重不足。

美国之音记者现场观察:新旧北川

美国之音记者张楠/旧城在地震中被摧毁,幸存者仍在板房里生活,新城将于明年底完成一期工程——这就是去年5-12地震重灾区北川最近的过去、目前的状况和不远的将来。

时隔一年,重返北川,眼前的景象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大部分废墟按原样保留下来了;陌生的是,5-12之后,北川县城一再遭受次生灾害侵袭,地貌又发生了变化。余震、泄洪、滑坡、泥石流给山体留下条条沟壑和裸露的沙石,使河道被淤泥覆盖,也把部分废墟掩埋起来。

去年常见的景象—大型机械的轰鸣、搜救队员的身影、疾驰而过的救护车等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悼念的人群、低声的饮泣和一束束鲜花。废墟被警戒线栏起,告示牌提醒人们:“放轻你的脚步,放低你的声音,给逝者一个安宁”。

宁静被鞭炮声打破,侥幸生还的人在用传统方式为遇难者送上祝福。

禁止进入废墟,不仅是因为那里仍然危险,还因为被摧毁的北川县城将作为地震遗址保护起来,供人参观、凭吊。竖立在废墟中间的标语牌写着:“地震文物国家所有,应受法律保护”。一些在地震中被砸毁的汽车也用苫布包裹起来,上书“北川博物馆封”。

*副县长:“一新一旧”是重建重点*

北川县副县长贺旺告诉美国之音,“一新一旧”是北川灾后重建的两个重点。“一新”就是易地再建新县城;“一旧”是指利用旧城废墟建立一个地震遗址博物馆。

他说:“根据我们的初步的设计方案,我们要对老县城呢,实施一个完整的保护,就是把老县城两平方公里的地震遗址作为一个整体,尽可能地把它原貌地保护下来。同时在我们的任家坪建造上万平米的这样一个地震遗址博物馆。”

这位毕业于清华大学的研究生说,建造博物馆既可以展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也能普及地震知识,还可以推动未来旅游业的发展。

他说:“地震遗址遗迹是我们一个新的旅游资源,那么我们就把地震的遗址、遗迹和我们原有的一些旅游资源结合起来,规划新的旅游线路,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呢,进一步实现北川未来经济社会的一个可持续发展。”

新县城的规划已经完成。新址选在一片群山环绕的平原上,距离老县城23公里,位于安县境内的永安镇和安昌镇之间。据此,国家主席胡锦涛给新县城取了个寓意美好的名字“永昌镇”。

北川县始建于公元566年,相传是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出生地,也是上世纪30年代中共红军的长征路过之地,1952年县城迁至现址。由于座落在两条地震断裂带上,五十多年来这里发生过多次大震小震。在5’12地震之前,也曾有讨论是否要把县城搬到其它地方。

*惨痛的代价使规划者接受了教训*

贺旺说:“我们就把安全作为选址的第一原则,所以说(把)地质安全,包括地质灾害风险的评估呀,作为我们选址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基础。”

官方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96%的群众赞成这个选址。

据介绍,新县城将建成安全、繁荣、宜居、绿色的家园。新县城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图,张贴在公示板上,竖立在街头巷尾,供民众评议。

贺旺副县长说,新县城的建设将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就是灾后重建期。考虑到明年年底,要建成三平方公里,安置三万人。那么主要的任务呢,就是要建设市政基础设施,还有保障性住房,还有一些基本的公共服务设施。”

*未来三年190亿元投入重建*

第二阶段从2010年起到2015年止,是进一步聚集人口、完善城镇功能的时期,人口规模将达到五万,建城面积达到六平方公里。第三阶段则是从2015年到2020年,届时人口将达到七万,占地面积达到七平方公里。

贺旺说,新城将有两个最大特色。“一个是它的山水园林的特色,也就是彰显它自然生态的特色;另外一方面呢,就是它在文化上的特色,就是要体现羌民族的文化特色。”

北川是中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地震前,北川有羌族人口九万,其中大约十分之一在地震中丧生。

为了保留对历史的记忆,一些老县城地名将用来命名新县城街道。跟援建省份山东相关的名字也会出现在新城,比如“齐鲁大道”等,以体现震后出现的“爱心”文化。

有关部门还对北川进行了干部支援。地震中,北川有400余名官员丧生。现在,光中央组织部和四川省委派来的副县长就达12人之多,使北川的副县长增至28人。

负责规划工作的北京挂职干部贺旺就是其中的一个。他说,看到灾民现在还住在帐篷和板房里,他心里着急。

不过,用不了多久,永昌镇将拔地而起,北川将出现“一新一旧”两个县城并存的局面,旧的记录历史,新的迈向未来。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