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日报综合报道/多伦多病童医院的医生周二将出生仅两个月的凯莉(Kaylee) 移去呼吸器后,发现凯莉仍然能够正常呼吸,因此决定停止将她的心脏移植到另一名女婴李莲(Lillian O’Connor)身上。凯莉的父母周三晚驾车抱着脆弱的女儿返回Bradford市外婆家中,而这是数日前想也不敢想的事。
凯莉生来便患上Joubert 综合症。医生原以为她的呼吸器被移去后,不久便会死亡;可是凯莉生命力强,仍可以继续呼吸。医生因此决定停止为凯莉移植心脏。(按:Joubert综合症的患者一旦睡着,呼吸便会停止。) 不过,据新闻电视台CP24的报道,凯莉的情况在周三晚一度恶化,有几次停止呼吸。
两家巧遇如仙履奇缘
凯莉虽然出院返家,她的脑袋仍然有罕见的疾病,无法医治。她的母亲周三晚在医院外表示:“她可以活多久?很难说。或几个月、或几年。医生说她有严重的Joubert综合症,将来会失明、不会走路、不会说话。”
她说:“从一开始,女儿便要走崎岖的路。不过她生命力顽强。我们希望她自己做决定。如果她返家,家中也会需要一名护士陪伴她。”她补充说家中也需要很多医学仪器。
凯莉的父母周二同意了将女儿的呼吸器拔去,以为她会死亡;这样,她的心脏便可以移植到另一名出生仅一个月的女婴李莲。李莲患上先天心脏病永存动脉干症(truncus arteriosus),即是说,心脏不能为身体供应足够氧气。可是凯莉能够继续呼吸,医生便停止动手术。
在周三早上,女婴李莲的父母表示,仍然相信女儿他日会有机会获得心脏移植到她体内。她的父亲奥康纳(Kevin O’Connor)说:“我们仍然有信心。”
夫妇两人对凯莉的父母表示感激,称两家人的巧遇属仙履奇缘式故事。奥康纳称:“能够认识凯莉的父母,令我们十分高兴。希望他们一家平安”。
若有适当中文资料 可推动华裔捐器官
星岛日报/“小丽莎骨髓基金会”主席王裕佳医生相信,如果有适当的中文资料,以及有机构愿意推动,华裔社区对器官移植的支持度不会落于人后。
他说,1990年发起小丽莎运动时,心中完全没有把握,很担心参加者只得寥寥无几,结果反应热烈。几年前的南亚大海啸,灾民虽然不是华裔,但社区也充分发挥人溺己溺的精神。这些事例都证明华裔并非不热心的社群,只要有充足的资讯,华裔社区也会动员起来。华裔捐血、捐骨髓和捐赠器官的比率较主流社会低,但经过小丽莎、小哥顿和最近的谭家宜事件,华裔社区登记捐骨髓的人数,已经接近白人的比率。
王裕佳强调,这次广受关注的小女婴凸显出加拿大是一个有法律保障和文明的社会。虽然小女婴患上不治之症,父母亦同意捐出器官;但这个只有两个月大的生命,依然受医生和法律保护。
他相信,华裔社区不热心捐血、捐骨髓和捐赠器官有部分是源于文化,但最主要的原因是认知问题,政府应该提供中文资料,再加上有人推动,唤起民众的关注。最近的全球动员救谭家宜,很多超龄的市民也慷慨解囊;而器官捐赠只是乏人推动。
也许是交给上帝之手的时候
网民反应资料来源:thestar.com
●我记挂着两名婴孩的家人,但请记得,只有上帝是在预定的时间里给予和取回生命。每样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原因。你们和医生只能尽力而为,但请记得上帝是最佳的策划人。只要保持耐性和诚心祈祷,请求上帝让你们心灵平安,那会令你们容易接受祂为你们所保存的。假如事情并非如你们的计划而行,请不要过份自责。我在祷告中惦记你们。
●整件事令人心碎。我可以想像到刚当父亲的难受。那反映出器官捐献以及透过研究去寻找疗法的重要性,好让孩子或家庭不用受到这种痛苦煎熬。在这个经济严峻的时刻,必须谨记能尽微力都可以有助对挽救性命的研究工作。对你们来说,今次的决定实在磨人,但你们都做对了,在可能情况下,你们都应得到最佳回报,在这种情况下,你们的决定。
●这事令我心碎。作为一名新任父亲,我真不敢想像他们如何克像。如果我丧失女儿,我一定会崩溃。我的心情很沉重,真的希望两名婴儿的父母都坚强起来,渡过此困难时刻。
●对凯莉来说应是好消息:她还有生存的机会。虽然除去呼吸器后生存机会不大,但她仍然坚持活下去。这事可以提醒世人,应该等到生命自然死亡才可以割除器官,移植到别人身体。至于李莲,应该还有希望有人死后愿意捐出心脏的。
●你们能否不再报道这故事?会有人喜欢追阅一则关于两个家庭陷入愁云惨雾的新闻吗?把任务交给医生吧!不要在刊在头版。它导致情绪低落,为什么要逼人分担忧愁?
●我怀疑凯莉的父母要求切断维生系统是希望她死亡,这不是父母能够轻易接受的事。幸好凯莉已自行决定,她如果不需维生系统而活下去,最好不过。她出生至今,父母成天担心,给了她最大的尊严,至今还不放弃。
凯莉的父母真了不起
●此时此刻,我惦记着两名婴儿的双亲。不过,请恕我说话有点无情,大家都知道,两名婴儿天生有难治之症,生存机会渺茫。纵使医疗使命是要挽救体弱者,但假如两名孩子得以存活,终其一辈子都可能受尽种种问题煎熬,你们真的想她们这样活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