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201/(追踪之5)爱心,正在这里紧急传递……

2006年2月1日5:17:2(京港台时间) 1月31日,为病童Benjamin进行的中心静脉置管手术非常成功。“我们可以去探望吗?”“我儿子要捐出自己的压岁钱。”“我们愿意无偿捐骨髓!”“我来自台湾,也曾捐过骨髓,也愿意为病童提供有用的信息。”“记者,你们为什么一会儿写‘伍先生’,一会儿‘吴先生’?”社区也开始在行动……

(星星生活记者杨宛星、捷克佳报导)最新消息:1月31日,为病童Benjamin进行的中心静脉置管手术非常成功。父亲吴先生向星星生活记者表示,原定1月30日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手术因故未能进行,改期在今日(1月31日)上午进行。吴先生向记者介绍说,这个手术十分成功,孩子目前的状态很好。

中心静脉置管是为了方便后期的治疗,因为入院以来,孩子的两个手臂因每天打点滴、验血已经布满针眼。

白血病病童的消息出来之后,连日来,打来电话的热心读者还在增加……各种各样的关心、问候和主动要求帮助的那股热诚,令整个编辑部的感动、温暖也与日俱增。

其中,记者能够感受到,不少热心读者的背后,都有一个相亲相爱而又满怀爱心的家庭。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在这个家家祝福新年憧憬新年的特别的日子,他们把爱亲人之心扩及到爱同胞之心,他们把家庭之爱扩及到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关怀。而在一次次向病童父亲转达这些诚挚问候的时候,记者也一次次地感受到了病童家属的感恩之情。

一个白血病病童,让我们再一次见证了弥漫在华人同胞之间浓浓的亲情,和充满了爱心的互动……

**我可以去探望吗?

听声音非常年轻温柔的单小姐,打来两次电话。沈阳出生的她,来加五年,已经在这边安定下来。她第一次打来电话时说:“不知道他们允许我去探望吗?”当记者表示孩子现在一直在隔离病房做化疗,不反便接待来访者之后,她又非常细心地问候了病童病情的进展,并留下了单位电话。

不到几分钟,单小姐又打来电话,这一次比较直接:“其实,我现在在多伦多卫生局上班,不过,我们跟传染病打交道多,离白血病好像还很远。不过,如果病童家属要查任何关于医疗方面的资料,我都可以帮忙。”她并留下了家庭电话号码。

**儿子捐出自己的压岁钱

同样怀着浓浓母爱的赵剑美女士,致电星星生活报社时说:“我可以去看看小孩吗?我就在附近上班。”她透露自己12岁的儿子KEVIN,准备把自己的压岁钱捐出来,给这位白血病小同胞治病……

病童母亲吴太太的朋友西子,一度跟他们家失去了联系。这次在星网上看到有关病童的报道,急忙打来电话询问:“能告诉我他们的病房吗?我要去看他们。”她很急切地表示,一段时间没联系了,没想到出了这样的事,她留下电话,让记者无论如何要传达给吴太太,“我只想告诉她,如论什么事,有任何需要帮忙的,尽管找我。”

**我们愿意无偿捐骨髓

沈阳来的顾先生打来电话,他说:“都是东北老乡,我看到吴先生家的事情后,很想帮点忙。以前在国内时,我就经常捐血,现在,如果小孩需要的话,我愿意捐献骨髓。”顾先生一家来加4年,本人做生物材料的科研工作,现在太太也刚刚怀孕。

在充满了对新生儿的期待中,看到三岁病童的消息,顿生怜悯之心。顾先生说:“我和太太曾经商量过,要不要采不采集脐带血的事,现在看来还是有必要的。”他站在一个科研工作者的角度表示,采集骨髓对人体没有危害,健康的大可以放心捐献。

来自河南不愿意留下姓名的某女士,对星星生活记者表示,自己曾经有亲戚的孩子得过这个病,在国内的时候,她和丈夫就曾一起去捐献骨髓,因为她当时刚生产,身体虚弱,医院没有同意抽骨髓,但是,在河南红十字会的血库里,应该可以查到她老公的骨髓。而这次,如果需要的话,她本人也愿意捐献骨髓。她很直率地表示:“我们也是新移民,别的可能帮不上,我们能做的就是无偿捐献骨髓。”

**台湾同胞力寻有用信息

台湾来的蒋先生,表示自己在台湾时曾捐献过骨髓。他所认识的朋友中就有过患白血病的经历,其中有人采用“干扰素治疗”效果不错。现在,他还在努力寻找这个朋友,看能不能为病童提供有用的信息。

关于骨髓捐献,给星星生活编辑部打来电话的吴女士表示,她那里已经有3个人愿意无偿捐献骨髓。她还建议建立一个骨髓配对热线。

**社区开始行动

加拿大天津同乡会会长王培忠先生打来电话,代表天津同乡会问候病童。他说:“大家都很关心病童病情的进展,我们协会网站也转载了星网的消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到援助的队伍中来。”

VICTORIE PARK夹FINCH处一个教堂的梁先生看到消息后,也表示想在教堂里呼吁一下,希望西人朋友们也能伸出援手。

一向热心公益的郭善群先生,本人在国内时就是学医的,在国外生活20多年。目前,他已经定居加拿大8年,由于他深厚的医学背景和流利的英文,最近几年来,他一直活跃在华人社区,帮华人移民做了大量的医学翻译工作。对各种医学术语、诊断、治疗和化验单颇为熟悉的他,愿意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白血病病童提供各种技术上的协助和服务。

加拿大专业人士协会(CPAC)办公室的一位女士也专门致电报社,询问吴先生的真正姓名,因为从数据库中查出CPAC的一个会员与报道中吴先生的毕业院校一致。

**陈先生接受委托处理新闻与联络等事宜

吴家的朋友陈振余先生是通过新闻报道才得知此事,虽然两家是在移民加拿大后才相识,但交情颇深。陈先生致电星星生活报编辑部说,受吴家的委托,今后将由他来负责有关事宜的联系工作和代言人。陈先生说,十分感谢媒体的及时报道和大家对这一事件的关心。他说,目前的紧要工作是正着手准备为孩子设立捐款账号。

星星生活记者在与吴先生的通话中了解到,原定30日的中心静脉置管手术因故未能进行,改期在今日(31日)上午进行。吴先生介绍说,这个手术十分成功,孩子目前的状态很好。中心静脉置管是为了方便后期的治疗,因为入院以来,孩子的两个手臂因每天打点滴、验血已经布满针眼。

**“吴”与“伍”之措字系用心良苦

细心的读者还问及记者,为什么你们三个记者一会儿写成“伍先生”,一会儿写成“吴先生”。

1月26日晚,星星生活报记者在采写首篇报道时,吴先生被写成“伍先生”,这是应吴先生的要求必须使用化姓,就是避免消息传回国内引起家人的担忧。“伍”字的拼音仍为“wu”,并不影响为病童日后募集善款,则系记者精心提议,而吴先生当时认为最紧缺的只是治疗信息和护理知识。

但进行后续报道的本报两位记者当时尚不知情,在行文中专门勘误,更正为“吴”。后在采访中经吴先生同意,采用真姓。这一“伍”“一吴”,体现出作为儿女的苦心和孝心。

因在孩子治疗期间,吴先生不方便接听电话,如果读者有任何建议和治疗信息,可致电星星生活编辑部,416-491-8401。或将有关交流信息发至星网论坛:http://forum.newstarnet.com/showthread.php?p=20371#post20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