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23/古巴之行点滴(8):从餐饮感受古巴的物质匮乏

捷克佳/连续一周的古巴之行,大部分时间是在酒店的范围内活动,因此,这种休闲度假之旅可以说是一种圈养的生活。而在酒店中,接触最多的便是餐饮。

原以为前往四面环海的岛国古巴旅游会如同加东海洋省份的爱德华王子岛一般,可以顿顿品餐龙虾大餐。事实上,那只是一种奢望。

Puntarena酒店既有提供一日三餐的自助餐餐厅,也有24小时昼夜服务不停的酒吧。除开放式快餐吧外,酒店内还有每周仅开一、两晚,同时需要提前预定的意大利餐和所谓的中餐。户外泳池旁的大棚内,海滩附近的BBQ餐厅均有酒水或快餐,甚至正餐的供应。看得出,酒店方试图通过不断变化花样来满足游客的需求。

img_0729_w.jpg

img_0223_w.jpg

img_1408_w.jpg

但是,对久居多伦多的人来说,胃口早已被来自世界各国的多元化美食所俘获,相对而言,更会挑剔一些。

即使与多伦多普通的餐厅比,酒店内设的意大利餐厅也实在是提不上档次,通心粉还能完整地认出,牛排则焦黑难以下咽,味道和口感更是相差甚远。

中餐厅内的装饰融合中国、日本及东南亚的地域风格,颇有些亚洲的特色,但提供的食物品质借用一位来自安省小镇的女游客十分恭维的评价:“相比自助餐,这是一顿好餐,但绝不是中餐。”

实际上,无论色、香、味,餐厅所提供的中餐都没能占据任何一点。以简简单单的馄饨汤为例,碗内并没有一颗馄饨,汤水就像是竹涮洗锅戗底后再点入几滴酱油。在当地厨师的眼里,中餐似乎与酱油之间划等号。想从扬州炒饭中找出一点金亮是徒劳的,米粒中更多泛出的颜色是老抽的黑色。炒面也是因陋就简,以意大利面替代。

位于二楼的自助餐厅是一日三餐的主战场,宽敞的落地窗外是碧海蓝天、椰树白沙,觅食的麻雀也会偶尔飞上餐桌,唧唧喳喳与顾客对视。餐厅内的葡萄酒、啤酒和饮料随意享用,餐台虽然不少,不过西式的自助餐并不合我们的胃口,各式面包、甜点和沙拉占据半数以上的餐台,沙拉酱也品种有限。

值得称赞的是自制的风味酸奶和已经切块的水果木瓜,还有味道鲜嫩可口的小香蕉。

img_0016_w.jpg

img_0769_w.jpg

img_0770_w.jpg

由于可供煮食的蔬菜较少,土豆和意大利粉便成为自助餐盘的主角,今日土豆炖牛肉、明日土豆炖鸡肉、后日则是土豆炖猪肉,模样都差不多,只是味道略有不同。偶然会在煎鸡蛋的餐台上出现烤香肠、烤火鸡或烤牛肉,期待中的海产品多是一种类似多伦多华人超市所售的秋刀鱼,在餐厅内则像是一种点缀,龙虾更是连一根胡须都没有摸到。

餐厅内的一个场景至今还令人难忘,一位同航班而来看起来像波兰裔的大妈,对香肠情有独钟,在单炒台前,指着被切成小段的油煎香肠示意厨师多添几块,厨师给盘中补上两块,波兰裔大妈立定不移步,意志坚决地端起盘子让厨师再添加几块。

img_0764_w.jpg

img_0768_w.jpg

在度假酒店里,虽然四周都是外来的游客,但通过餐台仍能隐约感受到,肉类应该还是古巴一种稀缺的物质。

后来才知道,我们来到的是一个生活物资仍十分短缺的国度,东道主已经力求每日变换花样,竭尽全力来满足游客的需求。

在1959年古巴革命前,古巴曾引以为豪地自诩牛多于人。但当今却是肉类短缺,非法屠杀牛和吃牛肉被认定是一种犯罪行为,政府将会予以严厉的惩罚:非法屠杀牛将判处10年监禁,贩售未经政府许可的牛肉将判处3年至8年徒刑,吃非法牛肉也可能面临3个月至一年的刑期。

后来,在去古巴首都哈瓦那一日游的途中,一位当地导游在言谈中证实,牛在古巴的金贵地位和政府的严厉法律。回想起来,能每日三餐吃到牛肉,还有什么可抱怨的。

其实,圈养一周的成效是巨大的。虽然餐饮不可口,所谓吃得饱吃不好,但回加拿大后站在磅秤上,体重却足足长了6磅。

此行的另一个收获是对古巴仍持续的低迷经济现状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人们熟知的古巴危机通常是指美苏冷战时期1962年发生在古巴的导弹危机。实际上,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由于苏联的解体,经济援助和优惠贸易协定中断,古巴还经历了一场几乎影响国运的经济危机。

这个时期被称为古巴的“特殊和平期”( Special Period in Time of Peace) 。由于外部因素造成古巴能源短缺,导致工业、农业和交通系统陷于瘫痪,社会物资普遍匮乏,人民生活条件持续贫困,这也迫使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从1993年开始,推行经济改革,其中包括开放外汇和发展旅游业。2007年7月,现已成为古巴主席的劳尔-卡斯特罗(菲德尔-卡斯特罗的弟弟)对民众发表演讲时承认,古巴的特殊时期还没有结束。

img_1397_w.jpg

img_1416_w.jpg

img_0716_w.jpg

我们入住的有18年历史的Puntarena酒店便是那个时代的产物。瓦拉德罗(Varadero)半岛的许多酒店也是建于同期。

在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瓦拉德罗由早期的旅游热点地区成功培育并转型为文化重镇,各类音乐会、节庆日和体育活动接连不断,但在90年代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由于区内酒店林立、包价旅游盛行,瓦拉德罗已经渐失文化氛围,再度沦为旅游重地。

相关文章:

20100302/在古巴圈养的日子里
20100302/古巴之行点滴(12):加拿大的国旗与中国的宇通巴士
20100301/古巴之行点滴(11):古巴的两种货币与坚挺的加元
20100227/古巴之行点滴(10):酒店的夜生活
20100227/古巴之行点滴(9):瓦拉德罗海滩和小贩
20100223/古巴之行点滴(8):从餐饮感受古巴的物质匮乏
20100223/古巴之行点滴(7):酒店的住房与淡旺季
20100220/古巴之行点滴(6):度假区的星级酒店
20100220/古巴之行点滴(5):令人好奇的服务生
20100217/古巴之行点滴(4):入住酒店
20100215/古巴之行点滴(3):古巴的行政区划
20100215/古巴之行点滴(2):VRA机场
20100215/古巴之行点滴(1):北南冷暖两重天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