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21/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63-12)

第12章 一次走运,多次倒霉

现在唯一能够阻挡住北朝鲜人的防线就是锦江了。这是一条穿越朝鲜西南部、多少有点向西流动的主要河流。它从天安南边流过,距天安的最近点约有25英里,在重要的大田通讯中心前边形成了一道潜在的屏障。而大田则位于天安东南大约40空里处。(见图1)

锦江一线的防守比较麻烦,不仅因为朝鲜南部的疆土在天安处向西边伸展开去,可以进行充分的侧翼运动,而且因为两条通往大田的道路都要通过锦江,这就要投入大量的美国兵力来防守这两个渡口。

天安和大田之间的那条主要道路沿铁路线通往东南,穿过鸟致院,而另一条道路则在天安以南几英里处岔开,几乎向正南方通到公州地段的锦江,并在公州转向东南,通往大田。

此时此刻,驻日美军司令官、第8集团军司令官沃尔顿·H·沃克中将已飞抵大田,告诉迪安将军说他很快就会得到更多的援助:第8集团军司令部本身和增派的战斗部队一道,正在向朝鲜开拔。沃克将军同时强调说,迪安必须设法用他的第24师应付局面,这支队伍仍在一小队一小队地向前艰难地挺进。

迪安只得立即将他的这支微弱力量分开行动。他命令现已上来的第21步兵团,即史密斯特遣队的原在单位,沿着东南方向向鸟致院那条通往大田的道路阻滞北朝鲜人,并给已遭重创、士气低落的第34团下达了同样的任务,让他们到南边(公州)那条道路上阻滞敌人。

幸运的是,几支美军炮兵队伍正朝这里开来,其中包括一些155毫米榴弹炮,这便大大增强了火力。另一个工兵战斗营(第3营)也已抵达,并被立即派到通往锦江的两条道路上去设置路障。到目前为止,唯一开到前线的美国坦克是几辆M24轻型查菲坦克,上面配有75毫米火炮,但其炮速和装甲都不及T34型坦克。所幸的是天气晴朗,空军可以对敌人的坦克和运动中的北朝鲜部队进行攻击。可空军一直感到十分懊恼,因为最初几天里曾误对韩国军队和美军进行了袭击,并因此受到了严厉的批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空军很快成立了战术空中指挥特遣队。每支特遣队里都配备一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一名无线电操作员,一名无线电修理员和一名吉普车司机。这些特遣队开到前线附近,指挥空军对目标进行打击。空军给第24师派遣了6支战术空中指挥特遣队。7月3日那天,空军还在九州的板付成立了联合作战指挥中心,对在朝鲜参战的所有战斗机——包括空军、海军、海军陆战队和澳大利亚的战斗机——进行指挥。最后,空军开始派遣绰号为“蚊子”的慢速F6教练机,侦察敌军后方战线的目标,指挥空中打击。这些蚊式飞机跟战斗机和前线的地面部队都保持有无线电联系。

这一体系在7月9日收到了效果。当天下午3点左右,第21团第1营的将士们已进入他们构筑的前沿阻击阵地。该阵地位于鸟致院公路上的全义一带,在天安以南12公里处。观察员发现在他们的前方有11辆坦克和数百名步兵,于是请求空中打击。几分钟后,空军战机便呼啸而至,炮击了5辆坦克和几辆卡车。同时美军的战斗机和战斗轰炸机又对平泽和全义之间的那条道路进行了狂轰滥炸。黄昏时分,空中观察员报告:那天在路上发现的200台车辆中,有100辆被摧毁或起火燃烧。

第二天为空中力量带来了朝鲜战争中的一个辉煌时刻。当天下午晚些时候,F-80喷气式战斗机在平泽上空穿过阴云低空飞行时发现,一大队坦克和其他车辆一辆接一辆地停在第34团7月6日撤退时所炸毁的那座桥梁的北边。这真是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幸事。第5航空队迅速调集所有可以飞行的作战飞机,有B-26轻型轰炸机、F-80战斗机和F-51双引擎野马式战斗机,直奔那队停滞不前的车辆。观察员报告说,这次攻击摧毁了38辆坦克,7台半履带式车辆和117辆卡车,另外还击毙了大量士兵。无疑这些数字言过其实,但这次袭击和前天在全义发动的那场攻击,也许是在朝鲜战争中给北朝鲜装甲部队带来的最大破坏。

更为重要的是,T34坦克不可战胜的神话也于当天破灭。美国的军需供应部门仍未搞到充足的反坦克炮弹、反坦克地雷、坦克或大型火箭炮,以投入到战争中,但美国的制空权却改变了这一劣势。高速飞行的飞机,尤其是喷气式飞机,即便发现了坦克,也并不总是能够用5英寸口径火箭弹、110加仑凝固汽油桶或炸弹击中单独一辆坦克或车辆。况且,坦克还可以在夜间行动,避开空中打击。但是,北朝鲜人却再也无法将T34坦克集结起来,在狭窄的道路上列成长长的一排,不受任何阻碍地向南运动了。不过北朝鲜人机动灵活,足智多谋。他们很快就把坦克和其他车辆伪装起来,开始让车队在夜间行驶,白天把火车隐藏在隧道中,并将坦克和卡车分散隐蔽起来。但是一种新的因素——美国的空中力量——却在大量增长。除非是在极端的情况下,北朝鲜人在飞机可以飞行的白天不再敢动用坦克车队或其他车队。北朝鲜军队的力量和效率大减。

然而,单凭空中力量并不能够阻挡住敌人的飞速前进。要挡住敌人,必须依靠地面部队。接下来承担这一任务的是刚刚到达、缺乏经验的第21团。这支队伍也只有两个营的兵力,进入全义的阵地后显得更为虚弱,因为第1营的两个连先前曾被抽调出去组建史密斯特遣队的步兵队。此时此刻,特遣队的幸存者正在领取新的装备,两个连队亦正在鸟致院补充兵员,直到7月11日他们才能重返第21团。

在全义对坦克进行成功打击之后的第二天,即7月10日,早上黎明时分,地面上一场大雾从稻田升起,翻腾着向部署在通往全义南边的公路和铁路两侧山丘上的美国部队卷去。美国人透过浓雾听见了北朝鲜人的说话声。15分钟之后响起了一声哨子,紧接着便枪声大作。忐忑不安的第21团开始盲目地向雾中射击起来,直到团长理查德·W·斯蒂芬斯上校制止他们时才停止了射击。然后,敌人的迫击炮开始向山岭上轰击;又过了一会儿,位于山岭左边的A连雷·比克斯勒中尉率领的那个排,遭到了来自岭后一座高地上北朝鲜人的猛烈攻击。美军4.2英寸的迫击炮火挡住了北朝鲜人直接朝山岭推进,他们却从该营的右翼绕过,向位于山岭后边低凹地带的重型迫击炮发动了攻击。大约在同一时刻,坦克穿过全义,沿着公路越过了该营设在山丘两边的阵地,一起向迫击炮进攻。美国人可以听到坦克的轰鸣,但由于浓雾弥漫却看不到射击。上午8点钟时雾气散去,斯蒂芬斯上校看见另外4辆坦克呆在村子里,他请求空中打击。与此同时,迫击炮声静了下来。

上午9时,直接从全义涌出来的北朝鲜步兵向美军山岭阵地的中央发动了攻击。一名炮兵前沿观测员指挥炮火朝他们轰击,并将他们赶了回去。全义的T34坦克此时从村庄里开了出来,开始用机关枪向美国人扫射。上午11点时,左侧比克斯勒中尉的那个排受到了轻兵器火力的猛烈攻击,并遭到了北朝鲜步兵的一次直接进攻。比克斯勒通过无线电向斯蒂芬斯报告说,他的士兵伤亡惨重,需要更多的人手,并请求撤退。斯蒂芬斯说援兵已在途中。5分钟之后来了两架美军喷气式飞机,它们朝着坦克发射了火箭炮弹,但没有起到什么明显的作用,然后又朝涌到比克斯勒阵地的北朝鲜步兵开枪扫射。之后不久,弹药耗尽的两架喷气式飞机飞离战场,北朝鲜人于是又恢复了进攻。坦克的炮火摧毁了该排炮兵的通讯线路,而此时那位前沿观测员的无线电已失灵。美军的炮弹开始向山岭上倾泻。显然,由于炮兵的炮火指挥中心以为前方的步兵阵地已经陷落,而他们是在向北朝鲜人轰击呢。斯蒂芬斯上校跑到散兵坑后面他的吉普车上的无线电跟前,下达了停止炮击的命令。但炮火仍在不停地猛烈倾泻着。3分钟后,比克斯勒报告说,敌人已经将他包围,他的大部分战士都已阵亡。这是他的最后一次报告。比克斯勒的大部分士兵都死在了散兵坑内。

与此同时,山岭右端的一些美国军人已经逃走。大约在比克斯勒那一排人被打垮之时,其他人也已经开始临阵脱逃。斯蒂芬斯上校号召军士们“把那些高价士兵弄回到阵地去”,但是什么也制止不住这种恐慌,只有几个士兵在坚持战斗。

午后不久,斯蒂芬斯意识到那些仍然呆在山岭上的士兵若想活着出去,就不得不撤出阵地。他发出了信号,士兵们便跑下山脊,穿过开阔地,朝着一片果园和果园后边的稻田跑去。他们在那里发现,要想在狭窄而又光滑的田埂和小路上穿过灌满水的稻田极为困难,尤其在当时还有两架美国喷气式飞机向他们俯冲扫射。那两架飞机将他们当成了北朝鲜人。美军士兵跳进稻田里,没有被击中。但是有过这次经历的人没有一个说哪怕一句空军的好话。

参加这次短暂战斗的第1营损失了五分之一的人马:33人被打死,35人受伤;而重型迫击炮连则失去了14名士兵。

斯蒂芬斯上校命令第1营身后留作预备队的第3营向北朝鲜人发动反攻。这场反攻打得十分艰苦。他们夺回了山岭,但没有夺回比克斯勒的阵地。北朝鲜人防守得非常凶狠。在这场反攻中,第3营救出了10名炮火之下没有撤出的士兵。

几辆M24查菲式轻型坦克支援了第3营的反攻。这是美军首次在朝鲜战争中动用装甲部队。一辆M24坦克向一辆T34坦克首先开火,并使之失去了战斗能力。但美军却损失了两辆M24坦克。

将近子夜时分,第3营的指挥官卡尔·C·詹森中校将该营从山岭上撤了下来,返回他们原先的预备阵地。3营的士兵吃了一惊:北朝鲜人已经渗透过来,进入了他们原来的散兵坑。又经过夜间一小时战斗才赶走了北朝鲜的队伍。与此同时,第1营已沿着公路运动到鸟致院以北两英里远的新的阻击阵地。

次日(7月11日)早上6点30分,第3营的士兵们听见,在他们前方的一片雷区(这是美军先前布下的)的另一侧有坦克的声音,但因为有雾却无法看到。几分钟工夫便有4辆T34坦克穿过了雷区,突然出现在该营的防区。要么是北朝鲜人在夜间排除了地雷,或者坦克没有碰上地雷;要么是地雷埋设不当或是哑雷。

与此同时,敌人的迫击炮集中火力,猛烈地轰击该营的指挥所,炸飞了通讯中心,并打中了弹药点,造成了严重伤亡。约有1000名北朝鲜步兵迅速从该营阵地的两翼绕过;而其他敌军则在南边的道路上设置障碍,以防止伤员撤离,并阻止弹药的补给。

这几乎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双层包围圈。头天夜里从阵地上被赶走的那些北朝鲜人一定提供了有关第3营战斗部署情况的详细情报,因为敌人的第一阵炮火就摧毁了通讯系统,使得该营乱了阵脚。美国人在被打垮之前战斗得非常顽强,有时甚至是你死我活的交手仗。美军伤亡惨重:该营667名军人中,一半以上阵亡,其中包括营长詹森中校。那些幸存下来的人经过数天的跋涉,穿过丘陵和敌占区,辗转返回到了部队。有些士兵疲惫不堪、垂头丧气到了极点,不愿再往前走了。他们干脆停下脚步,等待北朝鲜人的到来。

史密斯上校率领的第21团第1营,那天夜里在鸟致院以北两英里处公路和铁路两侧的阻击阵地里,忐忑不安地休息了一个晚上,他们知道北朝鲜人正在到来。(7月12日)黎明时分,一支北朝鲜巡逻队走了过来,美国人看见他们的两翼也有敌人在运动。上午9点30分,北朝鲜约有一个营的兵力向第1营的左翼发动进攻。之后不久,大约2000名敌人在炮火的支援下发起了总攻。斯蒂芬斯上校当即决定,将这个兵员不足、并且大部分都是补充来的新兵的第1营撤离阵地。史密斯上校让这个营一次撤下一个连,并叫士兵往卡车跟前运动。北朝鲜人并没有紧追上来,所以撤退是有条不紊的。到夜幕降临时,第21团正在大坪里的另一阻击阵地处渡过锦江。用官方陆军编史家罗伊·阿普尔曼的话说:“兵员不足、仅有两个营建制的第21团,将北朝鲜两个精锐之师(第3师和第4师)拖了3天之久。这是美军在朝鲜迄今创下的最感人的战绩,但该团也在人员和装备方面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在天安以南通往西边的公州公路上,拥有4辆M24型坦克和一个工兵连的第34团,跟北朝鲜第4师的几支先头小分队进行了几次小小的拖延战斗。第4师已离开了鸟致院公路。7月11日,敌人的大炮摧毁了两辆M24型坦克,一支在附近埋伏的步兵队伍又把第3辆坦克干掉了。7月12日,第34团的大部分人马和增援部队都已渡过了锦江,只留下一个连镇守桥梁和锦江北岸。

美国人一星期来一直沿着汉(城)大(田)公路撤退,最后来到了锦江休整。与此同时,余下的韩国部队也穿越朝鲜的其余地域,向南撤退了差不多同样远的距离。(参见图1)到了7月13日,主力第1师和第2师的残部在鸟致院东南12英里的定州遭遇到了北朝鲜第2师。该师是在拿下镇川后向西运动的。这次战斗对于北朝鲜第2师来说是一场恶战。韩国主力师和南朝鲜警方曾于7月9日在春川埋伏了一个营的兵力,并在那里苦战了3天。结果由于美国人从天安和全义撤退下来,那一营人马被敌人从侧翼所围歼。而北朝鲜第2师也是因人困马乏、兵员伤亡,被迫前往定州的。7月11日那天,韩国炮兵在定州北边的旷野里捕捉到了北朝鲜第2师,使该师遭受了数百人的伤亡。韩国人只是在美国人丢掉鸟致院之后才撤离了定州。

在东部,北朝鲜第7师在春川战斗之后沿着朝鲜中心走廊向洪川运动,继而又开往原州。韩国第6师则在他们的前面缓慢地向后退去。7月5日攻克原州之后,北朝鲜最高指挥部解除了第7师师长的职务,原因是他没有如期完成推进的计划。最高指挥部将第7师更名为第12师,并正式组建了一个新7师。

北朝鲜第15师跟在第7师后面也来到原州,该师的大部分兵员只是在战争开始之后才招募起来。第15师改变行军方向,向西南进发。到7月13日,他们已抵达定州东北20空里处的槐山,行进在通往东南20英里处的闻庆公路上。在该师的后面跟着来了北朝鲜的第13师,这是北朝鲜为入侵行动而调动的最后一支部队,其兵员也是在开战之后才招募而来。

曾经参加过攻打汉城战斗的北朝鲜第1师向东南运动,增援第7师,力图把南朝鲜军队赶出中部走廊。在忠州,第1师在一个坦克团的支援下,掉头向南挺进,把韩国第6师逼到了闻庆。闻庆是一要地,因为它是太白山脉伸向西南的高大支脉上的一个关隘,绵延60英里。太白山脉是南北走向,屹立于朝鲜东海岸一带,该支脉上的另一关隘位于闻庆东北大约20空里处的丹阳。从原州向南运动的北朝鲜第12师,在丹阳遭到了韩国第8师的阻击。第8师是从东海岸翻过太白山脉到达此地的。原先不曾参战的北朝鲜第8师也来增援第12师。太白山这一支脉将汉江(流经汉城)流域和洛东江(在釜山注入朝鲜海峡)流域分为两半。因而,沿此支脉挡住北朝鲜人极为重要;不然的话,北朝鲜军队就可长驱直入洛东江流域,推进到闻庆东南65空里处的大邱。大邱位于韩国军队和美军的后方,也是一个铁路和公路交通枢纽。失去大邱就意味着失去了一个适当的、可以建立环行防线的地方。大邱以南60空里便是釜山港。

守住这一支脉之所以重要,其中还有第二个原因:洛东江流域北部那一边有一座安东城,该城的一个关口开辟了一条通向东海岸盈德港的通道,而从盈德向南,还有一条途经浦项洞直通釜山的道路。

北朝鲜第5师和第766独立支队(其规模相当于一个旅)正沿着东海岸狭窄的山边公路向前推进,几乎没有受到任何阻力。7月13日那天,他们已抵达盈德以北25英里处的平海里。

美国的注意力自然是集中在锦江一线,抵御两个北朝鲜师(第3师和第4师)。虽然如此,大批的北朝鲜军队(6个师)却开往东边,为一场潜在的、席卷洛东江流域北部的大规模进攻做好了准备,其目的不是要攻下大邱,而是要长驱直入,直取釜山。第7个北朝鲜师(第2师)已陈兵定州,既可与其他部队会聚一起,参与进攻防守锦江的美国部队,亦可开往大邱,支援在那个方向发起的进攻。

对于南朝鲜人和美国人来说,值得庆幸的是北朝鲜在中线上的战略过于简单化。虽然北朝鲜人最初在力量和武器上占有很大优势,但他们却从整个中部走廊全面推进,压向敌人。这一战略虽将美国和韩国军队封锁在一个严密的作战圈内,但却将美韩军队一步步逼回到了他们的给养供应地,使他们得以集中力量进行抵抗。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