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舰按大小有几种舰型。500吨以下叫艇,500吨-3000吨叫护卫舰,3000-7000吨以上叫驱逐舰,7000-14000吨叫巡洋舰,再大叫战列舰,战列舰现在已经没有了,因为随着技术的发展己经没必要那么大了。最后退役的美国的依阿华级战列舰,参加过第一次海湾战争。
中国海军舰艇命名原则
中国海军拥有数量庞大的各式舰艇,其大小作战、支援舰艇的数量之多,可排入世界前3名。面对如此量多类杂的舰艇,为了能在海上“碰面”时迅速辨认出对方的“身份”,因此中国舰艇的分类、分级、编号与命名原则,向来为西方国家海军所关心。
在讨论舰艇的命名原则前,我们先来讨论舰艇的分级。中国海军舰艇在接收或建造时,都会给予一个3位(或2位)数字的代号,如051型为旅大级驱逐舰;055型为江卫级护卫舰;091型代表汉级核子动力潜舰等。如果该级舰持续改良,则在该级舰的代号后方再加字母以为区别,如江沪Ⅰ级为053型、江沪Ⅱ级为053H型、江沪III级为053HT型、江沪IV级为053HT(H)型。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的旅大级、江卫级等目前一般所通用的中国各级水面舰艇的级名,其实并非由中国海军所订定,而是由美国或北约组织以中国字的罗马拼音来命名。其对中国海军中、近期建造舰艇的命名原则(早期舰艇不适用),大致是以首艘该级舰艇的建造厂或首次发现的军港来组合命名,如由大连造船厂所建造,初期在北部军港活动的旅大级驱逐舰,便是取自“旅”顺、“大”连之意;而已退役的江南级护卫舰则是由江南造船厂所建造;沪川级鱼雷快艇由上海沪东造船厂建造;现役的沪新级飞弹巡逻舰是由上海求新造船厂所建造。
然某类舰艇的首级舰一旦订定级名后,该级名的首字,就成为该类舰艇后续新建各级舰级名的首字,再加上造船厂或首见军港来定级名。以驱逐舰来说,在旅大级之后新服役的驱逐舰就成为“旅”字级,如新一代驱逐舰的旅沪级(上海沪东造船厂)与旅海级;而护卫舰就成为“江”字级,如已退役的江东级护卫舰(沪东造船厂)、现役的江沪级护卫舰(沪东造船厂)、新一代的江卫级(沪东造船厂);鱼雷艇、飞弹巡逻舰则为“沪”字级,如新一代的沪建级飞弹巡逻舰;反潜护卫舰“海”字级,如海南级、海珠级、海清级(Haiqing)等。
话虽如此,还是有部份舰艇并不符合此级名的命名原则,这可能是早期中国保密良好,北约对舰艇建造厂及出现军港的情报有误所致;另外,最新一代的舰艇亦不见得适用上述原则,因为造船厂可能已经重覆。
至于潜舰级别,除新采购的K1lo级,以及早期的031型、033型仍以原北约俄制Golf级与Romeo级命名外,其他则是以中国古朝代命名,如夏、汉、宋、明等。唯一例外的是由R级改装(可在水面发射反舰飞弹)、单舰成级的“武汉”级潜舰351号。
早期舰艇命名
中国海军最早期的舰艇来源,多是自台湾海军所掳获或叛逃而得。中国遂以其在与台湾部队作战时,具有特殊意义的城市乡-地名来命名,如原为台湾海军第一舰队旗舰长治号中国海军即将之更名为“南昌”号,其中自不无纪念其“南昌事件”之意;其他如“延安”、“遵义”号护卫舰;“兴国”、“瑞金”号炮舰;“张店”、“枣庄”号扫雷舰等舰的命名意义亦同。而自台湾缴获的美制LSTI/542级战车登陆舰,则以井冈山、大别山、太行山、武功山…等山岭来命名。
之后,中国海军开始自前苏联手中接收舰艇,并加以仿制。其中在大型舰艇部份,则曾分两批接收了4艘俄制驱逐舰;中国海军内部对于首2艘驱逐舰的命名曾引起一些争议,最后决定以“鞍山”、“抚顺”等两个工业大城来命名,以代表中国海军对早日实现自力造舰的期望;而后2艘舰则命名为“长春”、“太原”,亦为大陆的工业重镇。至于其他早期舰艇则是以大陆地名来命名,然除以军舰大小来决定命名城镇大小的原则外,并无其他规定。
近期舰名、舷号授予原则
随著中国海军各类舰艇逐渐增多,舰艇在平日管理与新建命名时,遂造成许多不必要的困扰。于是在中央军委批准下,中国海军于1978年ll月18日公布“海军舰艇命名条例”,条例中规定各类舰艇的命名机关、命名规则和相关规定。1986年7月10日,中国海军对“海军舰艇命名条例”又加以补充修改,要求与外国船舰及本国船舰的舰名加以区别。并要兼具条理性、方便记忆、字音清楚、名称响亮、有尊严等诸多要求。
依据“海军舰艇命名条例”规定,核子潜舰与巡洋舰应由总参谋部命名;驱逐舰、护卫舰以下舰艇及传统潜舰是由海军命名。新建造的舰艇或是要更改舰号、舰名的舰艇(注2),会依照“舰艇条令”举行命名典礼,由其领导机关正式授予舰名与舷号,并颁发“舰艇命名证书”。已命名的舰艇其舰名享有“终身制”优惠,一般来说在服役中途不会予以变更;而舰艇退役后,其舰名与舷号则由授予机关予以注销,而不会再授予后续舰艇。
而其具体命名规定如下:核子动力潜舰是以“长征”加序号命名;传统动力飞弹潜舰以“远征”加序号命名;传统动力鱼雷潜舰是以“长城”加序号命名;巡洋舰是以行政省(区)或词组命名;驱逐舰、护卫舰是以大型与中型城市命名;反潜护卫艇(猎潜艇)以“火县”命名;扫雷舰以“火州”命名;船坞登陆舰、战车登陆舰以“火山”命名;步兵登陆舰以“火河”命名;辅助船舰以所在海区和性质的名称(如南运、东拖、东油、北标、海捞)再加序号命名。
为了避免舰名出现重复的现象,中国海军舰名的命名是以地区来划分;也就是说,北海舰队辖区的舰名是以中国大陆东北、华北、西北等14个省市区(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内蒙、北京、天津)的地名来命名;东海舰队辖区的舰名则是以华东7个省市区及新疆自治区(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上海、新疆)的地名来命名;而南海舰队辖区的舰名是以华南、西南等9个省市区(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重庆)的地名来命名。
中国海军舰艇的命名向来不用人名,但却有2艘军舰例外,那就是同属大连舰艇学院的郑和号及世昌号训练舰。其中编号81号的郑和号远洋航海训练舰,是为纪念中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而命名,于1987年4月在上海求新造船厂下水;而1996年12月底下水服役,编号82号的世昌号远洋综合训练舰,则是为纪念在中日甲午海战中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邓世昌而命名。
舷号编定
目前舷号以1XX开头的为飞弹驱逐舰,其中105-113属北海舰队;131-134属东海舰队;160-166属南海舰队。舷号以2XX、3XX开头的为传统动力潜舰,而部份扫雷舰亦以3XX开头。舷号以4XX开头的为核子动力潜舰。舷号以5XX开头的为导弹护卫舰。舷号以6XX开头的为反潜护卫艇。舷号以7XX开头的包括了反潜护卫舰及飞弹巡逻舰。舷号以8XX开头的雷舰。舷号以9XX开头的为战车登陆舰及中型登陆舰。(以上原则不包含各式勤务舰艇)。至于其他作战“艇”则以4位数字编码,而由其编号亦可看出该艇所属舰队及种类。
最后要说明的是,虽有前述的“海军舰艇命名条例”,但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海军同一级舰艇的编号并不连贯,而会有数次幅度颇大且不规律的跳号,中间则插入其他不相干舰艇(如各式勤务舰、补给舰,或其他不同级的同类作战舰)的编号,这可能是因为北海、东海、南海各舰队有一定的编码范围。然而如此一来,除非拥有超人的记忆力或手上有一张对照表,或者该舰出现在面前,否则光凭一组舰号,实在很难断定该舰是属于那一种(级别)的军舰。如此的编号方式虽可能造成中国海军自身作业上的不便,甚至一般官兵在辨识自家舰艇都会产生困扰,但或许也可以说是一种有效的欺敌手段吧。
中国海军序号规定
舷号以1XX开头的为导弹驱逐舰,其中105-130属北海舰队;131-159属东海舰队;160及以后属南海舰队。
舷号以2XX、3XX开头的为常规动力潜舰,而部份扫雷舰亦以3XX开头。
舷号以4XX开头的为核动力潜艇。
舷号以5XX开头的为导弹护卫舰。
舷号以6XX开头的为反潜护卫艇。
舷号以7XX开头的包括了反潜护卫舰及导弹巡逻艇、鱼雷艇。
舷号以8XX开头的为综合补给舰。
舷号以9XX开头的为登陆舰。
以上原则不包含各式勤务舰艇。
海军舰艇还有中文名字。为了避免舰名出现重覆的现象,海军舰名的命名是以地区来划分;也就是说,北海舰队辖区的舰名是以东北、华北、西北等14个省市区(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内蒙、北京、天津)的地名来命名;东海舰队辖区的舰名则是以华东7个省市区及新疆自治区(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上海、新疆)的地名来命名;南海舰队辖区的舰名是以华南、西南等9个省市区(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重庆)的地名来命名。
如导弹驱逐舰一般以省会、重要城市命名,如兰州、深圳、济南、福州、青岛号;导弹护卫舰以二级城市冠号,如桂林、镇江、南通、绵阳。
核潜艇以长征冠号。
补给舰以湖泊冠号,如洪泽湖、青海湖、微山湖、镜泊湖、太湖等。
中国海军舰艇的命名向来不用人名,但却有2艘军舰例外,那就是同属大连舰艇学院的“郑和号”及“世昌号”训练舰。其中编号81号的郑和号为远洋航海训练舰,编号82号的世昌号为远洋综合训练舰。
各国军舰的命名
游弋在浩瀚的海洋上的钢铁战舰是各国军事实力的象征,人们都希望它有一个响亮的、充满自豪感的名字。
在世界各国,军舰命名都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印度国防部专门设有一个为海军舰艇命名的委员会,它提出命名参考建议,然后总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由总统亲自定夺。从国防部长的“已阅”,到总理的“同意”,再到总统的“批准”,最终才能完成一艘大型军舰的正式命名工作。
由于历史、文化各方面的原因,各国军舰的命名原则各不相同。英国军舰的命名多强调灵感,它的航空母舰名字多为“常胜”号、“凯旋”号、“无敌”号等。而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则以名人的姓名命名,如“艾森豪威尔”号、“肯尼迪”号、“杜鲁门”号,主力舰以各州之名命名,潜艇则用鱼类的名字命名。
在我国,为了便于领导指挥、通信联络和保守机密,每艘军舰从下水之日起就有它的舷号和大名,也就是说每艘军舰都有两个名字。比如1994年5月,国产新型导弹驱逐舰首舰被命名为“哈尔滨”舰,“哈尔滨”舰是大名,它的舷号却是112舰。
与众不同的是,中国海军舰艇的命名从一开始就与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中国海军舰艇命名的历史上,战舰与城市联系起来,有两个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是毛泽东,一个是肖劲光。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成立,它宣告了人民海军的诞生。
人民海军诞生之初,对现有舰艇怎样命名,有人提议用领袖和将军的名字,有人提议用战斗英雄的名字。议论传到毛泽东那里,他笑着说,历史是人民创造的,用人名不妥。
1949年6月19日,国民党海防第一舰队“旗舰”———“长治”号在上海吴淞口外起义,在编入人民海军序列后,更名为“南昌”舰。其意义不言而喻。
随后其他战斗舰艇的命名沿用了这个思路,护卫舰以具有革命历史的城市命名,如“南昌”、“遵义”;炮舰以具有革命历史的县城命名,如“兴国”、“瑞金”。
抗美援朝结束后,我国政府决心加快海军的建设步伐。1953年,从前苏联进口4艘俄制驱逐舰,号称中国海军的“四大金刚”。
1954年9月,首批两艘驱逐舰交付中国。如何给这两艘驱逐舰命名再度引起争议,有人提议用首都“北京”和最大的城市“上海”,或者就沿用前苏联的意译名“果敢”和“神速”。
时任海军司令员的肖劲光大将则认为,我国要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争取早日拥有自己设计建造的大型军舰。而这一切必须依靠强大的工业基础,因此,这两艘军舰分别被命名为“鞍山”和“抚顺”。
一年后交付的另外两艘驱逐舰则被命名为“长春”和“太原”。
四大工业重镇的名字赋予给第一批4艘驱逐舰,激励着我国船舶工业奋发图强。
随着海军各类舰艇数量逐渐增多,1978年11月3日,海军颁发了《海军舰艇命名条例》,条例中规定了各类舰艇的命名机关、命名规则和相关规定。
依据该条例规定:驱逐舰、护卫舰以大中城市的名字命名。
从此,舰艇与城市之间被以法规的形式紧密联系在一起。
中国战舰的独特命名方式,成就了一种奇特的现象,那就是舰艇和命名城市之间血浓于水的关系。
同一个名字,这边是陆地上一座美丽的城市,那边,是巡航海上的钢铁战舰。
同一个名字,城市把舰上的官兵当作漂泊在外的游子,时刻牵挂着他们的冷暖;战舰则把城市比作水兵母亲城,有了母亲的关心,劈波斩浪,无所畏惧。
1987年10月,北海舰队的一艘导弹驱逐舰被命名为“西安”舰。随后,当时的西安市委书记崔林涛率团登上了“西安”舰慰问全舰官兵,他说:“至今用‘西安’命名的事物有三个:一个是太空的一颗星星,一个是南极长城站的一块石头,一个是海军的一艘舰艇。然而天上的星星相隔我们太遥远了,看不清;长城站的石头距离我们千山万水,摸不着;只有‘西安’舰对我们是可望又可即、实实在在的。”
作为中国海军的诞生地,先后有两艘舰艇被命名为“泰州”舰,最新命名的“泰州”舰是我国海军现代化程度很高的新型战舰。泰州市将军品生产列入了经济发展规划,加大海军军品生产投入。截至目前,他们已经开发120多种军用产品,用于海军装备建设。
城市将战舰作为自己流动的市土,而战舰上的官兵则将城市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作为军人,舰艇的命名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荣誉市民”的荣耀,更意味着一种责任,一种动力,一种鞭策。当年,“湘潭”舰出厂第八天就奉命远航出征,全舰官兵在军旗下庄严宣誓:“要为第二故乡争光!”他们第一次执行战备任务就首战告捷,荣立集体一等功。
舰队出访、环球航行是一国海军发展壮大的标志。“青岛”、“深圳”、“哈尔滨”等舰出访时也没有忘记时刻关注自己的命名城市,他们利用一切机会宣传祖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宣传他们引以为豪的第二故乡,从而使旅居国外的华侨和外国民众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各大城市。
目前,4个经济特区厦门、珠海、汕头、深圳已经冠名于战舰;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名字,已有一半以上授予了战舰;更多的以内陆省会、大中城市的名字命名的战舰也劈波斩浪守卫着祖国蓝色海疆。
把城市名字授予战舰,反映了人们希望人民海军日益强大的迫切渴望。
接受了城市名字的战舰官兵们,丝毫不敢懈怠,他们枕戈待旦、苦练精兵,努力实现着中国海军的远洋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