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07/地震震出中国“核”心机密?

多维社记者李金、吴庆国报导/5月12日汶川八级地震后,中国高层决策者迟迟不松口邀请富有专业经验、配备专业设备的外国救援队伍前往,令人费解。多维社经过调查,初步揭开谜底: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地震震央紧靠中国的“核”心。

—————————–

如果不是发生八级地震,“汶川”这个地名,很多读者都弄不清究竟在四川的哪个方位。北川、青川、什邡这些市县,在一些人心目中,都是人迹罕至的险峰深谷。但是他们都错了:险峰深谷不假,但绝非人迹罕至。实际上,这一带不仅是中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科研基地之一,在险峰深谷中,更藏匿着中国的“核”心机密——这里是中国核工业、核武器的研发中心、生产中心、储存中心。这里集中了大量的国防工业高级科研人才,也集中了大量的核设施、核成品与核废料。

5月12日下午汶川发生八级地震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此惨重,中国高层决策者迟迟不松口邀请富有专业经验、配备专业设备的外国救援队伍前往,引起很多人不满,多维社记者也一度感到不解。经过调查,初步揭开谜底,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地震震央紧靠中国的“核”心,地震爆发时九院等机构一度失去联络,当局担心地震导致核污染外泄,也担心救灾导致核机密外泄,权衡踌躇,仓促之间,难以决策。

中国的“核”心

eqp1.jpg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四川究竟修了多少隧道?难以计数。)

五十年代后期,中国是在西北地广人稀的地区建设核基地,当时与中国结盟的苏联,提供技术援助,直接参与了中国试验和制造核武器的计划。但后来中苏论战,双方关系破裂,苏联撤走专家,停止提供图纸资料,中国最高决策者鉴于苏联对中国正在建设的核基地了如指掌,决定转移。转移到哪里?东北、华东、华南都处在抗御“帝修反”包围圈的前沿,而且人口稠密,这里建核设施既不利于公众安全,也不利于保密。最后选定四川北部山区:这里是崇山峻岭,山体比较年轻,风化程度不高,有利于开挖巨大的山洞;而且岩层坚固,防辐射效果好,苏联或者美国等敌手万一发现,丢下几颗核导弹,也很难撼动分毫。

知情人士告诉多维社,当年用炸药开挖山洞非常危险,负责施工的铁道兵和工程兵部队伤亡很大。在悬崖峭壁上开出战备公路,也极为艰苦。经过多年努力,开挖出很多山洞,其中大的高度有二十多米,通风设施优良;据说有七条公路通到不同方向,每条公路都是双向车道,能并列行驶两辆卡车。另一位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经到这里出差的人士听该基地工作人员说,在这里开车都是一脚踩油门,一脚踏地狱之门,四辆车中就有一辆翻车,而翻车的后果只有一种:车毁人亡。

eqp2.jpg
(1964年中央专委批准,确定在四川绵阳和广元山区建设代号为“902工程”的核武器研制基地。)

山洞还在开挖之际,从事核试验与制造的军事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和家属就陆续来到这里,前后有数万之多,按照“边设计,边施工,边生产”的原则,开始投入试制原子弹以及其它军工产品。

军事问题评论家平可夫说,中国在川北建立一系列6字头、7字头和8字头的研究所和军工厂,绵阳是中国核工业的心脏,那里有着包括核物理研究所在内的一系列研究机构,仅仅国家级别的科学院院士就有27人,而四川广元则是中国生产钸(plutonium,化学符号Pu)的核反应堆——821工厂所在地。

消息人士告诉多维社,最开始这些工厂和科研机构归口由第二机械工业部(即核工业部)主管,该部撤销后,现在则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统管,只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即九院),隶属于国防科工委(局)。

eqp3.jpg
(1999年国庆阅兵时展示的战略导弹。)

经过几十年建设,这里已经形成中国的核工业企业群,有的专事核动力潜艇,有的生产原子弹和氢弹原料。分别冠以不同的番号,由于保密的原因,也出于中国军工体制变动、隶属关系的改变等原因,番号也多次变更。比较重要的单位如下:

909所,核工业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位于夹江县。

902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即九院),中国核武器研究中心,在绵阳“839”核工业基地。

585所,乐山核聚变研究院,由长春503所迁建,位于乐山县。

821厂,中国第二个原子能生产联合企业,也称为“白龙江核基地”。位于四川广元西北15英里的三堆镇,是核武器所需主要燃料——钸的主要厂家。3万人。

814厂,中国第三个原子能生产联合企业,位于乐山县,重水工厂。4万人。

816厂,涪陵核燃料元件厂。未建成,现转为大型化肥厂。

857厂,四川江油,中子弹制造厂。

总装备部中国空气动力发展与研究中心,机关位于绵阳,各研究所位于安县各镇。

有两个核工业建设公司位于四川——位于广元县的23建设公司和位于绵阳的24建设公司。

此外临近地震灾区的还有812厂(即宜宾核燃料元件厂),813厂(即汉中核燃料元件厂)等。

核反应堆和核武器仓库的具体位置,中国官方保密。知情人告诉多维社记者,核反应堆座落在从绵阳向西开车两个小时的地方;而从绵阳向北,离汶川震中非常近的一个更险要、更难以进入的山区,有一个存贮核武器的大型隧道,是储存核武器的仓库。

据八十年代曾去那里出差的人士告诉多维社,当年他坐宝成铁路快车从陕西进四川,凡是沿途停站的都有重要国防工业单位。他到绵阳,坐车到江油县,由核基地派车来接,行驶一两个钟头,一路上都是S型盘山道,所以也无法具体判断究竟到了哪个县境内。

另一个在生产核弹头基地待过的人士对多维社记者也说不知道确切位置,她当年溯长江而上到了乌江,再往乌江源头走,下船又换车,盘山路要走两三个小时,才进入很大的山区。这么一大批人住在里面,没有地址,只有番号。

这些保密单位的确切位置,老百姓虽然不知道,美国却了然于心。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美国动用间谍飞机侦察,后来又动用间谍卫星反复侦察,早已确定其在绵阳和广元一带星罗棋布的核座标,昼夜不停地严密监视。

(《多维月刊》,未完待续)

5 Comments

  1. jackjia (Post author)

    地震震出中国“核心”机密?(5)
    2008年6月19日

    多维社记者李金、吴庆国报导/821厂受灾相当严重,局部断电,设备受损,供应中断。位于绵阳的九院,离震中太近,该院设备也受到了一定损失,但九院并无造成大规模核污染的污染源,人员损失相对较轻

    —————————–

    (续前)中核集团关注在川核企业

    中核集团公司党组不敢掉以轻心。地震当天下午,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杨长利紧急从外地赶往四川,协调在川各单位救灾;公司党组则紧急召开扩大会,对抗震救灾进行评估和部署。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康日新正在参加中组部干部培训班,来不及赶回,但他发出“明确指示”。在这个会上,听取了有关部门关于成员单位受灾情况的汇报,决定:集团公司立即启动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与核应急程序;要做好应急值班,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另外还要求成立慰问小组,灾区单位要加强与当地政府的联系沟通,完善应急制度,等等。

    不过,根据该公司网站记载,当日15时30分(即地震之后一小时),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与和核应急程序就已经紧急启动,是以该公司“突发自然灾害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名义启动的,还要求有关成员单位及时上报灾情,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同时积极开展自救,保证广大职工和家属的生命安全。

    网站披露,中核集团公司及时向有关部门报送成员单位受灾信息,“得到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国防科工局的表扬”。

    多维社从该公司有关资料中得悉,821厂被列为“重灾单位”,该公司地处灾区附近多家“本身也属于受灾范围的单位”纷纷对之施以援手:405厂于5月13日凌晨派出7卡车救灾物资于当日11时到达该厂,814厂支援了应急发电机,812厂组织运送食品援助该厂,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也准备了一批救灾物资拟运送到该厂……“这些事迹,生动地体现了核工业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更显“中核一家亲”。

    5月15日,集团公司拨发第一笔1200万元救灾款和150万元支援款,并紧急协调运往灾区又一批救灾物资:其中有504厂支援的8卡车饮用水、牛奶、饼干等。

    从这些简短报导中,我们可以推断:821厂受灾应该是相当严重的,至少是局部断电,设备受损,供应中断,职工生活受到影响。但是看来并非毁灭性损失,核设施也未受到立即重大影响。比起灾区其它人民,这些国营单位的灾民受到的重视和接受的救援物资要多得多了。

    该公司其它在川单位受灾的具体情况如何,目前不得而知。实际上,在集团公司的网站上列出了其位于全国的成员单位,其中位于四川的只列出了中国核工业建中燃料元件公司、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等八个,并不包括上述821等核工厂。可见真正保密的单位,并没有列在该公司的网页上。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一度失联

    一度失去联系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今年10月28日是成立半世纪的大庆之日,该院在有关文件中称,这是“我院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盛事”,自2008年3月20日至4月底,院办公室在全院范围内开展“纪念建院50周年标语、标志”有奖征集活动。

    http://www.caep.ac.cn/lszj/images/2007/8/8/1113.jpg
    网站上的九院面貌。

    “九院”创建于大跃进声中的1958年。6月开始建设定名为221厂的核武器基地时,厂址选定青海海晏县金银滩;这一年7月13日,二机部党组决定成立北京第九研究所。近五年后,221基地具备了科研、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从1963年3月起,集中在北京的科研人员奉命陆续迁往大西北,创造了中国“两弹”辉煌。

    1964年2月25日,二机部党组批复,将九局、九所机构撤销,成立第九研究院。同年,中央确定在四川绵阳和广元山区建设代号为“902工程”的核武器研制基地,九院便由西北搬迁来此。

    1985年1月,为扩大科技交流,九院对外名称使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1990年2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该院改由国防科工委归口管理,在国家计划中单列户头。也是这一年,该院开始逐渐向1983年秋开始建设的绵阳市近郊新基地科学城“839工程”搬迁。

    九院是以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为主的理论、实验、设计、生产的综合体。据该院网站介绍:科研基地主体座落在四川省绵阳市涪江之畔,占地四千多亩,建筑面积150多万平方米,是一座设施齐全、文明美丽的现代化科学城,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地设有科研分支机构或办事机构。

    网站还介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拥有12个研究所、100余个科研室和30多个生产车间及3万多台(套)各类先进设备仪器,主要从事冲击波与爆轰物理;核物理、等离子体与激光技术;工程与材料科学;电子学与光电子学;化学与化工;计算机与计算数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已形成专业门类齐全、先进设备与技术保障能力相配套的科研生产基地。

    网站透露:该院拥有专业技术人员8000余名,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000余名。中科院院士11名、工程院院士12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于敏、王淦昌、邓稼先、朱光亚、陈能宽、周光召、郭永怀、程开甲、彭桓武等杰出科学家,都曾经或正在担任该院领导。该院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4名。

    该院现有5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设有研究生部,有9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和21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有物理、数学、原子能科学与技术3个博士后流动站,涉及等离子体物理、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凝聚态物理、应用数学、计算数学、核技术及应用、核燃料循环与材料等学科专业。

    http://www.caep.ac.cn/ldgh/images/2007/8/15/1181.jpg
    2002年2月,时任国家副主席胡锦涛视察九院。

    网站上没有介绍的是,该院有个规模较小,主要用于研究的核反应堆。

    九院所在的绵阳,在这次震灾中人员与财产损失惨重,但该院至今对其损失情况讳莫如深。人们推测,由于离震中太近,该院设备应该也受到了一定损失,但九院并无造成大规模核污染的污染源;而且由于其科研与居住建筑坚固水平高出一般市民、农民的水平,人员损失应该相对较轻。路透社援引一位要求匿名的消息人士报道,为防万一,这里的核科学家已经撤离到其它安全地带。

    大型核弹基地曝光

    这次地震将中国的核安全与核部署,再次置于全球视野之中。“美国科学家联盟”(FAS)研究人员克里斯坦森5月15日在FAS网站发表文章,他在分析Google Earth的商业卫星照片后发现,中国在青海省北部有个规模庞大、配备58座射程可达俄罗斯、印度的中程核导弹发射台的基地。

    克里斯坦森说,导弹部署区域包括两个部分,分别位于青海省德令哈市以西,以及青海省大柴旦镇以西的区域;仅前者,长275公里、沿着中国315国道,位于该公路以北的整个部署面积,就广达两千平方公里。他说,据2005年与2007年的侦测,该区导弹任务相当活跃。此外,在德令哈市中心也发现有若干与导弹任务有关的设施,包括看似解放军导弹旅部、帐棚状结构,以及若干伪装的车辆。

    克里斯坦森说,东风21型导弹是使用固体燃料的中程导弹,取代使用液态燃料的东风三型与东风四型。58个导弹发射台有四种基本款式,分别是直径70米的圆型、长40米的T型、长15到45米的长方型,以及30米长的折页型;从这些发射台发射的东风21型导弹,射程可达俄罗斯南部与印度北部(包括新德里),但无法到达日本、台湾或关岛。

    《詹氏情报评论》5月初刚公开一批取自商业卫星公司“Digital Globe”的卫星照片,分析中国正在海南岛三亚市兴建规模庞大的秘密核潜艇基地,基地外部包括两座950米长的码头及三座长度较短的码头,足以容纳两个航空母舰战斗群及多艘两栖登陆舰。

    而这一切,青海的核导弹也好,海南的核潜艇也好,都与四川地震震中附近的那些核设施息息相关。

    (《多维月刊》)

  2. jackjia (Post author)

    地震震出中国“核心”机密?(4)

    2008年6月17日

    多维社记者李金、吴庆国报导/这次地震中国救灾的透明度与过去比简直脱胎换骨,但是涉核事务还是吞吞吐吐,无法让国际上消除疑窦

    —————————–

    (续前)对于国际上的担心,中国新华社5月18日发表了一行字的声明,引述政府消息来源的话说,地震后,中国有关部门经过认真检查,证实“核设施均处于安全可控状态”。

    国务院新闻办就四川汶川地震灾害和抗震救灾情况举行第六次新闻发布会时,总参作战部副部长、空军少将马健在会上说:“对于大家可能更关心的核设施,我可以负责地说,这些都是安全的。对于这些设施,我们都在地震灾害发生后,派了武警部队和军队加以严格保护,没有任何问题。”

    马健还说,到目前为止,军队在四川的军事设施受到了一些轻微的影响,没有严重受损的情况报告。地震发生后,“我们对所有部队战备执勤的状况进行了检查,一切处于良好状态”。

    http://www.eu169.com/images/scene/20070419/2006010511221937136.jpg
    (地震前的核研究中心。)

    马健和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胡昌明大校等军方人士还在会上介绍,震后短短14分钟内,我军第一支救援队就踏上了征程;武警某师先头200人冒雨强行军21小时跋涉90多公里山路率先开进汶川县城,截至5月18日12时,据不完全统计,军队和武警部队共出动11万人,主要来自成都、济南、兰州、北京、广州军区,海军、空军、第二炮兵和武警部队等大单位。

    他们所说的“第二炮兵”,就是战略导弹部队,与核基地直接有关。

    发布会之后,马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还介绍:在军队的抗震救灾行动中,建立了四级指挥体制:第一级为军队抗震救灾指挥组;第二级为成都军区的联合抗震救灾指挥部;第三级为各责任区的指挥部;第四级为作战救灾部队;整个部队的基本部署在整个救灾地区划分了五个责任区。

    《纽约时报》说,一般来说在地震中核反应堆就会关闭。但到底关了没关?是否有自身难以克服的隐患?许多人,包括平可夫,呼吁中国当局公布秘密的核设施,并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前往,对广元的821厂,以及从未向外部世界公布的核武器储存地点进行视察。

    核设施处于危险之中?

    中国官方、军方关于震后核设施安全的说法,究竟属实,还是为了安定人心?多维社记者进一步查访。

    5月14日,中核集团公司发布消息说施工现场有六名员工在地震中遇难,但当局没有透露“施工现场”是在何地。多维从知情人士处得到消息,此次震灾中,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成员单位中核23公司绵阳基地管理处、广元基地管理处、四川核工业工程学校都江堰校区、夹江双福基地和909基地由于距震中较近,受灾严重,通讯和交通基本中断。

    而据多维获得的一份“四川核工业单位的人员伤亡情况”材料显示:“截至17日凌晨,四川军工、民爆行业已有21人死亡,63人受伤,其中9人重伤。有19家单位财产受损,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情况尚在进一步调查、统计、核实当中。”

    这份材料还透露,其中,总部位于绵阳的二四建设公司在德阳某施工现场有五人在地震中死亡,三人受伤(其中一人重伤,两人轻伤),在广元某施工现场有一人死亡,广元安全坝地区有一退休女职工头部受伤。德阳五人加上广元一人,看来就是上面所说的遇难六名员工。

    http://photos.chinesenewsnet.com/Duowei/2008/06/Duowei_2008_6_14_7_48_52_58_167.jpg
    (1987年,李鹏为位于广元的821厂题词。)

    但我们最关心的还是821厂。

    据一位与该基地有联系的人士告知,821铝厂损失较重,厂房倒塌,人员也有伤亡。甚至有传言说,厂长都在地震中遇难。但这一消息虽经多维多方查核,未得到其它来源证实。只查到:821电解铝厂厂长郭志敏、党委书记刘天德。

    从该厂在外地的职工和家属处传出的零星消息则说,821厂停水、停电、停气,附属的化工厂有建筑倒塌,其它厂房和住房也出现裂缝,但人员基本没事,转移安置到球场上。

    根据中核集团公司发布的通报,821厂断电之后,国家能源局积极与国家电网公司联系,督促四川省电力公司广元供电局协助821厂抢修受损设备,至13日21时,821厂恢复全厂供电。国家能源局已督促国家电网公司协调当地供电部门,尽快为该厂调配一台150千瓦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以确保安全可靠供电。

    环保部:15枚放射源未到安全地带

    有消息人士透露,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5月12日下午地震后,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立即启动核与辐射及水污染防治应急预案。

    但根据其它消息来源,中国环境保护部是在5月13日,才启动核与辐射及水污染防治应急预案,并组成环境专家组,由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领军赴地震灾区指导抗灾救灾;21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成员中,包括核安全司有关人员和核安全专家。根据环保部部署,西南、西北环境督察中心和四川核安全监督站相关人员先行抵达地震灾害严重的地区,协助当地的环境应急工作。

    环保部同时向四川、宁夏、甘肃、青海、陕西、山西、重庆、江苏、湖北、云南、贵州、西藏等地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级环保部门严密监控核设施的环境状况,确保核与辐射安全万无一失。

    该部下属的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也说,他们于震后第二天下令员工进入紧急待命状态,以防发生核意外。

    5月14日,环境保护部又召开党组会议,要求将下一步抗震救灾、做好环境应急工作的“重点放在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和污染防控两个方面”,“对所有核设施进行检查和监控,确保万无一失”。会议要求“进一步做好各项环境应急工作”。

    这次中国救灾的透明度与过去比简直脱胎换骨,但是涉核事务还是吞吞吐吐,无法让国际上消除疑窦。直到5月20日,环保部长周生贤通过新华社才算说得最为明确:此次四川特大地震掩埋了32枚放射源,但目前已回收30枚,剩余的二枚已探测到具体位置并在周边划定了安全防护距离,设置了安全警戒,环保部门的放射源专家正全力清除废墟,将剩余放射源于近日运送到安全地带。他还再次重申:地震以来由于防控及时,四川境内的民用核设施和放射源均处在安全可控状态。

    5月23日,在回答凤凰卫视记者关于“是否已全部找回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中一些放射的物质”的提问时,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所说数字却大为增长:该部核安全局迅速派出专家配合四川环保局组建了八支专业小分队,检查和排查受灾严重的六个州市的放射源的安全状况。截至到22日中午12点,六支专业分队共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放射源50枚。对其中35枚放射源进行了收贮,对另15枚放射源确立了位置,尚未收贮。这15枚中有3枚由于建筑物垮塌被埋,尚无法收贮;另有12枚处于危房中,人员无法进入。但他还是说:目前,现场的监测表明,放射源均未发生因放射失控造成辐射事故。

    (《多维月刊》,未完待续)

  3. jackjia (Post author)

    地震震出中国“核心”机密?(3)

    2008年6月13日

    多维社记者李金、吴庆国报导/核反应堆多年运转,产生大量核废料,有高度辐射性,不可能运到外地处理,只能就地掩埋。每一次821厂往外运生产出来的核燃料,都是警车开路,沿途戒严

    —————————–

    (续前)眼下的821工厂仍在处理核燃料,但经济效益可就惨了,据称一年亏损达2亿元左右,成了中核集团的两大包袱之一。不少员工提前退休,技术骨干离职。821厂也设法转向以摆脱困境,寻找新的军转民市场,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建造有相当生产规模的电解铝厂,还建成了化肥项目。但军转民项目全面亏损,至今仍靠国家拨些维护费来维持,每个职工的收入仅仅600元左右——很难想象,这里许多“两弹”功臣为了中国核武库付出一辈子,献了青春又献儿女,至今住着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建造的破旧住房。

    核反应堆多年运转,产生大量核废料,有高度辐射性,不可能运到很远的地方处理,只能在附近掩埋。知情人士说,当年他们在这里工作,靠近大型隧道(即靠近厂区),就要“全部武装”,包括头盔在内全身上下都被防护服包裹得严严实实,这就说明辐射程度是相当高的。每一次821厂往外运生产出来的核燃料,都是警车开路,沿途戒严。

    http://www.caep.ac.cn/lszj/images/2007/8/8/1107.jpg
    (1964年中央专委批准,确定在四川绵阳和广元山区建设代号为“902工程”的核武器研制基地。)

    核基地虽然保密甚严,但管理上也和其它大型国营企业一样相当混乱。海外媒体曾透露,816基地甚至丢过一个火车头——当地农民发现一个火车头,报告到工厂,厂方才得知,其管理的漏洞之大可见一斑。据称未经证实的更可怕事情是,在其运输高放射性材料钸棒时,居然把钸棒掉进长江了,打捞起来不仅难度大,而且很危险,最后报请上级批准随它去了,但严密封锁消息,防止对外透露风声。

    821核反应堆在中国军队内部称作“821堆”,DF5洲际弹道导弹弹头使用的核燃料就在这里生产。平可夫说,“821堆”因为“三废”(废气、废水、废物)问题,在八十年代就被发现安全存在隐患;还因为薪水纠纷曾引发工人多次示威抗议。

    1986年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给俄罗斯及欧洲广大地区造成核污染,使苏联几乎成为全球公敌,加速了苏联国内矛盾,最后导致苏联垮台。那次事故震撼全球,也震撼中国领导人。平可夫介绍,“邓小平亲自点名821厂,不能让这里成为中国的切尔诺贝利”。“如果它发生了重大事端的话,那么不仅是四川和周边省份,其实还包括其他国家,很可能都会受到影响”。那段时间之后,这里加强了管理,尤其是对核原料、核产品和核废料的管理。

    平可夫还说,四川省以外另一座秘密核反应堆称作“801堆”,“801堆”及“821堆”都没有向国际核原子能机构登记。

    环境保护部13日向四川等地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级环保部门严密监控核设施的环境状况,确保安全万无一失,据信就暗示核基地,尤其是指依然有高辐射性的核废料。当局担心地震可能把当年密封掩埋的核废料震松、泄露出来。但是,当局对公众守口如瓶。除了高层党政军领导,这个地区的数百万灾民,数十万救灾队伍,都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处在什么样的核污染致命威胁之下。哪怕直接执行保卫任务的军队和武警,也并不知道他们保卫的究竟是什么。

    http://news.cctv.com/20080315/images/1205549750085_1205549750085_r.jpg
    (1999年国庆阅兵时展示的战略导弹。)

    关注核安全与核状况的不仅是中国有关部门。美国正严密监测大地震是否对绵阳和广元的核基地造成损坏;一名拒绝公布姓名的美国联邦官员对《纽约时报》说,美国正在利用间谍卫星和其他手段设法监测四川地震是否对中国的核基地造成损坏,“看起来还没有出现直接的担忧”。

    《纽约时报》还引述美国防扩散智囊机构——新美国基金会的军控专家杰夫里.刘易斯说,821工厂属于军事建筑,跟民用建筑相比可能非常坚固。他打比方说,四川地震时“我宁愿待在核反应堆的建筑里,而不是待在学校里”。

    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军情部门带着复杂心情,注视着四川。他们知道,中国当年“三线”建设,使大批军工企业转移到四川等内陆地区,至今四川众多要害军工企业,涉及中国的核、航空、航天、军工电子、重型机械等领域。这些军工企业及军备研发基地平时处于保密状态,不易侦察。但在地震发生后,伪装可能损坏,建筑物及内部情况可能暴露。加上人们忙于救灾,可能疏于平时的保密措施。对“观察者”来说是个良机。中国媒体则报导,有关方面严密关注这些“观察者”的动向。

    地震第二天,路透社报导,美国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NGA)情报分析人员就在分析由间谍卫星获取的四川大地震图像;15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在其网站上刊登了利用陆地观测技术卫星(ALOS)观测的地震地区资料图。当天,台湾“福卫2号”卫星拍到的震区图片,也在网上公布并流传开来。美国的NGA由原中情局国家图像判读中心和国防部情报局图像分析处等单位合并发展而来,台湾的“福卫2号”则具有很明显的军用侦察功能。

    军方保证说核设施安全

    与此同时,法国核保护与核安全研究所所长蒂埃里.查尔斯对美联社介绍,中国国家核安全局报告,四川地震没有造成核泄露事故,他称,中国报告说,由于过去建造的核设施防震要求不那么严格,震前已经拆除的老旧核设施上出现了轻微损坏。不过,查尔斯说,中国当局没有讲明到底是什么设施遭损坏。

    虽然目前不清楚核设施遭损害的程度有多大,但平可夫认为,中国当局的说法可信,因为胡锦涛前往灾区视察,飞机直达绵阳,可见那里是安全的。另外一个证明是,中国后来允许了外国救援组织前往灾区抢救灾民。

    平可夫认为:救灾初期中国不敢答应让外国救援队进入,“我想,那段时间他们主要的工作是要查明核子反应炉以及地下兵工厂是否出现钸元素外泄的问题”。

    (《多维月刊》,未完待续)

  4. jackjia (Post author)

    地震震出中国“核心”机密?(2)

    2008年6月9日

    多维社记者李金、吴庆国报导/川北广元和绵阳一带对于中国的意义,相当于美国的国家实验室洛斯阿拉莫斯,这里是中国核工业半壁江山。而德阳是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重型装备基地

    —————————–

    (续前)中国军事工业的重中之重

    温家宝在地震后立即赶往广元、绵阳;集党政军最高大权于一身的胡锦涛,5月16日飞抵灾区,第一站就到绵阳。新华社虽然没有报道胡锦涛是否询问了当地核设施情况,但将绵阳作为第一站,本身就可以看出他对该地区的重视程度。稍晚一点,国务院常务副总理李克强等许多政要也赶到绵阳视察。

    曾有传说,绵阳有核电站。此消息不确,这里并没有核电站,但绵阳确实非同小可。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前后,最高层拍板在绵阳和广元一带山区建设代号为“902工程”的核武器研制基地。1983年9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在绵阳市近郊安县建起了新的科研基地,定名为“839工程”,这个现代化科技城中,还有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机构。矗立在科技城大街的雕塑,取名“春雷”,象征核爆炸的瞬间。

    http://www.caep.ac.cn/lszj/images/2007/8/8/1112.jpg
    (图:绵阳科技城的雕塑“春雷”象征核爆炸。)

    1990年,中国最神秘的“两弹”核技术研究机构“九院”搬迁,长期“开门见山”的科研人员,才走进了市区。绵阳这个科学城里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清华、北大等中国最著名学府的毕业生。

    四川省广元县三堆镇,青川下面的白龙湖,湖上有宝珠寺水电站,就在离电站十几公里处,一条大河旁边的丘陵上,就是生产中国核导弹燃料钸的最主要厂家——821厂,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投产。

    平可夫对美国之音说,广元和绵阳一带对于中国的意义,相当于美国的国家实验室洛斯阿拉莫斯、俄罗斯的车里雅宾斯克,这里有着中国核武器研究、实验、生产储存一条龙,其军事战略的地位甚至高过上海,“实际上川北地区是中国军事工业的重中之重,整个中国的核打击力量的心脏地区是在这里。”这些核设施距离这次地震的震中仅40到90英里远。

    中国核工业“半壁江山”

    说了绵阳说德阳。离绵阳、广元咫尺之遥,这次受创惨重的德阳市,是四川省第二工业重镇,也是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2006年,成都、德阳、自贡、绵阳4个城市重大装备制造业总产值过百亿,其工业总产值之和占到了全四川制造业总量的七成多。

    http://www.eu169.com/images/scene/20070419/2006010511221937136.jpg
    (图:地震前的核研究中心。)

    德阳集中了5大重装企业主力单位,包括: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二重”生产中国最先进的火炮),东方电机股份公司,东方汽轮机公司,东汽投资发展公司,四川宏华石油设备公司。后两家大公司通过产业配套,带动了357家装备企业发展。德阳重装基地在大型水、火、核、风等发电设备和重型燃气轮机、大型冶金、化工设备、机车车辆、工程机械、石油钻井成套设备、现代化空中交通管制成套设备等领域,在国际国内实力雄厚。

    这次大地震凸显了德阳重装基地的风险:地处地震带,进出山区的交通运输本来就是此地的一个瓶颈;而今,震后泥石流阻断了几乎所有的进山道路。

    稍远一点,还有建院于1965年的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隶属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原位于四川省乐山市郊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成都市近郊新建了聚变研究实验基地。该院是中国最早从事核聚变能源开发的专业研究院,集科技研发、人才培养、生产经营于一体,拥有完整的进行核聚变能源开发所需的学科及相关实验室,先后承担完成“中国环流器一号装置研制”等多个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使中国核聚变研究实现了由原理探索到大规模装置实验的跨越发展。

    2000年该院与成都理工大学合作在乐山基地创办成都理工大学乐山学院,2003年发展为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全院现有科技人员119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研究员82人。

    据悉,这个单位就是中国核潜艇动力装置的设计单位,而生产单位就在乐山。该院科技人员八十年代中期以后转向民用技术,致力于核聚变与等离子体应用技术的成果转化,开发出大量高新技术产品及新技术、新工艺。建院40多年来取得5000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8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1986年以来已培养出200余名硕士、70余名博士研究生。

    更远的,还有坐落于万里长江第一城——四川宜宾市的建中核燃料元件公司。这家公司也隶属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始建于1965年,现以核电燃料元件为主导产业,是集生产、科研和国内外贸易为一体的国有军民结合型大型骨干企业,拥有中国最大的锂金属生产线、最大的专业柱式锂电池生产线、天然香料、合成香料的主要加工厂。

    中国核工业的“半壁江山”在四川,四川以东方电气集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国二重集团等大中型骨干企事业单位为核心,具有国内唯一的从核电装备科研、设计、试验、制造、安装到核燃料供应、管理和技术服务一系列完整的资源优势。

    中外高度担心核泄漏

    http://chinaneast.xinhuanet.com/jszb/2007-01/24/xin_200104240913781275224.jpg
    (图:秦山二期核电站扩建工程核反应堆。)

    国防核工业的全盛黄金时代已经过去。想当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在毛泽东“备战备荒为人民”和“要准备打仗”的指示下,这些企业夜以继日开工,单位何等牛气,想进保密工厂,审查严格,都得政治可靠。但中国核武库装得满满了,尤其是自1988年中国加入核不扩散条约之后,这些厂就江河日下,节奏慢了下来,逐步陷入困境,最典型的,就是这次中外瞩目的焦点——821厂。

    821厂从1968年开始从甘肃的404厂搬迁兴建,除了建有中国最大的核反应堆,该厂还于1986年建成中国第一座核电站,但是因为安全问题没有投入使用,也未对外公布。1992年再次申请建设60万千瓦核电站,得到四川省、国防科工委等很多部门的批准,但当时的总理李鹏不批准。现在的秦山、大亚湾核电站有很多技术骨干都是该厂调过去的,用的核燃料也是该厂运过去的。

    (《多维月刊》,未完待续)

  5. jackjia (Post author)

    王希山强调:中国最大风洞群震不垮,压不倒

    中新社绵阳六月七日电(记者 齐彬)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王希山七日在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强调,中国最大风洞群震不垮,压不倒。

    汶川大地震重灾区绵阳,是中国西北的科技重镇,北川、平武等都是绵阳下辖县。中国最大的风洞群,就坐落在绵阳境内的群山环抱之中。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空气动力研究、试验、开发机构,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五十余座功能完备、配套齐全的风洞群,是航空航天飞行器的摇篮,是中国战略性科技资源。中国自行研制的各种航空航天飞行器,都要在这里进行空气动力试验。

    王希山说,地震发生时,中心各个研究所、各个岗位的科技干部,冒着生命危险,给设备断电断气,尽全力保护精密仪器,抢救试验数据,过程惊心动魄,气壮山河。中心领导层在第一时间启动了抗震救灾应急预案,组织力量继续保护仪器,抢救数据。为了切实摸清受灾情况,中心召集专家组,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对被地震损害的厂房进行检测评估,为灾后恢复科研试验打下坚实基础。

    从地震之后的第三天起,中心专家分阶段、分批次对所有风洞进行拉网式检测,对风洞阀门系统、测压系统和柔壁喷管等核心设备进行全面评估,并针对发现的问题迅速制定维修方案,全面展开设备维护与调试工作。

    在此基础上,中心还成功实施了部分风洞联调运行,并通过进行风洞在各种状态下的动态测试,掌握了风洞运行现状,为尽快恢复试验能力做好了充分准备。五月二十四日,亚洲最大高速风洞已经顺利完成震后首次吹风试验。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