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07/步步精彩处处流连——加拿大落基山旅游札记(8)

2005年11月7日21:49:51(京港台时间) (星星生活特稿:文/捷克佳,摄影/捷克佳、汪伟明)(接第213期)由读者问,不是说遇到熊后可以倒地装死吗?旅游区提供的资料上介绍说,如果遭遇的是黑熊,这招并不适合。但如果是灰熊,则可以面部朝下倒地求生,同时,双手应交叉护住外露的颈部,双腿岔开,熊就难于将人的身体翻过来。只是不知道这样案例的成功率究竟有多高?手边也没有现成的事例与数据支持。

尽管小册子上是如此建议,但个人感觉这种命悬一线的求生方式过于被动,倒不如资料上介绍的另一种方式,借助手边身边的各种物品,拼全力反抗来得痛快。试想那粗粗的喘息声在耳边掠过,不吓个半死,也是浑身发抖,屁滚尿流。如果熊想寻开心,像猫耍老鼠一样,用那黑乎乎的熊掌搭在你的身上松松骨……

**塔卡考瀑布(Takakkaw Falls)

言归正传,离开处两河相遇(Meeting of the Waters)处,沿一条与优鹤河大致平行的公路北上,道路渐行渐险,部分区段路面极为狭窄陡峭,其中以一段呈“之”字形(switchback)的盘山公路最为艰险,但即使是这样,也有大巴从容驶入,让人不得不佩服司机高超的驾驶技术。

几近公路尽头,便是加拿大洛基山脉中著名的塔卡考瀑布。从停车场远远向山上望去,只见一条白练自山涧飞泻直下,奔腾的水流冲击岩石,产生阵阵轰鸣向四周弥漫。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为瀑布挥笔泼墨,赋诗题词,留下精彩诗句无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题庐山瀑布》用在这里一点也不为过。大家笑谈道,如果中国诗圣李白能够穿越时光隧道,到加拿大洛基山一游,不知道将会留下多少传世绝句。

takakkaw_falls.jpg
(图1:自天而降的塔卡考瀑布是加拿大第三高的瀑布)

塔卡考(Takakkaw)一词在印第安克里族(Cree Indian)的语言中是“真奇妙!”的意思。瀑布水源来自瓦普堤克冰原(Waputik Icefield)蓄养的大里冰河(Daly Glacier),水势因季节与时刻变化,夏天午后最为丰沛。据官方网站介绍。塔卡考瀑布流水自由落差为254米,是加拿大第三高的瀑布,全加最高的瀑布是位于温哥华岛440米高的狄拉瀑布(Della Falls)。塔卡考瀑布比落差不足60米的著名的尼亚加拉瀑布(Niagara Falls)高出六倍有余。只是,它的水量与尼亚加拉瀑布不可同日而语。

有资料介绍说,从塔卡考瀑布沿优鹤谷小路续向上游步行,还可以观赏到其他的四个瀑布,Point Lace Falls,Angel’s Staircase,Laughing Falls,和Twin Falls。我们选择原程返回国道1号公路继续完成优鹤国家公园。

**菲尔德小镇(Field)

菲尔德镇因 1884年修筑铁路而兴起,与班芙镇和加斯柏镇一样,是洛基山国家公园范围内仅有的几个有人口居住的小镇,目前仍有300余名居民在此生活,主要倚重于当地的旅游业。为避免区内人口的过度增长,影响公园的生态环境,加拿大国家公园管理部门与菲尔德市政委员会合作,对商业和住宅的增长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在自1999年起执行的新的社区规划中,菲尔德正镇每日可居住的人口数字限制在750人,包括本地居名425人的上限,以及留宿家庭旅馆或本地客栈的客人340名的定额。

town_field.jpg
(图2:优鹤国家公园访客中心所在的菲尔德镇)

优鹤国家公园在地质学家的眼中是一处非常珍贵的化石宝库。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发现地之一–伯吉斯页岩化石群(Burgess Shale Fossil Beds)就位于优鹤公园内。这里挖掘出海洋动物种类超过120种,并且保存精美,有些标本所保存的肌肉、肠道和神经索清晰可辨,经断代寒武纪,距今大约5.15亿年左右,被誉为是研究寒武纪生物爆发的一个重大窗口。有基于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1981年将伯吉斯页岩化石群列入世界遗产(World Heritage Site)。菲尔德镇临近国道1号公路的优鹤访客中心就有专门的化石展览。

据介绍,1886年,最早抵达小镇附近斯蒂芬山(Mount Stephen)的地质学家是来自加拿大地质勘探局(GSC,Geological Survey of Canada)的麦克康乃尔(R.G. McConnell)。麦克康乃尔以及在此施工的铁路工人发掘到大量的古生代寒武纪的三叶虫(Trilobite)化石和大型肉食生物的代表“奇虾”(Anomalocaris)。

三叶虫是地质界著名的古生代“断代”标准化石,是一种已灭绝的海洋节肢动物,身体分节,有带沟将身体一分为三个垂直的叶。而“奇虾”这种已经灭绝的生物直到96年后的1982年才由科学家惠汀顿和他的弟子布瑞格斯(Harry Whittington & Derek Briggs)拼凑出完整的模样。

那一时代研究寒武纪的顶尖学者,来自美国史密森研究所(Smithsonian Institute)的查尔斯·沃考特(Charles Walcott)听到这一带挖掘出“石虫”后,于1907年赶赴斯蒂芬山。1909年,沃考特在伯吉斯隘口附近发现第一块化石。

为查找化石的来源,沃考特根据岩层走向,在连接菲尔德山和瓦普塔山(Mt. Wapta)山脊的西坡区域进行挖掘。由于邻近伯吉斯山(Mt. Burgess ),他将该处命名为伯吉斯页岩,挖掘地点就是现在被科学家所熟知的沃考特发掘场。

据资料介绍,沃考特教授及其研究组一生共采集了6.5万件伯吉斯动物群的化石标本。经他本人和其他学者数十年的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现生动物门类在伯吉斯动物群中都可以找到代表。另外还包括许多已经完全绝灭或分类位置不明的生物门类的代表。伯吉斯页岩化石群的发掘,不仅挑战达尔文进化论,也重现5.05亿年前的地球生态。

不过,要想进入沃考特发掘场和三叶虫层必须要经过伯吉斯页岩基金会(电话1-800-343-3006)的同意,并由领有执照的向导带领方可入内,且有人数限制,其目的是保护全球重要的科学景观。

与此相类似,优鹤国家公园踢马河上游支流的奥哈拉湖(Lake O’Hara)亦如此,为维护湖区脆弱的生态系统,禁止私人车辆驶入,包括自行车,但不限制步行者。游客只有通过搭乘限制人数的巴士或徒步远涉11公里才能到达湖区,但乘坐巴士必须提前预约(电话250-343-6433),最早可提前三个月。

**天然桥(Natural Bridge)

休息片刻,向翡翠湖(Emerald Lake)方向进发,拐入支路不远就是优鹤公园的另一胜景–天然桥。奔腾的踢马河水流在这里遭遇石灰岩。经过千百年锲而不舍的冲刷侵蚀,水流在岩石上硬是冲出一个天然的孔洞,随着侵蚀基准往下降,下蚀力增强,孔洞持续扩大,终成今貌。踢马河的水流从这个狭小的裂口中狂奔而出,发出雷霆般的咆哮。面对天然美景,不由得令人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natural_bridge.jpg
(图3:鬼斧神工天然桥,再现水流的侵蚀力)

不幸的是,我新购不足一月的佳能20D相机掉入一个小水池,这是一款还能算上档次的数码单反相机,也是这次两家人旅途中摄影的主力相机。虽然从入水到捞起约一秒钟时间,但经短暂测试发现,相机已无法工作,而且水已经进入机体和镜头。自己对于记录影像的CF卡颇有信心,因为最惨的一次是装在衣袋里,用洗衣机又是洗又是烘,拿出来后,里面的照片丝毫未损。但数码相机则是最为怕水,自己心里也是直打小鼓,忐忑不安。

“优鹤”一词是印第安克里族语,意思是敬畏。一日之内连续遭遇两次相机入水,看来,这一天与水有“怨”,不得不敬畏。还好,这次我们6人出行,带有3个数码相机,2个传统相机,外加两部DV摄像机,机比人多,只是档次低。一些景色还是能收录进来,不过,多少有些扫兴。

从天然桥至翡翠湖段的道路比两河相遇去塔卡考瀑布段要平缓不少,部分路段有防撞板,较为安全。相比之下,前者的路面较为宽敞,可划三车道的路面只画出来两道,而后者仅为能通过两个车的双车道。

**翡翠湖(Emerald Lake)

美丽的翡翠湖是优鹤公园内最大的湖泊,面积略超过一平方公里,水深仅及28米。和洛基山脉的许多湖泊一样,翡翠湖形成于1万1千年前,由于古老的冰川冰碛石形成堤坝,阻水而成湖泊。现今的翡翠湖客栈(Emerald Lake Lodge)所在位置就正好座落在冰碛石上。一座小桥将朴质典雅的客栈与外接公路连接起来。

景色绝佳的翡翠湖,湖如其名,犹如一块翡翠镶嵌于洛基山脉。与路易斯湖和莫琳湖相比,这里更为幽静。沿湖畔小径而行,左观右看,雪山、客栈、小桥、游船,倒映在兰中泛绿的湖水中,无论怎么看都是景。在这风景如画宛若人间仙境的翡翠湖,一切烦恼和压力都可以完全抛置脑后。

emerald_lake1.jpg
(图4:幽静的翡翠湖)

翡翠湖是1882年由具有传奇色彩的向导和探险家汤姆·威尔森(Tom Wilson)首先发现,当时正值太平洋铁路公司修筑期间,人们通过铁路或马车抵达湖区。铁路公司于1902年始建翡翠湖客栈,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将客栈扩建,并改善道路使汽车可以直达景点。此后,政府将此区的扩展定格,以保留景区的原始之美。

漫步小桥,突然发现在桥的一侧,有人拿出鱼具垂钓,姿势极为专业,一道弧线将钩抛向远处,也不知道这里是否真的能钓到鱼,大家静静地站在不远处观望,没有去打扰这位垂钓者。此时,天空中飘起毛毛细雨,在湖中激起阵阵涟漪,遂收起游心,准备返程。由于摄影器材相继掉入水中,以及天气原因,我们放弃了导游手册上介绍的最后一个景点瓦普塔瀑布(Wapta Falls)的观光,直接打道回府。

仔细观察国道1号公路,在繁忙的路易斯湖至班芙段,共发现有三处让野生动物跨越公路的天桥。后来听当地人介绍说,除天桥外,还有涵洞,这些设施花费数百万元,以保障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迁徙和繁衍。但研究人员发现,成效并不显著,但也是必须采取的一项措施。记得此前看过一篇有关藏羚羊的文章,也谈到工程建设中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即使汽车按时段停驶,小心谨慎的藏羚羊也不敢逾越的未曾相识的公路。看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在某些方面难以取得平衡。

highway_tunnel.jpg
(图5:跨越国道1号公路专为野生动物修建的天桥通道)

返回家庭旅馆,立即修理相机和镜头,并在网上寻找相关的对策,反馈的信息并不乐观,一些人认为3-5天后就能恢复,但大部分都认为彻底毁坏无疑。用电吹风向打开的机体不断吹风,烘干体内的潮湿。第一个相机的测试结果是失败,第二个也没有一点反应。事实上,后来的几天情况也是如此。CF卡则正如所料,没有一点问题,图片丝毫未损。

不过,十分庆幸的是,回来后一直担心的相机,被佳能总部都判定死刑,却在密西沙嘉一间华人开设的专修部最终将其抢救修复,花费近百元更换部件。后判断,这主要得益于当时的立即断电停机,总算不幸中的万幸。

(未完待续)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