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前文《联邦孕育》里面说到了1864年9月1日-9日各殖民地代表齐聚爱德华王子岛的首府夏洛特敦,吃好喝好后确定了联合的意愿,然后移师魁北克城,在1864年10月10日到27日探讨了联邦的构架,在联邦和省之间分配了权力,敲定了细节。但是这还不够,还需要最后一步英国政府的批准,毕竟加拿大还是英国殖民地嘛,这个联邦也不是脱离英国独立的进程,哪儿能像美帝国主义那样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就忘了老娘,翅膀硬了就要闹独立呢?
1866年代表们来到伦敦,最讲究的卡蒂埃在伦敦买了一堆衣服,就那种当年最好的,手工纺织上好的埃及棉花做成的,当然卡蒂埃也给老婆买了不少。麦克唐纳也很高兴能再来伦敦,当然还有新不伦瑞克和新斯科舍的代表,拒绝加入的爱德华王子岛和纽芬兰的代表没有来。在1866年到1867年的那个冬天里,代表们对《魁北克议案》(Quebec Resolution)进行了最后的微调,然后议案获得批准。这种微调包括给海洋殖民地财务条款的改善,增加了建设各殖民地之间铁路的内容。
1867年3月29日,维多利亚女王签署了《英属北美法案》(British North America Act),7月1日开始实施,这就是加拿大国庆日的由来。自此一个新的国家诞生了,拥有四个省份350万人口。这最初的四个省是:新斯科舍、新不伦瑞克、魁北克(加东地区)和安大略(加西地区)。需要注意的是,《英属北美法案》并没有给予加拿大完全独立的地位,加拿大仍然是大英帝国的一部分,英国女王依然是加拿大的元首,英国依然管理着加拿大的外交和国防事务。尽管如此,《英属北美法案》还是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约翰•麦克唐纳受命组成临时政府,很快他就召集第一次联邦选举。在加拿大联邦的第一次选举中,麦克唐纳的保守党赢得有效的多数,这同来自魁北克的支持密不可分,但是在新斯科舍情况就大不一样了。1867年在新斯科舍,联邦和省级选举同时进行。结果令人震惊,反对联邦的声音非但没有止歇,反而变本加厉。在省级选举中,反对联邦的党派赢得了38席中的35席,在联邦选举中,他们赢得了19席中的18席,完完全全是压倒多数。
有人开玩笑说,就在联邦刚刚诞生几个月,第一次分离主义运动就开始了,不是在魁北克而是在新斯科舍,领头人是咱们前面在《责任政府》里面提到的那个改革家约瑟夫•豪。加拿大第一次议会召开,豪就认为联邦法案对新斯科舍不公平,新斯科舍被人玩了一道。豪跟联邦斗了13个月,最终设法为新斯科舍谈来了“更好的条款”,主要是要来了钱要来了更多的补贴。然后豪加入麦克唐纳的队伍,为他自己在内阁里谋得一个位子,引来一片“叛徒”的骂声——你不是领导反联邦吗?怎么给个位子就把你收买了?
在所有的省份中,从立法的角度来说,新斯科舍才可以说是被迫加入联邦的。
通常有36个人可以称作是“联邦之父”,也就是三次会议,夏洛特敦会议、魁北克会议和伦敦会议的代表。在这36位当中,9位后来成为省长、10位成为省督、12位成为联邦内阁成员、13位获得爵士称号、两位成为总理,即麦克唐纳和塔珀。还有两位被谋杀,《环球》(Globe)的编辑乔治•布朗因为纠纷被手下杀死,汤马斯•麦吉被同情芬尼亚运动的人暗杀。麦吉本人是爱尔兰裔,早年也参加过爱尔兰分离主义运动,并且还遭到过通缉。后来也是幡然悔悟改持和平主义进入体制内。现在又对芬尼亚运动说三道四,“真正的爱尔兰人”怎能不除去这个“爱奸”?
这其中最重要的几位是麦克唐纳、卡地亚、布朗、蒂利、塔珀、高尔特和麦吉,当然除了国父们之外还有几位也不能忘记,比如帮助英属哥伦比亚加入联邦的阿莫•德•科斯莫斯,还有马上咱们要讲到的创立曼尼托巴省的路易•里尔(Louis Riel),带领纽芬兰加入联邦的乔伊•斯莫尔伍德(Joey Smallwood)。
另外一手促成加拿大联邦的还有维多利亚女王,她鼓励成立联邦,签署了《英属北美法案》,加拿大联邦是维多利亚时代最宝贵的政治遗产之一。
关于这个新国家的国名,约翰•麦克唐纳建议叫做加拿大王国(the Kingdom of Canada),但是英国政府没有同意,担心这会过度刺激美国。于是新不伦瑞克长官莱昂纳德•蒂利建议叫做自治领(dominion),蒂利取的这个名字来自《圣经》的《圣诗72》:“他的领地将从大洋到大洋。”这句话也成了加拿大这个国家的格言:A Mari Usque Ad Mare,从大洋到大洋。
尽管这个格言很晚才被官方承认,但是这句话代表的含义成为推动联邦的动力——建立一个从大西洋到太平洋,从东到西,从大洋到大洋的国家。后来加拿大的领土扩展到了北冰洋,这句话也就成了“从大洋到大洋到大洋”。
虽然新生的加拿大只是从一小簇东部省份开始,但是有着一个宏大的梦想,也面临着强大的竞争。1867年3月30日,就在维多利亚女王刚刚签署《英属北美法案》,美国人就从俄国手中购入了阿拉斯加。这样美国领土就把不列颠哥伦比亚殖民地夹在中间,如果失去英属哥伦比亚,加拿大将被挡在太平洋之外,一定要跑赢美国人。
签署协议购买阿拉斯加的美国国务卿威廉•西沃德(William H. Seward)对阿拉斯加的未来回报毫不怀疑,他还对加拿大殖民者努力建设家园的举动大加赞赏,说好好干,干好了就让你们加入美国。这话听得加拿大人不寒而栗——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它就一直没死!
麦克唐纳大声疾呼:“美国人决心要想尽一切办法占领我们的西部领土,我们必须马上采取有力行动作出反应。”
于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笔土地交易达成了,这比当年美国从拿破仑手里买下路易斯安那还要大(见《明争暗斗》)。1869年,哈德逊湾公司同意仅以150万元的价格出售巨大的西北领地给加拿大,这块土地包括鲁伯特地区(Rupert’s Land)和西北领地(North-Western Territory)。但是这个交易中没有人考虑过当时居住在那片土地上的居民是如何想的,也没有人征求过他们的意见,他们就像一群动物般被对待了,这就引出来后面的一系列反叛。
记得咱们在《危机酝酿》那篇里面提到的那个红河殖民地吗?就是那个曾经引发冲突的地方,混杂着土著人、法国后裔、美国人和苏格兰定居者的地方。现在红河谷地的居民人数已经达到了12,000人,比人口仅1万人的英属哥伦比亚人还多。那时的英属哥伦比亚人烟稀少,当然那里有人数大大超过欧洲定居者的土著人,这在当时并没计算在内。
生活在红河谷核心地带的是欧洲人和土著人的后代梅迪斯人,大都讲法语信仰天主教,占有总人口的半数。梅迪斯人主要靠一年一度的猎杀水牛为生,为此形成了半军事化的社会组织。得知哈德逊湾公司同加拿大联邦之间签署了土地销售协议,梅迪斯人觉得需要站出来争取自己的利益了。
协议达成后哈德逊湾公司开始从这块土地上撤离,为土地转让做前期工作的勘测队开始进驻,一群梅迪斯人在一个叫做路易•里尔(Louis Riel)的年轻人的带领下,拦住了勘测队:这里是梅迪斯人的地盘。
梅迪斯人接管了这块土地,占据了哈德逊湾公司的贸易站点上加里堡(Upper Fort Garry)宣布成立梅迪斯人的政府,然后……
然后美国人就说:来吧,加入俺们美利坚合众国……
梅迪斯人组成的政府,中间坐着的那个人就是路易•里尔
约翰•麦克唐纳赶紧派哈德逊湾公司老人唐纳德•史密斯(Donald Smith)前去晓以民族大义,还好,里尔在大是大非面前还是头脑清醒的,他们成立自治政府的目的只是为族人争取更多的利益。他们派代表团前往渥太华去跟加拿大联邦政府谈判。在既成事实面前,约翰•麦克唐纳拿里尔也没什么办法,只好将里尔的要求几乎全盘接受。1870年7月15日,鲁伯特地区和西北领地的交割完成,同一天一个新的省份诞生,这就是曼尼托巴(Manitoba),名字取自土著语manitou意思是神灵。当年曼尼托巴省的面积远小于今天,但是囊括了红河谷的核心地带,大约为梅迪斯人保留了150万英亩的土地。签署的《曼尼托巴法案》(Manitoba Act)也让魁北克省高兴坏了,因为其中规定法语和天主教会将受到保护,这样就在联邦之内出现了第二个法裔加拿大人把持的省份,法语将会超出加拿大东部范围。
把曼尼托巴作为一个省份搞入联邦后,曼尼托巴之父路易斯•里尔却不得不逃亡了,这事儿还得从头说起。里尔一开始跟美国人眉来眼去,里尔知道这只是给加拿大联邦政府点儿颜色看看,不满足我条件我可就要加入美国喽,但是却惹恼了另外一群人。这些人号称“加拿大至上主义者”,是一个激烈的民族主义扩张主义的团体,他们觉得里尔那帮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必欲除之而后快。其中一个热血的反天主教的爱尔兰裔叫汤马斯•斯科特(Thomas Scott) ,和其他几个策划行动被里尔抓获。经过匆匆的审判,梅迪斯军事法庭宣判斯科特等死刑。唐纳德•史密斯赶紧向里尔说情释放斯科特,但是遭到里尔的拒绝,判决已下必须严惩,“我们要让加拿大尊重我们!”里尔说。于是1870年3月4日,汤马斯•斯科特被执行枪决。
处决斯科特一下子让英裔加拿大人炸了锅,反天主教的英裔加拿大人要求立即采取行动报复,舆论中里尔成了一个野蛮人,法裔天主教的野蛮人。当然这一切发生在曼尼托巴成立之前,并没有影响到梅迪斯人同联邦政府讨价还价。
曼尼托巴省成立后联邦要派驻曼部队,加内特•沃尔斯利(Garnet Wolseley)率军从东部跋山涉水前来,“等我逮到他,” 沃尔斯利说,“我非把他千刀万剐了不可。”里尔一听赶紧撒丫子吧,一溜烟儿向南逃入美国境内。
里尔后来被曼尼托巴人选入联邦议会,但是里尔哪里敢去首都就任啊,英裔加拿大人还不撕吃了他?他躲在美国一所学校里教书,直到后来再次出山领导叛乱,这是后话了。这一通折腾,路易斯•里尔已然成为被神话的人物了。
下一篇《从大洋到大洋》,咱们说说加拿大领土扩展到太平洋的故事。
作者:永远的草根
yongyuandecaog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