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6/《史说加拿大》系列(28)——征兵政策

对一个双语国家来说,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不可避免地成为国家头等大事。在加拿大,民族团结通常(但并不总是)指英裔和法裔加拿大人之间的关系。换句话来说,如果由英裔大多数来领导,那么法裔少数是否愿意遵循呢?

这个问题是加拿大政治家们所竭力避免的。由于拥有联邦制度,以及存在一个法裔占大多数的省分魁北克,这有助于将许多问题下放到省一级。但一些无法避免的问题也存在,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战争与和平问题。

对于加拿大本身来说,她是不太可能发起战争的。因为加拿大处于边远地带,幸运的是并没有敌对邻邦存在。可是,作为友邦或同盟国,加拿大多次参与了战争,例如1899年大英帝国在南非的战争,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大英帝国而战,同样,在1939年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1950年为联合国(和美国)参与朝鲜战争,1990年参与海湾战争,2001年参与阿富汗战争。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加拿大均参与了大规模的战争,数十万加拿大士兵在远离故土的血腥战场作战。(在一个总人口不到1,200万的国家,有超过一百万士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参战)。为了调动充足的人力、物资和财力参战,加拿大国内被翻了个底朝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超过6万加拿大士兵、海军、飞行员牺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牺牲人数达4万2千人,而在战争中受伤或致残者以数十万计。

两次世界大战发生在短短的一代人里。有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服役的军人,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还继续参战。还有一种情况便是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士兵已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政府官员和政客。由此可以预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或如他们所言:教训)理所当然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运用。这些经验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战争对英国和法国关系的影响。

1914年,在总理罗伯特・博登(Sir Robert Laird Borden)领导下的保守党政府,参与了一战。尽管博登非常聪明,由于内阁部长资质问题,他的内阁非常软弱无力,尤其缺乏像样的法裔内阁成员。博登本人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但不知道如何解决。

战争在继续,在加拿大的法语区,尤其是魁北克地区,参与战争的士兵人数比率远远小于全国其他地区。这也加剧了博登内阁的问题。随着伤亡人员的增加,英裔加拿大人对来自魁北克新兵不足的问题越来越不满。

为了保持充足的兵员,加拿大总理决定进行征兵。尽管英裔加拿大人及前线的士兵们都对征兵表示赞同,征兵制却在魁北克省遭到了抵制。最后,共有约120,000名士兵被征募,其中约47,000人被送到了前线。尽管有许多人痛恨征兵,但这并没有结束博登的政治生命,在当年的选举中,博登的联合政府赢得了153个席位,但是魁北克的65个席位当中他只赢得3个。

1918年,在魁北克省发生零星骚乱,许多应该服役的年轻人拒绝服役。其实,实施这一政策是因为政府对战争将会持续多久尚不清楚。事实上,一战在1918年11月就已结束,但这一政策留给人们不愉快的记忆是长久的。

正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国家所带来的影响,加拿大政客对参与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非常小心。时任总理麦肯齐.金(William Lyon Mackenzie King)是一名自由党人,他是一位比博登强得多的政治家,此外他的内阁很强,其中最最重要的是,他的内阁在魁北克有更强的影响力。

金总理与其他几个不同党派的政客纷纷表示,对于海外军事,绝不征兵。从1940年开始,国防部队开始征兵,但是被派往海外的部队(近50万士兵),全部都是志愿者。(与以往一样,魁北克省的入伍率明显低于其他地区)。但随着战争于1941年在俄罗斯和1942年在太平洋的爆发,许多英裔加拿大人对征兵承诺表示不满。在1942年,金总理只好举行公民投票来取消他的承诺。如意料之中,英裔加拿大人大多投了赞成票,而法裔加拿大人大多投了反对票。直到1944年,当海外伤亡加大,急需兵力补充时,金总理才开始实施征兵政策。

不同于1918年,1944年派往海外的应征者都已穿上制服。而且,不同于先前的冲突,这次有知名的法裔加拿大政客也支持派兵参加二战。如此以来,金总理获得了很好的政治声誉,在二战刚刚结束后,轻而易举地在魁北克省赢得选举胜利。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曾使法语和英语区关系紧张,但双方的关系最终没有破裂,短期内的政治影响也很少。

在战争结束后,加拿大退伍军人获得大量拨款。但由于法语区退伍军人比例较少,因而法裔加拿大人未能得到同样的好处。这也可能是1945年以后,相对加拿大其他地区,魁北克没有非常繁荣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