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为什么会是今天这个样子,这还得从巴基斯坦建国和其国父阿里·真纳说起。
巴基斯坦国父阿里·真纳曾经长期是印度国大党的重要成员,甚至当他加入全印穆斯林联盟(简称穆盟)后,很长是一段时间内,两种身份在他身上并存着。
因此,我们能够看到很多二人在一起合影的照片,但其实这两位领袖的身上几乎没有任何共同点。
作为印度国内重要的政治势力,国大党和穆盟大概只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英国人必须滚蛋”,至于方式和之后怎么办,两个政党之间,找不到任何妥协的空间。
英国学者曾一针见血的给巴基斯坦和巴基斯坦人做了一个定义,“一群害怕做印度人的穆斯林”。
没错,“害怕成为一个印度人”是巴基斯坦能够独立建国的唯一基础,而这正是阿里·真纳毕生奋斗的目标。
为此,他必须反复向长期生活在印度的穆斯林解释,“你们是穆斯林,你们和你们的印度邻居不一样,你们应该生活在一个伊斯兰教法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名字叫做巴基斯坦。”
总有些穆斯林是不在乎成为印度人的,而这部分生活在印度的穆斯林,甚至比整个巴基斯坦的人口还多。
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既然穆斯林可以和印度教徒共同生活在印度,那巴基斯坦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
这个悖论的存在,导致巴基斯坦成为的一个名义上的伊斯兰教法国家。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巴基斯坦的国名——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
说真的,以阿里·真纳一个英国律师出身的经历,从他心里希望建立的巴基斯坦,应该是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世俗化国家。但这个国民身份的悖论,让他不得不屈从于现实,而把巴基斯坦建成伊斯兰国家。
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穆斯林建立的国家,天然都是伊斯兰教法国家。比如说,土耳其就是一个信仰伊斯兰教占大多数的世俗化共和国——土耳其共和国。
在解决了国民身份问题后,阿里·真纳还要面对另一个更为棘手的难题。
在当时,印度西北部穆斯林聚居区内,存在着各种各样复杂的教派和部落势力。
一般来说,解决国内桀骜不驯地方势力,最好的办法是用强大的军事力量进行弹压,这也是土耳其国父凯末尔解决问题的方式。
但可惜,阿里·真纳手中并没有这一利器。恰恰相反,印度西北部各部落反倒有自己强大的武装力量。
阿里·真纳能够倚仗的,只有他巨大的个人威望,凭借不断的协商、斡旋和妥协,来拉住各地的部落首领。因为,如果各部落不能形成一个整体的国家,早晚会被强大的印度一口一口的吃掉。
这是巴基斯坦这个国家存在的另外一个意义,即它必须是一个足够大的独立国家,而不是若干个小国。
这就是巴基斯坦建国的背景,这个国家能够被建立起来,完全基于他们共同讨厌东面的邻居印度。而不是,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各教派穆斯林,有多么喜欢对方。
这一特点导致,阿里·真纳白手起家建立起的,这个叫做巴基斯坦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几个拼盘国家之一。
甚至,就连巴基斯坦的国名(Pakistan)都是一个精妙的文字游戏,是把五个区域的首字母和尾字母拼在一起构成的单词。
字母P指的是旁遮普省,A是指阿富汗尼亚(西北边境省),K是指克什米尔,S是指信德省、tan指的是俾路支斯坦(Baluchistan)。
这个国名前半部分Pak,在波斯语和乌尔都语中为“圣洁”之意,stan在波斯语意为“国家”或者“土地”,组合在一起成为了“圣洁的土地”之意。
当阿里·真纳千辛万苦的把这个国家拼接在一起,他当然知道,这不是他心中理想国家的模样。但这时候,他的人生已经走到了尽头,巴基斯坦建国的第二年他就去世了。他没有时间,把这个国家打磨的更加精致。
匆匆建国,导致巴基斯坦政局存在一个非常怪异的情况,信德省和旁遮普省由中原直接管理,而俾路支省和西北边省(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则由部族自治。
即便阿里真纳在建国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妥协和让步,但依就不能扭转,这个拼盘国家走向破碎的倾向。
巴基斯坦刚刚建国,东南部面积最大的俾路支省(34.7万平方公里,约占巴基斯坦国土面积的39.4%)卡拉特土邦便宣布独立,虽然半年后便被巴军收复。
但从此之后,俾路支民族分裂主义组织便开始以武力方式对抗巴政府,在1948年、1958-1959年、1963-1969年、1973-1977年期间,多次与政府军发生冲突。
除了俾路支省,巴基斯坦西北边省的部落民和阿富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苏军入侵阿富汗时,巴基斯坦是阿富汗游击队的后勤补给基地和大本营,是美国人亲手加强了两国部落之间的兄弟情义。
而当美国出兵打击阿富汗塔利班时,被美国人加强了的兄弟情谊,又被反过来用来对付美国人。
即便当时,在美国雷霆压顶的态势下,西北边省的部落都敢暗中保护阿富汗塔利班。这足以看出,巴政府和巴军方在西北边省孱弱的控制力度。
因此,西北边省是巴基斯坦国内另一个巨大的不稳定因素,只是谁都不知道,这颗定时炸弹什么时候会爆炸。
说到巴军方,那就再说说这支在巴基斯坦政局中非常重要的力量。
前面说到,阿里真纳手中是没有军队的,印度西北部的军事力量,被各部落的头领控制在手中。
但有意思的是,刚刚建国时的巴基斯坦,从印度手中,继承了一支相对完整的军队。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在英国统治印度次大陆的过程中,英国统治者发现印度教徒打仗的能力,实在是差的令人发指。
而在所有生活在印度次大陆的民众当中,最骁勇善战的就是穆斯林。所以,英国人在他们的部队当中补充了大量的穆斯林战士。
当英国人决定,从印度次大陆抽身而去之时,印度军队中的穆斯林大部分流向了巴基斯坦。
这导致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印度建国后保留了一套完整的,英国人留下的官僚体系,以及受过良好英式教育的公务员。而巴基斯坦则继承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由高、中、低级军官组成的军队体系。
第一次印巴战争爆发后,很多人都认为巴基斯坦打输了。但实际上,这个被匆匆忙忙拼接起来的新国家,一场战争能够打成这个样子,巴基斯坦人已经足够满意了,至少他们没打输!
战争的结果导致,巴基斯坦军方拥有了巨大的荣誉和民众支持,使其成为巴政坛中当中一支极其重要的政治力量。
而这之后的六十年中,巴基斯坦一直在重复一个怪圈,即豪强大家族政治势力和军政府轮流坐庄,掌控巴基斯坦的政府。
从1947年到1956年,是巴基斯坦第一个民主政府时期,各党派的主要工作就是天天互喷,连一部宪法都制定不出来。建国十年都没制定出一部宪法,大概也算世界政坛上的一个记录了。
1956年,陆军总司令阿尤布·汗上台,对豪强政客们说,看老子来治理国家。
一般来说,军政府执政虽然不太民主,但大多都很有效率,比如说南美国家主要基础建设,都是在军政府执政时期完成的。
与此类似,巴军方的政府也干的不坏。至少在其执政期间,第二次印巴战争(1965年)巴军算是守住了国土。不过第三次印巴战争中,东巴基斯坦(孟加拉)被肢解导致军方声望受损,豪强政客趁机重新登台。
阿里·布托(巴基斯坦人民党创始人)从1971年干到了1977年,他在国内推行西方民主和土地改革、经济国有化,伤害了大工业家、金融家和中、小资本家利益,导致工业资本纷纷转往国外或在国内转向其他行业,给巴工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1977年7月,军方再次动手,把国家治理的乱七八糟的阿里·布托被推翻,上台的是著名的齐亚·哈克将军(时任巴陆军总参谋长)。军政府再次展示出治国的效率,使巴基斯坦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跃居南亚地区首位。
另外,巴基斯坦的核技术,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发展的。齐亚·哈克曾说道:“哪怕过啃面包的日子,也要为和平利用原子能而发展核技术。”
1988年,齐亚·哈克被炸弹炸死,巴基斯坦再次回到民主政府的局面。
从1988年到1999年,纳瓦兹·谢里夫和贝娜齐尔·布托(阿里·布托的长女)的二人转,两人各自执政两次。
1999年,军方再度政变,穆沙拉夫上台。2008年,穆沙拉夫辞职。豪强政府重新开张,直到2018年。
不过2018年的巴基斯坦大选,不再是谢里夫家族(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和布托家族(巴基斯坦人民党)的游戏了,来着开伯尔-普什图省(前西北边省)的巴第三大党——正义运动党党魁伊姆兰·汗成了新总理。至于这位板球明星出身的政治家,究竟能把巴基斯坦带向何方,人们还要拭目以待。
这就是巴基斯坦为什么会这么乱的原因。这个被阿里·真纳匆匆拼起来的国家,有着太多需要解答的问题。
而上天给阿里·真纳的时间太短,他没有时间写出全部的答案。阿里·真纳没有来得及回答的问题,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巴基斯坦的政治家有能力作答。
作为穆斯林国家当中唯一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巴基斯坦的外部环境,基本上已经得到了稳固。
虽然印度的军事力量远远超过巴基斯坦,但至少很长一段时间内,印度不会再起吞并巴基斯坦的心思。因为,印度的政治家心里也很清楚,巴基斯坦的背后站着海湾的伊斯兰国家。
相比于外部环境,巴基斯坦国内的情况显然要复杂的多。巴中央政府和地方部落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博弈。这其中,俾路支省和西北边省的分离主义运动,一直都是巴政府非常头疼的问题。
尤其是盛产石油的俾路支省,一直都认为自己在中央政府的统筹下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前几年,经济走廊爆出的改线风波,就源于俾路支人觉得经济走廊没有惠及他们,而我们非常看重的瓜达尔港,恰恰在俾路支省的区域内。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如果不能解决,中央与地方、军方与豪门、各省经济不平衡的利益矛盾,巴基斯坦乱局还将继续。
如果,上天能多给阿里·真纳十年的时间。可能他真的有机会,解决巴基斯坦这些根源性的问题。但历史是没有如果的,阿里·真纳没来得及回答的问题,必须有一个巴基斯坦政治家站出来给出答案。
这个人会是新上台的伊姆兰·汗吗?我们不知道。
我们只是希望这个国家能够保持稳定。至少,生活在巴基斯坦的民众,有权利不生活在恐怖袭击的阴影之中;有权利享受清洁的饮用水和便利的交通;有权利和地球上所有的民众一样,有一个平静的、完整的人生。
(文/藏地读行)